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2018-01-22 06:43王利梅
未來英才 2017年23期
關鍵詞:淺談有效性語文

王利梅

摘要: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是教師最熟悉、使用最頻繁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方法,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好的提問設計能有利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促進教學的最優化和有利于學生形成有效思維。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存在著教師提問淺顯、瑣碎、平淡無奇,對文本內容只是一味地進行支離破碎的分析,形不成問題情境,形不成認知沖突,形不成認識矛盾,也就形不成學習動機。這樣,學生便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性

課堂有效提問,就是教師通過對提問問題的整合,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形成學習內驅力,激發學生“快樂地、有價值地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有效提問的特點

1、全面性。教師的課堂提問是面向所有學生的提問,而不是針對個別或少數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學生的學情、授課班級的班情和教學內容,提出適合大多數學生的問題,讓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思考。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來提出不同的問題。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的目的多是考察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但是教師在提問中應該把握所提問題的全面性及所提問題答案的多樣化,考慮到學生全面發展并提出關于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有機統一的富有多元性的問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2、主體性。教育的主體性包含了教師的主體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影響著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一個高質量的課堂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在小學的課堂上,由于小學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決定著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特點,而教師的主體性觀念能夠使學生時刻關注課堂教學內容,參與其中并享受課堂。

3、啟發性。根據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規律,提問要圍繞一個中心,層層深入。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的深入,不斷的提出問題,首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水平比較高的問題的好處在于既能讓學生感到問題非常的難,但是他們確信自己能解決好它。問題的難度介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能更好的調動全體學生都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這樣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解決問題,超越已有的思維水平,達到獨立解決問題的狀態,促使學生智力由“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

4、時效性小學生認知過程的特點、個性特征決定著小學課堂有效提問具有時效性。教師的提問要根據小學生的注意、知覺、記憶、思維發展特點來設計問題,并在最佳時機提出問題。有效提問的時效性還體現在提問評價的及時性。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該及時評價,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期待教師對答案的肯定。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給予肯定或者答錯了受到冷落,都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有效提問的策略

1、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有效提問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尤其是對教材的把握能力。教師是整個教學的領導者。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的質量。首先,教師要對教材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提出一系列高質量的問題;其次,教師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引導提出問題的方向,使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識,樂于學習;最后,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在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時能更清晰的、準確的、簡潔的表達,讓學生能一下就能聽懂,回答問題具有可能性。

2、發掘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小學生受到性格特點、家庭環境、經驗積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理解能力、思維方式、接受能力。這樣的差異直接制約著教師的課堂提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全面地、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做針對性提問,特別是要考慮到提問的各個層次、各個水平方面。能力較強的學生,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探究時間;對中間層面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習能力的提高,提問要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增加提問的機會,耐心引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樂于參與提問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在不斷成功中提升學習的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3、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良好的課堂環境對課堂教學有著促進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被要求、被馴服成為成長中的普遍現象,紀律嚴苛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產生了懼怕心理,導致了越是高年級學生越不愿意主動發言。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期待的是“標準答案”而非真實的理解和感受,久而久之,學生主體性嚴重缺失。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善于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提供安靜整潔的教學環境,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及自主互動的交流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思考,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保障教師的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是相對于無效提問和低效提問而言,它應該能夠引起學生適度的焦慮、緊張、困惑等心理狀態,這種心理驅使學生積極思考并主動參與,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與飛躍。有效提問體現了師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使教學成為雙邊的全方位交流過程。課堂有效提問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最終目標在于促進學生主體人格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谷勇.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5(27):87.

[2] 范家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J].學周刊,2015(12):156.

[3] 崔亞芬.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東西南北:教育,2011(10):152-152.

[4] 徐友生.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6):120.

[5] 張穎,于敏.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語文天地:高中版,2009(11):62-63.endprint

猜你喜歡
淺談有效性語文
淺談Schwarz引理及其推廣和應用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淺談圓錐曲線中的創新題
船舶嚴重橫傾時應急行動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