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定滾乃村“帶架蝴蝶舞”田野調查

2018-01-24 22:12李晴敏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 2018年4期
關鍵詞:傣族蝴蝶民眾

■李晴敏(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帶架蝴蝶舞”作為傣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理訴求,折射出傣族文化創造的心性智慧。每逢民俗節令的到來,村民們都會聚集在一起,在歡快象腳鼓樂隊的伴奏下,跳起姿態優美的“帶架蝴蝶舞”以祝福美好生活、祈求來年五谷豐登。這不僅起到自娛和娛神之功能,也成為滾乃村對外文化展示的獨特標識。文章依托滾乃村“帶架蝴蝶舞”這一地方文化形態,分析了承載舞蹈的音樂風格,特別是對打擊樂隊的特征進行了分析。

■“帶架蝴蝶舞”的形成

(一)“帶架蝴蝶舞”的歷史

“帶架蝴蝶舞”作為一種美的圖示,體現出傣族民眾追求美的表達,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集體趨同性,是一方水土中具有標志性地方文化品牌。在滄源縣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廣允佛寺留下來的壁畫中,就有當地土司府中表演“帶架蝴蝶舞”場景的生動再現,這足以證明“帶架蝴蝶舞”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據民間記憶,耿馬孟定壩的傣族,每逢節慶儀式,“帶架蝴蝶舞”都會廣泛參與,成為與節慶儀式相輔共生的風俗構成,以此促進民俗傳統的有效性,更豐富了鄉村的精神生活。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20世紀60~70年代,“帶架蝴蝶舞”逐漸在傣族的生活中失傳。直到改革開放后,當地的文化工作者根據老人們的記憶,了解到孟定一帶“帶架蝴蝶舞”的基本情況,并經孟定鎮兵亞等一批民間老藝人對“帶架蝴蝶舞”展演情況的回憶,又經專業文化工作者的編排和加工,使一度失傳的“帶架蝴蝶舞”再次在孟定一帶區域得以恢復并在周邊傣族村寨傳播開來。

(二)“帶架蝴蝶舞”的地方性

傣族聚居地因氣候炎熱、雨水充沛、花木茂密等特點,適于蝴蝶的繁殖和生長。色彩繽紛、形態各異的蝴蝶成群聚集,與傣族民眾構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卷。在人與自然的交往中,自然不僅觸發了人類的情感,由于自然與天地文化的連接,人與自然的交往更帶有一種形而上的超越。因此,自在自為的生態創造,折射出傣鄉民眾寄托幸福生活和美好向往的心理圖示,在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中,“蝴蝶”就具有了崇尚自然、吉祥、智慧的轉喻意義?!皫Ъ芎琛北闶窃谶@種環境中開放的一朵奇葩,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主題”。

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民間樂舞是民間文化在藝術上的反映,蝴蝶舞作為傣鄉人與自然和諧溝通的表達,是他們生活方式的呈現。在婀娜多姿的語匯中,因其扎根土地的情態表達,遂已成為傣族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傣族民眾把“帶架蝴蝶舞”作為族群審美精神的表達,更成為他們對民族文化創造的一種集體認同。每逢喜慶豐收、趕擺、民俗集會等鄉間節令,村民們就會聚在一起,擺開歡快的象腳鼓樂隊,跳起姿態優美的“帶架蝴蝶舞”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感恩,更祈求來年五谷豐登的愿望,既完成了自娛和娛神之功能,也展示出民族團結的祥和景象。

■“帶架蝴蝶舞”的風格特征

(一)“帶架蝴蝶舞”的服飾及道具特征

“帶架蝴蝶舞”作為傣族民間藝術中久負盛名的傳統性樂舞,傣語發音為“嘎吆”,由婦女穿上用竹片制作而成的蝴蝶架衣,以此形象地模仿蝴蝶扇動翅膀蹁躚飛舞的特點。就其服飾裝飾而言,極富仿生特色。少女頭部長發用頭繩將發辮扭成圓盤狀結于頂,再插上花朵做頭飾。著裝簡練、色彩調和。傣族少女普遍具有體形嬌小玲瓏的外形特點,上身著薄質布料制成的白色緊身對襟短衫,下著青色筒裙,腳著紅色布鞋,一派青春質樸、充滿朝氣的神情。蝴蝶架的制作材料是由9根竹條固定連成扇形,主體以黃色為主,邊緣以綠色布條進行點綴,以紅、黑兩色圓圈花紋進行蝴蝶架上蝴蝶翅的裝飾,蝴蝶架由7片構成,整體面積據測量長為270cm,高為90cm,尾翼為127cm,它完全由手工制作而成,體現出獨到的工藝能力。

(二)“帶架蝴蝶舞”的動作特征

傣族民眾生活在亞熱帶地區,適宜各種農作物的生長,其生活舒適安逸,從而形成了一方水土獨具溫柔似水的民族性格。在他們心目中,世間萬物有靈,人需要同天地、萬物及神靈溝通,而舞蹈就是人與萬物溝通的有效方式。正是這樣的自然景觀與人類心靈的關照,蝴蝶舞形式美及其背后隱藏的創造性神秘力量,始終在影響著傣族民眾深層的情感反應以及他們對客觀世界的體驗與認識,構成了族群“集體無意識”智慧的表達,使得他們的舞蹈多體現出輕盈、柔美的基本語匯。在這里,舞蹈作為生命動態的象征,與其相生相伴的音樂就構成了樂舞。這種原生舞蹈,不是簡單舞蹈動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傳習,而是一種整體生命狀態的呈現方式。作為一種群體性的審美創造,基本動作多呈現展翅、抖翅、扇翅、跳花等惟妙惟肖模擬蝴蝶神態的肢體動態為表征,以獨特的語匯文化陳述著傣族的情感追求。作為一種程式化的要求,每個動作之前有起式,結束后有收式,過程中有碎步、踏步、起伏步等固定步法,舞時一般前腳掌著地,但不強調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時輕而穩。蝴蝶舞除下肢有豐富的步伐、小腿的靈活運用外,手和上身豐富的舞姿也極具特點。在動態多保持在站立或半蹲的舞姿,重拍跳動,均勻的節奏中,舞步的踏或跺,看似著力而下,卻是重起、輕落,全腳掌平穩著地等,是動律的基本特征。位置圖的站位隊形由兩排變為圓圈,每個動作組合都在固定的鼓點伴奏中進行。

