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藝術進校園意義研究
——以民族音樂為例

2018-01-24 22:12譚嗣鈺中央財經大學
民族音樂 2018年4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人格師生

■譚嗣鈺(中央財經大學)

在一個民族、國家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藝術傳統,并且具有這個民族、國家歷史與文化的特色,這類藝術即民族藝術,主要分為音樂、美術、舞蹈等類別,是民族存在和繁衍的基因,更是民族精神永不枯竭的營養源。在民族藝術中,民族音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傳承特點。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沖擊,大數據時代正在改變世界,對民族音樂原生地區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民族音樂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生產關系正在迅速改變,造成本土藝術文化的流失與消解。如何保護和傳承民族音樂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和課題。民族音樂種類十分豐富,根據演唱和演奏的表現形式劃分為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曲藝音樂)、戲劇音樂(戲曲音樂)及民間器樂等五類,但具體到各民族,音樂種類包含不一。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美育課程要依托本校相關學科優勢和當地教育資源優勢,拓展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睂W校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場所,學生是傳承知識的主要人群,將民族音樂文化引入校園,不僅充分發揮學校作為智庫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作用,也為師生對民族藝術文化的了解和學習提供平臺和途徑。同時,為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采取實際行動,使民族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和發展取得良好效果。

■民族音樂可以完善高校師生的人格修養

人格,在拉丁語中為persona,即面具,心理學家主要是從個體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質、心理差異以及個人生存與發展方面具備怎樣的人格等方面來解釋人格。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陳仲庚先生在總結了國內外許多學者關于人格的界定以后,對人格概念作了如下定義:“人格是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

當今社會正處在多元文化發展時期,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從網絡時代逐步過渡到大數據時代,人們比以前更加容易獲取信息,來自世界各地文化快速沖擊和影響人們的生活。面對這些觀念,有時會無法分辨。此外,受到各種壓力的影響,人們很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甚至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豐子愷曾在他的理論書籍《音樂的常識》中提出:“藝術給人一種美的精神,這精神支配人的全部生活。在他看來,音樂是“藝術中最能直接地精密地接觸人間的精神生活的”藝術形式,是“人類感情的最直接的發表”,“是藝術中最動人的一種”。

(一)內在滲透和外在說教有機結合

內在滲透和外在說教是加強人格修養的兩種不同形式。外在說教人們經常使用,主要是通過語言對人進行有目的的直接教育。而內在滲透這種教育方式卻經常被遺忘。滲透教育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裟妨炙够f:“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為教育對象的內在要求”。只有通過自身內心的震撼才能使人得到自醒式的改變。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是內在滲透和外在說教的有機統一體,可以使高校師生的人格修養得到提升。如民族藝術中的戲曲藝術,不僅包含故事情節的講解等外在說教方式,還包括優美動人的旋律,配合默契的樂器演奏,動聽的演唱等內在滲透的方式對師生內心世界的震撼,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啟迪,提升自我的人格修養。

(二)塑造高尚道德品質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在道德上的規定,即道德情感、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綜合特征,是一個人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想要擁有完美的道德,需要通過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才能完成。民族音樂是經過歷史錘煉而不斷傳遞下來的藝術,對民族行為和道德規范形成具有巨大影響力。民族音樂中很多都是表現愛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例如,京劇《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體現了“楊家將”忠心為國、舍身取義的精神。民族歌劇《八女投江》,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體現了愛國主義和大無畏精神。師生在觀看和學習此類劇目時,能夠深刻體會到今天的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與幸福生活,并且被他們高亮的氣節所感動,學習先輩保家衛國,不畏犧牲的精神,從而更加發憤圖強、努力上進,爭做國家棟梁,得到精神品質上的升華。這種愛國主義道德規范效應就是在民族音樂的審美過程產生和形成的。蔡元培說:“美能超絕實際,通過它可消除人的損人利已觀念”。民族音樂使人在美的享受中產生感情升華,對自己的行為規范做出明確的反映,汲取傳統倫理道德、人性向善的個人美德,讓人明白真善美的意義,也充實了民族傳統習俗,傳承優秀的文化傳統。

