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研究的選題:問題、途徑、標準及方法

2018-01-28 18:45
江蘇教育 2018年86期
關鍵詞:研究者選題課題

一、教師研究選題存在的問題

筆者在與一線從事教育研究的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常有這樣的困惑:在研究的過程中,常常是心中有對若干研究對象的感知,但是往往不能明確地表述出來;或者是對于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舉棋不定;還有的是不知道選擇什么樣的課題進行研究。這其實是沒有掌握研究選題的策略。選題對于研究者相當重要,它關涉研究者的研究旨趣、研究精力投入、研究特長展現、研究成果呈現以及研究品質的高下?,F實中教師研究在選題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范圍太大,進行研究時感到無從下手。

研究范圍太大,其實是教師沒有找準自己研究的對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樣的:有的人受人之托勉強參與研究,有的是自己沒有明確的想法,有的是受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限制……比如某所學校申報的“區域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研究”,“普九”是一種國家意志在教育實踐層面的體現,這項研究工作牽涉的范圍廣且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巨大,不是一所學校所能勝任的。

2.研究的主攻目標不明確。

有的研究項目(課題)的研究目標不集中,這樣給項目(課題)研究的展開及研究成果的提煉帶來很大的困難。比如某校申報的“學校與社區研究”這一課題,從課題的名稱來看,既要研究“學?!庇忠芯俊吧鐓^”,還要研究“學?!迸c“社區”的關系,研究的主攻方向不明確,給研究帶來很大的困擾。

3.現有條件下研究資料缺乏,研究起來太難。

有的教師確立的課題資料相當難于獲取,造成研究進程的擱置。比如“區域農村教師工資改革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要想獲得研究的成功,首先要獲得區域農村教師的工資水平現狀,這些資料往往是保留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而且一般人員根本無法獲得這些真實的資料。最為關鍵的是課題中還提到工資改革的實驗研究,這就意味著研究者必須要有提高或者降低實驗對象的工資水平的能力,不然如何實驗工資水平的變革對于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影響效用等?而這些對于普通學?;蛘呓處煻允请y以做到的。

二、教師研究選題的途徑

要克服上述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教師研究選題的途徑,或者說從哪些渠道去尋找研究的選題。其實選題沒有統一的途徑,也沒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以下僅從教師研究性質的角度嘗試提供一些建議。

1.從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中尋找。

教育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每位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都會遇到問題,但是要成為研究的選題必須是教師自己明確意識到的,是教師自己的問題,是想解決的問題。從教育問題上升為課題是有多種途徑的,教師可以從工作的成敗經驗中尋找課題,也可基于所從事的工作,進行有針對性的行動研究,比如上課過程中學生不注意聽講這類問題。

2.從文獻中尋找。

這是教師不常使用的選題方法,這與教師工作的實踐性有關。但是文獻搜索與分析是選題與研究展開必須要做的工作。文獻分析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夠發現需要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情況,包括已有研究的深度、寬度,這樣就可以避免重復研究與膚淺研究,當然已有研究成果也是可以用來借鑒的。

3.從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理論及政策問題中尋找。

教師的工作與研究必然受到教育改革的影響,教育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遇到理論與政策的問題困境,這就成為教師研究選題天然的來源。比如新課程改革是國家推動的全國層面的改革行動,這其中涉及的課程理論問題有很多。教育政策從來都是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的,其主要職能在于改變教育情境,但是教育政策也是需要完善與改進的,比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個既是理論又是政策的議題,對于教師而言,選題的空間相當之大。教師從理論與政策問題中進行選題時,建議不要以完善理論與修正政策為研究目的,而是著眼于理論與政策的實踐運用,在此過程中完成對理論與政策的反思。

4.從自己專注的某一研究領域中尋找。

教師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研究,表現出來的就是個人的研究興趣,長期專注于同一領域的研究容易形成有深度的成果,但所有的研究都是有階段性的,因而對于某一領域的研究也需要從這個領域的塊面分別進行研究,因此后續課題的確立往往是建基于前期課題。比如,教師若是長期關注學生閱讀,既可以研究學生閱讀的現狀,也可以研究學生閱讀的問題,還可以研究學生的讀寫結合等問題。

5.從新的研究方法的運用中尋找。

比如研究者是一位數學教師,對于數學教育問題的研究不僅可以運用數學教育的研究方法,也可以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這就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而對于同一研究問題,研究者可以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其進行研究,比如對于“教師研究”這個議題,以往的研究既有實證的,也有思辨的,但是從哲學的視角進行研究是沒有過的,運用哲學的理論、觀點、方法及思維方式對“教師研究”進行研究就是運用新方法的研究。新方法的運用可能會產生新的研究成果,即便是得出同樣的研究結論,對于教育研究而言,也是有益的。

6.從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尋找。

每個人的研究成果都是有限的知識呈現,作為研究者的教師可以先研究他人的成果,找出其成果的可用之處或可疑之處,作進一步的細化、深化研究。比如“嘗試教學法”最先是在數學學科中探索的,那么此方法能否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呢?這就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所做的研究。

