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應用自擬消風散治療的價值分析

2018-01-19 11:36吳美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慢性蕁麻疹

吳美

【摘 要】目的:分析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應用自擬消風散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我中心收治的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83例進行觀察,常規分成兩組后給予常規組41例蕁麻疹患者實施西醫治療,給予治療組42例蕁麻疹患者實施中醫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差異。結果:治療組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緩解率、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白三烯水平均優于常規組慢性蕁麻疹患者(P<0.05),統計學有意義。結論:針對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自擬消風散治療的價值較高,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關鍵詞】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自擬消風散

【中圖分類號】R7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01

中醫學中慢性蕁麻疹屬于“癮疹”、“風瘙癮疹”等范疇,臨床中主要以血虛風燥型為主,具有治愈難、復發率高、病程長等特點,病因較為復雜,慢性蕁麻疹患者身體各個部位會出現紅腫不一、大小不一的皮膚風團,且皮膚出現瘙癢癥狀,全身癥狀主要表現為脈沉細及口干舌燥等[1],且反復發作的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我中心針對收治的83例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實施西醫治療與中醫治療的對比分析,分別給予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療及中醫自擬消風散治療,旨在分析自擬消風散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應用價值。

1 慢性蕁麻疹患者的資料與方法

1.1 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基線資料 針對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3例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展開治療對比觀察,采用抽簽分組的方式將83例患者分成兩組后,41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分布在22至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3±5.12)歲,病程1至13年,平均病程為(5.46±2.26)年;治療組42例蕁麻疹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8:14例,年齡集中在20至60歲之間,均值為(35.65±5.20)歲,病程1至12年,平均病程為(5.47±2.33)年。

分組結果滿足組間基礎數據差異不大的要求(P>0.05),分組結果具備對比價值。

1.2 治療方法 針對41例常規組患者給予西醫藥物治療,為患者實施口服10ml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國藥準字H20061289,名稱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由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于2011-11-07。為口服溶液劑化學藥品,規格為0.05%。)治療,1次/d,餐前半小時服用,連續治療30天;

針對42例治療組患者給予中醫自擬消風散治療,全方中藥為:防風、荊芥、獨活、川芎、當歸、赤芍、柴胡10g+生地黃、水牛角20g+薄荷、蟬蛻、炙甘草6g+大棗6枚+白鮮皮、雞血藤、烏梢蛇、地骨皮、刺蒺藜15g等中藥,在此基礎上給予失眠患者加用酸棗仁15g進行加減治療;給予風團紅腫嚴重患者將生地黃劑量加至30g,加用牡丹皮15g進行加減治療;給予瘙癢難忍患者將刺蒺藜劑量加至20g進行加減治療;給予心煩易怒、口干喜飲患者加用竹葉、知母1、玉竹15g進行加減治療;以水煎制,一劑一天,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1.3 觀察指標 針對接受西醫治療及中醫自擬消風散治療的兩組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緩解率、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白三烯水平等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癥狀緩解標準:患者治療后臨床體征(皮膚風團、瘙癢發熱、失眠、煩躁、皮損部位等)均明顯消失或好轉80%以上為緩解。

1.4 統計學軟件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治療結果

實施西醫治療后的白三烯水平為(92.13±10.12),實施中醫治療后的白三烯水平為(65.17±8.89),兩組相比:T值=12.90,P值=0.00;常規組與治療組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后的癥狀緩解率、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數據如表1:

3 討論

中醫認為,慢性蕁麻疹主要是由于飲食不慎、風濕之邪、風熱、風寒及期七情內傷等導致的,中醫治療主張以清熱涼血、祛風解表、止癢安神及養血潤燥等為主要治療原則[2]。

西醫治療中一般給予患者鹽酸左西替利嗪治療,部分患者雖然能及時有效的控制住癥狀,但極易出現反復發作現象,且長時間服用藥物會導致患者出現頭暈、口干、嗜睡、惡心等不良反應現象,不利于患者預后。自擬消風散主要具有抗炎及調節免疫力的效果,方中的雞血藤、水牛角及生地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的作用[3];刺蒺藜、烏梢蛇、蟬蛻具有祛風止癢的作用;白鮮皮及地骨皮能清熱化瘀,止血消腫;大棗能夠活血補血;柴胡具有疏通經脈及和解表里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調節諸藥的效果;自擬消風散用于治療慢性蕁麻疹能達到滋陰涼血、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及扶正固表的作用。將自擬消風散應用在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患者身上能緩解及改善患者皮膚風團、瘙癢發熱、失眠、煩躁、皮損等癥狀,減少復發現象的出現,且治療后不會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傷及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遠期的預后較佳[4]。結果顯示,針對收治的蕁麻疹患者實施自擬消風散的中醫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得到顯著緩解,復發率、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白三烯水平等改善程度均較大,且所有指標均較接受西醫治療的蕁麻疹患者佳。表明中醫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更為顯著。

綜上,自擬消風散治療血虛風燥型慢性蕁麻疹的應用價值明顯,建議臨床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李凌云,孫妍彥.消風散配合自血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2):54-55.

呂榮鋒.過敏煎合消風散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1):25-26.

李敏,鄒衛兵.加味消風散配合針刺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J].江西中醫藥,2014,45(2):50-51.

殷新,溫玉華.玉屏消風散聯合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4):74-75.

猜你喜歡
慢性蕁麻疹
祛風湯聯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療陰血不足型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評價咪唑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
探析精細化護理對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效果影響
和平地區慢性蕁麻疹過敏原測定臨床分析
金蟬止癢膠囊聯合依巴斯汀片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分析
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
西替利嗪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分析
生物共振技術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