(三)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人格的特點大體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即內部心理和諧發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和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到能獲得成功的事業上去。健康的人格在人一生的成長中起到關鍵作用。民族藝術經過時間的考驗,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改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例如人在壓力過大時會產生負面情緒,通過聆聽一場民族交響樂,將自己置身于音樂中,震撼的音樂可以使人忘記煩惱和不愉快的心情?;蚶谜n余時間學習民族聲樂或民族器樂,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又能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增強自信心,改善人際關系,促進自我心理健康發展。

民族藝術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在完善高校師生人格修養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通過民族音樂進校園活動,加強對校內師生人格修養的塑造,有效擺脫不良意識形態和情緒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民族音樂能夠強化高校師生的文化主體意識

當今社會早已進入全球化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各地文化也面臨著全球化的挑戰。由于西方在經濟和科技等方面所積累的先發優勢,導致文化全球化過程中,西方價值觀輸出有著極大優勢。西方的文化單向輸入到非西方,發達國家將文化強勢影響發展中國家,沖擊許多國家本民族文化,甚至有些國家已經逐漸淪為“文化殖民地”。在音樂文化中也存在此類問題。中華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沉淀,擁有大量優秀的傳統文化,音樂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音樂寶庫中閃耀著奪人的光輝。然而長期以來,由于西方音樂理論的強勢輸入,很多人似乎忘記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音樂。西方中心論一度盛行,嚴重影響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雷默曾經說到,你們中國學生也需要分享你們中國文化中音樂所賦予的靈魂,正如任何其他文化也需要它的靈魂一樣。民族音樂就是我們音樂的靈魂。因此,為了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培養文化主體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促進文化主體意識性覺醒

民族音樂是在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發展中所創造的音樂財富。我們在欣賞一個民族音樂作品時,由于文化傳統和審美意識的同根同源,通常會有一種熟悉而又親切的感覺。如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品,雖然是用交響樂隊伴奏和西方作曲技法創作出的一部作品,但觀眾聽到旋律就會想起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它歌頌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美好的愛情,表達人民對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和對幸福愛情的向往。協奏曲中對原有戲劇文本的內容加以提煉凝結為音樂內容,曲調主要來源于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借鑒了民族戲曲和民族樂器的表現手法,在呈示部中結尾處采用了戲曲中對話形式來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的主題。在展開部運用了京劇搖板和越劇中的囂板來表現哭靈投墳主題。不僅如此,還發展了西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如在愛情主題中,模仿二胡滑指演奏來表現優美細膩的情感,營造出與西方音樂不同的意境,也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基本的特征:音腔;又如在表現二人三載同窗、兩小無猜的青春友誼時,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而弦樂則以撥弦模仿琵琶進行彈奏。在音樂內容的敘述方式上也十分民族化,引入我國戲曲音樂中獨有的表現手法,如散板和戲曲音樂中對話形式。諸如此類,都體現著我國民族的文化基因。觀眾在欣賞這部作品時,能夠不知不覺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田青老師曾經說到,民族音樂使祖國可以觸摸。在聆聽和思考民族音樂時,喚醒自身文化基因,加強文化主體意識,傳承發展民族音樂。

(二)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利用

在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它是中華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感情的紐帶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基礎,也是最有價值的文化資源,必須加以保護和利用?!北Wo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提高民族文化主體意識。大部分民族音樂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進校園活動就是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眾多學者認為,非遺保護的重要路徑之一是學校藝術教育?!胺俏镞z產”的傳承問題實際上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問題,而“學校教育模式已經變成人們慣常的學習行為之一,它的明顯優勢表現在系統性和控制性兩個方面,這種特定的場所應該成為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陣地之一。

如苗族的古歌是以創世為主體內容的詩體神話,俗稱“古歌”或“古歌古詞”,是中國流傳下來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傳世記史詩。體現的是苗族萬物有靈、生命神圣、眾生平等、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哲學思想。師生通過學習苗族古歌,可以了解苗族先民的思想。從而達到傳播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增強文化自覺,保護了苗族的傳統文化,提升人們的文化主體意識。

