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橋灌區生態建設實踐經驗、問題及對策探討

2018-01-28 17:42袁秀偉李曉罡
治淮 2018年11期
關鍵詞:洪澤信息化建設

張 建 袁秀偉 李曉罡 高 遠

一、基本情況

周橋灌區位于洪澤區北片,西接洪澤湖,東靠白馬湖,南臨草澤河,北連蘇北灌溉總渠,涉及洪澤區5個鎮(街道),覆蓋面積300多km2,地形以平原為主,白馬湖西側有部分圩區。灌區范圍內水源相對豐沛,水質良好,雨量充足,光照時間長;土壤以粘黃土、灰粘黃土為主,含有少量的白砂土、淤土,土質肥沃,易于耕種,適宜種植水稻、三麥、油菜等多種作物。

周橋灌區建成于1967年,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1.95萬畝,灌排水系完善。周橋灌區自列入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以來,已實施了8期工程,建設投資2.2億元。灌區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秉承“節水、生態、景觀”的灌區建設發展理念,注重因地制宜,預防水土流失,基本打造成“工程建設生態化、工程造型新穎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灌溉用水自流化、用水管理組織化、用水調度科學化”的現代化灌區。

二、主要經驗做法

1.堅持灌區“七化一帶”建設舉措

周橋灌區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按照生態文明原理,遵循生態平衡的規律,堅持以自然修復為核心,積極開展生態化工程建設,形成了“七化一帶”的建設舉措。一是“生態化”,灌溉渠道采取“混凝土護坡、生態護砌和植物防護”的三級防護方式,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水生動植物棲息地,維持渠道生態功能。二是“節能化”,通過渠道護砌,減少輸水過程中的“跑、冒、漏”,并恢復了部分自流灌溉面積,減少部分末級渠系因水位低需要泵站提水灌溉的能耗。三是“標準化”,嚴格按照標準化設計、集約化生產和程序化管理開展工程建設,做到灌區建筑物統一標準、統一標志、統一編號,確保工程質量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四是“通達化”,結合工程項目建設對渠道堤頂道路進行修復,保證了防汛通道和路網的通達安全。五是“人性化”,渠道邊坡因地制宜設立一定數量的踏步,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充分體現人水和諧。六是“水文化”,通過打造灌區水工程、水景觀,融合大運河、淮河、洪澤湖水文化特色,彰顯弘揚水文化。七是“信息化”,新建立了周橋灌區信息化系統,實現灌區新型運行管理模式的跨越。八是“景觀帶”,通過渠道岸坡整治、兩岸綠化以及骨干建筑物的景觀綠化,建成特色鮮明的水生態景觀帶。

2.加強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

一是不斷升級護砌形式。經過多年工程建設總結,灌區渠道護砌采用了多種生態型式。在整體滿足高效輸水和節水的前提下,通過生態功能保護意識逐步的提升,保持了營養和水循環,尊重了物種多樣性,維持植物生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更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二是積極發展溝河水污染治理。針對灌區范圍內部分排水溝、排澇河水污染問題,采用生態袋護坡、植物防護、修建棧橋小道等方法立體整治河道。利用生態袋柔性結構的特性,建成仿自然的生態邊坡,通過挺水植物發達的根系與坡體結合成整體,促進邊坡穩定并防沖刷。同時對河道岸線進行調整,依托現狀曲線形成自然岸線,在駁岸內側設置綠色廊道,種植岸景植物,打造一條親水紐帶,做到河道防洪與生態景觀相平衡。三是削減面源污染。為實現農田水利生態化、裝配化,開展了裝配式減輕非點源污染的排水溝過水堰的實踐探索。過水堰由混凝土槽、過濾穩定段、吸附凈化段和生物凈化段組合構成,前端設有節制閘,由混凝土護底過渡相連,過濾穩定段、吸附凈化段和生物凈化段均為鋼絲籠體結構,這種過水堰結構新穎且便于現場操作和后期維護,對水質凈化和水環境修復具有積極的作用。

