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東盟經濟可看高一線

2018-01-19 22:06黃思華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印度尼西亞環球成員國

黃思華

2017年,先進經濟體同步復蘇,美國、中國、歐元區及日本經濟穩定擴張,帶動環球經濟重拾增長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17年10月的預測顯示,環球經濟增長在2017年及2018年可達到3.6%及3.7%,高于2014~2016年的3.4%。受惠于外圍需求回升,東盟整體出口表現突出,加上大型基建項目進行建設階段,以及內需市場保持強韌,這些利好因素刺激東盟經濟快速增長,預期可帶動2017年及2018年GDP增長重回5%水平以上。

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顯示,東盟過往三年經濟增長穩定在4.6%水平。從已公布的經濟數據進行估算,東盟六大經濟體(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其GDP總量占整體東盟GDP超過95%)在2017年前三個季度按年增長約5.1%,而且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消費者情緒、商業信心等領先指標均預示增長動力持續,預期2017年東盟全年經濟增長將可達到5%。

東盟成員國出口顯著改善

對外貿易是東盟的主要經濟活動,除了出口天然資源,東盟制造業亦積極參與環球供應鏈活動,是亞洲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中,出口占東盟經濟總值45%,為多個成員國錄得經常賬戶盈余,亦是獲取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所以出口對東盟經濟表現尤其重要。

2014~2016年,環球經濟增長乏力,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滑,東盟整體出口總值由2014年1.29萬億美元減少至2016年1.15萬億美元,跌幅超過10%。然而,環球主要經濟體(中國、美國、歐元區及日本)于2017年穩步增長,貿易需求持續上揚,帶動電子產品、家庭電器、消費者商品、鐵礦、原油、天然氣等貿易活動,加上大宗商品價格保持穩定,使東盟出口表現明顯反彈,2017年前7個月出口平均增長接近13%,為經濟增長帶來額外支持。

撇除東盟內部之間貿易,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及中國香港是東盟的主要出口市場,合計占東盟整體出口總值比重約五成。其中,中國是東盟對外的最大出口市場,2016年東盟對中國出口占其整體出口總值約12.5%。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字,2017年前11個月中國從東盟進口按年增長高達21.4%(美元計),預期中國占東盟出口比重將會進一步提升,這同時反映中國需求對東盟貿易表現愈顯重要。

積極深化區域經濟合作

貿易保護主義對環球經濟復蘇的風險尚未減退,美國與加拿大及墨西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已啟動重新談判,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仍然緩慢。對比這些先進經濟體,東盟對貿易投資自由化一直保持開放態度。

自201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后,成員國持續推動東盟作為單一市場及生產基地的長遠目標。2017年,東盟推出多項措施,包括:訂立貿易便利框架,目的在2020年前減少10%貿易成本,推出一站式在線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貿易規則信息、研發區內綜合轉運貿易報關系統等。

在2017年11月的東盟峰會中,東盟與中國香港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內容覆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爭端解決機制等領域。新協議為雙方的企業提供更佳的市場準入條件、更便利的出入境安排及更完善的投資保護法規。由于香港的服務業擁有比較優勢,切合多個東盟成員國對專業商用服務及金融服務的龐大需求,預期雙方的貿易及投資活動將可進一步擴張。

另外,東盟及六個自貿協議締約國(中國、日本、印度、韓國、澳洲及新西蘭)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RCEP)已完成第20輪談判。誠然,RCEP的談判進程相對緩慢,參與國就協議內容及開放程度仍存有分歧。在東盟峰會后,東盟、中國、日本及韓國舉行第20次10+3領導人會議,會議后的主席聲明特別提及RCEP具有巨大經濟潛力,各方將致力加快談判進程,以盡早實現亞洲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區。

整體通脹保持溫和,

貨幣政策具靈活性

過去五年,東盟整體物價水平一直回落,這種趨勢于2017年出現輕微轉變。大宗商品價格回穩,外圍及內部需求持續增加,令東盟成員國的通脹趨勢回復穩定。一般而言,增長較快(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的成員國比發展相對成熟(人均GDP5000美元以上)的成員國有較高的通脹數字,其中馬來西亞的物價升勢較為顯著,主要是由于政府更改燃油定價機制所致?,F時,通脹未見明顯上升壓力,大部分成員國的物價水平都保持在央行目標范圍之內,預期東盟區內通脹將保持溫和可控。

由于通脹壓力大致可控,成員國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有較大彈性,特別是政策利率較高的國家,例如印度尼西亞及越南相繼在2017年下半年進行減息,放寬貨幣政策,以帶動消費及企業信貸增長。即使美國持續推動加息步伐,印度尼西亞及越南在減息后均沒有出現明顯貨幣貶值及資金流走的壓力,反映金融市場對兩國信心仍然穩定。

基本因素支持匯率穩定

2016年第四季度,環球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急促升溫,引發資金大規模流出新興市場,令多個東盟貨幣受壓,出現大幅波動。不過,隨著東盟經濟前景持續向好,多項基本經濟因素得到改善,以及環球通脹壓力回落,吸引環球資金再次流入東盟成員國市場,令其匯率得到支持。

2017年,馬來西亞令吉及泰國泰銖表現最為理想,主要是由于國內經濟及出口增長強勁,跨境資金續見流入兩國資本市場,使令吉及泰銖的需求增加,刺激幣值上升。受到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升值所帶動,新加坡元對美元明顯升值。至于CLMV國家(柬埔寨、老撾、緬甸及越南),其貨幣對美元走勢一向保持穩定,高增長亦給匯率帶來一定支持。菲律賓雖然保持高速增長,但2016年開始其季度經常賬戶由盈余轉為赤字,使比索出現輕微下調壓力。