(三)喚醒民族精神

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民族精神的外在體現,可以反映生活習俗、文化思想和信仰等各方面,也反映民族心理素質。將民族音樂引入校園可以較大的擴展民族音樂的傳播范圍和途徑。使人認識到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培養良好的民族情感,領悟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所具有的特質。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深入接觸,逐步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體驗民族音樂的魅力,感受民族音樂文化。在保護中學習,也在學習中保護,將民族精神融入到思想中,喚醒師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音樂可以強化文化創新意識

創新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文化本質的標志,也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人們通常強調藝術審美的美育功能和求真求善的價值取向,而忽視藝術審美活動對人創造力培養的價值取向。

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作為藝術審美活動,如民族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發師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得到進一步開發,將它們的音樂創造力充分釋放。如民族音樂能在人腦中造成獨具特色的聽覺表象,刺激聽覺分析器使人容易產生聯(通感)富于瞬時變化的聽覺表象又能夠改變人的認知模式,觸發想像力和創造能力,在理解音樂的同時進行內涵重構,在此過程中,人們的創造性思維被進一步激發。

民族音樂也已進入創新時代,如我國藝術國寶京劇,在現代作品的創作中,最大限度保留傳統精華,又將西方交響樂的伴奏形式用于劇中,京劇《沙家浜》,這是一部由京劇演唱與合唱、交響樂和表演相結合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不僅有傳統的京胡、二胡等伴奏樂器,而且加入西方交響樂及其他民族樂器進行伴奏。演唱部分除了獨唱和對唱,創新性的加入了合唱。使這部作品既保留傳統京劇韻味,又使人耳目一新。又如小提琴協奏曲《梁?!?,雖然采用西方大型交響樂奏鳴曲式進行寫作,但每一首單樂章的標題協奏曲,都有小標題來提示音樂表現的主題。音樂情節與沖突手法也借鑒了越劇。在欣賞此類音樂作品時,可以開闊師生視野和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民族音樂可以增強師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上發揮了重要而又積極的作用。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可以增強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芭d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體現傳統文化中存在責任和使命的思想境界。曾經在一次《黃河》鋼琴協奏曲音樂會上,一位富商聽后立刻表示“感到全身都沸騰起來”,于是決心投資把《黃河》錄制成激光唱片與錄相帶,介紹給海內外更多的炎黃子孫。

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昆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就將昆曲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中國歷史上的活化石,在昆曲中不僅有古代的器樂、演唱和表演形式,而且從劇情和表演中可以考察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狀況。提供的信息十分豐富,昆曲在詩詞文學、音樂曲調和表演上都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人們通過對昆曲的觀看和研究,不僅能夠提高民族藝術鑒賞力,了解傳統藝術的豐富表現形式和特點,感受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而且通過學習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加深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了解,從而增強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音樂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日知錄》,表現了愛國、敬業。有人提出“必須讓傳統文化活在今天,達到時代的創造”?!霸趦炐銈鹘y文化的土壤中,喚醒文化基因,彰顯文化自信,矚望文化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民族音樂是傳播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載體,如中國種類豐富的戲曲音樂,它善惡分明、懲惡揚善、褒忠貶奸,傳達民眾的理想和愿望,所體現的愛國情懷、優秀品格、善良人性、傳統美德,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民族藝術中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民族藝術意蘊深遠,是高校在當代社會發展關鍵期的寶貴精神財富,依托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充分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當代內涵和時代意義,進而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六、 民族音樂可以豐富校園文化和音樂課程資源

現在我國只有少數音樂學院有民族音樂課程,將民族音樂引入校園,是對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通過開設民族音樂類的課程,豐富音樂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并對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不僅可以提高師生民族音樂文化素養,同時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此外還可以通過比賽、匯演等方式,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文化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豐富校園文化環境中,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民族意識與情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傳統是民族的本。通過開展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能夠幫助師生更好的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喚醒自我文化基因,培養健全人格和愛國主義情懷,提升文化自信心,強化人們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人格師生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淺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