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的《玲瓏》Lady

2018-01-19 22:16周靖蛟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中西張愛玲雜志

周靖蛟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與38歲的胡蘭成相識相戀并私定終身?;蛟S因為短暫愛情的沐浴,這一年被張愛玲形容為“多產”的,她不僅寫了《紅玫瑰與白玫瑰》《燼余錄》,還寫了一篇散文《談女人》,其中有一段談及自己青春期的文字:一九三○年間女學生們人手一冊的《玲瓏》雜志,就是一面傳授影星美容秘訣一面教導“美了容”的女子怎樣嚴密防范男子的進攻,因為男子都是“心存不良”的,談戀愛固然危險,便結婚也危險,因為結婚是戀愛的墳墓……

文中“人手一冊”的《玲瓏》,便是民國時期第一本具有現代意義的女性類圖畫雜志。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便捷、繁華的都市休閑生活重塑著市民階層的精神世界;現代文明和獨立自由的氛圍吸引著大批文化學者和知識分子涌入,文化精英的聚集使上海開始向全國文化中心轉型。以新聞出版業為例,1933年上海市面上至少有215種雜志,出現了專營雜志的上海雜志公司,上海因此被稱為“雜志的麥加”。思想的開放文明奠定了早期女學基礎,1881年,圣瑪利亞女校建立,1892年中西女塾創辦,此后上海女子上學漸成風氣;至上世紀30年代,上海在校女學生比例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女子教育的發達,直接造就了新都市女性,她們的形象也開始頻現于這一時期的新式畫報上。

《玲瓏》雜志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海新女性與大眾媒介實現互利合作的產物;自1931年創刊至1937年抗戰爆發終刊,《玲瓏》以“增進婦女優美生活,提倡社會高尚娛樂”為辦刊宗旨,以大量圖片和文字記錄了上世紀30年代上海新女性對“摩登女性”的想像和追求,她們以“玲瓏Lady”的姿態面對世界,建構出上海女性的精神生活圖鑒。

《玲瓏》共辦刊298期,現今大部分真本由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收藏。1931年3月18日創刊號的封面女郎是上?!班]票大王”周今覺的千金周淑蘅,照片上的周淑蘅妝容精致,燙波浪式短發;戴西式迪考風格耳環,頸間繞一串珍珠項鏈;身著改良時裝,上身為短袖旗袍款式,典雅端莊;下身為蓬松西式裙式樣,華麗摩登。周淑蘅為周今覺的第六個女兒,畢業于中西女塾,而她同樣畢業于中西女塾的三姐周叔蘋更以才情出色而被譽為“中西皇后”。

作為創刊號的封面,體現了女性讀物的價值取向,而滬上名媛周淑蘅的出鏡則展現了對內外皆修的先鋒派知識女性的身份認同。其后的《玲瓏》并不止于明星名媛,從女學生、運動員到女性職場人士等新興知識群體都有所涉及。

此時也是美國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好萊塢最新電影只需一周就會出現在上海的電影院里,上海當時大大小小的影戲院有四五十家,英文電影刊物如Movie Star(《影星》)、Screen Play(《幕戲》)等都是張愛玲和女學生一族熱衷的讀物?!读岘嚒穭摽柕姆獾准礊楹萌R塢電影多產女明星伊夫林·布倫特和主演《福爾摩斯》的英國男星克萊夫·布魯克。

在“只重衣衫不重人”的老上海租界文化中,服飾成為區分階層和身份的重要標識?!读岘嚒芬娮C了民國服飾受摩登文化和西風東漸影響的轉變歷程。從第17期開始,《玲瓏》聘請畫家葉淺予繪制各類婦女時裝新樣,包括對發型、衣服、鞋帽的詳細穿搭建議。比如其中一期葉淺予畫圖建議“春天便是最好的季節,若到公園去嫌大衣太暖一點,最好帶一件短式的,隨意罩在旗袍外面”。此欄目受到《玲瓏》讀者的廣泛喜愛,一直持續到150期左右才結束。

