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臨終關懷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2018-01-19 11:36姜娟謝洪霞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姜娟 謝洪霞

【摘 要】臨終關懷作為新型的一種護理模式,其目的主要為減輕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使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因此,本文從發展概況、現有模式以及存在問題及對策幾個方面對臨終關懷模式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臨床應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臨終關懷模式;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2

臨終關懷模式主要指的是在臨終關懷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向生存時間≤6個月患者提供家庭或醫院醫療及護理的一種照護模式。通過開展臨終關懷模式,能夠對疾病進展進行控制,使患者的癥狀和痛苦減輕,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但是,當前我國的臨終關懷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因此,本文對臨終關懷模式的實踐和探索進行了綜述,如下報道。

1 臨終關懷的發展概況

臨終關懷運動始于英國的圣克里斯多費醫院,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傳入美國,并且在80年代后期引入中國。1988年,隨著天津醫學院臨終關懷研究中心的建立,“臨終關懷”一詞被正式運用在臨床上,也被稱之為“終末護理”或“安息護理”。30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臨終關懷,許多城市紛紛涌現出臨終關懷病房、病區以及醫院,當前我國的臨終關懷隊伍隨著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為逐漸發展壯大,全國現有的臨終關懷機構已達100多家。

2 我國當前的臨終關懷模式

2.1 社區醫院模式 社區醫院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模式,通常指的是將臨終關懷病房或服務中心設置在社區醫院或社區服務站,有研究發現,社區醫院給予疾病晚期患者臨終關懷服務是雙贏的一種舉措,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及家屬保持良好的心態,還能減少住院費用,減輕經濟負擔,并且離家近,方便照顧和朋友、同事探視,不僅可以解決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失衡問題,還能使患者滿意度提高,從而使社區醫院的經濟效益提高。

2.2 社區家庭病床模式 社區家庭臨終關懷一般指的是選擇社區居民作為服務對象,將建立家庭病床作為基本出發點,對生命即將結束患者進行全方位治療及護理干預,從而使患者可以平靜、安然地走完生命最后歷程。通常情況下,由義工、護士以及社區醫生組成社區家庭臨終關懷小組,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明確劃分組內人員的崗位職責,并且對患者及家屬落實收費標準、治療護理規定以及約定的規范等。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醫護人員要對臨終患者進行定期巡診,在減輕患者機體痛苦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和安慰,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改善不良情緒,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3 跨專業合作運作模式 跨專業合作運作模式主要指的是通過建立完善的包括宗教人士、社會工作者、護士、內科醫師、慈善人士、義工、生活護理人員、營養醫師、患者親友以及其他相關科室人員共同參與的一個臨終關懷服務團隊,開展跨專業合作的運作模式,并且將患者的實際情況作為基本依據,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干預。比如香港的白普理寧養服務團隊就是跨專業、跨學科的一支隊伍,具有多元化、全面性的特點,包括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醫院社工、宗教人士、護士以及??漆t生等,相互配合,給予患者及家屬良好的護理干預,從而使臨終關懷服務計劃得以落實。同時,寧養醫療服務一般指的是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開展全方面、多元化的寧養服務,包括哀傷輔導、??崎T診、日間寧養服務、家居寧養服務以及住院費用等,但是因為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再加上經濟條件的限制,當前寧養院的機構尚未構建完善,不能全面推廣這一模式,從而限制了臨床應用。

3 當前臨終關懷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3.1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 社會工作者是發達國家臨終關懷服務團隊中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我國參與的義工和志愿者較少,其主要原因為社會尚未認可專業社會工作者,應該加強宣傳和教育,提高全民意識,從而充分運用社會力量。

3.2 重視對患者家屬的關心和愛護 通常情況下,患者處于疾病晚期時,家屬往往更難以接受患者即將死亡的事實,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因為失去親人后悲傷過度,容易誘發諸多疾病,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自殺傾向,并且失去親人后,長時間保持悲傷的情緒,容易誘發諸多副作用,包括效益的降低和工作能力的減弱,具有較大的危害性[2]。當前醫護人員在開展臨終關懷時,缺乏對患者家屬的服務,而國外則有專門的喪親服務小組,即通過上門家訪、電話以及信件等方式,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家屬關懷服務,具有較好的效果。

3.3 重視老年患者的臨終關懷服務 在臨終關懷服務中,老年人作為比較重要的一類人群,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再加上醫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根本上改變了老年人的疾病譜,導致老年人死亡的疾病種類包括內分泌系統疾病、心臟病、惡性腫瘤、腦血管病以及呼吸系統疾病等,而這些疾病具有起病隱匿、病程長、遷延不愈、并發癥多等特點,使大部分老年患者在死亡與疾病之間掙扎,從而降低其生活質量[3]。所以,對于臨終關懷機構而言,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再結合疾病特點,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臨終關懷服務,減輕患者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3.4 解決倫理沖突 從當前的社會現狀來看,醫護人員在開展臨終關懷服務時,還面臨著諸多的倫理沖突,包括“病情保密”與患者知情權的沖突、生命質量觀與生命神圣觀的沖突、醫學功利主義和傳統醫學人道主義的沖突以及臨終關懷理念與傳統死亡觀的沖突等[4]。對于上述沖突,應該重視死亡教育,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尊重患者的生命和知情權,樹立正確的死亡觀,從而發揮醫學人道主義精神。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臨終關懷作為長遠的一項事業,還存在著諸多的難題需要解決,要加強臨終關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充分動員全社會力量,并且建立完善的規章管理制度,做到有規可循、有據可依,從而有助于臨終關懷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陸杰華,伍海誠.老齡化背景下中國特色臨終關懷體系建構的若干思考[J].新視野,2017(01):74-80.

田麗霞,宮承濤.傳統文化視閾下農村留守老年人臨終關懷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0):157-160.

杜鵬,王永梅.中國老年臨終關懷服務的實踐與制度探索[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05):95-101.

馬娉,蘇永剛.中國臨終關懷困境及立體化人文關懷模式研究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3):44-46.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