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課間音樂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平臺趨議

2018-01-24 01:51朱笑秋
黃河之聲 2018年12期
關鍵詞:課間核心素養

朱笑秋

(揚州市翠崗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

一、音樂對于調節學生身心素養的作用

音樂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來說至關重要,對音樂與健康的關系,我國古代早有記載。宋朝的歐陽修說:“吾嘗有幽憂之疾,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孫友道滋,受宮音數引,久而樂之,不知疾在體”。用學習奏琴的方式治愈疾病。

現代物理學、生理學、心理學與醫學科學研究的成果表明:音樂是人體的遺傳密碼。因此,媒體對于音樂與健康“不是良藥可勝似良藥”、“不是良方可勝似良方”的報導與日俱增。

《理瀹駢文》中寫道:“七情之病,看書解悶,聽曲消愁,勝于服藥也”將書和音樂視為藥物;并記載用“唱舞以娛”的方法治療精神病變的驗案。我國古人已經摸索出了音樂對身體的作用,現如今孩子們學業壓力繁重,患上輕度精神疾病的不在少數,又或者由于家庭教育疏忽造成了孩子成長道路的扭曲,這些種種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們利用一切可用時間對孩子們的身心進行陶冶和提升。

音樂對健身具有五大功能:一是聲,通過“耳聞”與“神聽”被大腦感知作用于人體;二是情:音樂作品表達的情緒(悲、歡、喜、樂;安寧、平靜、開闊、奔放、雄壯、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維和人的肌體,產生養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樂的旋律、和聲、配器、節奏、速度、調式與調性表現的整體效果,使聽者產生想象和追逐,將聽者帶入一種現實的意境中,諸如高山、流水、森林、草原、清晨、風雨、陽光、月夜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獲得滿足和享受,達到調節思維和肌體的效果;四是速,即音樂具有的快慢節奏和輕重緩急特性,快而強的音樂使人聽之欲動,安靜而祥和之音可使人心緒平和安閑,雄壯有力之樂使人精神抖擻,對人的思維與反應產生直接影響;五是波,即音樂聲波產生的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血脈跳動和腦細胞思維頻譜。因此,音樂能量及音樂語被人接收后會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五臟六腑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作用于思維,影響心理與情緒變化,達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證明,不同的音對調節人的情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A柔情,B恬靜,C果敢,D熱烈,E安舒,F和悅,G平靜。中國的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宮音悠揚和諧,可助益飲食;商音熱烈隸勁,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暢,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詠越,可通調血脈;羽音透徹柔和,可啟迪心靈。有人稱音樂是神經系統的“維生素”,是花錢最少的“保健品”。

二、課間音樂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系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六大素養。

建立健康、和諧、平等、友好的校園人文氛圍是核心素養成功的重要條件。在學生學習生活中使用音樂教化,這猶如一根絲線把滿盤珠子串聯起來,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系的教育目標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聲音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而我們的生存和生活也離不開聲音,更需要聲音,音樂是一種藝術化了的聲音,我們在創造著她,也在時刻被她感染著,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不愛音樂,不配做人…”可見音樂不僅僅有娛樂人類的作用,更有著陶冶人類道德情操,溝通人們的思想,把人類帶到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

社會在不停發展進步,音樂從僅僅服務于勞動為始,發展成了現在功能多樣的藝術,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她的必然性。

三、推行課間音樂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課間音樂教育是課堂音樂教育的補充及完善

說到時間,孩子們在校時間除了上課便是下課,上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和科目。而與音樂有直接關系的音樂課堂時間緊一周只有45分鐘,內容又非常豐富,所學習的內容又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必要性,同時因為時間的局限性造成了音樂內容的簡化。

基于音樂課的音樂性本質對一支優秀的作品背景和作者并不能深入地剖析,也只能泛泛而談。有時一首優秀作品的版本眾多,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課間音樂此時就可以發揮很大的作品,作為音樂課堂的一個拓展空間,將課堂中學生不能夠立刻接受的音樂通過其他版本的播放,讓學生能否慢慢接受,而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就能夠激起學生運用課后的時間去探索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對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和了解。

這個時間段還不能完全作為緩解學生壓力的時間檔,又因為課本中的音樂帶有一定經典性和代表性所以更新頻率必定不會像學生們所熱衷的流行曲那么快。由此看來學生們休息的時間便是緩解壓力的最好時機。