7.從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中尋找。

每一個五年周期,不同層級的教育科學規劃領導部門都會推出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課題指南不僅讓大家知道了教育科研管理者關注的課題研究的范圍與方向,而且還告知了科研管理者重點關注的教育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以重大或者重點課題的方式呈現。對于重大課題,教育科學規劃領導部門是不允許改動課題名稱的。教師可以從課題指南中選擇力所能及的課題,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進行申報研究。

三、優質選題的標準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優質選題的話,可以作如下表述:適合自己的研究+有所創新+貼近課題指南=最佳選題。

適合自己的研究,是指教師研究的選題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這就如同鞋子是否合腳只有穿著者自己知道一樣,別人是無從判斷該選題是否適合研究者自身的。適合自己的選題首先應該是研究者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研究者才能有研究的欲望并投入必要的精力,隨著困惑的逐步解決不斷激發研究者的研究熱情。其次應該是研究者感興趣的議題,沒有興趣的研究會給研究者帶來無盡的煩惱,也導致研究者不能持之以恒。再次應該是研究者較為擅長的或者是“跳一跳能夠著”的課題,這樣的選題研究者通過努力能夠達到更高的研究境界。

創新是每一個研究者必須要追求的研究品質,否則選題的研究價值會大打折扣。研究創新在不同的研究中是有不同表現的,比如研究前人未曾發現、空白的研究領域屬于創新,對前人已有研究的補充與完善也是創新,對前人研究的反駁也是創新。筆者建議教師從事教育科學研究不必一定去尋找前人未曾發現或者空白的領域進行研究,有些問題雖然屬于別人研究過的,但是對于教師本人是問題的話,研究也有一定的創新意義,這種意義是相對于教師自己的專業成長而言的,也有可能是對前人研究的完善、補充與反駁。大體而言,研究創新的要求主要體現為選題新穎且有價值這兩個方面。新穎意味著新鮮、新奇與別致,其反義詞是陳舊、平常、普通、古老、一般與老套,新穎的選題會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穎的選題并不等于奇異的選題?!凹偃缙娈愋允俏ㄒ粶蕜t的話,我們就會搜集到許多奇怪的被當作創造品的東西……一群精神患者與同樣數量的正常人們的語言相比,將包含多得多的新奇或獨特的詞組,可是沒有人會把這些絮語叫作創造性的?!边@就牽涉到創新選題的價值性,凡對于教師改進教育實踐有正面作用的研究便是有價值。創新在教師研究中的具體表現可以為:思想、理論有所創新,視角、方式有所創新,思路、對策有所創新。對于教師研究而言,研究的思想、理論有所創新的要求有點高,但是我們可以強化研究的認識成果,也即教師研究未必要在思想理論上強調其創新程度,但是教師的研究必須包含對研究對象認識的深刻、周全與新穎,即便是指向實踐改進的實踐研究,也需要在認識上有所創新。研究視角與方式,指的是用什么樣的眼光與研究方式來對待研究對象,新穎且在理論上站得住腳的研究視角會給研究帶來不一樣的成果。研究的思路與對策有所創新,強調的是教師研究的實踐指向性,也就是用不一樣的行動路線與對策來解決問題,給教師的實踐改進帶來切實可行且有效的變革。

貼近課題指南是指教師研究的選題要盡量靠近各級教育科學規劃部門出臺的課題指南中的相關內容。課題指南中所提示的研究條目往往是宏觀與寬泛的,重大或者重點課題一般是由教育科學規劃部門確立,申報者不得更改課題名稱,所以教師進行研究選題時可以就課題指南中的相關條目靠近“下篙”,對研究條目作具體化的分析與分解,從而找出自己需要的選題。比如課題指南中設有“教學設計與教學操作的研究”這一條目,教師們可以選擇校本化的教學設計或者是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四、選題的最佳方法

盡管教師研究的選題有不同的途徑、不同的原則與策略,但是根據教師研究的性質與實際狀況,筆者認為教師研究選題的最佳方法是從教育問題中尋找。這是因為教育問題決定著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內容及其對教育問題的解決,所以說教育問題貫穿研究始終。

但是教師日常面對的教育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真問題、假問題、活問題、死問題、私己的問題、公共的問題、連通的問題、炮制的問題……那么,作為研究選題的教育問題應該是什么樣的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問題必須是科學問題!所謂的科學問題需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問題的前提必須正確;二是問題的答案必須存在,或者是可以預測的;三是問題應當是具體的,有明確的界定。因此,教師在選題時需要注意避開過熱、過時的題目,警惕將一些似是而非的口號作為研究的選題,比如將“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樣的口號作為研究選題。

當教育問題進入教師的視野時,并不能立即轉化成研究的選題,還需要經歷選擇、提煉、概念化的過程,將原本模糊不清的問題用精練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來,這時可以運用發散性思維對同一問題作多樣化的思考,再選出自己中意的課題。

猜你喜歡
研究者選題課題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第一次寫課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談詩詞的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本刊誠征“獨唱團”選題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