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例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超聲診斷結果分析

2018-01-19 11:36朱培院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超聲診斷

朱培院

【摘 要】目的:了解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超聲診斷影像學表現。方法:對29例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實施超聲檢查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1)經超聲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3.1%,另有2例分別誤診為膽囊腺瘤與膽囊腺肌增生癥,誤診率為6.89%;(2)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不同的臨床分型影像學表現有差異,需注重鑒別診斷。結論:超聲檢查在原發性惡性腫瘤診斷中準確率高,不過仍有誤診可能,需經聯合檢查方法來使疾病診斷準確率提高。

【關鍵詞】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超聲診斷;結果

【中圖分類號】R472.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膽囊惡性腫瘤屬于常見性、高發性膽道系統疾病,在膽道腫瘤發病率中占比超過60%。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病情進展快,若得不到有效治療,死亡率高,故而盡早治療對疾病預后很重要[1]。超聲檢查技術發展快速,如三維成像、超聲造影、彈性成像等,均是在二維超聲檢查基礎上發展而得?,F今,超聲已被廣泛應用于疾病檢查中,為臨床醫師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而本文則對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實施超聲檢查診斷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并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接診的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中選取29例行超聲檢查的患者作調查對象,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齡45-72歲,平均(60.1±0.3)歲,9例有膽囊炎史、10例有膽結石病史,入院后均表現出明顯的發熱、嘔吐、腹瀉與腹痛等不適,均經超聲檢查并經手術后病理檢查確診。

1.2 方法 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給予檢查,將探頭頻率設置為2.0-5.0MHz,所有病患檢查前均嚴格禁食禁飲8h及以上,確保病患膽囊保持在充盈狀態,結合病患具體情況協助病患取平臥位、右側臥位、左側臥位或半臥位、立位等,應用超聲探頭對病患膽囊部位給予檢查,對病患膽囊長軸、短軸等作掃描,明確病患膽囊狀態,了解膽囊移動性狀況,若有必要需采取快速轉變體位輔助檢查,明確病患膽囊位置、大小、形態與囊壁厚度、囊腔回聲情況、膽囊周邊異常情況,且對病患膽道與膽道周邊臟器:肝臟、肝門區等情況給予檢查,掌握肝臟與淋巴結腫大情況。由3名超聲科專業醫師共同會診,交流溝通明確診斷結果。

1.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對患者行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誤診率與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不同類型影像學表現進行分析,其中數據結果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展開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

2 結果

2.1 患者應用超聲檢查診斷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準確率、誤診率

從下表1中可看出,患者經超聲檢查診斷為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準確率高達93.1%,另有2例分別誤診為膽囊腺瘤與膽囊腺肌增生癥,誤診率為6.89%。

2.2 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影像學特征分析

29例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臨床分型包括實塊型、隆起型、厚壁型和混合型。其中(1)實塊型(10例、占比34.48%):病患膽囊輪廓較模糊,內部回聲欠均勻,以惡性腫瘤浸潤生長、實質性腫塊不均勻等為典型表現,膽囊、肝臟間界面基本消失,血管主要圍繞腫瘤運行,部分血管延伸至腫瘤內部,腫塊內可見明顯異常血流信號;(2)隆起型(4例、占比13.79%):可見單發乳頭狀腫瘤存在,回聲保持中等,同時基底可見凹凸表現;(3)厚壁型(6例、占比20.68%):診斷時可見存在彌散性增厚現象,其中頸部、體部等增厚現象表現明顯,伴有回聲中斷現象;(4)混合型(9例、占比31.03%):隆起型聲像表現明顯,存在壁增厚現象。

3 討論

膽囊惡性腫瘤發病機制迄今仍不明確,不過公認為該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能和炎癥感染、代謝紊亂、機械性刺激等相關,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膽石癥與慢性膽囊炎屬于膽囊癌的關鍵性危險因素,膽囊頸部更易發病[2]。因疾病早期無特殊體征,容易被膽囊結石掩蓋故而發現困難,往往是在伴有腹部腫塊、腹痛等不適癥狀后才入院診治,不過該階段時疾病已發展到中晚期,增加了疾病治療難度,治愈率低,且預后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低。所以早期疾病診斷與治療在延長病患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中有重要意義[3]。

超聲因無創性、操作簡單方便、診斷費用低、準確率高等特征,成為臨床常用影像學診斷法,為膽囊惡性腫瘤的診斷供給有力依據,使臨床醫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方案的制定。本次診斷的29例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經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高達93.1%,另有2例分別誤診為膽囊腺瘤與膽囊腺肌增生癥,誤診率為6.89%。同時,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患者不同的臨床分型影像學表現有差異,需注重鑒別診斷。另外,在檢查時我們還總結出,有長期慢性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病史的老年女性需特別注意膽囊癌變的可能。若肝門區、膽囊窩等可見實質性團塊,膽囊組織顯示模糊,則可考慮為實塊型膽囊病變,需聯合其它檢查方式作出判斷。若超聲檢查時顯示膽囊中有團狀強回聲,可能伴有泥沙樣結石、炎性沉積,應對疾病展開進一步的檢查分析,以免發生誤診,使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若患者主訴右上腹持續性、劇烈疼痛,行超聲檢查顯示膽囊壁增厚,腫塊朝囊腔位置突出者,需結合實際盡快行手術治療,避免病情發展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超聲操作快速,簡單方便,在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診斷中準確率高,且不會為患者帶來疼痛與傷害,但若能與其它檢查方法聯合應用,可使準確率大大提升,降低誤診發生率。

參考文獻

潘喜華.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B超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信息,2014,(8):283-284.

諶為紅.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B超診斷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7,23(2):37-38.

王煒璐,王海寧,張晶,謝小超.原發性膽囊惡性腫瘤的B超診斷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7):47-48.

猜你喜歡
超聲診斷
不同病理類型闌尾炎闌尾直徑的ROC曲線分析
超聲診斷應用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
異位妊娠早期超聲診斷的表現及漏診因素研究
胎兒橈骨缺失或發育不全畸形產前超聲診斷
超聲診斷頭孢曲松鈉致兒童膽囊假性結石臨床分析
超聲診斷和鑒別診斷急性右下腹疼痛的價值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超聲直接征象的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