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心靈獻給學生
——談新教師的成長語境、價值追求和轉變之維

2018-01-28 18:45
江蘇教育 2018年86期
關鍵詞:層面語境階段

一般來說,人的發展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一是朝向生活世界回歸的完整的生命存在,二是扎根于生活世界的主體性意識的覺醒,三是以生活世界為背景的人的精神成長。對于教師來說,成長意味著富有意義的轉變,更意味著通過有價值的成長實現自身發展,并以此來促進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

每一年,我所在的學校都會有不少的新教師加入;每一年,學校都會為了他們的順利融入而進行越來越精細化的新教師培訓;每一年,我們又都會在接受現實挑戰的過程中不斷聚焦這樣一個命題:作為一所以文化自覺為辦學特色的學校,如何基于學校管理的視角,圍繞新教師的成長與發展的命題,以穿透現實的力量,鼓起勇氣,引領新教師踏上那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育本質的精神之旅,從而把心靈獻給學生呢?

一、不可分割的世界:新教師的成長語境

首先我們要回到新教師的成長語境。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的成長是嵌入式的,環境賦予人的成長以現實基礎,而人的成長又不斷豐富與改變著環境,從而使人的成長與環境相互融合在一起,構成今天新教師的成長語境。當下,新教師的成長主要有四個語境。

第一,時代使命賦予的語境。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師范大學,并發表了重要講話。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隊伍,是學校辦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學校管理的重要使命。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他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使命,也是新教師成長的社會語境。

第二,社會迅疾發展的語境。今天社會發展的速度幾乎超過了人類的想象。據統計,從人類出現以來,人類所認識到的信息有90%是近幾年獲取的,而從2005年開始,已經沒有人類可以在西洋棋比賽里贏過高規格電腦??茖W技術帶來的快速發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進而深深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因而,從根本上理解與認識社會迅疾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在于外顯的速度、變化等,而是對人的思維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是顛覆性的、徹底的、超越的,是無法刪除修改的。思維方式決定存在方式,在這樣的語境下,對于新教師而言,思維方式的轉變決定了教師的轉變。

第三,教師專業發展的語境。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一是知識型教師,在這個階段,教師往往只關注自己,關注教學環節、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二是技能型教師,這個階段的教師開始關注情景;三是智慧型教師,這個階段的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從職業發展走向專業發展的新教師往往處于第一階段,即知識型教師的階段,但是從教師專業發展的整個階段來看,新教師的成長存在著明確而清晰的專業發展方向,即從關注自己向關注情景轉變,再從關注情景向關注學生轉變,也就是從知識型教師、技能型教師轉變為智慧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語境為新教師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第四,生命價值實現的語境。人的成長除了外在的環境和專業的規范之外,更主要的是內在的需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任何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這五種需求,對于新教師的成長來說,與其說是遵循著這樣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發展階段,不如說是為了滿足新教師自身的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后,還有自我超越的需求。每個生命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為新教師來說,這種自我實現就是讓他們的生命價值在幫助他人實現生命價值的工作中得到充分激發與釋放,實現心靈與心靈的抵達、靈魂對靈魂的照拂,并最終走向自我的超越。

新教師成長的四個語境折射出成長的三種屬性,即社會屬性、精神屬性和自然屬性,成長最終是這三個方面的綜合。而作為不可分割的世界,這三個方面共同糅合成為新教師成長的背景。

二、成為更好的自己:新教師成長的價值追求

新教師的成長有其特定的階段性和特殊性,這也決定了新教師成長的價值追求不同于成熟教師。因而,新教師成長的價值追求不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俺蔀楦玫淖约骸币馕吨陆處熢诔砷L目標層面是有序的,在成長方式層面是漸進的,在成長效果層面是增值的。

第一,從成長目標上看,新教師的成長是有序的。成為更好的自己,意味著新教師能夠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并對自己的發展目標有著正確的理解與認識。本質上體現了新教師對自我認識的程度。最好的自己往往是終極性的目標,是自我超越的目標。對于新教師來說,一個有序的、清晰的、可行的成長目標往往勝過宏大的、模糊的目標。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其首要任務就是幫助新教師明確他們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并用階段性目標支撐新教師的成長,從而讓新教師的工作變得更有價值。

