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2018-01-19 21:20劉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新課程教學策略

劉慷

【摘 要】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階段的閱讀,基本上這是一個啟蒙的階段,教師應該多教授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出適合他們自己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學內容。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怎樣才能遇見精彩,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例如:《中彩那天》導言:“同學們,當你知道你們家中彩后,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我會高興地跳起來?!蔽医又f:“是啊,中彩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中彩那天》??纯次闹械娜宋镌谥胁誓翘焓侨绾蜗?、如何做的呢?”《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的去學,主動地去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痹拕偮?,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么怎么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后,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二、組織學生形成閱讀的氛圍

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可見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因此,從小學生的發展來看,在他們的學習成長更應該注重環境的影響,一個好環境的營造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導向作用。小學生普遍存在導向心理,喜歡模仿,崇拜跟隨,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可以多開展一些班級閱讀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比如,開展中外名著的故事復述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勇敢地把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本名著,通過自己的方式把主要內容及情節跟班上的同學一起分享,從而在分享的過程中恰好有學生對這個名著感興趣,也會回去翻閱,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在比賽中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重要的是還能在比賽過程中產生一個優秀者,成為學生們競相模仿的楷模,為班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閱讀環境。

還可以舉行征文比賽,在考察學生的文字寫作能力的同時檢查學生平時的閱讀情況。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可以幫助學生們在活動中認識到如何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閱讀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在活動中延伸出一種閱讀精神以及一個學習閱讀的環境。環境對一個人能否成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教師和家長都有義務去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葉圣陶先生認為:“圖畫不僅是文字說明,而且開拓兒童的想象?!苯滩闹写罅坷L制精美、色彩艷麗的插圖,是閱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序地觀察這些插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由此展開想象,從而將課文中一部分較為朦朧之處變得明晰、鮮活起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珍珠鳥》一課時,文中“我筆尖一動,流瀉下一時的感受”存在朦朧之處,即是什么觸動了作者,使得他筆尖一動呢?教師為學生出示了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展開觀察想象。一方面可以從圖中觀察到,珍珠鳥在作者肩頭“咂咂嘴”的憨態可掬;另一方面,學生注意到作者在面對珍珠鳥時,臉上流露出的由衷微笑。通過對于圖中人與鳥的觀察想象,使得學生明晰了作者是由心頭一動到筆尖一動,有感而發,從而深刻認識到信任是互相依存的。

三、讓情感之花在閱讀中綻放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标P注情感,是提升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可以讓學生收獲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語文應該閃耀著一種感性的光輝,一種浪漫的情懷,一種抒寫生命、寄托生命、實現生命自身的尊嚴和價值的感性存在!當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情節的跳躍之處、情感的斷層之處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富有情感地反復朗讀,使得他們的情感血液流動起來,在跳躍處駐留,感受抽象的文字符號中所折射出的情感光芒,在朗讀中延續作者的情感脈絡,從而用想象力將斷續處進行縫合,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做好支撐。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母親的恩情》一課時,文中《游子吟》詩句中存在著觸景生情,同時又借物抒情的跳躍之處。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其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在投入真情實感在朗c讀中展開想象,使得學生仿佛目睹了母親在詩人即將遠行時為其縫制衣服的情景,從中感受到母親對于孩子深沉的愛;進一步指導學生反復吟誦詩文中的最后兩句,扣住“寸草心”和“三春暉”展開對比,感悟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四、加強閱讀指導

不少學生閱讀的效果不盡人意,影響閱讀興趣,主要原因是閱讀方法不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閱讀指導,鼓勵學生讀好書、好讀書。首先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一要定書。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不能半途而廢。二要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生生活情況,選擇讀書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幾天不讀。三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一個讀書計劃。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認真做好閱讀記錄。其次要運用恰當的閱讀方法。①讀思結合?!皩W而不思則罔”。閱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邊讀邊思,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閱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②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精華。解放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目的就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使讀和寫逐內化為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語言技巧的基礎。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靈活設計教學方案,多形式、多角度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相成正確的閱讀技能,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新課程教學策略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路徑探究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