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頸髓損傷氣管切開患者應用非語言溝通的護理

2018-01-19 11:36華芳江愛玉宋立青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氣管切開護理

華芳 江愛玉 宋立青

【摘 要】非語言溝通是指通過體態、儀表、身體動作、空間距離等方式交流信息、進行溝通的過程,在護患關系中起著重要的溝通作用。本文旨在面對1例頸髓損傷四肢癱氣管切開清醒患者時,醫護人員應用非語言溝通來與患者進行交流,能夠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慰藉,使得護患關系更加融洽,進而能夠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利于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頸髓損傷;氣管切開;非語言溝通方法;護理

【中圖分類號】R44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引言

現將本院ICU住院的1例頸髓損傷四肢癱氣管切開清醒患者非語言溝通的護理介紹如下:

1 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80歲,因高處墜落致頸部疼痛及四肢活動、感覺障礙收住本院骨科。CT顯示樞椎骨折,頸7左側附件骨折,兩下肺滲出灶。予激素沖擊等對癥治療,次日因呼吸肌麻痹,咳嗽咳痰障礙,氧合下降轉至本院ICU,立即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3天后在全身麻醉下行頸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7天后行經皮氣管切開術,術后繼續維持機械通氣治療。為增加營養,術后3天予胃造瘺管放置,有效腸內營養。目前患者已在ICU住院一年余,期間反復出現肺部感染,對癥抗感染治療后均有好轉?;颊咭庾R清楚,無法言語,住院期間存在焦慮、恐懼、擔憂、絕望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在語言溝通的基礎上有效發揮非語言溝通的作用,使患者配合治療,負面情緒逐漸減少,目前已能夠坦然接受并微笑面對病痛。

2非語言溝通護理

2.1 體態優美,儀表整潔 眾所周知,重癥監護室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家屬是限制探視的,患者接觸最多的除了醫生,就是我們護理人員,這就尤其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始終保持優美的體態,在與患者溝通中表現出自信筆挺的姿勢。我科護理人員工作期間穿本科特有的綠色工作服,該工作服設計合理,大方得體。綠色代表生命,代表著生生不息,視覺上柔和貼近,且要求護理人員每班一換,如護理過程中被污染則及時更換新的工作服,保持衣著整潔,這樣有利于在患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并在消除患者不安心理上起到一定的幫助。護理部也有明確的制度,并成立了護士素質小組,夜查房護士長每天夜間檢查,護士素質小組每六個月進行一次全院檢查,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2 面帶微笑,精神飽滿 面部表情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晴雨表,表情是護理人員的儀表、行為、舉止在面部的集中體現[1]。微笑是人間最美好的語言,護理人員的微笑對患者的安撫勝過良藥,可以減輕甚至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焦慮及擔憂,可以使患者增添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颊唠m然四肢癱且不能發聲,但意識是清楚的,其有著所有人普遍會存在的內心世界,他同樣也會有表情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精神飽滿,隨時關注患者表情的變化,在言語的同時我們臉上的表情也顯得尤為重要了,微笑中為患者創造出一種愉快,安全和值得信賴的氛圍?!把劬κ切撵`的窗戶”,通過眼睛可以把內心世界表露無遺,護理人員要善于使用溫和、鎮定而又胸有成竹的眼神去感染患者。

2.3 量身制定圖片 患者只有頸部以上有自主活動,曾經是一位體育老師,文化程度可,根據患者的特殊情況及文化程度制定合適的圖片,圖片內容包括簡單的生活小事以及情緒的說明,可以利用制作好的圖片跟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讓患者用閉眼動作來表示(是),用睜眼動作表示(否),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并解決需求。

2.4 身體動作表達應到位,使患者能感知到關心和鼓勵 護理人員在針對此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身體動作始終保持恰到好處[2]。由于患者四肢癱,只有頸部以上能有自主活動,氣管切開后又無法發聲,所以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適時協助患者更換體位,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適當抬高肢體,協助肢體處于功能位,護理人員動作力度也要恰到好處,比如拍背時,動作輕柔,力度適中,促使痰液有效排除,預防肺部感染。特別是在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時,此時護理人員要心情平靜、動作輕柔、操作嫻熟、表現出淡定和從容[3],給患者予信念。同時,護患之間適當的皮膚接觸有著很特別的意義?;颊呙刻?4小時躺在病床上,肢體失去自主活動,對于清醒的他來說簡直度日如年,當患者感到焦慮、恐懼、疼痛等等時,護理人員可以緊握其雙手進行安撫,也可由實習護生陪伴。適當的皮膚接觸可以使患者獲得關心、體貼、安慰等情感,讓患者感知到護理人員對其的關心和鼓勵。

2.5 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 護患溝通過程中空間距離的把握也是影響患者心理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距離會有不同的感覺,從而產生不同的反應。護患雙方親密距離是指交流雙方距離小于15 cm,如為患者做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時,應向患者解釋說明,使患者有所準備并配合,避免產生緊張不安或不適感;個人距離是指交流雙方距離以0.5~1.2 m為宜,如護士了解病情或向患者解釋某些操作時常采用,以表示關心、愛護,也便于患者聽得更清楚;社會距離是指交流雙方距離1.3~4.0 m 為宜,如與患者交代某事時常用此距離;公眾距離是指交流雙方距離大于4 m,如對患者進行集體健康教育時常采用[4]??偠灾?,正確地保持適當的空間距離,有助于護理人員做好護患溝通,融洽護患關系,可以使患者感到親切、平易近人,也可以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等負面心理。

3 討論

對于無法言語,但是意識清楚的患者來說,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往往還存在焦慮、恐懼、擔憂和抑郁等負面情緒。臨床研究表明,焦慮與抑郁的情緒在為患者帶來痛苦的同時,也會對患者機體的平衡造成影響,長期的焦慮抑郁能夠通過增高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抑制吞噬細胞和免疫細胞,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5]。溝通方式的應用不可孤立存在[6],護理人員在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中熟練地加以運用非語言溝通,為護患溝通帶來了福音,尤其是在我們重癥監護室這種特殊的環境中,有效有技巧的非語言溝通,能夠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心理慰藉,使得護患關系更加融洽,進而能夠使患者接受現實,產生希望,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利于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王雪,張愛華,王梅.談非語言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4,31(2):86.

宋晶.非語言溝通在監護室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9(15):202.

陳建蓉.非語言溝通護理在呼吸監護室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9):2635.

董益民.護患溝通中的非語言藝術[J].現代護理,2011,8(2):108

李艷.睡眠行為干預對住院康復腦卒中患者臨床康復效果的影響探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6,14(8):75-77.

秦春香,毛平,肖鵬,丁四清.醫護溝通的影響因素及溝通方式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4.21(1):27

猜你喜歡
氣管切開護理
舒適護理在ICU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急腹癥的急診觀察與護理
氣道護理在腦外科氣管切開中的應用效果
建立長期護理險迫在眉睫
氣管切開致皮下氣腫的搶救配合
重癥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較及護理
顱腦外傷行氣管切開術后胃腸外營養護理體會
中醫護理實習帶教的思考
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
中西醫結合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護理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