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國際金融市場展望

2018-01-19 21:56宋爽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金融市場經濟體貨幣政策

宋爽

2017年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提升,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現了超預期增長。展望2018年,世界經濟回暖的趨勢有望繼續保持。根據IMF的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7%,高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至今的年均增長率。隨著主要經濟體勞動力市場改善,物價水平穩步回升,貨幣政策也逐漸走向正?;?,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不過,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諸如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強、地緣政治風險發酵等,都可能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沖擊。

美國經濟引領全球復蘇,

金融市場前景總體樂觀

美國經濟2017年有望實現2.2%的GDP增長率,隨著消費者信心和企業投資的逐漸提升,預計2018年將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美聯儲已表示將繼續推進貨幣政策正?;?,初步預測明年加息3~4次,縮表進程也會穩步展開。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失業率在2018年可能降至4%以下,由此帶來的工資上行壓力和超預期通脹將會加速貨幣政策的正?;M程。而且,2017年以來美聯儲內部一直充斥著對資產價格過高的擔心,也可能加速貨幣政策回歸中性。如果美聯儲在2018年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速度加息,可以預見美元將會在外匯市場上由弱轉強。股票市場方面,美股估值風險逐漸顯現,回報率有所下降。美國自2009年以來已經歷了多年牛市,市盈率接近歷史高位,但由于2018年貨幣政策仍支持擴張周期,因此預計股市在短期內仍將保持上行趨勢。然而,考慮到美股攀升多年、估值已高,2018年的股市回報率將有所下降,市場調整風險有所增加。債券市場方面,貨幣政策正?;瘜佣唐诶噬蠐P,而長期利率變動相對溫和,使收益率曲線趨于平坦。公司信用債的利差將會繼續收窄,而股市風險上升將增加高收益公司債的收益率波動。

在貨幣政策回歸正常的宏觀基調上,一些新的政策動向、政治因素和突發事件可能給美國金融市場帶來風險。特朗普稅改最終獲得通過,一方面有助于提振總需求、刺激經濟增長,企業海外利潤回流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美國資本市場;但另一方面也會加劇美國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對利率形成上行壓力,導致企業和家庭融資成本增加,從而對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產生不利影響。另外,2018年美國政壇存在變數,也可能在金融市場掀起波瀾。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時失利或者穆勒調查取得不利于特朗普的進展,都可能使特朗普政府努力推進的經濟政策受到阻礙,從而引發金融市場震蕩。同時,美國金融市場上新的風險點也可能突然爆發。2017年比特幣期貨登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無疑是美國金融市場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雖然缺乏實際價值支撐,但比特幣在2017年經歷了高達1700%的價格增長,而比特幣期貨合約的價格更是一度站上2萬美元。一旦巨大的價格泡沫破滅,美國期貨市場必將遭受重擊,并進一步向股市蔓延,最終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歐洲經濟逐漸走出陰霾,

金融市場仍存不確定性

歐元區在2017年收獲了危機后的最佳表現,年度GDP增長率已基本確定可超過2%。2018年歐元區的復蘇態勢仍將保持,但是恐怕無法達到2017年的增長水平。歐元區經濟在2017年有明顯起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歐央行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加速推進的擴表進程。不過,鑒于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的持續改善,歐央行已經釋放了在2018年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削減債務購買計劃將使歐元區經濟面臨內生性考驗。同時,由于通脹尚未達到2%的預期,歐央行在退出量化寬松之前仍將保持低利率政策。在債券市場上,目前歐元區相當部分政府債券的名義收益率仍處于負值,這一背景下歐央行收縮購債計劃將給市場帶來較大不確定性。股票市場方面,經濟溫和復蘇和貨幣政策的寬松基調有助于推動歐元區股市繼續上漲。特別是相比美股,歐洲股市盈率較低,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外匯市場方面,隨著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增強,歐元區巨大的貿易順差將使其承受一定的升值壓力。不過,鑒于歐央行與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收緊程度方面的實質性差異,歐元相對于美元貶值在2018年仍將是大概率事件。此外,政治因素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仍需繼續關注,諸如意大利大選、加泰羅尼亞獨立等政治事件都可能阻礙歐洲一體化進程,并將悲觀情緒帶入歐洲金融市場。

