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生動的漢語語法教學課

2018-01-22 19:34李陽
未來英才 2017年23期
關鍵詞:手勢語法動作

李陽

筆者觀看了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部一位優秀漢語教師的“把”字句語法教學視頻,深有感觸,于是對這位教師的教學視頻進行了全面轉寫并詳細分析了整個教學過程。這堂課使筆者受益匪淺,它同樣也能給廣大漢語教師的漢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啟發。這堂課是初級漢語語法“把”字句的教學,教師主要選取了“把”字句的3種格式進行教學:S+把東西/人+V在+地方;S+把東西/人+V到+地方;S+把東西/人+V給+人。這3種格式難度相當,結構相似,屬于合理的擴展,3種格式放在一起,對初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也是適合的。

筆者將重點從教學環節、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方法和特點以及教師的語言以下4個方面加以具體分析。

一、教學環節

教師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4個:①組織教學;②引入語法點:“把”字句的3種格式;③練習階段;④總結階段。其中,引入階段又包括了引入語法點和小操練這兩個步驟,且引入語法點還包括了對語法點的解釋,筆者認為解釋也屬于引入語法點的部分。視頻中,教師的教學環節清晰完整,安排得當。這里,為了方便分析,“把”字句的3種格式:S+把東西/人+V在+地方;S+把東西/人+V到+地方;S+把東西/人+V給+人。筆者把它歸為“把1”、“把2”和“把3”。

二、教學時間的安排

教學總時長36分30秒,總的來說,視頻中,教師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安排合理,分配巧妙,使整個的教學嚴密緊湊,每分每秒都得到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不拖沓,不做無用功,且教師真正做到了“精講多練”,教師對時間的把控如此恰當好處,令人佩服。

1、在組織教學環節:該教師用了15秒,直接開門見山,一句話告訴同學們今天要學習新的語法。沒有多余繁雜的語言,干脆利落,進入了新語法點的講解。

2、在引入語法點環節:(1)引入“把1”、“把2”和“把3”這3個句法格式用的時間相差無幾,只是在引入“把3”時,用時為3分10秒,較之前兩個用時少了1分左右,我想是因為有了“把1”、“把2”的引入和簡單操練,為“把3”的引入做了鋪墊,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積淀,所以教學相對容易了,進度加快了。(2)解釋語法點的時間由20秒,15秒減少到10秒,這說明教師解釋的時間越來越短,學生對這一語法結構正漸漸熟悉,越來越熟,所以教師相應地一帶而過,減少了解釋的時間。(3)簡單操練的時間也相差無幾,只是“把3”的操練時間少了一點兒,也許跟上述的原因差不多,學生漸漸熟悉了,操練時,學生的反應也會加快,時間就會變少,因為視頻中教師操練內容的多少是沒有變化的?;臼且霑r3個句子,操練時也舉3個例子。

3、在語法練習的環節:視頻中,這一環節還包括了兩種練習:做游戲“你說我做”和看圖“布置生日晚會”。后一練習比前一練習層次更高。其中,前一練習用時約5分,后一練習用時7分20秒。再加上第二階段引入語法點的簡單操練,可以看出,這一教師對練習的設計是層層遞進的,這3塊的練習是由易到難的,有機械有自由,層層深入,從用時來看,也是用時逐漸增加的,由3分多鐘,到5分鐘,到差不多8分鐘。教師對練習的設計也很用心。

4、語法總結階段也是重點突出,總結精煉,用時合理。

5、我們可以從講解和練習的時間分配角度去觀察這位老師的課堂,從上面的時間表中,我們可以大致算出,整個36分30秒中,教師講解用時14分,練習22分10秒,講和練的時間比例大致是4:6,且教師在引入語法點的時候用的是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理解語法點,所以實際上,這位教師真正講解的時間是很少的。因此,我認為她真正做到了“精講多練”,非常難得。

三、教學方法和特點

1、視頻中,教師采用了多種教學法,綜合教學。主要有提問法、直接法、情境教學法、圖片法和視頻法。這些方法往往是相互交叉使用的??梢哉f,這位教師的提問貫穿了整個課堂。她用簡單的問句來引導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或是自己直接做動作,讓學生觀察動作提問;或是ppt展示圖片,根據圖片內容提問;或是播放小視頻,結合視頻內容及所講語法點提問。這樣提問法結合著圖片法和視頻法,始終貫穿著整個課堂,即使是在總結語法點階段,教師也是通過展示圖片,通過提問引導學生來回想所學的語法點和句子,并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句子。而教師在操練過程中所有的例句,都是教師根據教室情況或者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創造出來的情境,有的則跟學生本人有關。這樣就很好地利用的情境教學法。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的動作是很豐富的,教師用動作代替繁雜的解釋,這是一種很好的直接表達的方法,也更有效。

