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巴金《隨想錄》淺析現代教育

2018-01-25 17:18趙曙光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關鍵詞:隨想錄巴金教育

摘要:《隨想錄》是“巴金暮年的偉大完成”,[1]是“文革”后巴金對于過去遭遇的反思,并在個人的基礎上對一些社會現象展開的評論,其中有懷人、有自省、談探索、談原罪等?!峨S想錄》的核心是“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通過他的外孫女端端,巴金也呈現出了作為一個“良心作家”對現代教育的反思。

關鍵詞:《隨想錄》;教育;巴金

緒論

約在1978年10月,香港《大公報》編輯盤際炯找到巴金約稿,由于剛剛經歷過“文革”,巴金想把自己過去十年的遭遇訴諸紙筆,便欣然接受。有人說《隨想錄》是“當代散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繼魯迅以來,我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盵2]因為這本書,巴金被看作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民主化進程中的一面鏡子。馮驥才說:“由《家》到《隨想錄》,他一直是社會良心的象征?!薄斑@種良心是忠于生活和忠于文學的”。[3]而且我們在感嘆巴金“說真話”的同時,不難看出作者在寫作《隨想錄》的時候“先從解剖自己入手,不回避自己的責任,自覺地與民族共同承擔痛苦,與民族共懺悔?!盵4]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巴金在《隨想錄》中對于現代教育的一些觀點主要是通過三篇關于外孫女端端的文章體現的。在寫第一篇《小端端》的時候,她才七歲半,但是說話已經常帶“大人腔”,由于功課負擔重,她成了家里“最忙、最辛苦的人”,然而就算這樣,還是因為“頭腦遲鈍”、成績不好被爸媽訓斥。這讓巴金反駁起來:“兒童嘛,應當讓她有時間活動活動,多跑跑,多笑笑,多動動腦筋。整天坐著看書寫字,就不像小孩了?!保ā对僬f端端》)①況且這種教育教導出來的小孩并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而“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見孩子們失去他們的童年?!保ā吨吕畛摹ぴ偎间洝罚诳梢姲徒痍P注的并不是孩子長大后會不會成功,而是是否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二、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同心協力

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改革教育,人人有份,它不只是少數專家的事情?!嗫紤],多議論,多征求意見,一切認真對待??傊?,千萬不要忘記認真二字?!保ā对僬f端端》)認真是成功的階梯,合作是成功的墊腳石,學生、家長、老師、社會都應該攜起手來。首先,“讓孩子們習慣用自己的腦筋思考,父母可以樹立榜樣,老師也可以樹立榜樣,主要是以身作則。不論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二者都有責任教孩子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同人們友好相處。在這個基石上建筑起來的知識的大廈才是牢固的?!保ā吨吕畛摹ぴ偎间洝罚┢浯?,社會在兒童教育方面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叭藗兒孟穸檬裁词恰???墒莿倓偝姓J教育是‘立國之本以后,就聽見這樣一句話:‘我們沒有錢。好像人沒有錢,就可以在‘本上少花幾文,反正孩子是未來,我是現在,只要自己過得舒服,未來自有別人負責,目光短淺的人常有這種想法?!保ā吨吕畛摹ぴ偎间洝罚┛梢姲徒饛娏曳磳ι鐣辉冈谖闯赡耆私逃贤度敫嗟馁Y金和精力。

三、教育在于引導和啟發

我們知道一味的灌輸并不是教育的好辦法,好像“我替你思考,只要你聽話,照我說的辦”,就能把你培養成才。但是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那些填進去的東西總不會在我的腦子里起作用,因為我是人,不是鴨子?!边@種“填鴨式”的教育絲毫不會起任何作用?!盀楹⒆又?,培養他們最好是‘引導,‘啟發,使他們信服,讓他們善于開動腦筋,學會自己思考問題。聽話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學生,肯動腦筋的孩子總比不動腦筋的好。不論是人,不論是社會,都不可能照一個模式世世代代不變地傳下去。我們常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希望。是希望,是未來,就得跟‘填鴨式教育決裂。未來絕不會跟過去和現在一模一樣?!保ā对僬f端端》)老師的責任應該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以解除學生的疑惑,至于徒弟能否吸收,全靠個人造化?!敖逃?,甚至是兒童教育也絕不是:我替你思考,你只消吞下去,牢記??!”(《三說端端》)孩子們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思想有它自己的路,而且總是順著思路緩緩前進,只有多用自己腦子思考的人才有真正的是非,才有認真的探索和追求。

結語

《隨想錄》是巴金對“十年文革”一系列反思的總結。巴金本著對人民負責的原則,在如此高齡且體弱多病的情況下寫出這樣一部大書,著實令人欽佩?!耙粋€作家,一部作品,唯有包含了反思與責任意識,才能真正撞擊讀者的心靈,激發讀者的共鳴;才能用文學之光照亮人類思想的前行之路,而反思與責任也是未來作家們必須牢記的準則?!雹墼诒疚闹邪徒鸩粌H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有深刻的體會,而且還論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包括愛國主義、奉獻精神以及最重要的怎樣“做一個好人”,對我們有醍醐灌頂的效果。但愿巴金最后的理想能夠實現,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沒有人剝削人,沒有人壓迫人”,“每個家庭都有住宅,每張嘴都有面包,每顆心都受教育,每個人的智慧都得到發展”[5]的社會。巴金能有這樣的胸懷,也算是“雖九死其猶未悔”了!

注釋:

①本文凡出自《隨想錄》的引文,均在文中標注篇名,不另詳。所用《隨想錄(1-5集)》為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

②本文凡出自《再思錄》的引文,均在文中標注篇名及頁碼,不另詳。所用《隨想錄(增補本)》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③張賢亮.2009年藝術人生欄目“影響中國”講話,2009-9-30.

參考文獻:

[1]李存光.我心中的巴金[M].北京:文學藝術出版社,2000年,第117頁.

[2]劉再復.里程碑式的作品[J].北京:文藝報[N],1986,36(13).

[3]馮驥才.文壇的節日[J].北京:人民日報[N],2003-11-25(14).

[4]劉再復.作家的良知責任和文學中的懺悔意識——評巴金的《隨想錄》[M].論中國文學.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年,第174頁.

[5]徐開壘.巴金傳[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第128頁.

作者簡介:趙曙光(1992–),男,河南駐馬店人,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德治法治與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歡
隨想錄巴金教育
海上日出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巴金在三八線上(外四篇)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巴金《隨想錄》懺悔意識探源
小巴金“認錯”
雕塑隨想錄
巴金的晚年計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