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山丘區天然河道綜合治理

2018-01-29 01:52尹宗虎
治淮 2018年7期
關鍵詞:洪水位行洪河段

尹宗虎

“十二五”期間我國在中小河流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別是《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設規劃》實施以來,基本完成了全國中小河流重點河段的防洪治理任務。安徽省滁州市中小河流近期治理主要是圍繞防洪保安進行的,所治理河段主要位于河道中、下游,兩岸均建有防洪堤防,具有平原區河道的一般特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做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現代化保障工作,對防洪保安、水資源保障、生態環境改善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河流進一步治理更加注重綜合治理。滁州市中小河流進一步治理建設規劃,涉及河段多位于河道中上游,大多為無防洪堤防的天然河道。

本文結合滁州市中小河流進一步治理,以濠河上游河道治理為例,分析山丘區天然河道的主要特點及存在問題,并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淺談天然河道綜合治理的總體思路與主要治理措施。

一、天然河道主要特點

天然河道均為無堤防的不設防河道,河道經過歷史演變,河勢及平面形態長時間基本處于穩定狀態,變化趨勢不明顯。天然河道主要功能為流域降水匯集和輸送的通道,汛期是流域形成洪水的行洪通道。隨著社會發展,為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人們在河道上興建了大量的工程和建筑物等,改變了河道的天然屬性,抬高了河床底高程,逼高了河道洪水位,淹沒了河道兩岸耕地及基礎設施等;同時人類行為也對河道斷面以及水體造成了破壞。

滁州市濠河上游河段具有天然河道的主要特征,其河道整治主要任務一是解決河道洪水位抬高而淹沒沿岸耕地以及基礎設施的問題,二是解決河道岸坡不穩定而影響沿岸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問題。

二、天然河道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現狀調查分析,濠河進一步治理范圍河道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河道淤積嚴重。濠河上游段為天然無堤防河段,根據現狀調查及河道現狀水面線計算成果,河道淤積嚴重,河床抬高、主河槽束窄等,造成河道洪水期間水位抬高,洪水上岸、淹沒耕地等現象頻頻發生,已經嚴重影響河道兩岸農業生產和居民正常生活。

二是攔河建筑物損毀、建設標準低,不能滿足防洪標準要求,影響功能發揮。根據現狀調查濠河上游段涉及眾多跨河(攔河)建筑物,其中跨河的村村通橋梁大多建設標準低,橋面高程均在洪水位以下,成為漫水橋,對河道行洪存在一定影響;河道跌水工程建設標準低,現狀水毀嚴重;多座攔河壩建設標準低,過流能力不足、結構損毀嚴重等。

三是河道迎流頂沖段沖刷嚴重,影響河勢穩定和沿岸農業生產發展。

三、天然河道綜合治理總體思路

從河道現狀水面線來看,擬治理河段河道洪水位受河道下游洪水位頂托和河道過流斷面的雙重影響。鑒于濠河下游已經實施治理和已經列入計劃實施治理的項目中,降低了設計標準范圍內的河道設計洪水位,因此主要通過河道疏浚闊挖等措施降低洪水位。河道上有大量跨河以及攔河建筑物等,由于建筑物的建設標準低、過流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河道洪水位抬高。設計根據河道跨河及攔河建筑物現狀,實施綜合治理,擴大攔河壩泄流能力,疏浚擴挖河道,降低現狀河床底高程,擴大河道行洪斷面。

四、天然河道綜合治理主要措施

濠河進一步治理河段均為無堤防的天然河道,治理的目標是按河道演變規律穩定和改善河勢,改善河道邊界條件、水流流態以及生態環境等。根據《河道整治設計規范》(GB50707-2011)規定,規劃分段制定相應河段的洪水治導線。擬治理河段為沿程寬窄不一的河谷,洪水治導線總體采用規劃后的河道通過設計流量時的水面輪廓線。對于沿程分布的過于寬闊的岸灘、溝汊、洼地等,為減少洪水淹沒范圍,增加河道治理工程效益,同時減小行洪范圍內的征地及附屬物賠償量,節省工程投資,擬結合工程施工棄土采用岸坡造陸的方法,減小上述斷面的行洪水面寬度,即該段治導線向河槽方向推進。統籌考慮河道行洪需要及上下游的銜接等因素。

根據河道治理總體布局以及工程建設任務,河道整治工程措施主要有河道疏浚、河道岸坡防護、跨河(攔河)建筑物拆除擴建等。

1.河道疏浚

按照河道治理工程總體布局以及河道現狀存在問題,設計以河道兩岸耕地和部分基礎設施為控制治導線,合理控制主河槽底寬,協調河道現狀河底坡降,對河道主河槽進行闊挖疏浚,降低河道洪水位。

由于濠河干流石英砂淤積非常嚴重,支流垃圾淤泥等淤積嚴重,抬高了濠河干支流水位,致使濠河干流堤防堤頂高程不滿足要求。為降低河道水面線和滿足河道洪水不上岸及過流順暢等要求,設計對擬治理河段進行河道清淤疏浚。

