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權利公約》視角下的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

2018-01-21 09:25衛琛婕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12期
關鍵詞:行動研究核心素養

衛琛婕

【摘要】《兒童權利公約》是迄今為止,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內容最豐富、最全面、最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國際法之一。2015年伊始,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與嘉定區婦聯合作,共同制定了《兒童權利公約》宣傳項目五年(2015年-2019年)計劃。(課題名稱:家庭中兒童權利保護的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W2017202)計劃實施3年來,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與嘉定區合作在嘉定區普通小學、嘉定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兩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行動研究。通過基地的問卷調查及行動研究與實踐干預,認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相關內容可以為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提供理論支持,對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有著非常大的引領及啟迪。

【關鍵詞】《兒童權利公約》 核心素養 行動研究

一、《兒童權利公約》的主要思想

《兒童權利公約》是迄今為止,在兒童權利保護方面內容最豐富、最全面、最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國際法之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長期以來一直在呼吁政府、家庭、社區和個人尊重兒童權利。2015年伊始,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與嘉定區婦聯合作,共同制定了《兒童權利公約》宣傳項目五年(2015年-2019年)計劃。計劃實施3年來,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與嘉定區合作在嘉定區普通小學、嘉定區第一中學附屬小學兩所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行動研究與實踐干預,基地選取兩所學校兩個實驗班進行兒童權利公約參與式培訓,并對學生家長進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知識普及。

兒童權利公約于1989年11月20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第25號決議通過,是第一部有關保障兒童權利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性約定。1990年9月2日生效。截至2015年10月,締約國為196個。該公約旨為世界各國兒童創建良好的成長環境。其主要內容提出了兒童具有的四種最基本的權利:

1.生存權。所有兒童有存活的權利,以及有權接受可行的最高標準的醫療保健服務。

2.保護權。保護兒童免受歧視,免受身體及性經濟剝削和虐待,免受戰亂、遺棄、照料疏忽;當兒童需要時,隨時提供適當的照料或康復服務。

3.發展權。包括接受一切形式的教育(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育),向兒童提供良好的道德和社會環境,以滿足兒童發展過程中的身體、心理、精神的需要。

4.參與權。兒童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包括兒童有權對影響他(她)的任何事情發表意見。

在此過程中,筆者深刻地感受到,踐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相關內容是一個貫通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整個社會發展的大工程。尊重兒童權利必須先做到成人的轉變,將成人的需要轉化為兒童的需要,將成人的節奏調整為兒童的節奏;尊重兒童權利必須先做到教育的轉變,將直接教育轉化為間接教育,將單向灌輸轉化為雙向互動。尊重兒童權利必須讓孩子能夠擁有獨立意識、平等精神、思考力、行動力等享有權利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賦予并成就孩子重要的權利和力量。而《兒童權利公約》中所提倡的,恰恰與教育界中所提出的核心素養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二、小學教育中的核心素養

從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文要求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到2016年2月中國教育學會出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再到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京發布,“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教育界迅速漫延??墒恰昂诵乃仞B”到底是什么?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項目組認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正式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更有教育學屆的諸多學者對“核心素養”的概念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和定義:顧明遠先生將其界定為課程改革的原動力,鐘啟全先生將其界定為課程發展的DNA,褚宏啟教授在《21世紀核心素養如何培養?》一文中談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再次是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

筆者認為,核心素養的提出意味著我們不再僅僅關注知識本身,更是達到了重視關于學生一生能力培養的更高層面。小學階段作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起點,是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思考小學生的核心素質教育不僅僅關系著小學基礎教育本身,更是達到了思考培養“一生能力”和“終身教育”的層面?!昂诵乃仞B”的提出與思考具有改革性與時代性,因為這是關系著一代人的教育,對未來社會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兒童參與權與社會參與

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公約》與核心素養時,兩者能夠統一的第一個核心詞是:參與。參與型兒童的培養越來越成為一種影響兒童教育的不可忽視的方面。通過三年來的課題研究,筆者發現《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參與權可以很好得融合進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不僅僅可以在小學教育理論中體現,更能與實踐領域相結合。在教育中尊重兒童的權利,培養參與型兒童是教育領域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一種新走向。在教育中滲透尊重兒童的權利,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來鍛煉和培養兒童的參與能力,正好呼應了核心素養中所提到的社會參與。

兒童的參與權是保障兒童有獲得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活動的權利。兒童不僅可以對影響自己的事務發表意見,兒童更是有權得到與之相關的信息。讓兒童享有參與社會活動的權利,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關系自身利益的各種活動中去,兒童才能真正地成長和發展,因此兒童的社會參與不僅是他們基本的權利,更是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

然而,現階段的兒童難道就沒有參與權了么?現階段兒童的參與權的相關情況又是如何呢?參與的程度也是有差異的,根據核心素養的提出,我們要從兒童的發展來看待兒童的參與。根據由國際兒童救助會亞洲分所編輯的 《健康兒童權利——兒童權利公約培訓手冊》中所載,兒童參與可分八個階梯:

第一個階梯:有關兒童的事情,完全由成人來安排。沒有一種渠道或方法讓兒童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怎么能對參與這樣的事情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二個階梯:兒童可能有機會參加一些活動,如被要求唱歌、跳舞、穿漂亮衣服為某些事情做宣傳等等,但不明白這些事項的意義,也不知道他們有權利選擇與否,如何參與,以及在參與過程中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三個階梯:在一些事項中,兒童可能會被問到他們會有什么想法,但是沒有人重視或參考他們的意見。