《玲瓏》作為女性時尚刊物的雛形,大到時裝中西式樣比較,小到具體花紋色彩選擇,對風格、穿戴場合以及設計特點等均有深入分析和詳盡指點,體現了引領時尚的媒介取向。女學生往往是時尚先鋒,譬如畢業于培成女校的沈詒詳倡導《廉美的服飾》,提出“廉、美、簡”的服飾三要義,“簡是藝術的最高峰,也是高尚服飾的標準”,“歐美現在的男女服飾,都趨向簡單的樣式,樸素的顏色,穿得奇奇怪怪,珠翠滿身,反而顯得俗氣”。這在今天看來也絲毫不落伍。

《玲瓏》的好看有益遠不止于穿衣打扮,從身體解放運動到崇尚運動之美,從討伐舊式婚姻到審視兩性關系,再到新式婚戀思想傳播,從科學生活方式到高雅興趣愛好無所不包。張愛玲文中寫的“結婚是愛情的墳墓”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成為上海新女性的不嫁口號。中西女塾高材生楊一珠在《玲瓏》創刊號上發表的頭條文章叫《不嫁主義》,談及不嫁主義的看法說:“男子的愛是寬筋帶?!薄澳凶蛹热皇沁@樣容易變心的人。那我豈肯輕易嫁給他?!薄巴桩斊鹨?。還是不出嫁的好?!彼秊樽约涸O計的獨身規劃是:“所以我希望再讀幾年書。在社會上謀一立足地。萬一得不到一個位置。就當了教員?!?/p>

無論是《玲瓏》刊發的《這時代需要哪一種女性》,提出時代女性的新標準應該“有能力、有思想、能勞動”,還是《做一位現代女子》,“現代女子需有強健體格和聰明的腦袋”,《玲瓏》Lady作為上海新女性的縮影,構建的是上世紀30年代都市摩登女郎的多重形象,關乎內在特質和修養,外在形象和妝容,身體和女性意識的自由和覺醒。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女性群體,她們的婚戀觀有著“反傳統”傾向,《玲瓏》也是她們借此表達獨立觀點的媒介??梢哉f,這一切對少女時代張愛玲的心靈及其以后的創作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玲瓏》所具有的上海女性圖鑒價值,成了后來上海家化復興“雙妹”品牌形象的靈感。2010年上海家化邀請蔣友柏(蔣介石曾孫,臺灣橙果設計公司老板)為“雙妹”作品牌設計,蔣友柏為了追尋消失的老上海感覺,到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尋找老上海資料,無意中看到了《玲瓏》,于是與其團隊花了很長時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重溫了大概120本《玲瓏》老雜志。蔣友柏談及在尋找老上海的感覺時說,他沒有借助電影,他認為那是藝術片,而《玲瓏》帶給他的全然是寫實的圖鑒:那個時候女權的意識剛興起,好萊塢的意識剛興起,你看完之后會知道那個時代的女性在想什么,她們想怎么表達自己。

作為上海灘上世紀30年代首屈一指的美妝品牌,“雙妹”寓意雙生花一般兼具“DIA(嗲)”和“JIA”的氣質(“嗲”在滬語中具有女子嬌俏柔媚的意思,JIA是滬語描述女子聰明伶俐、果斷干練的意思)。這種上海女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多元身份建構,暗喻從社交場合到職場上的身份轉換和塑造,拿捏正好的中西混血主義與在矛盾兩極之間的游刃有余,正是游離于東與西、傳統與摩登、含蓄與奔放之間的上海女性的奧妙意識寫照。這一切也許正和《玲瓏》Lady的特質有所相通。

時光荏苒,回頭再看80年前的《玲瓏》雜志,上世紀30年代上海鏡像和新女性圖鑒引發的驚艷感油然而生。這種《玲瓏》Lady的審美趣味成為今天上海這座城市海派風情的文化源頭;而一張張穿越在時空隧道里的圖片和文字,勾勒出一群原本不該面目模糊的明媚女性?!?/p>

(作者為觀潮網創始人,時尚評論人)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西張愛玲雜志
九月雨
東方養生雜志征稿函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雜志介紹
夢里夢外——評張愛玲《天才夢》
“味其道”與“理其道”(一)——中西詩與思比較談片
雜志收納碗
中西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