3.保護利用好水資源

一是水功能區達標。依據《淮安市洪澤區水功能區達標整治方案》,洪澤區共劃為7個功能區,其中周橋灌區涉及洪澤湖淮安調水保護區、白馬湖淮安調水保護區2個一級保護區,以及潯河農業用水區、草澤河農業用水區2個二級用水區。根據2011~2016年水質監測資料統計,4個水功能區均不能穩定達標。通過采取水生態修復、內外源污染控制、水系連通、建立監測體系等手段,基本實現達標。二是渠道防沖防滲。周橋灌區屬自流灌區,引水流速快,干渠節制閘下游局部因水位差沖刷明顯,早期渠道存在斷面不規則、水土流失的現象。自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實施以來,灌區范圍內各級渠道進行了清淤疏浚和邊坡護砌,工程建成后防沖防滲效果顯著,土壤侵蝕情況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灌溉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數大大提高。三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傳統的現澆混凝土護坡阻隔了土壤正常的水交換、光照射,對渠道周邊動植物日常作息、營養吸收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將現澆混凝土護坡調整成鋪設生態預制塊,渠道生態系統得以恢復。四是緩解防洪壓力。灌區內排水系統能夠在汛期保持田間水位穩定,確保種植戶增產穩收,還可加快排出農村居民小區地表澇水,減少群眾財物損失。當汛期降雨量大時,洪澤湖水位升高,通過適當高度開啟周橋閘,依靠干渠退水閘調控干渠水位,減輕灌區范圍內排澇壓力。

4.扎實開展水價改革

洪澤區以列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在全市率先開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制定了《淮安市洪澤區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洪澤縣灌區管理體制改革與農業水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作為改革依據。按照江蘇省統一部署,周橋灌區作為大型灌區要全面完成水價改革任務。為了確保任務順利完成,從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計量設施;深化體制改革,成立管護組織;科學制定水價,實行行政審批;實現精準補貼,建立獎勵機制等方面狠抓重點,持續推進。今年洪澤區已安排水價改革專項資金524萬元,爭取完成周橋灌區分別實現斗口計量100多處,灌溉泵站計量400多處。優先選取總控閘之間典型性強的斗渠首,示范片內完善農渠計量,其他斗渠范圍按灌溉面積推算用戶用水量。部分末級提水區域的小型灌溉泵站計量采用“以時計水、以電折水”等新方法。

5.深化五位一體改革

周橋灌區范圍的水利工程實行分級管理,其中干支渠、大溝及以上的建筑物由洪澤區灌區管理所管理和調度,干支渠(大溝)以下建筑物由所在鎮(街道)交由本鎮(街道)“五位一體”管理辦公室統一管理。2013年,洪澤被列入全國55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工作的試點縣,從近幾年的“五位一體”運行管護督查情況來看,農村溝渠等水利工程管護、村莊環境、村容村貌有了顯著改善,實現了小型水利工程產權明晰、管護責任明確、管護經費落實、督查考核科學,建立了與區情、水情和社會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良性運行管護機制。

6.探索發展信息建設

利用周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結余資金報批了灌區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編制了《洪澤區周橋灌區信息化系統建設方案》,并投資400萬元建立了系統,建成后納入洪澤區的“智慧洪澤”系統。灌區信息化系統包括灌區地理信息管理系統、灌區水量調度管理系統、自主閘門遠程監控系統、灌區實時綜合監控系統、實時信息移動查詢系統、綜合辦公政務管理系統,實現了“面上工程信息化、骨干工程自動化、運行調度科學化、建設管理智能化”的目標。同時,為了更好地推進農業水價改革,通過對計量設施定點定位、編寫遠程代碼,將測量數據轉化成數字信號傳至控制平臺,再對收集的數據分析,最終逐步將水權確定、用水定額、水價核定、水費收繳、獎懲機制、設備管理等多方面納入信息化系統。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面源污染亟待控制

