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生自治組織在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運行機制

2018-01-24 17:20吳瓊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2期
關鍵詞:學生黨建工作運行機制獨立學院

吳瓊

【摘要】發揮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水平,進而達到民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已經成為解決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困境的重要途徑。文章在分析大學生自治的要義與內涵的基礎上,指出現階段大學生自治組織在學生黨建工作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此機制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自治組織;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運行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進一步明確黨委是獨立學院的領導核心,也對獨立學院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辦學性質、經費支持、人員編制等多方面原因,獨立學院的黨建工作一直相對滯后。學生黨建工作是獨立學院黨建工作的核心與重點,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水平,進而達到民主參與、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目的,已經成為解決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困境的重要途徑。在高校當中,大學生自治組織是合法存在的學生群體組織,也是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有效載體。

一、大學生自治的要義與內涵

陶行知認為:“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蓖瑫r,他又指出:“學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動,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學校宣布獨立,乃是練習自治的道理?!绷碛袑W者指出:“所謂學生自治,僅指學生本于自己所組織的團體,處理關系其學習與生活等事務,并以全體的名義,對外交涉并爭取權益。簡言之,就是學生自己組織一個代表全體的團體,處理同學之間的事務,并向學?;蛐M鉅幦嘁??!?/p>

可見,高校正式的學生群體組織,最有可能實現嚴格意義上的學生自治。一方面,其具有完備的機構,這是嚴格的學生自治得以展開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學生自治如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權,出于中央;學生自治之權,出自學校。所以學生自治,雖然可以由學生發動,但是學校認可一層,似乎也是應有的手續”。

綜上所述,大學生自治組織是學校授權的合法機構,學生根據組織章程管理團體,同時擁有內部事務自主權和對外事務的參與權,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使之具有民主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大學生自治組織在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運行現狀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的平臺,擺脫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的困境,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創建了黨建會這個學生自治組織。作為學校黨委直接授權成立的大學生自治組織,黨建會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在學生黨員的管理下,在有限范圍內參與與開展學校各項學生黨建活動,完成入黨積極分子的考察與培養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與素養。

近幾年,黨建會在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運行平穩,已經成為基層黨組織學生黨建工作有力的助手。但是筆者發現,黨建會更多承擔的是學生黨建工作中事務性的工作以及學校黨委下派的各項主題學習服務活動,對于大學生自治的主要內涵卻有所缺失,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與民主參與的功能還需進一步加強。

(一)學校黨政領導對學生自治持謹慎態度

處于青春年少時期的大學生,擁有似火的激情,擁有崇高的理想,擁有無可限量的潛力。如果能利用好這一切,無疑能夠發揮相當大的益處;但是如果利用不好,則會造成相當大的麻煩。由于我國高校沒有實行學生自治的傳統,對于學生自治既缺乏理論與實踐研究,又沒有成功經驗可參考借鑒,因此,如今學校黨政領導,特別是獨立學院,對于學生自治這個問題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缺乏邁出第一步的勇氣。

(二)學生自治主體弱化和學校主導強化

學生自治是以學生為主體,由學校負指導責任的一種教育管理模式。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教育觀念、學生管理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的指導逐漸強化,變成了實際的領導,而學生主體地位則弱化,輔助性和工具性有一定的增強。因此,作為學生自治組織的黨建會在實質上難以發揮自治作用。一方面,黨建會的工作效能不高,因此與入黨積極分子密切相關的很多實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同學們的正當權益得不到表達和保障;另一方面,黨建會容易成為“爭權的器具”。陶行知認為:“大凡團體都有一種特別的勢力,這種勢力比個人的大得多。用得正當,就能為公眾盡義務;用得不當,就會驅公眾爭權利。學生自治,是一種團體的組織,所以用得不妥當的時候,也有這種危險?!币虼?,如果運用不當,黨建會也會因變成學生黨員干部鍛煉自我能力、實現自我價值或是獲取個人政治資本的工具而失去原有的意義。

(三)黨建會內部民主化程度不高

黨建會實行的是從上至下的垂直集權式組織機構,其形式是“一室+多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由各部長負責,而各部長又是在主席的統一領導下??梢?,黨建會內部的權力是集中在幾個主要的學生干部手中的,再加上推選學生干部的過程透明度很低,通常最后都演變成了教師變向任命。行政權力的介入直接影響了黨建會內部的民主程度,也容易造成黨建會成為爭權奪利、為己謀私利的舞臺,最后造成大部分學生對黨建會持冷漠甚至敵意的態度,學生通過黨建會工作的經歷或組織的活動鍛煉及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也就成了空談。