2、教授“把”字句的基本模式。這位教師在“把”字句的引入講解階段模式比較固定?;灸J饺缦拢海?)引入階段:歸納法(從例子到公式)。主要是教師做動作,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說出理想句子。引入一般是3個句子,2個基本句子,1個擴展的句子(即“把”字句中的主要動詞前加了“沒、已經、要”等副詞)。然后由這3個例子總結出公式,解釋公式。(2)解釋公式,即解釋語法點。只是簡單解釋,讓學生感知。(3)操練階段:再從公式到例子。主要是通過播放視頻,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說句子。操練也是3個句子,2個基本句,1個擴展句。(4)每引出一個例句,教師會讓3個同學重復這一句子,等3個句子都引出,然后ppt展示,接著全班同學再一起重復這3個句子1—2次,學生每說一個句子,老師也會跟著重復。不論在引入還是操練階段都是如此。

3、這位教師的“把”字句教學有一些特點:

(1)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基礎展開語法點的講解,化抽象為具體。從真實的情境出發,以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互動。因為教學對象都是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所以這位教師所提的問題都是簡單明了的,但又目標明確,學生可理解、能感知。教師所引入的例子以及操練所用到的例子都是學生跟學生學習生活很貼近的,場景也是實際生活中的場景。如舉“把書放在桌子上、把書翻到第幾頁”這是跟教室、學習有關的;而“把錢給售貨員、把包掛在墻上”這些是跟生活相關的。endprint

(2)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可懂輸入,特別是關于語法規則和公式,在引入階段講解以及最后總結階段,都會重復、解釋來強調,提高對學生的輸入量。視頻中教師不僅引導學生會用該語法說句子,而且在說出正確的句子后,會總結這一公式并簡單解釋,最后總結階段也會重復解釋這一公式。且教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每個例句的導出幾乎都用的是相同的提問模式:“這個什么?——這個東西在哪兒?——老師(已經/要)做(了)什么?”這樣,每次引入一種格式,用到6個例句,那3種格式,總共就會用到18個例句。這樣的提問就會總共輸入18次,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已經足夠深刻。且最后每說出一個例句,教師讓學生重復輸出的同時,自己也跟著重復這個句子,又增加了輸入。

(3)輸入和輸出是相互交織的。老師不停輸入,引導學生輸出。學生輸出以后,老師立刻重復,學生再輸出,學生也多次重復,從而提高了頻率,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在視頻中,當學生說出一個句子,一般會有3個學生重復這個句子,老師也跟著重復,接著全班又一起重復一遍。這個過程雖然有點機械,但對學生的學習卻是很有幫助的。

(4)練習的形式多樣。從較為機械地看視頻圖片說句子到做游戲再到布置生日晚會,體現了從機械到自由,從能自己準確地完整表述一個“把”字句到最后成段表述。充分調動了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動手動腦動眼,使學生在操練的同時又不乏興趣,而且整個練習循序漸進,有了前面重復操練單句的積淀,整個學習有明顯的效果。

四、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主要包括:教師的課堂話語和教師的體勢語。整堂課中,教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干脆利落,調動了全場氣氛,沒有拖音。且教師語速適中,保持著適度的激情和節奏。體勢語是非語言交際的重要手段,同樣教師的體勢語在課堂教學中也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這堂課中這位教師的手勢和眼神對學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1、教師的手勢。視頻中的教師使用各種手勢,幫助學生記憶、鼓勵學生、調動了學生主動性。視頻中,除了教師專門的做動作引導學生回答以外,教師的每種類型的話語都有配合手勢,可以說,幾乎教師的每句話都配合著相應的手勢,筆者覺得,這位教師的這些手勢并不累贅,反而很恰當,也富有美感,做起來很自然得體。尤其對初級階段的留學生說,這些手勢是必要的,配合教師簡單的話語是相得益彰。我們可以把教師的手勢語也相應地分為:指令性的手勢、引導性的手勢、表揚鼓勵性手勢等。每種手勢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其中,還有一些經典手勢。筆者覺得并不是因為她的動作有多么獨特,只是我們很多教師在上課時羞于或是不習慣用手勢表達,又或者動作不到位,不能很好發揮手勢的作用,這位老師的動作很到位,也很大方,值得我們學習,且她一直面帶微笑,更加具有親和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位教師的動作貫穿了整個課堂,值得我們學習。

2、教師的眼神及面部表情。教師全程都與學生有眼神交流,教師的眼神是溫柔的,但內在又有不同。在教師做動作引導學生的時候,她看著學生的眼神是追尋的,迫切的,她希望學生能夠正確說出她的動作;當教學指定學生回答問題時,她的眼神是自信的;當教師想讓學生主動回答問題時,她的眼神是鼓勵的;當學生說出一個正確合適的句子時,她的目光是高興的??傊?,這位教師的一直在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她的目光一直追隨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誠心,而學生的目光也一直追隨者老師,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整個課堂的氣氛是和諧的。另外,老師在做一些動作時,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老師會放慢速度并重復動作,來等待學生用正確的詞語描述出自己的動作。

總之,這堂生動的“把”語法教學課讓筆者受益匪淺,筆者相信,對許多漢語教師,尤其新手漢語教師而言,這位老師的教學也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在對外漢語教學這條道路上,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張丹.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以“把”字句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5):82-83.

[2] 朱海濤,黃獻慧,梁亮.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把字句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3).

[3] 王芳.對外漢語課堂上的輔助教學手段——從歌詞中學漢語[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8):73-76.endprint

猜你喜歡
手勢語法動作
跟蹤導練(二)4
V字手勢的由來
動作描寫要具體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