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戰爭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

2018-01-26 10:51王亞男余燕飛
山西青年 2018年14期
關鍵詞:解放戰爭我軍軍隊

王亞男 余燕飛

(中國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2249)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在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所有潛在的強有力的領導下,南征北戰、縱橫馳騁在戰場。在短短的四年里,推翻了國民黨蔣介石在大陸的統治。就軍隊而言,對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抗戰勝利的關鍵因素。

一、解放戰爭時期的嚴峻形勢

八年民不聊生的戰爭,使國人痛恨戰爭的殘酷,迫切希望和平。但正在和平談判的蔣介石集團卻延遲時間,積極準備內戰,公開撕毀了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并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在美國援助下國民黨動員一切力量攻擊解放區。

國民黨軍隊如此強大,共產黨在對自身的力量做了分析的前提下,對于選擇與國民黨抗衡還是投降的問題,隨之做出了堅定的決定。針對這個問題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文中就明確指出:“如果蔣介石一定要強迫中國人民接受內戰……我們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戰?!盵1]不久后,在《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中寫道,“我黨力量強大,有來犯者,只要好打,我黨必定站在自衛立場上堅決徹底干凈全部消滅之”[2]。通過這書面的文字工作,讓全國人民對軍隊持有高度的信心,打消他們的顧慮與憂患,向黨組織積極主動靠攏,為奪取戰爭的勝利打下群眾基礎。

政治形勢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適應形勢的發展,在廣大軍民中不斷開展形勢教育、毛澤東軍事思想教育、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紀律教育等,樹立我軍必勝、蔣軍必敗的信心,以奪取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

二、解放戰爭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用馬列主義來教育全體官兵,來啟發軍人的思想和政治覺悟,以便從思想上、政治上鞏固軍隊,提高軍隊的戰斗情緒。在這一時期,人民軍隊所開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從鼓舞軍隊士氣、提高作戰能力和力求打敗敵人而開展的。

(一)第一階段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樹立蔣必敗我必勝的信心

全面內戰爆發后,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防御階段。由于美國政府支援國民黨軍隊,國民黨認為已經有了充分準備以后,對我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大規模的進犯。內戰爆發時,“國民黨共有軍隊四百三十萬人……用敵人的話說,就是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兩年之內徹底肅清”[3]。同時我軍的裝備基本上處于“小米加步槍”的情況,部分同志對新形勢下戰斗前途持懷疑、否定的態度。因此,在解放戰爭初期,在思想領域,怎樣解決戰士們消極不敢應戰的心理問題,就成了當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1.領袖理論教育

全面內戰爆發,緊接著,毛澤東就國內外作戰形式等各因素做了分析之后,在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對全黨全軍做出了如下指示:“必須團結一致,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建立獨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國?!盵1]同時在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1]的著名論斷,用理論教育法、宣傳教育法對軍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真正強大的力量是人民,樹立不用害怕國民黨,我軍必勝的信念。

2.立功運動

一九四六年七月到十月間,新四軍一師二團為了提高士氣,一鼓作氣,提出了“在戰場上比比看,為人民立功勞”、“把功勞記在立功本上”、“黨員應在立功運動中建頭功”的口號,部隊戰斗情緒高漲,調動起軍隊的革命英雄主義。采取這種激勵的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全軍的熱情。

3.團結互助運動

由于連續作戰,軍隊需要不斷吸收新的士兵,不僅有長期革命的老戰士、土改后參軍的新戰士還有敵軍轉化的新解放戰士加入進來,如何使這三股力量擰成一股繩,王克勤采取了以“思想互助、技術互助、生活互助”三者為內容的帶兵方法。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日的《解放日報》社論強調“希望全解放區的軍民,都能按照當前自己的條件,選擇自己的典型,來普遍有力地推行這一運動”。這是通過典型教育法來對軍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第二階段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加強全軍的政策教育和紀律教育

經過一九四六年七月到一九四七年六月這一年的作戰時間,“殲滅敵正規軍九十七個半旅,七十八萬人,偽軍、保安隊等雜部三十四萬人,共計一百二十萬人”[1]。經過這一年的內線防御,敵軍損失嚴重,我軍數量不斷壯大。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而且更加鼓舞了士氣,使人民軍隊堅定了蔣必敗我必勝的信念。