(二)從保健角度分析課間音樂緩解學生身心壓力更具有針對性

清代青城子的《志異續編》載:一士人日夜沉睡不醒,偶醒亦兩目卷開。名醫葉天士診后,未開一味藥,卻令家人買來一面小鼓,在病人的床頭頻頻擊打,士人聞鼓聲后,漸漸清醒而不復倦臥。弟子問其醫理,葉天士說,脾困而故人疲倦,而鼓聲最能醒脾,留下了古代音樂療法的生動案,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曾論述了五音(宮商角徵羽)與人之五臟(脾肺肝心腎)七情間的對應關系,深刻闡述了五音在調節情緒、治療臟腑疾病中的功用,創建了“五音、五聲醫療之法”與“琴簫養生之道”。在當今一些發達國家的音樂學府內,普遍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聞名于世的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已走到了世界前列,中央音樂學院不僅開設了音樂治療專業課程,而且還專門成立了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研究中心,對音樂治療的歷史作用和臨床實驗進行了系統而廣泛的專業研究,為促進中國的音樂治療研究和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那我們課間就可以從保健出發為學生們老師們選擇特定調性的民族音樂比如鎮定安神的樂曲,而課間音樂只有十分鐘時間,不可能設置更長的音樂長度符合音樂治療的時間,一天至少四個課間的時間選擇不同的曲目,不會給學生造成一天聽幾遍一首曲子從而起到生厭的反作用,音量也不要過大,以舒緩為度,應掌握在70分貝以下,當然可以跟隨著樂曲自我哼唱療效將更為顯著,我們就可以以天為單位重復不同的樂曲,有的孩子多次的重復中可以增加記憶從而適當哼唱出來。

(三)課間音樂可以引導學生的欣賞方向

音樂可以養人,也可以害人,國外曾經有一首名叫黑色星期五的音樂,誕生于1932年,被毀于1945年,在這首歌存在的13里,在當時時特定的政治環境背景下,造成了數以百計的人聽后自殺,曾經有一位女記者在聽后留下遺書說無法忍受無比憂傷的旋律,當然反之,如果某些人正在非常憤怒的狀況下聽到了這首黑色,星期天必定會能夠讓他息怒,這就是我們黃帝內經里面所提到的情志療法金克木的效果吧,我們同時也要關注的是,有優美的古典音樂也有為學生造成心理壓力的重金屬搖滾音樂,在課間我們就可以對他們作適當的引導,避免重金屬搖滾音樂的播放。

(四)通過課間音樂內容的系統化設置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生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啟蒙階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道德工作相結合,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意義重大。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將會把高層政治化的理念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接受,并內化。

音樂課程標準也曾經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的同時,有效推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促進每個學生在思想道德、人格品質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是我們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音樂課只是核心素養教育的陣地之一,這樣的教育應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瞬間中去。在音樂課堂中我們學習過貝多芬,了解到貝多芬因耳聾與命運進行搏斗時創作了許多作品,我們感受過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體會到了他億萬人民團結起來的浩大聲勢,而貝多芬那種頑強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難的性格和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品質還深藏在他的其他作品中,比如《命運交響曲》要成為生活的強者,當命運的主人,要樹立遠大志向,將來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作品怎能不讓孩子了解接觸?但是其一這樣的樂章篇幅很長在音樂課中無法全篇欣賞,其二古典音樂的凝重又是初中生所不太能接受的,那我們就可以通過多樣的風格讓孩子們先樂于接受和了解這樣的音樂,音樂能夠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正確的音樂感染可以使得人們的情操得到提升,進而使得自己的道德素質得到相應的升華。在抗戰時期,音樂也發揮了自己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僅僅去聽一聽賞一賞這些音樂作品,也能夠激發我們現代人的愛國情感,喚醒大家對國家的深深的愛。而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在音樂課堂中去一首一首欣賞,而這時的課間音樂的時間延續性的優點就一覽無余了。

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來?!睂W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音樂教師不容推辭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在音樂教學中深入挖掘歌曲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五)課間音樂的形式系統化能夠促進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音樂素養需要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我體驗和積極地參與去提高自己的音樂涵養,進而能夠促進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而這樣的音樂學習過程也不僅僅是課堂的45分鐘,課堂只是孩子們自我學習和發展的開端,而發展還需要時時刻刻的引導。選擇課間音樂的內容需要精挑細選,同樣音樂的版本也需要我們老師細細斟酌。我們可以在音樂播放之前或者之后對音樂進行適當的介紹,無論從音色還是形式又或者是情緒對學生進行一個無意識介紹,這樣通過對健康題材作品在課間的播放,通過優美動聽的旋律或者異彩紛呈的不同版本激起學生對音樂作者以及背景的好奇。從而提高學生探索優秀音樂作品的激情和積極性,變被動欣賞為主動探究。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等的素養。

而孩子們的實踐創新、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的素養我們又可以通過課間音樂把學生請進來的方式進行促進和培養,我們可以挑選一天中任意一個課間專門播放孩子們自薦的音樂,這些音樂或在特定的民族音樂中,或在特定的主奏樂器中,又或在特定的情緒的主題中展現,每當這個課間響起自己挑選的音樂時,孩們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同時也增進了孩子們學習音樂,專研音樂的積極探索中。

四、結語

由此可見,精心打磨的課間音樂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為培養社會全面發展、有著核心素養的健全的人提供了良好的軟環境。也為學生摸索出自我的終身發展奠定強大的基礎和動力。

猜你喜歡
課間核心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課間10分鐘
課間10分鐘
以問題為核心上好初中幾何復習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