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好作文有竅門

2018-01-23 21:54謝立娜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立意積累觀察

謝立娜

摘要: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教師在這一環節中往往下大力氣,可到頭來,學生的進步仍不大。隨著課改的進行,作文教學也在不斷變革,教師應不斷變革思維,讓學生自由發揮,擴大寫作空間,培養其自由創造的能力。

關鍵詞:觀察;積累;立意;修飾;創新

眾所周知,在語文測試題中,很多學生頭疼寫作。在寫作中花費的時間最長,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如何寫作就成為學習中的“頭等大事”。一提起作文,許多同學就感到頭痛,執筆發呆,總覺得無話可說。有一副對聯就生動描寫學生面對作文題時的痛苦情形。上聯:苦坐苦想苦不堪言;下聯:愁事愁情愁眉苦臉;橫批:寫不出來。難道作文真的難寫嗎?那些作文成功者的秘訣是什么呢?我總結出這幾方面:有一雙慧眼,學會觀察;有一顆廣闊的心胸,學會積累;有一顆玲瓏的心,學會立意;有一顆堅強的心,學會修改;有一縷新奇的目光,學會創新。

一、慧眼辨生活,學會觀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才能有所發現。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各有特點,用心觀察,寫起來方得心應手,一氣呵成。文學家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俄國小說家契訶夫也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仿佛變成第二個天性?!卑延^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需要花時間去磨練。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作文所需的材料: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留意校園花壇里植物一年四季的變化,學會刨根問底,弄清來龍去脈;走入社會,多與人接觸,觀察其一言一行,勤于思索,將它們匯入到自己思想的長河中。

二、書到用時方恨少,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誠不欺我,他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1、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雜志,并隨時做好讀書筆記。二是生活。平時把大眾口中鮮活的語言記在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2、積累素材。素材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于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搜腸刮肚,胡編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就有意識地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并以日記的形式,及時記錄生活中的見聞,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血有肉。

3、積累思想。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或立意不深,只能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一要善思?!岸嘁环菟伎?,多一份收獲?!逼綍r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二要摘錄,即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1]。

三、重視立意,意高則文勝

立意,即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么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立意要準確。準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準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觀點正確,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做人的基本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示。

2、立意要專一?!白魑闹?,貴于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睙o論多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想面面俱到往往會面面不到,況且一篇文章只能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表現一個中心。

3、立意要深刻。立意深刻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更深層的意蘊。

4、立意要巧妙。在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管中窺豹,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才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修飾給文章注入“靈魂”

俗話說:“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文章不厭千遍改”。對于習作,要反復修改,才可以逐步摸索一些作文規律,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養成自我修改的習慣,培養自我修改的能力,受益終身[2]。

修改文章分為大修改和小修改。大修改,就是發現文不切題,中心不明,需重新確定文章中心,或改變文章結構,另起爐灶。小修改,從以下四方面入手:(1)查看文章中心明確與否。(2)查看層次是否清楚,交代是否明白,結構是否完整。(3)查看語言是否通順。(4)檢查有無錯字和標點。其實我們最常進行的是小修改。只有認真對待這些“小修改”,不怕麻煩,不敷衍了事,文章才會越改越好,讓“蒼老的棗樹上結出的棗像一盞盞紅彤彤的燈籠”。

五、“喜新厭舊”,才出佳品

中國人對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的取舍,值得探討。清朝書法家翁方綱和劉墉,一個對古人書法刻意求似,一個卻博采眾長,自成一體。翁問劉:“哪一筆是學古人的?”劉反問翁:“哪一筆是自己的?”這在文壇中留下了詼諧又富于哲理的一筆。人們總喜歡以古為師。翁的形似神似。固然值得稱道,但劉墉師古而不拘泥于古。加入自己的風格。則更為可貴。因為只有這樣。書法才會發展。才有前途??梢?。世上沒有靠描摹而成的風格。也沒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文章也是如此。我們寫作時常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但大多數人所用的只是一些別人“用爛”的例子,這些例子不會給你的文章增添任何魅力,反會拉低你的水平。我們應該“喜新厭舊”,做到人有我多,人多我精[3]。時代在時步,生活也在進步,要想你的作文寫得好,吸引人的眼球,就得有創新。

簡言之,寫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地堅持,需要不斷地觀察、積累、修改和創新,這樣我們的作文才會寫出感覺,寫出真情,寫出文采。

參考文獻

[1] 胡春艷.寫好作文的幾個技巧[J].課外語文,2015,(02):120.

[2] 趙蓮香.談中學生如何寫好作文[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201.

[3] 馮德海.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和結尾[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4):114.endprint

猜你喜歡
立意積累觀察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素材的積累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把握題意 求深求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