相比之下,英國金融市場將在2018年面臨更多挑戰。雖然失業率已降至低點,但供給側乏力的窘況自金融危機以來一直未能好轉。脫歐公投后英鎊持續疲軟導致進口價格走高,由此引發的國內物價上漲和供給側的持續低迷使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同時,脫歐談判仍然面臨重重不確定性,對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構成不利影響。生產、貿易和投資成本在脫歐后的上漲,也將嚴重損害英國經濟的競爭力。特別是脫歐后英國金融服務業將失去歐盟的“經營護照”,促使不少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已著手將員工和業務從倫敦遷往歐洲大陸城市,使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嚴重受挫。鑒于經濟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IMF已經將英國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下調至1.5%。預計英國資本市場2018年難以出現明顯起色,不過英鎊的下行風險有望得到緩解。

日本經濟前景并不樂觀,

金融市場可能由牛轉熊

日本經濟在2017年表現突出,但進入2018年恐將難以持續。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能源價格穩定和主要經濟體均保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大環境,日本政府貨幣和財政的雙擴張政策在2017年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日央行活躍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大量買入國債、股市ETF和房地產信托基金等,推動金融市場大幅上漲。同時財政刺激也對經濟增長形成貢獻,但卻使日本政府的債務狀況進一步惡化,政府總債務占GDP之比已超過240%。進入2018年,全球經濟步入換擋期,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使日本一貫奉行的雙擴張政策陷入尷尬,甚至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由牛轉熊。一方面,隨著歐美經濟體收縮貨幣政策的態度逐漸明朗,日本堅持極端經濟政策將使其在全球經濟中處于弱勢,不利于日本金融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歐美央行態度轉變、油價上升導致輸入型通脹和國內勞動力緊缺的壓力下,日本央行也可能被迫減少市場干預,甚至上調利率。這將導致日本財政支出中的國債利息大幅增加,財政赤字將對日本債券市場產生重大沖擊。此外,還需要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對日本金融市場的影響。朝鮮半島的風吹草動都可能造成日本金融市場應聲下跌;而朝核問題引發的避險情緒則使國際資金投向日元,對日元形成升值壓力。

新興經濟體走向分化,

金融市場受外部影響大

2018年,新興經濟體將繼續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經濟增長率據IMF估計可達4.9%。不過,在新興經濟體內部,區域性的分化日趨明顯。亞洲依然是增長動力最為強勁的地區。根據摩根斯坦利編制的MSCI指數,2017年初至今全球市場指數上漲接近20%,而同期亞太地區指數(除日本)的漲幅則超過30%。根據高盛公司的報告,亞太股市在2018年仍將大幅上漲,中國、印度和韓國的股市都將成為上漲主力軍。拉美地區在經歷了數年經濟疲弱后,也在2017~2018年迎來轉折。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在經歷了一系列經濟、政治動蕩事件之后,經濟逐漸回歸正軌。國內需求增長成為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積極的改革措施有助于增強消費信心和促進投資增長。由于估值較低和經濟好轉,拉美金融市場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受到青睞。不過,2018年巴西和墨西哥大選等政治事件具有不確定性,給當前開展的改革和調整措施帶來逆轉風險,可能對金融市場形成負面影響。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沖突或進一步加劇,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并將給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沖擊。沙特阿拉伯政局變動、庫爾德人獨立公投、敘利亞問題、巴以沖突都可能引發區域動蕩,不斷復雜化的地區局勢將給原油生產帶來沖擊,并可能引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

同時,新興經濟體也將繼續面臨來自外部的壓力和風險。近兩年,受益于全球經濟回暖和主要經濟體寬松貨幣政策延續,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新興市場經濟體市場。資本流入為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資本市場帶來活力,也助長了其美元計價債務的擴張。隨著2018年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美元隨之呈現走強態勢,將增加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導致其國內資本市場價格大幅回調以及主權債務風險顯著上升。特別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土耳其、阿根廷等國的金融體系穩定性較差,金融市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震蕩壓力。此外,新興經濟體企業債務杠桿近年不斷攀升,其中相當部分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務。隨著企業“去杠桿”的推進,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活力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美元匯率的上升則會破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損債券市場的穩定,并將進一步傳導至股票市場。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endprint

猜你喜歡
金融市場經濟體貨幣政策
中國石材業的多個第一正在被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所替代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正常的貨幣政策是令人羨慕的
研判當前貨幣政策的“變”與“不變”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應對空間有多大
“豬通脹”下的貨幣政策難題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的思考
讓金融市場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