?

看了羅丹雕刻以后

2018-01-19 17:36宗白華
讀者欣賞 2018年1期
關鍵詞:羅丹圖畫雕刻

宗白華

“……藝術是精神和物質的奮斗……藝術是精神的生命貫注到物質界中,使無生命的表現生命,無精神的表現精神……藝術是自然的重現,是提高的自然……”懷著這幾種對于藝術的直覺見解走到歐洲,經過巴黎,徘徊于羅浮藝術之宮,摩挲于羅丹雕刻之院,然后,我的思想大變了。不對,不是變了,是深沉了。

我們知道,我們在生命的迷途中,往往會忽然遇到一剎那的電光,破開云霧,照亮前途黑暗的道路。之后,我們才確定了方向,直往前趨,不復遲疑??v使本來已經是走著這條道路,但是今后才確有把握,更增了一份信仰。

我這次看見了羅丹的雕刻,就像看到了這一種光明。我自幼的人生觀和自然觀是相信創造的活力是我們生命的根源,也是自然的內在的真實。你看那自然何等協調,何等完滿,何等神秘不可思議!你看那自然中何處不是生命,何處不是活動,何處不是優美光明!這大自然的全體不就是一個理性的數學、情緒的音樂、意志的波瀾嗎?一言蔽之,我感覺這宇宙的圖畫是個大優美精神的表現。但是年事長了,經驗多了,同這個現實世界沖突久了,曉得這空間中有一種冷靜的、無情的、對抗的物質,為我們自我表現、意志活動的阻礙,是不可動搖的事實。又曉得這人世中有許多悲慘的、冷酷的、愁悶的、齷齪的現狀,也是不可動搖的事實。這個世界不是已經美滿的世界,乃是向著美滿方向戰斗、進化的世界。你試看那棵綴滿綠葉的小樹,它從黑暗冷濕的泥土里向著日光、向著空氣,作無止境的戰斗,終竟枝葉扶疏,搖蕩于青天白云中,表現出不可言說的美。一切有機生命皆憑借物質扶搖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活力,推動無生界以入于有機界,從有機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緒、感覺。這個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

自然無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處處表現這種不可思議的活力故。照片無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攝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現自然底面的精神故(除非照相者以藝術的手段處理它)。藝術家的圖畫、雕刻卻又無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能從藝術家內心的精神,以表現自然的精神,使藝術的創作如自然的創作故。

什么叫作美?“自然”是美的,這是事實。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諸君的書室,仰看那檐頭金黃色的秋葉在光波中顫動;或是來到池邊柳樹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蕩漾,保證你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這種感覺就叫作“美”。

我前幾天在斯蒂丹博物院里徘徊了一天,看了許多荷蘭畫家的名畫,以為最美的當屬大藝術家的圖畫、雕刻了,哪曉得今天早晨起來走到附近綠堡森林中去看日出,忽然覺得自然的美終不是一切藝術所能完全達到的。你看空中的光、色,那花草的動,云水的波瀾,有哪個藝術家能夠完全表現得出?所以自然始終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藝術的范本。藝術最后的目的,不外乎將這種瞬息變幻、起滅無常的“自然美的印象”,借著圖畫、雕刻的手段留存下來,使它普遍化、永久化。

什么叫作普遍化、永久化?就是說一幅自然美的好景往往在深山叢林中,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得到的;并且瞬息變動、起滅無常,不是人時時都能享受得到的。藝術的功用就是將它描摹下來,使人人可以普遍地、時時地享受。藝術的目的就在于此,而美的真泉仍在自然。

我們知道,“自然”是無時無處不在“動”中的。物即是動,動即是物,不能分離。這種“動象”,積微成著,瞬息變化,不可捉摸。能捉摸者,已非是動;非是動者,即非自然。照片于物象轉變之中,攝取一角,強動象以為靜象,已非物之真相了。況且動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寫動者,即是表現生命,描寫精神。自然萬象無不在“活動”中,即無不在“精神”中,無不在“生命”中。藝術家要想借圖畫、雕刻等以表現自然之真,當然要能表現動象,才能表現精神、表現生命。這種“動象的表現”,是藝術最后的目的,也就是藝術與照片根本不同之處。

藝術能表現“動”,照片不能表現“動”?!皠印笔亲匀坏摹罢嫦唷?,所以羅丹說:“照片說謊,而藝術真實?!?/p>

但是藝術是否能表現“動”呢?藝術怎樣能表現“動”呢?關于第一個問題,需要我們的直接經驗來解決。我們拿一張照片和一張名畫來比較,就覺得照片中風景雖逼真,但是木板板的沒有生動之氣,不同我們所直接看見的自然真境有生命、有活力;我們再看那張名畫中的景致,雖不能將自然中的光氣云色完全表現了出來,但我們已經感覺到它里面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仿佛如入真境了。我們再拿一張拍攝的《行步的人》照片和羅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作比較,就覺得照片中的人抬起了一只腳,而凝住不動,好像麻木了一樣;而羅丹的石刻確是在那里走動,仿佛要姍姍而去了。這種“動象的表現”要諸君親臨羅丹博物院參觀一下,就相信藝術能表現“動”,而照片不能。

