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權威公布

2018-01-28 15:11
中老年保健 2018年3期
關鍵詞:獸藥熱點食品

“科技界共識”科學解讀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2018年01月15日發布)

1月12日,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本次活動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協共同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大連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學科領域專家,對“保健食品的問題與治理”“普洱茶‘致癌’”“中式咸魚致癌風波”等10個食品安全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

本次活動,邀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原所長陳宗懋研究員、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教授、大連工業大學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四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到場,他們與多位食品科技界的專家共同參與熱點話題的解讀與交流,亦體現出活動所達成的食品科技界共識。

風險交流不懈積累 讓科學基礎日益堅實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稽查專員李海鋒出席活動,并就“食品安全謠言治理、科普宣傳工作有關情況”做了專門介紹。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每個參與食品安全事業人士的初心和使命。由于食品安全的社會性、傳播媒介的多樣性、輿論環境的復雜性,圍繞食品安全的話題總是能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以“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對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答疑解惑,同時提出科學建議。此項工作在治理食品安全謠言、保障我國食品安全有序提升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介紹,2017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監三司的指導下,學會共計完成29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128人次專家參與。就其解讀的嚴謹、專業與權威性而言,科學的基礎更加堅實。從整體趨勢來看,輿情熱點密度減少,熱度降低,而新熱點中與食品營養健康相關的內容顯著增多。

孟素荷教授表示,在29期內容中,回應輿情熱點的為18期,占62%;主動進行預警提示的為11期,占38%。與2013年時熱點解析占比100%的情況相對比,可以看出從以危機應對為特征的“熱點解析”,到以風險預防為特征的預警提示,公眾關注視角的變化,恰好體現出我國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管理更加主動、從容,與世界接軌。

營養健康關注增多 對傳統食品的評價有待深入

食品安全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底線,隨著人們對這一理念的認同,公眾對于食品工業的審視也逐漸從過去單純的食品安全向營養安全轉變。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博士在講話中特別指出,過去幾十年里,食品科學與技術的進步讓人嘆為觀止。食品工業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已經能夠應對食物緊缺的挑戰,為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生產出足夠的價格便宜的食品。但它現在必須應對更新的挑戰,向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提供足夠、價格便宜并且健康的食品。

在學會梳理的近兩年的熱點中,與食品營養健康相關的內容逐漸增多。特別是對傳統食品的評價,出現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如2016年的紅肉,2017年的咸魚、白酒、涼茶、油條、普洱茶等。在中國食品工業健康轉型的大背景下,以中國傳統食品大規?;貧w為特征的消費升級,需跨越“用科學的數據說明產品”的門坎。食品與生命科學的學科交叉、科技與產業的深度對接,已成必然。

權威解讀給出啟示 以全球視野關注食品安全隱患

此次熱點溝通會,來自食品科技界的權威專家先后對保健食品的問題與治理、普洱茶“致癌”、“網紅食品”顯現安全問題、法國奶粉被召回、中式咸魚致癌風波、喝白酒抗癌、無礬油條鋁超標、喝王老吉“可延壽10%”、網絡餐飲監管加強、掛面可燃等十個熱點進行了解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研究員、渤海大學副校長勵建榮教授針對2017年國際重要食品安全事件進行了回顧與分析。綜合國內外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可以看出,在全球大同的趨勢下,國內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點已逐漸與國際接軌,而在全球視野下審視食品安全隱患,也給中國的食品產業發展帶來更多啟發,未來行業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安全隱患。

關注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寄生蟲、食源性病毒,目前在國內乃至全球仍是對消費者健康危害最大的風險之一。為全方位保障我國人群的健康水平,保障健康公平的食品貿易,食品安全相關政府部門亟待予以重視和投入,特別應強化國家風險監測及溯源體系的建設。

關注二:食物致敏原標示

食品生產者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中的相關規定。對過敏體質的消費者而言,食品標簽中致敏物質的標示就是對他們健康的重要保護。同時,也應從美國召回事件中汲取教訓,避免因包裝和標簽的失誤而導致產品召回帶來的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引起消費者過敏病例的發生。

關注三:獸藥殘留問題

獸藥是養殖業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生產投入品,對防治動物疾病、保障養殖生產、改善動物生產性能、提高養殖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保護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食品中農獸藥殘留指標不合格問題較為突出,2017年該問題占抽檢問題總數的21.9%,較上年同期上升了12.6個百分點,原料污染成為中國食品安全的頑疾,且短期內難以化解。我國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獸藥使用的監管,建立和健全休藥期制度。生產企業應遵循國家獸藥相關法規,加強自律,健全良好獸藥使用規范,健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全程控制措施。

關注四:“食品造假”是全球問題

產地標識是食品價值的重要組成,而從國內外案例分析,食品摻假已經成為須全球共同應對的問題。不法商家利用消費者“無力分辨”或“無意分辨”,宣稱是“正宗”或“品牌”商品,賣的卻是贗品。該行為盡管沒有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直接危害,卻是對消費者的嚴重欺騙,屬于“食品造假”,應予以高度關注和嚴厲打擊。

關注五:網絡食品與餐飲成新焦點

急速發展的中國網絡食品和快餐平臺,既是中國食品消費的增長點,又是新一輪安全問題和矛盾的關注點,同時亦是政府工作中的創新點,在打磨出有效治理和監管的“中國方案”時,各方需耐心和包容。

關注六:“陰性標簽”需有效管理,“養生節目”應清理規范

在國際上,以貶損同行為目標,以聲稱“不含有XXX”為內容的標簽,被稱為“陰性標簽”。在我國,部分產品廣告以宣稱“不加防腐劑,不加糖,不加食品添加劑……”的宣傳,將合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污名化,打擦邊球,具不良誘導的嫌疑,且在主流媒體中經常出現,應予以規范管理。

此外,一些地方電視臺的養生節目中,大量傳播“偽科學”觀點,成為謬論傳播的官方平臺,應予以有效治理。

與會專家表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的十年,是中國食品安全產業鏈梳理、構建和不斷強化的十年,也是食品安全水平逐漸提升的十年。建立強大的自身,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是輿情向好的基礎。

猜你喜歡
獸藥熱點食品
獸藥殘留檢測中的優化與應用
熱點
國外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
獸藥生產質量管理按新規執行
熱點
結合熱點做演講
263項食品及食品相關標準將要開始實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調戲了這么多年
獸藥GSP目錄
熱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