第四個階梯:成人決定一些有關兒童的事項或計劃后,讓兒童了解他們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他們可以決定是否參與。

第五個階梯:成人設計了有關兒童的事項,但讓兒童明白事項的意義,能征求兒童的意見,并能嚴肅地對待兒童的意見。

第六個階梯:成人提出有關事項,讓兒童在籌劃和實施中參與,并與兒童一起做決定。

第七個階梯:兒童提出有關事項,并由兒童自己決定。成人不參與。

第八個階梯:兒童自己提出有關事項,并以主體身份來邀請成人一起討論和做出決定。

我們可以發現,根據這一的階梯分層,階梯越高,兒童參與能力越強,而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中小學生的參與情況則更多地停留在低階梯的參與。要達到核心素養中所提到社會參與,小學生需要達到更多高階梯的參與層次。核心素養中提到的社會參與是指要培養兒童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兒童在社會參與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與同齡人,更能與教師、家長及其他社會中的成人之間相互學習和提高。我們希望能讓兒童對有關自己的事情達到最大程度的參與,兒童在參與過程中不斷認識和提高自己。當兒童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積極處理各種問題時,便逐漸成為了一個在個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充分發展的健康的兒童。讓兒童充分參與社會,表達自己的心聲,提供平等機會,也是維護兒童權利、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途徑。

筆者認為,核心素養所指的社會參與理應對照到《健康兒童權利——兒童權利公約培訓手冊》中所列出的最高階的兒童參與:兒童自己提出有關事項,并以主體身份來邀請成人一起討論和做出決定。兒童能夠在家庭、學校、社區的規劃和建設中,貢獻他們獨特的力量,兒童的意見和想法也能夠和成人平等地交流,以達成共識。兒童通過參與學校、社區規劃等活動,他們的潛能可以得到發揮,這既有利于克服自身弱點,有助于兒童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更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兒童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從我們成人的角度來看,真正的兒童參與是能夠讓我們從“為了兒童而工作”而轉變為“與兒童一起工作”和“由兒童來開展工作”。

四、兒童發展權與自主發展

當我們談論《兒童權利公約》與核心素養時,兩者能夠統一的第二個核心詞是:發展。學生是發展的人,《兒童權利公約》與核心素養的理念在兒童的發展這一點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秲和瘷嗬s》所提倡的兒童發展權,是指以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基礎,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充分體現了對兒童的尊重,強調了兒童應有的權利。而核心素養所提倡的自主發展能夠引領一種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

兒童的發展是在社會生活中實現的,而教育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一切教育理論都要為兒童服務,要適應于兒童的全面發展。兒童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要關注兒童的綜合素質,更是要關注到每個兒童的差異性,最終達到個體潛能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關注每個兒童發展的自主性,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在小學教育中,我們該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兒童發展而進行的小學生的自主教育呢?

筆者通過行動研究與實踐干預歸納總結后發現:首先,要在課堂教育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教學的主角應該由教師變成學生,課堂也不再是教師灌輸知識的地方而是要變成學生的天地。教學目的也更具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或自我認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其次,教育方法也要更具深度。教師要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并且有意為學生的自學和主動學習創造機會。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者,也是學生自學、主動學習的鼓勵者和激發者,更是學生學習條件得以實現的創造者以及學生活動的組織者。

在學生能夠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以嘗試在小學階段提倡小學生成為“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承認學生積極的社會角色,認可學生在研究中的參與、合作乃至領導地位,讓學生根據他們的個體生活及廣泛的社會生活自主地決定研究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索并思考選擇適宜性的研究方法。要小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多種潛在發展可能變成現實。

五、以《兒童權利公約》及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核心課程

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需要滲透到小學教育的方方面面,要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和適合學生發展成長的教育環境,要浸注于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各項教育過程之中,最終形成合適的校園文化理念。但筆者認為不能僅僅將核心素養作為一種概念或理論,更應該將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具體落實到課程之中。因此,可以嘗試在小學學校教育中創設一門以《兒童權利公約》及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核心課程。

在加拿大,兒童權利課程已成為新斯科舍?。∟ovaScotia)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包含先導課程和核心課程在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實施具有教學活動化、內容情景化、學習小組化和工具多樣化等特點,形成以“主題→活動→情景分析→案例討論”為基本形式的內容框架。受加拿大兒童權利課程的啟發,英國漢普郡教育局(HampshireEducationAuthority)于2004年啟動了“權利、尊重和責任”(Rights,Respect,andResponsibilities)項目,用以在當地幼兒園至初中學校中推行兒童權利教育。愛爾蘭也緊隨其后,將兒童權利課程納入進了國家課程體系。

國際上基于《兒童權利公約》的課程嘗試給予了我們諸多啟發,從教學實施層面我們得以借鑒教學活動化、內容情景化、學習小組化和工具多樣化等特點。從教學內容層面我們也可以參考其先導課程和核心課程的體系,在此基礎上融合進核心素養的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根據中國的特色,結合德育教育的思想進行課程內容的新研發,內容涵蓋具體的六大素養: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

在課程的研發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充分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課程內容取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甚至讓學生參與到課程教材的研發之中,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之中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達到學生參與、學生自主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1.

[2]顧明遠.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J].人民教育,2015,(13).

[3]鐘啟全.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4]褚宏啟.21世紀核心素養如何培養[N].人民政協報,2015-12-02.

[5]盧漢龍.兒童發展與社會責任[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行動研究核心素養
關于七年級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行動研究
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行動研究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創新研究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加強出入管理 建設平安校園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評價方式的行動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