那么藝術又怎么能表現出“動象”呢?這個問題是藝術家的大秘密。我非藝術家,本無從回答,況且各個藝術家的秘密不同。我現在且把羅丹的話介紹出來。羅丹說:“你們問我的雕刻怎么能表現這種‘動象?其實這個秘密很簡單。我們要先確定‘動是從一個現狀轉變到第二個現狀。畫家與雕刻家表現‘動象就在能表現出這個現狀中間的過程。他要能在雕刻或圖畫中表示出那第一個現狀,于不知不覺中轉化入第二現狀,使我們觀者能在這作品中,同時看見第一現狀過去的痕跡和第二現狀初生的影子,然后‘動象就儼然在我們的眼前了?!?/p>

這是羅丹創造動象的秘密。羅丹認定“動”是宇宙的真相,唯有“動象”可以表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議的東西。這是羅丹的世界觀,也是羅丹的藝術觀。

羅丹自己深入自然的中心,直感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緒,曉得自然中的萬種形象,千變萬化,無不是深沉濃摯的大精神、宇宙活力。這個自然的活力憑借著物質,表現出花,表現出光,表現出云樹山水,以致鳶飛魚躍、美人英雄。所謂自然的內容,就是一種生命精神的物質表現而已。

藝術家要模仿自然,并不是真去刻畫自然的表面形式,乃是直接去體會自然的精神,感覺自然憑借物質以表現萬象的過程,然后將自己的精神、理想情緒和感覺意志,貫注到物質里面創作出萬象,使物質而精神化。

“自然”本是個大藝術家,藝術也是個“小自然”。藝術創造的過程,是物質的精神化;自然創造的過程,是精神的物質化;首尾不同,而其結局同為極真、極美、極善的靈魂和肉體的協調,心物一致的藝術品。

羅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從形象里面發展,表現出精神生命,不講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滿。但他的雕刻中確沒有一條曲線、一塊平面,卻能表現出生意躍動、神致活潑,如同自然之真。羅丹真可謂能使物質而精神化了。

羅丹的雕刻最喜歡表現人類的各種情感動作,因為情感動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現。羅丹的雕刻和古希臘雕刻的區別也就在此。希臘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講求表面的美,講求表面的完滿工整,這是理性的表現。羅丹的雕刻注重內容的表示,講求精神的活潑躍動。所以希臘的雕刻可稱為“自然的幾何學”、“自然的心理學”。

自然無往而不美。普通人所謂丑的如老嫗病骸,在藝術家眼中無不是美,因為也是自然的一種表現。果然,這種奇丑怪狀只要一從藝術家手下經過,立刻就變成極可愛的美術品了。藝術家是無往而非“美”的創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現出來。

所以羅丹的雕刻無所選擇,有奇丑的嫫母,有愁慘的人生,有笑、有哭,有至高純潔的理想,有人類根性中的獸欲。他眼中所看的無不是美,他雕刻出的,果然是美。

他說:“藝術家只要寫出他所看見的就是了,不必多求?!边@話含有至理。我們要曉得藝術家眼中所看見的世界和普通人的不同。他的眼光要深刻些,要精密些。他看見的不只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感覺自然和人生的現象是含有意義的。你看一個人的面目,他的表情何其多。他表現出年齡、經驗、嗜好、品行、性質,以及當時的情感思想。一言蔽之,一個人的面目中,蘊藏著他過去的生命史和一個時代文化的潮流。這種人生界和自然界精神方面的表現,非藝術家深刻的眼光,是不能看得十分真切。但藝術家不單是能看出人類和動物界處處有精神的表示。他看了一枝花、一塊石、一灣泉水,都是在那里表現一段詩魂。能將這種靈肉一致的自然現象和人生現象描寫出來,自然是生意躍動、神采奕奕,仿佛如“自然”之真了。

羅丹眼光精明,他看見這宇宙雖然物品繁富,儀態萬千,但綜而觀之,是一幅意志的圖畫。他看見這人生雖然波瀾起伏、曲折多端,但合而觀之,是一曲情緒的音樂。情緒意志是自然之真,表現而為動。所以動者是精神的美,靜者是物質的美,世上沒有完全靜的物質,所以羅丹寫動而不寫靜。

我對羅丹的觀察要止于此了。羅丹一生工作不息,創作豐富。他是真理的搜尋者,他是美鄉的醉夢者,他是精神和肉體的勞動者。他生于1840年,死于近年。生時受人攻擊非難,如一切偉大的天才那樣。

(1920年冬寫于法蘭克福,原載《少年中國》第2卷第9期)

猜你喜歡
羅丹圖畫雕刻
《四居室平面圖》
雕刻樹葉
羅丹手稿
雕刻時光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Significance of Conflict Talk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圖畫捉迷藏
The Analysis of Silence in Conflict Talk with Face Theory
圖畫捉迷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