(四)黨建會只有自治的形式而無自治的實質

黨建會雖然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它們還不是完全獨立的組織,它們在經濟上和組織上對學校的管理部門有較多的依賴,導致管理上必然是從屬于學校領導的,其權力也是學校給予的,而不是來自學生內部。于是,從根本上說,黨建會代表學校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學生的利益。在參與管理方面,黨建會處于學校與學生之間,它們一方面要向上反映學生對學校各項學生黨建工作的意見和要求,另一方面向下宣傳、貫徹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文件要求。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黨建會更多的是在組織黨建活動,提高黨性認識,而在代表學生權益方面所起的作用微弱,對于大學生黨員自身的權益關注也不多,更不用說參與學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討論與提出意見了。endprint

三、大學生自治組織在獨立學院學生黨建工作中運行機制的完善

(一)民主決策機制

建立黨建會的民主決策機制,就是要把黨建會的決策權完全交給主席團,其發展方向是主席團成員的民主決策。主席團由黨建會成員民主選出,主席團是其民主決策機構,實行民主表決制,而不是主席一個人獨斷。在決策趨同的情況下,基層黨組織行使活動的監督權,關注黨建會的運行效果;在決策存異的情況下,主席團集體準備方案,交基層黨組織裁決。同時,黨建會內部各部室對主席團成員具有監督權,而不是盲目地跟隨。

(二)動力激勵機制

黨建會運行的動力(或激勵)從其來源來看可分為原動力、后發力和系統外推動力。原動力多來源于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激勵力量;后發力是指黨建會內部各主體相互促進和競爭而體現出來的激發力;系統外推動力主要指學校對黨建會的指導、規范等行為在黨建會內部體現出來的力量。上述動力機制又可分為外部動力(或激勵)和內部動力(或激勵)。在現有體制下,由于黨建會的行政化傾向、小集團主義等現象的存在,使得實現其工作目標的內部激勵機制不足,學校的外部激勵又很難達到效果。在新的運行體制下,由于黨建會自治性質的回歸,學生干部的自我激勵機制將被激發。同時,結合外部激勵,著眼于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獲得自身發展的機會。兩種激勵相互作用,保持平衡。應該建立以內部激勵為主的組織內部文化,因為一旦偏重外部激勵,就會引起內部成員爭名奪利,不利于組織功能的發揮,不利于成員的成長。

(三)多重約束機制

約束機制包括章程約束、成員約束、經費約束和學校監督?;謴忘h建會的自治性群眾組織性質后,要重視組織章程在黨建會運行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組織章程在黨建會活動中真正起到規范性的作用;成員約束是指每個成員對主席團的決策都有監督和檢舉的權利,黨建會是學生利益的代表,其成員的利益一定要保障;經費約束是對黨建會的收入及支出進行控制,最基本的方法是進行經費預算與審計。經費約束對一個組織來講是剛性約束,也是學校最主要的監督方式。硬約束存在于對學生活動經費的控制上;軟約束則來自個人的聲譽、品行和公眾評價。軟約束在時間上滯后,但是一經形成就難以更改。一旦硬約束無效,軟約束失靈,激勵機制作用不足,黨建會工作難免發生“偏航”。在新的運行機制下,黨建會的約束機制注重控制個人主義和小集體主義,充分發揮硬性約束的剛性作用,盡可能使軟性約束量化,同時落實到主席團與其成員的雙向考評機制中。

黨的十八大后,習主席提出在依法治國框架下依法執政、依法治黨、民主治黨和從嚴治黨。高校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器,大學生是日后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作為由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學生組織,黨建會更應該發揮大學生自治組織的民主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培養新一代具有民主意識、民主參與能力、黨性修養高的大學生黨員,進而推動社會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18.

[2]陶行知.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M]//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32-141.

[3]楊東平.大學精神[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188.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生黨建工作運行機制獨立學院
網上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評析
減刑、假釋工作運行機制之重構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及其發展研究
以微課教學促進獨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應用性教學轉型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黨建工作探究
以“中國夢”引領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意義及路徑探析
檢察權透明運行機制探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