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貼敷輔助治療黃疸的效果評價

2018-01-19 11:36朱媛媛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穴位貼敷黃疸

朱媛媛

【摘 要】目的:觀察分析臨床治療黃疸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貼敷輔助治療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150例黃疸患者,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5例,其中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西藥的治療,觀察組則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貼敷的輔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平均的治療康復時間比較對照組明顯要短,結果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關于對黃疸患者的治療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敷貼的方式,不僅具有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而且可有效縮短其治愈的所需時間,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黃疸;中藥保留灌腸;穴位貼敷

【中圖分類號】R45.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2

作為臨床診治中常見的一種病癥,黃疸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健康具有嚴重的影響。由于通常采用西藥治療的方式,其臨床治療效果不夠明顯,患者的治療恢復周期較長。對此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敷貼的方式,具有顯著的應用特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50例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150例黃疸患者,采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齡為25-68歲、平均為(46.53±5.3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齡為29-65歲、平均年齡為(47.63±4.39)歲。兩組患者皆屬于黃疸型肝炎病癥,并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具有中藥保留灌腸禁忌證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可比性(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采取靜滴異甘草酸鎂、維生素K1、門冬氨酸鳥氨酸與腺苷蛋氨酸等常規西藥的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予以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貼敷輔助的治療,其具體方法為:首先依據患者的舌脈象以30g綿茵陳、10g大黃為主藥,并結合丹皮、厚樸與桃仁等同腹瀉濁的藥物以水濃煎,取藥汁月150ml左右,待溫度涼至40℃左右對患者進行灌腸[1]。同時聯合予以患者采用穴位貼敷的治療,主要以選患者的日月、臍周與期門等穴位,敷貼時間應保持在15-20min范圍內。并依據患者病狀的嚴重程度對相應穴位進行輕微的按壓,所按壓的穴位主要有合谷、膽俞、內關和肝俞等。其按壓的頻率通常保證在80-91次/min,對患者持續進行的1d的治療[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康復效果與治療恢復時間,其中康復效果的評價指標包括:顯效是指患者的黃疸完全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是指患者黃疸癥狀具有明顯的改善,肝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是指患者黃疸癥狀及肝功能無任何的改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以 檢驗,比較結果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其中觀察組平均的治療康復時間為(3.2±1.1)d比較對照組的(5.3±1.6)d明顯要短,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結果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比較結果見下表1:

3 討論

作為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病癥,黃疸癥狀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臨床中患者若出現高黃疸癥狀時,則提示患者的病情已進一步嚴重。在當前對于黃疸型肝炎的治療主要以常規的西藥治療為主,例如,保肝治療、退黃、降酶等。依據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對于黃疸型肝炎的治療,采用常規的西藥治療其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肝功能恢復周期較長使病情不確定增加,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致使患者單純采用西藥的治療期間易引發其它并發癥的的發生。當前在我國中醫藥的到廣泛應用的背景下,與西藥的治療相比較,中藥的應用具有較小的毒副作用,更可促使患者的盡早康復。

依據中醫學中對于黃疸型肝炎所發生的機制,主要是以濕熱疫毒所導致的肝膽失疏。將中藥保留灌腸與西醫理念為一體,可通過特定的藥液對患者進行灌腸的治療。在本次研究中,關于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貼敷輔助治療方式的應用,其中采用中綿藥茵陳具有疏肝利膽及清熱利濕的功效,對于血清膽紅素的降低具有顯著的作用;大黃的采用則具有瀉下解毒的功效,可經過腸道對胎毒病邪有效排出[4]。諸藥合用可有利于患者體毒的排除,濕熱的消除,對于黃疸病癥的治療具有顯著的功效。同時對患者相應穴位中藥的敷貼,主要使藥物通過氣血及經絡影響患者的病變部位,使患者的腸胃蠕動速度加快,可利于患者體內毒素的排除。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平均的治療康復時間為(3.2±1.1)d比較對照組的(5.3±1.6)d明顯要短,同時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關于對黃疸患者的治療采用中藥保留灌腸聯合穴位敷貼的方式,不僅具有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而且可有效縮短其治愈的所需時間,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鄧素華,韓顏華,楊紅梅.中藥保留灌腸治療遲發母乳性黃疸76例療效觀察[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5,41(1):85-85.

任章平.茵梔黃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患者黃疸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0(7):244-245.

曲長江,王文麗,吳諳詔,等.中醫黃疸動物模型的建立[J].遼寧中醫雜志,2015,32(10):1087-1089.

楊菊.中醫藥治療黃疸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5,30(2):205-207.

猜你喜歡
穴位貼敷黃疸
魯曉嵐:黃疸
吃柑橘何來黃疸——認識橘黃病
手術后黃疸的病因診斷
新生兒出現母乳性黃疸可以繼續喂母乳嗎?
新生兒黃疸護理觀察
穴位貼敷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護理療效研究
加味枳術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貼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臨床研究*
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內服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
患側穴位貼敷藥物治療急性期腦梗死肢體偏癱76例療效觀察
肝臟刀刺傷修補術后黃疸一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