(三)“帶架蝴蝶舞”的音樂特征

作為一種傳統性的民間樂舞,蝴蝶舞雖無旋律性樂器進行伴奏,但其節奏性的運動方式作為一種地方特質,卻蘊含著族群“內生長力”結構的音樂交流功能,獨特的音響中卻蘊含著傣族民眾對節奏性音響的生命體驗。它貼近生活,是特定社會條件下民眾精神生活的情感依托。音響以樸素簡約的節奏語匯表達了多彩的人文意蘊,滿足了民眾的情感需求,構筑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自此,作為一種功能性的文化存在,蝴蝶舞的精神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作為藝術表達的本身。

從音樂學的立場來看,蝴蝶舞伴奏音樂的節奏中少有復雜的音響技巧,多由4/4拍為基本語匯構成,大多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為主,并摻雜少量的附點音符加花處理,不同之處在于它的重拍多落在第四拍上,平穩的節奏和舞蹈均勻的動律相呼應。質樸的演奏形式承載著滾乃傣鄉民眾對自己生存環境與生態意象的一種感性的把握,也表現出他們民族性格的一種直覺的構建,通過特有的節奏韻律,以“沁入心脾”的途徑找到了音響與特定生態環境中情感表達與生態意象的內在關系與韻味,通過象腳鼓音色的構建,使滾乃傣族創造出既源于他們生存環境又有別于其他文化創造的文化物象與人文生態,它既滿足了民眾的精神需求,又承載了他們的情感宣泄。咚咚的鼓點不僅引領著舞者律動;同時,舞者們在共享的體驗中增進了情感的溝通,由此把個人意識孕育在社會的集體意識之中,成為更豐富的文化結構的來源。

■“帶架蝴蝶舞”的伴奏樂器

(一)“象腳鼓”樂隊的形制構成

蝴蝶舞的伴奏樂器是“象腳鼓”樂隊,由“象腳鼓”“排铓”“镲”組合而成?!跋竽_鼓”傣語稱為“光”,由于民眾對南傳上座部佛教有著虔誠的信仰,因而鼓的底座和鼓腰的圖案即為佛塔的造型,由此構成一種心理暗示:只有這樣的聲音,才是吉祥的標志;只有這樣的音樂伴隨左右,生活才擁有了希望。

象腳鼓的打法靈活多變,有二指敲、三指敲、四指敲、五指并攏敲,拳敲、肘敲、掌敲,還有敲邊、敲擊鼓的三分之一處和敲擊中間等差別?!芭盆殹贝稣Z稱“铓聳”,是將多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铓,按音高順序吊掛在一個象征吉祥的孔雀圖案的長方形木架上。木架上方裝有一根連動桿,桿上設有與铓相對應的槌,每個排铓的規格尺寸各不相同,一般按四、五度或三度音程排列,整體音響非常和諧。演奏時,通常將木架置于地面。敲奏時,所有铓槌便同時擊铓發音,音響渾厚洪亮?!帮铩笔怯身戙~制成,缽形,外觀與鈸十分相似,镲面較平,厚度比鈸稍薄,中部碗頂鉆孔系一條彩色綢布,兩面為一副,演奏時,雙手各持一面,互擊而發音,聲音清脆明亮,具有地方化音色的獨特意義。

(二)“象腳鼓”樂隊的音樂表現形式

“象腳鼓”“排铓”“镲”的組合已成為傣族民間藝術所獨有的“標配”,是蝴蝶舞這類民間樂舞得以傳承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它的音響存在方式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沒有固定的譜式和音高,但在伴奏樂器“象腳鼓”樂隊協調的合奏時,變化的鼓點卻能激發舞者的激情。在這樣的空間,人人都可以敲奏以安放自己的情感、人人都可以通過體驗成為藝術家,這種互動由此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生活與藝術的距離。因此,樂器特有的聲音標識對民眾來說,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結 語

蝴蝶舞作為傣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在歷史構成、社會維護、個人創造與體驗的相互交融的同時又鞏固了民族獨特的美感。在傣族民俗活動中,蝴蝶舞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這種與生活相融合的自然形態,以其重要的符號象征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形成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它獨特的韻味,成為傣族民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情感表達方式,構筑了傣族民族精神需求的一個重要符號,不僅增強了族群的認同感與凝聚力,同時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創造。自此,作為一種功能性的存在,蝴蝶舞的精神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潛意識層面,體現出中心話語影響下,邊地民眾對自我文化身份的努力構建,其文化創造值得主流予以更多的關注。

猜你喜歡
傣族蝴蝶民眾
兌現“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傣劇與德宏傣族的文化記憶
為了蝴蝶
構樹與傣族傳統造紙的保護和開發
捉蝴蝶
讓博物館成為“民眾的大學”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譯對其民族發展的作用
捉蝴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