2018年出口及消費

可保持溫和增長

展望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可輕微加快,為東盟制造業及旅游業帶來支持,東盟經濟可望延續增長勢頭。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歐元區及日本)的進口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加上大宗商品價格大致穩定,并扣除2016年低基數的影響,預期2018年東盟整體出口將溫和增長。endprint

再者,外貿活動增加將促進更多就業機會,有利于私人消費開支增長。消費是東盟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項目,占GDP比重超過六成。盡管部分東盟經濟體出現家庭債務水平偏高的情況,令私人消費表現受到制約,但在工資進一步上升及通脹維持溫和的情況下,預期2018年東盟內部消費可保持平穩上升。

投資開支有望成為新推動力

近年,東盟對基建投資愈見重視,特別是其基建開支多年來一直未能趕及經濟高速增長的步伐,令區內已形成龐大的基建缺口。事實上,東盟成員國政府已積極推出多個基建發展計劃,加快不同大型基建項目的落成,以應對不斷上升的交通運輸、能源、通訊及公共設施需求。大型基建項目除了在建設期間帶動職位及需求上升,長遠來看,更可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及提高生產力,形成可持續的增長動力。

印度尼西亞早于2014年大幅增加基建開支,雖然2018年的政府預算把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2.9%下調至2.2%,但政府仍預留約300億美元用于基建投資,比前一年上升5.6%。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將在2018年8月舉辦亞運會,政府將會加大資源投放,加快完成雅加達市內的交通基建及運動會的場館設施。泰國在2017年2月為東部經濟走廊(EEC)進行大型路演,計劃在5年內投資430億美元于發展大型基建設施。給予投資者法律保障的東部經濟走廊法律將于短期內獲得通過,預期機場、高鐵及港口三大項目可在2018年啟動招標。菲律賓亦公布“Build Build Build”(BBB)基建計劃,目標在2017~2020年每年平均投資360億美元于交通基建及城市發展項目。配合落實BBB計劃,亞洲開發銀行已為菲律賓政府預備1億美元的基建貸款授信,并提供專業咨詢服務,協助縮短基建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此外,越南近年的基建投資占GDP比重高達5.7%,在東盟十國中居首,其對電力及公路基建的需求仍十分巨大,政府將繼續投放資源發展基建。另一方面,東盟亦快速推進多條高鐵項目的進程,包括中國至老撾鐵路、中國至泰國鐵路、馬來西亞吉隆坡至新加坡鐵路及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因此,踏入2018年,東盟成員國將有多個基建項目同時啟動,預期區內的投資開支將有可觀升幅,成為重要增長動力。

政府財政穩健,外匯儲備充足

東盟的基建投資費用主要是由各國政府承擔,成員國的財政狀況普遍穩定,并有足夠能力應付持續向上的基建開支。經歷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東盟經濟體保持良好的公共財政紀律,五大成員國(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整體公共債占GDP比重過去五年維持在50%~55%的健康水平。IMF估算2016年越南公共債占GDP比重上升至62.4%,但未影響其償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于2017年調升印度尼西亞主權評級至BBB-的投資級別,反映印度尼西亞基本經濟因素改善。目前,東盟五大成員國在國際三大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惠譽及穆迪)都得到投資級別的信用評級。即使美聯儲利率正?;倪M程在2017年有所加快,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的國債息率都較2016年底下跌,菲律賓的國債息率則出現溫和上升,顯示成員國的借貸成本沒有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而大幅增加。再者,東盟有充足儲備支持基建投資,十個成員國的外匯儲備總額由2016年12月約7353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6月約7830億美元,可見東盟亦有相當的財政實力。

東盟成員國一方面積極推動區域合作,另一方面在國內實行改革開放,減省行政程序,為私人企業提供更便利及公平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指出,多個東盟成員國的排名顯著上升,其中泰國由第46位升至26位,文萊由第72位升至56位,越南由第82位升至68位,印度尼西亞由第91位升至72位。排名上升反映成員國政府的努力已得到國際認同,其國內投資環境大為改善,加上東盟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預期東盟的外來直接投資表現可恢復上升走勢。

整體而言,展望內需及出口保持溫和增長,企業投資及基建項目將帶動投資開支進一步增長,預期2018年整體東盟經濟增長可達5%以上。

環球流動性及國內選舉

成為2018年風險因素

2018年環球流動性會持續趨緊,例如美國繼續加息及縮表進程、中國延續去杠桿任務、歐洲央行減少資產購買規模、部分G20國家進入加息周期,貨幣政策轉向將為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環球金融市場一旦出現大幅波動,難免會通過外貿、投資及跨境資金流等渠道傳導至東盟,阻礙其經濟發展。此外,柬埔寨、泰國及馬來西亞將在2018年舉行大選,政治不確定性或會促使部分國內外投資者保持觀望態度,待局勢明朗后才增加對東盟投資。因此,上述風險因素值得關注?!?/p>

(作者單位:中銀香港)endprint

猜你喜歡
印度尼西亞環球成員國
印度尼西亞—省的天空變成了紅色
印度尼西亞外匯管理概覽
歐盟敦促成員國更多地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環球縱覽
環球
論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群島的仿宋錫錢
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46個
什么是意向創始成員國?(答讀者問)
成為歐佩克成員國條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