保證疏浚成效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處理好棄土。務必使挖出來的泥沙不能回流至挖槽造成人為回淤,也不允許影響鄰近耕地。棄土處理方法大致分為兩類,即水中拋卸和送土上岸。水中拋卸是在內河施工中用棄土填充丁壩、順壩等整治建筑物的堤心,或拋卸于深潭、廢汊處;送土上岸要選擇好棄土場,主要考慮岸坡的穩定性、容泥量,河流邊上填土造陸時不能影響河道的穩定。

根據《疏浚與吹填工程技術規范》(SL17-2014)的規定,棄土處理方式要根據疏浚工程整體要求選取,同時應遵循經濟、安全、環保的原則。設計治理河段作為下切式天然河道,河槽開挖棄土處理最佳方式是送土上岸,即沿治理段河道兩岸擇地堆放。

擬治理河段平面上蜿蜒曲折,有較寬的河谷,河灣處多有寬廣的河灘地,因歷年洪水上灘,尤其是后期石英砂沉積,灘地目前退耕還林,種植大量的林木。設計擬沿河選擇有一定面積的地勢較為平緩的岸灘,作為河道疏浚土方的棄土場。

2.跨河(攔河)建筑物拆除擴建

為保障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證工程安全,設計對擬治理河段上攔河建筑物進行拆除,并按照設計標準進行重建。攔河建筑物原則上均在原址上拆除重建或加固,上、下游均根據河道清淤后河底高程進行工程布置。攔河壩、漫水橋洪水期兩側灘地漫灘行洪,建筑岸墻頂高程均根據正常蓄水位加安全超高并結合地面高程設計。其中唐河上攔河建筑物考慮石英砂礦區對河道造成淤積的影響,在攔河建筑物位于凹岸一側布置沖砂底孔,以減少河道淤積。

3.河道護岸

(1)迎流頂沖段河道護岸

擬治理河段沿河地形條件較為復雜,河道不僅存在因斷面淤減而導致的行洪能力減小的問題,還存在彎道凹岸多有坡高岸陡的崗地現象。這些岸坡高度5~10m,因迎流頂沖,基底淘空而坡面坍塌,岸線逐年后退,不僅威脅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河岸的穩定和沿河的水土流失均有較大的危害。故設計擬結合工程實施,對存在岸坡坍塌現象的河道凹岸進行治理。

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斷面疏浚時向灘地側擴挖,擴挖斷面應大于規劃斷面,以便減小彎道曲率,同時便于施工導流;二是在河底按設計要求清理后,在崗地側的坡腳處修建格賓籠擋墻,擋墻的防護范圍為彎道起點到終點,墻高2.0m,墻后填筑平臺。

(2)跨河建筑物上下游河道護岸

擬治理河段上跨河建筑物比較多,由于受現狀河道寬度及建筑物自身寬度的影響,現狀跨河建筑物大多存在阻水現象,洪水穿過建筑物時容易產生急流,沖刷河岸,威脅建筑物的安全。為保證河道兩岸免受沖刷,同時也對現狀建筑物進行保護,設計擬對上下游岸坡沖刷嚴重跨河建筑物岸坡進行護砌處理。

護坡擬采用生態護坡進行護砌。左、右岸護砌長度均為60m,其中上游護砌長20m,下游護砌長40m。護砌范圍為河底至設計洪水位以上0.5m,當洪水漫灘時,頂部應護砌至河道開口線高程。護坡頂部設0.25m×0.5m的C20混凝土壓頂,坡腳設0.4m×0.8m的C20混凝土基腳,護坡每間隔20.0m設一道格埂,壓頂和基腳分縫結合護坡格埂進行設置。

五、結語

河道生態治理是加強生態文明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并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國山丘區天然河道綜合治理應緊緊圍繞這一目標,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倡導“親自然河道”綜合生態治理模式,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河道治理新格局,為環境污染治理作出不懈努力。在山丘區天然河道綜合治理中,應基于“人水和諧、生態優先”理念,加強河道水生態文明工程建設,突出“親水便民、生態濕地、景觀建設”工程治理特色,以實現水清、河暢、岸綠的綜合治理目標

猜你喜歡
洪水位行洪河段
長江中下游河段溢油圍控回收策略研究
基于GeoStudio軟件的土石壩穩定設計
太湖流域設計暴雨時空分布對太湖洪水位影響分析*
淮河正渦段行洪區聯合運用對淮河干流水位影響研究
基于水庫調洪誤差分析的小型水庫遭遇大洪水的估算方法研究
基于UG-FLUENT計算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河新泄洪閘泄流數值試驗分析研究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SL流量計在特殊河段的應用——以河源水文站為例
滹沱河(南水北調—機場路)南岸高標準行洪區行洪通道布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石瀘高速公路(紅河段)正式通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