1.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在戰略進攻階段,多個解放區匯合成一整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慢慢顯現出來,在這一時期如何保證全軍的組織紀律性、純潔性、讓全軍的昂揚斗志統一到一塊兒,就成為能否保證黨的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和能否使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毛澤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中提出,要“深入教育,嚴格推行”[1]。三大紀律八項規定,是明文規定的鐵一般的紀律,為我黨我軍嚴格規范要求自己,提高戰斗力,最終取得勝利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2.新式整軍運動

在強力的粉碎了國民黨的重點進攻與全面進攻后,人民解放軍部隊又吸納了一大部分新成員,為防范由此而帶來的思想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采用提升敏感度教育法,將戰士可能要發生的思想與行為的偏差,提前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于一九四七年冬至一九四七年夏在全軍范圍內開展的以訴苦和三查為主要內容的有領導有秩序的大規模民主整軍運動,經過開展各種規模各種形式的訴苦會,使部隊官兵一起將心中的苦悶傾訴出來,使大家真正地認識到全國人民的“總苦根是老蔣”。

(三)第三階段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樹立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思想

第三階段是戰略決戰時期,這一時期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彰顯了軍隊極富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三大戰役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調既服從統一指揮又靈活多樣,既顧全大局又各個擊破的工作形勢。

1.采取多種形式在我軍內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持續時間長,戰斗形式多樣,戰斗情況多變,必須加強戰役過程中不間斷的思想政治教育,來保持軍隊的戰斗力。

這三大戰役中通過開展火線立功運動和廣泛的宣傳工作來對軍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鹁€立功運動就是各個作戰區由原先的戰后評功轉變為火線報功、評功和慶功。這一政策的實施,轉變了以往單獨的評功工作,對在火線上立功的單位或者個人進行記功,戰后評定功勞等級;與此同時,向戰區和后方部隊廣泛散播火線立功喜訊,開展宣傳鼓動工作,大力表彰英雄模范單位和人物,激發戰斗意志,繼續發揚我軍傳統優勢,堅定作戰信心;戰后對立功單位和個人舉辦慶功會,樹立作戰英雄典范,這樣使軍隊作戰士氣高漲。

2.采用宣傳形式和攻心戰術來對敵軍發起思想政治教育

我軍開展了群眾性的戰場政治攻勢。通過各種宣傳形式,渲染我軍勝利優勢和敵方若不投降的悲慘結果。主要作戰方法有:在我軍進不去的敵戰區,通過印發宣傳單、發射宣傳彈到敵人的陣營;同時,讓被俘虜的敵軍帶上勸降書和慰問品深入敵營現身說法,鼓動其親人早日脫離蔣軍;在我軍可以靠近的敵戰區,通過對敵人士兵或下級軍官喊話,或將標語牌立在敵人的陣營前來鼓勵敵軍投誠。

出于共產黨的重視,軍民的共同協作,國民黨軍隊投誠起義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多,這說明我軍對敵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勸敵投降在解放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解放戰爭時期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啟示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戰爭的勝利起了很好的協助作用,使戰爭的勝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樹立軍魂意識

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教育,鄧小平曾說過:“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這都是我們真正的優勢?!盵5]“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6],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意識放在第一位。

(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立足強軍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首先,軍隊必須提高思想政治覺悟,樹立高度的自信、昂揚的戰斗姿態;其次,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應進行理論創新,要響應時代的號召;再次,應加強吸納高素質的人才入伍,打造精英隊伍。

(三)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

毛澤東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痹谌魏螘r代,民心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要保持軍民血濃于水的密切聯系。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從領導作風上講,要密切聯系群眾,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方針在人民群眾中施行下去。

(四)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樹立干部政治威信

軍隊干部要做好標桿,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生活在處處充滿干部政治威信的氛圍中,每個官兵通過外在的感受到這種清正廉潔、一心向黨、為國為民的政治情懷,然后內化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猜你喜歡
解放戰爭我軍軍隊
1947年,攀越解放戰爭的“十八盤”
軍隊組織形態解讀
舊軍隊的改造和國民革命軍的建立
解放戰爭戰略考
解放戰爭:得東北者得天下
中國軍隊河內受降記
解放戰爭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
我軍第一個無線電隊的組建和作用
五代后周的軍隊改革
發揚我軍官兵一致的光榮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