第二,從成長方式上看,新教師的成長是漸進的。新教師的成長有其特定的規律,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逐步累積以靠近成長的目標,這就決定了新教師的成長方式是漸進式的。所謂“漸進式”,是指新教師的成長一定是在一個過程中完成的,這個過程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經歷這樣的過程是“成為更好自己”的必經之路,任何想要省略過程而直達結果的想法最終都會阻礙新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需要為新教師的成長提供充分的過程性支持,從而不斷增進新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工作效能感,讓新教師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第三,從成長效果上看,新教師的成長是增值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就是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潛能,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俺蔀楦玫淖约骸笔沁^程,也是結果。作為結果來理解,與過去的自己相比較,“成為更好的自己”無疑是一種增值的表現,即通過創造挖掘了自己的潛能,使自己不僅能夠勝任當下的教育工作,而且具有賦予工作以新的意義的能力,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更有價值的人。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對于新教師的評價,首先要從是否勝任教師工作來觀察,其次要從能否賦予工作以新的意義來考量。

新教師的工作與自身的成長是一個整體,因而賦予工作以新的意義本質上就是成為更好的自己,對于新教師的成長來說,這應該是適切的價值追求。

三、朝向精神的豐腴:新教師成長的轉變之維

新教師的成長語境為學校管理預置了重要的先決條件,新教師成長的價值追求又為學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實踐依據。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就是基于當下新教師的成長環境以及新教師成長的價值追求促進新教師的轉變。一般來說,新教師會經歷文化、理念、目標、內容、方式以及精神層面的轉變,轉變的核心是幫助新教師實現生命的完整、喚醒主體的自覺,孕育精神的成長。

第一,從空間認同到文化認同的轉變。新教師之所以新,主要在于空間之新。這里的空間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兩個方面。首先是環境之新。對于新教師而言,從學校走向學校,意味著工作生活的場域發生了重要轉變,也意味著需要重新建立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這種轉變需要新教師不斷適應與調整,從而與新的環境建立關聯。其次是角色之新。對于新教師而言,教師是一種陌生的職業,雖然有了教師之名,但是成為教師意味著什么,成為教師需要做出哪些改變,等等,對于新教師而言還是模糊的,這種模糊是角色之新的初始狀態。最后體驗之新,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以及工作特點等對于新教師而言還是全新的領域,他們最初都是通過切身的感受去走近、去了解,從而獲得全新的職業體驗。從文化層面看,新教師的文化認同主要側重于空間認同,表現為對新環境、新角色和新體驗的接受,但是離接納、融入、期待等還有一定的距離。學校需要引導新教師從空間認同走向文化認同,即通過融入環境、塑造角色和豐富體驗的系列活動,讓新教師逐漸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精神追求的捍衛者和創造者。

第二,從現實發展到生命成長的轉變。對于新教師而言,現實發展是最為迫切的事情,它能給予新教師最真切的反饋,也能夠直接促進新教師累積發展的動力?,F實發展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新教師自身的發展。新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熟悉了教學的流程、掌握了教學的方法、收獲了教學的成果等都是現實發展的體現。另一個方面是指學生的發展。新教師往往比較關注學生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獲得了哪些知識,得到了哪些進步,主要表現為單一要素、外顯行為與結果導向。從理念層面來說,新教師的轉變與發展需要經歷價值上的轉變,即從關注成長的單一要素走向關注綜合要素,從關注成長的外顯行為走向關注內在體驗,從關注成長的結果導向走向關注過程導向。衡量新教師發展的要素不只是課堂教學的流程、方法、成果,不只是行為表現層面,也不只是學生的知識、進步等,還應該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學習過程的豐富程度以及學習內在的品質追求等,就其本質來說,是指關注人的生命成長的質量。從學校層面來說,需要引領新教師把成長的關注點從現實發展轉向生命成長,以此觀照整個教育生活開展,并從中獲得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反饋與激勵。