灌區范圍內局部區域工業和農業廢(污)水無序排放,攜帶殘留的氮、磷等污染物進入地表和地下水,使得灌區內地表水和地下水面臨污染。由于化肥、農藥的施用量持續增加,導致農田氮、磷、殘留農藥排放量加大;加之降雨不均勻分布,農田徑流直接排入水體,導致受納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惡化。加之近年來秸稈禁燒工作導致不少秸稈拋入溝渠中,長時間浸泡后秸稈會發酵而引起水體相關理化指標的變化,導致水網水質的污染,嚴重影響農作物和水生物的生長。因此,灌區范圍內面源污染亟待控制解決。

2.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灌區末級用水管理組織、制度和經費保障等不完善,灌區灌溉配水整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灌溉時節,部分地區間的生產進度不完全統一,用水高峰期時隨意截流、堵壩、開溝、放水現象依然存在,使原有的水系遭到破壞,導致用水調度管理難度加大。大型灌區輸水渠線較長,也存在管理人員不足、管理效率不高等問題,需要現代化管理制度和先進的管理手段來支撐灌區管理。要進一步引入“大數據”理念,力求在“數字化、遠程化、自控化、平臺化”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灌區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

3.基礎信息急需更新

灌區現狀基礎資料包括灌溉區域、灌溉面積、渠系布置、種植結構、工程建設和管理機構等數據資料尚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例如,現有的灌區水系圖勘測繪制于2004年,以當年的水系布局為基礎,目前尚未修改更新完善;水利普查于2010年完成,數據有待更新,部分區域資料缺省,難以精確反映渠道灌溉面積、種植作物等信息;管理機構還存在灌區資料缺省、管理任務繁雜等問題。

四、對策建議

1.持續加大灌區生態化建設

繼續加大對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力度,對灌區骨干工程進行升級改造,加快末級渠系工程全面配套改造,進一步提高設計灌溉標準,推進工程生態化建設,從整體上打造生態節水型灌區,促進灌區現代化建設與發展。

2.有效削減面源污染

加強灌區范圍內面源污染的控制及其治理,建議出臺控制面源污染的政策或措施。例如,購買農藥化肥采取實名制措施,實名制購買者根據種植田畝、品種及測土情況每年限購一定量的農業化肥,限制農業生產時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同時,對農民進行培訓指導,并配發農業化肥的使用手冊,使群眾做到科學制藥施肥,從源頭上減少農業污染源。

3.推動灌區水系勘測

加快區域農村水利信息化建設,繪制完成周橋灌區建設管理情況布置圖,為完善信息化系統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基礎。一是要明確灌溉水系。按照灌溉渠道等級調查各級渠道灌溉范圍、灌溉面積、渠道長度及斷面、種植作物等信息,要與農業、國土等部門規劃相一致。二是要標注配水建筑物。干渠現有主要節制建筑物位置清晰,而小渠道上的配水建筑物變化較大,要通過調閱資料、現場定位、劃分功能等工作逐步將其標注至布置圖,便捷查詢,系統整理。

4.加大信息建設投入

周橋灌區信息化系統主要實現了灌區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和應用,而相關信息技術的更新有待完善提升,以促使信息管理系統更加智能化,這也要求管理單位日常工作中做好維護管理,保障管理系統良性運行,才能夠為用水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此外,建議計量設施和信息化系統實行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聘請專業公司日常管理、優化升級、完善功能,做到“每年小維護,三年大升級”。灌區自動化系統建設完善、運行良好,僅僅靠建設期投資是無法實現的。灌區信息更新投資、系統后期維護資金、計量閘位監控維修費、管理單位運行經費以及隊伍建設培訓費用在內的各項管護費用,都需要上級持續加大專項投資。同時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水利建設和建后管護的補助力度,提高配套額度,以減輕區級財政的配套壓力。

五、結語

在我國灌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和對生態環境日益重視的背景下,灌區生態建設具有重大的實踐需求。本文以洪澤區周橋灌區的生態建設實踐為例,從堅持做好灌區“七化一帶”建設舉措、加強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保護利用好水資源、扎實開展水價改革、深化五位一體改革、探索發展信息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周橋灌區生態建設實踐過程中的主要做法,深入剖析了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對相關地區的灌區生態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洪澤信息化建設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夏荷(新韻)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洪澤『蟹』逅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長江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