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職業道德在古典文學中的體現

2018-01-19 13:33董文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職業道德興趣德育

董文海

【摘 要】古典文學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及具正能量的傳統文化和德育教育材料,并且有些一點都不枯燥,反而饒有興趣,頗有吸引力,是引導中小學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養成中華傳統美德的利器。

【關鍵詞】文學;德育;興趣;教師;職業道德

古代文學的魅力無窮,它的趣味性和哲理性一點都不輸現代的小品、相聲,信手拈來一個古代名人,就能說明這一道理。北宋的東坡居士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碧K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但見佛印大腹便便,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狈鹩÷犔K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背蕴澋牡故谴蟛抛犹K東坡。

現在有些人說話,整天說這個人不好,那個人很壞;這個事情有陷阱,那個事情有陰謀;其實,說這些話的人的心里才是最陰暗的。好像蘇東坡,想要占佛印禪師便宜,結果是自己遭到失敗。反過來說,說稱贊人家,鼓勵人家學好、向善的話,對人家有利益,其實對自己也是好的;好像佛印禪師的精神與態度,實是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的。

我經常給我身邊的人講這個故事,時刻提醒他們要注意自身的修養。我們整天說佛。人人都知道佛。但是,具體的佛的定義是什么?多少人能說得清楚?胸前戴著佛像的人們,你們知道嗎?佛的定義: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名煩惱。從現在開始,從凈化自己的心理開始吧!你會發現,你身邊原來是非常美好的!佛教教義與古典文學不分家,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顆仁義之心、慈愛之心、大度之心,用這樣的心,去看世界,看人生,大概才會看到世界的美好。用這樣的心去待人接物,咱們的人際關系不是會更溫馨、更和諧、更如沐春風嗎?

再有,蘇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詩興來了,做了一首贊佛的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边@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詩,蘇東坡寫好了這首詩,自己反復吟誦,覺得非常滿意。這時,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禪師來,他想禪師如果看到這首詩,一定會大大的贊賞一番。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詩抄在詩箋上,用信封封好,叫仆童送去長江南岸的歸宗寺,給佛印禪師看。黃州在長江北岸,要到對岸的歸宗寺,必須渡江。佛印禪師讀到蘇東坡的詩時,并不如蘇東坡所預料的贊賞一番,反而感到這很需要給他一個當頭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詩的下端,批上兩個大字,交給傭人帶回黃州。蘇東坡打開回信,看到那首詩的下端,批著“放屁”兩個大字時,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去對岸興師問罪。面對氣勢洶洶的好友,早已等在江邊的佛印說“料到你會來的”,我只送你八個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這里的“八風”,是指譏、毀、譽、利、衰、苦、樂;《大智度論》說:“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四順四違,能鼓動物情?!边@八種是人生成敗得失的總和。稱頌贊美,名譽利祿,跟各種快樂的享受,是誰都會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這些好境樂事,都會感到瓢瓢然!而遇譏嘲詆毀,則怒形于色;逢逆緣苦境,則憂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個人,居然“八風”都吹不動他,這人是誰?就是佛陀。聰明絕頂的蘇軾立即面紅耳赤地明白了因自己的修養淺薄,而導致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這個經典故事再次教育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常懷謙虛之情、赤子之心,要懂得對知識的敬畏。一個人永遠對自己的知識不滿,永遠有追求知識的渴望,才會有進取心,才會有創新精神。這難道不是我們現在這個充滿戾氣和浮躁的社會所缺乏的東西嗎?這也是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必備,教師具備了這樣的職業道德才能為學生道德甚至社會道德療傷。endprint

猜你喜歡
職業道德興趣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會計職業道德現狀之我見
淺談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在弘揚職業道德中爭創“青年文明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