第三,從職業發展到專業成長的轉變。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處于職業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新教師比較關注知識傳授、自我表現、教學環節、教學技能以及教學方法等,主要停留于追求學科類、方法類和技能類的知識層面。處于職業發展階段的新教師往往如同操作工,把教師發展的目標更多鎖定在了“術”的層面。然而,僅僅停留于學科知識、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都不是專業發展,如果把教師定位于熟練的操作工,實際上也就把專業發展拒之門外了。從目標層面來看,新教師要自覺提升自己的發展階段,要從職業發展階段走向專業發展階段,進而以“人格影響人格、生命化育生命”的事業發展為自己的永恒目標。作為學校來說,要幫助新教師實現從職業發展向專業發展的轉變,具體來說是向知識型教師、技能型教師和智慧型教師轉變,實現從關注技能向關注明理、悟道轉變。

第四,從關注表現到關注內涵的轉變。新教師往往只是關注教學行為與學習表現,這兩者構成了新教師成長的主要內容。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層面來看,新教師的成長要做好三個轉變。一是教學目標的轉變。教育就是當你把老師教給的知識都忘了之后剩下的東西。無數的經驗和事實告訴我們,“剩下的東西”往往是人格精神。由此,教師的教學目標需要從“知識傳授”調整為“人格發展”。二是教學內容的轉變。新教師需要從關注“教材”調整為關注“學生”,讓學生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學習,不僅掌握了知識,學會了思考,而且改變了氣質。三是教學過程的轉變,新教師往往迷戀于教學的技術演練,而忽視了教學應有的“助人”發展的價值。因而,新教師需要從關注“演技”調整為關注“溝通”,也就是指在具體的教學場域中,從知識的單向傳遞、情感的單向宣泄,走向知識的雙向建構、情感的雙向交流。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看,新教師的轉變離不開具體的學科、具體的內容,因而需要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入手,以教學的目標、內容和過程的準確設定和科學調整為載體,從而幫助新教師回歸教學的本質,回到教育的初心。

第五,從外部輸入到內在喚醒的轉變。新教師的轉變與成長往往更多地依靠外在輸入,從人的發展內涵本質來說,只有獲得了主體內在的覺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外部輸入是一種被動接受、單向傳輸。新教師在從職業發展走向專業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成為教師的最初階段往往處于信息的單純接收狀態,而缺乏對信息的有效加工與積極重建。在某種程度來說,這是新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新教師獲得了大量的專業信息,并部分地轉化為專業行為,縮短了成長與發展的時間周期。但是,僅僅依靠外部輸入,新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從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來看,需要新教師從信息的接收者轉變為信息的創造者。從新教師成長的方式來看,需要從外部輸入走向內在喚醒。所謂“內在喚醒”,首先在于新教師要有自我發展的意識,在接收外部輸入信息的同時有創造轉變的意識;其次在于新教師要有自我發展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只是外部的要求,更多的是生命價值實現的需要;最后在于新教師要有自我發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以自身發展帶動學生發展的能力。

第六,從簡單復制到精神豐腴的轉變。成長不是復制,復制只是簡單的疊加,成長最終是發生在精神層面的變化,因而新教師的轉變最終將體現在精神的轉變。在新教師最初的職業階段,對形的關注多于內,對量的關注多于質,對術的關注多于道,對物的關注多于人。所以,新教師成長的最初階段,對于精神成長的訴求往往低于物質的需求。但是,隨著新教師從職業發展走向專業發展,進而走向事業發展,隨著新教師從關注教育的對象世界走向關注教育的本體世界,隨著新教師的教育世界和教育生活越來越完整、越來越豐富,新教師的成長也將從時空的簡單復制走向精神的豐富創造。

新教師的成長歷程是一段心靈的成長歷程,而成長的最終目的是把心靈獻給我們的學生。當我們把心靈獻給學生時,我們便擁有了生命完整的世界,我們便抵達了教育最初的原鄉。

猜你喜歡
層面語境階段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關于基礎教育階段實驗教學的幾點看法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主題語境九:個人信息(1)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健康到底是什么層面的問題
跟蹤導練(三)2
大熱的O2O三個階段,你在哪?
兩岸婚戀邁入全新階段
從語言和體系兩個層面理解莊子的“吾喪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