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結尾題 錯答舉例

2018-01-27 18:57楊軍
高中生學習·高二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水車西瓜小說

楊軍

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小說閱讀探究題“聚焦”結尾的探究,賦分為6分:

小說以一個沒有謎底的“美好的謎”結尾,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類似的命題還有不少:

小說結尾處戛然而止,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2017年湖南高考模擬卷)

小說結尾處關于主人公是否會離開家鄉,趕到遙遠的省城去找二妮沒作明確的交代,這樣結尾有怎樣的表達效果?(2017年河北高考模擬卷)

請探究這篇小說結尾的表達效果。(2017年高考江蘇卷)

小說設置了一個意外的結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2017年高考浙江卷)

由上面的命題可以看出,小說閱讀探究題大都是在考查小說結尾的藝術、表達效果或好處。

從筆者參與高考閱卷的情況來看,考生答題出現的問題大多屬于對文本理解不深不透,答案抓不住文本實質,有的主觀臆斷,牽強附會,還有的只抓住了一點,掛一漏萬。

2017年高考全國卷I的小說文本是趙長天的《天囂》,探究題是這樣設問的(見上文)。

風,像浪一樣,梗著頭向鋼架房沖撞。鋼架房,便發瘧疾般地一陣陣戰栗、搖晃,像是隨時都要散架。

渴!難忍難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簡單、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簡單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氣失去了氣體的性質,像液體,厚重而凝滯。粉塵,被風化成的極細極小的砂粒。從昏天黑地的曠野鉆入小屋,在人的五臟六腑間自由巡游。它無情地和人體爭奪著僅有的一點水分。

他躺著,喉頭有梗阻感,他懷疑粉塵已經在食道結成硬塊,會不會引起別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懶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脅,似乎已退得十分遙遠。

他閉上眼,調整頭部姿勢,讓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礙,他左耳聽力比右耳強。

風聲,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他仍然充滿希望地傾聽。

基地首長一定牽掛著這支小試驗隊,但無能為力,這隔一百公里,運水車不能出動,直升機無法起飛,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暫時還只能居于屈從的地位。

他不想再費勁去聽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許就是進入半昏迷狀態,減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體力。

于是,這間屋子,便沉入無生命狀態……

忽然,處于混沌狀態的他,像被雷電擊中,渾身一震。一種聲音!

他轉過頭,他相信左耳的聽覺,沒錯,濾去風聲、沙聲、鋼架呻吟聲、鐵皮震顫聲,還有一種雖然微弱,卻執著,并帶節奏的敲擊聲。

“有人敲門!” 他喊起來。

遭雷擊了,都遭雷擊了,一個個全從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撲到門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門。誰?當然不可能是運水車,運水車會撳喇叭。微弱的敲門聲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大家:不是來救他們的天神,而是需要他們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許是尖端的科研項目,遠比上天的導彈玄秘。如果破門而入的是一隊救援大軍,屋里這幾個人準興奮得癱倒在地。而此刻個個都像喝足了人參湯。

“桌子上有資料沒有?當心被風卷出去!”

“門別開得太大!”

“找根棍子撐??!”

每個人都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擺好了下死力的姿勢。

他朝后看看。

“開啦!”撤掉頂門棍,他慢慢移動門閂。

門閂吱吱叫著,痛苦地撤離自己的崗位。當門閂終于脫離了銷眼,那門,便呼地彈開來,緊接著,從門外滾進灰撲撲一團什么東西和打得臉生疼的砂礫石塊,屋里霎時一片混亂,像回到神話中的史前狀態。

“快,關門!”他喊,卻喊不出聲,但不用喊,誰都調動了每個細胞的力量。門終于關上了,一伙人,都順門板滑到地上,癱成一堆稀泥。誰也不做聲,誰也不想動,直到桌上亮起一盞暗淡的馬燈,大家才記起滾進來的那團灰撲撲的東西。

是個人,馬燈就是這人點亮的,穿著氈袍,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蒙語,他知道別人聽不懂,所以不多說,便動手解皮口袋。

西瓜!從皮口袋里滾出來,竟是大西瓜!綠生生,油津津,像是剛從藤上摘下,有一只還帶著一片葉兒呢!

戈壁灘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還不稀罕,稀罕的是現在,當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時候,誰還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開西瓜,紅紅的汁水,順著刀把滴滴答答淌,饞人極了!

應該是平生吃過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誰也說不出味來,誰都不知道,那幾塊西瓜是怎么落進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沖破風沙,奇跡般的來到這里,最終也沒弄清,因為誰也聽不懂蒙語,只好讓它成為一個美好的謎,永久地留在記憶中。

下面是筆者歸納的考生錯誤答案的分類:

1. 似是而非,觀點不明

錯答1 ①誰也沒有聽懂蒙古族同胞說什么,但能夠明白送瓜人的一片好心,所以這個謎是美好的;②“美好的謎”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發人深思,使文章更有深意,也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分析 ①答題方向基本明確,但沒能直接點明“符合情結發展,使小說更真實”這一點,得1分;②相對完整,但沒能直接亮明觀點。

2. 以點帶面,淺嘗輒止

錯答2 ①結尾留下懸念,給讀者想象空間,引發思考; ②符合人物不知情的情節,體現真實性。

分析 ①只從主題方面作答,未能答出“揭示并深化了主題”,以點帶面,淺嘗輒止,得1分;②抓住了情節作答,相對完整,得2分。

3. 層次不明,缺乏邏輯

錯答3 ①引發讀者的深思,讓讀者自己去思考文章的結尾,更富有趣味性;②這樣的一個謎體現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幫助;③體現出各民族人民之間即使素昧平生也可以互相幫助的友好之誼。

分析 ①點從情節結構角度作答,不錯;②③都是從文章內容與主旨角度展開的,糅合在一起導致層次不清,合比只能得2分。

4. 似懂非懂,馬虎應對

錯答4 ①美好的謎是指被困隊員與素不相識的送瓜人之間的故事,令人感動;②誰也不知道送瓜人是怎么沖破風沙來到這里的,也沒人能聽懂蒙語,卻永遠留在記憶里。深化了小說主題,對文章結構層次進行了升華,推動故事發展至高潮,更令人感動。

分析 ①②分別從情節和主題方面作答,較完整,各得2分。遺漏了從人物形象的角度作答。

示例 ①結尾不揭謎底,巧妙設疑,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使情節多變,增加吸引力;言有盡意無窮,使文章充滿著神秘色彩,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增強文章的可讀性;②和前文寫運水車和直升機無法出動對照,強調了救人的不易,突出送瓜人不畏艱險、奮勇救助的美好品質,突現了人物形象;③反映軍民團結、民族和諧,進而表現人性之美,贊美這個沒有謎底的“謎”的美好,打破讀者的心理預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間,深化小說主題。endprint

猜你喜歡
水車西瓜小說
老水車旁的風景
大回轉沖水車
水車轉轉轉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大小西瓜
水車真好玩
當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