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情境教育理念下的視障化學課堂實踐

2018-01-30 10:03吳永先??
考試周刊 2017年69期
關鍵詞:情境教育視障化學課堂

吳永先??

摘要:本文根據視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在視障化學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的作用、方法、運用以及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注意的事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情境教育;視障;化學課堂;實踐

高效課堂是每位老師追求的目標,在我們視障化學課堂中,往往是借助直觀具體的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教的知識點,對于視障學生而言,由于視覺障礙,無法觀察到色彩斑斕的化學變化,更沒有體驗五彩繽紛的生活經驗。教材中任何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如果老師的教學純粹以知識點為主線,依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學與生活實踐脫節,視障學生被動地接受著抽象的概念、原理,必然感到枯燥無味,難以掌握。本文從建構主義和情境教育理論的視角,探索和實踐在視障化學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方法,以情境激趣,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快樂學習。

一、 缺陷補償情境激趣

化學實驗是最直接的情境,對于從未感知五顏六色的視障學生而言,自然無法感受最真實的化學實驗情境。但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視障學生雖然不能通過視覺體驗最直接的化學反應情境獲取知識,可是體驗情境除了可用視覺外,還可用聽覺、觸覺、嗅覺等感知器官。關鍵在于如何為我們所要教授的知識尋找到合適的載體,以何種信息方式輸送到學生的頭腦中,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結合視障學生的缺陷特點,對信息進行處理。

1. 聽覺感知。讓學生通過聽覺感知化學現象,洞悉化學知識運用,掌握化學知識要點。如在教授《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這節內容時,首先播放“神舟八號”升空音視頻,同學們都很興奮,達到情境激趣,溫故知新的效果,引人入勝,同時精心設疑解惑,從而引入新授。在這過程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①我們知道運載火箭升空的動力是來自氫氣和氧氣的激烈燃燒,那么在火箭內部燃燒時會發生什么反應,你能寫出它的化學方程式嗎?②如果火箭升空需要燃料液氫為320千克,那么,需要多少千克助燃劑液氧才能滿足液氫完全燃燒,保障“神舟八號”的飛行需求呢?請寫出解題依據、思路和過程。通過以上情景的描述和感知,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過方程式的書寫過渡到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的知識運用,一脈相承,迎刃而解。

2. 觸覺傳導。在許多化學反應過程中會伴隨著物質體積、溫度、形態、硬度等通過人體觸覺能感知的變化,我們可嘗試通過恰當的方式讓視障學生通過自己的觸覺親身體會這種變化。例如:在講解溶解吸熱和放熱現象時,讓視障學生左手抓一把碳酸氫氨,右手抓一把小蘇打,兩手同時伸入水中,學生能明顯地體驗到左手手心冰涼,右手手心灼熱的感覺,通過觸覺體驗加深學生對吸熱和放熱現象的理解,激發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3. 嗅覺識別。我們在學習物質的性質時,通常以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為基本教學內容,如果讓學生純粹記憶某物質的氣味,學生即使當時記得,或許很快就會遺忘。因此,針對有特別氣味的物質結合實物,特別是對于有特殊氣味的物質,開展成組的物質氣味鑒別教學,學生會記憶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挖掘情境載體教學

我們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要將我們所要教授的知識點或重難點融合在真實的情境中。我們所教授的內容有一種標新立異的感覺,通過這種標新立異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做好鋪墊。但在教學過程中切勿一味盲目地尋找教學情境,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找到相應的情境,特別是視障化學課堂教學情境必須符合視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學科屬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挖掘教學情境資源。

1. 實驗現象。雖然直觀的化學實驗現象對于視障學生來講無濟于事,但要充分利用視障學生的嗅覺和觸覺,許多化學實驗都會伴隨著體積、形狀、溫度、氣味等物理性質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化學。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氣體的鑒別時,可讓視障學生做聞氣味的實驗,因為二氧化硫有臭雞蛋氣味,而二氧化碳氣體沒有氣味,自然就形成了分辨依據。又如在講解分子理論中分子間有空隙知識點時,由于分子是微觀的、抽象的,學生很難想象空隙這一現象,如果我們把氣筒出氣口塞住,再讓視障學生自己來用力下壓氣筒活塞,氣筒里氣體雖沒有減少,可筒體的氣體體積卻縮小了,通過這一實驗,化抽象為具體。

2. 新聞故事。利用視障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或當今的新聞熱點,將教學內容成功切入經典故事或新聞報道中。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的物理性質時,我們可以引用這樣的一則新聞:某年某月在某地發生硫酸廠爆炸,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泄漏在空氣中。倘若你在現場,你將采取什么措施逃生?隨即學生就會根據分子量馬上做出反應:“往高處跑等待救援撤離”,“往樓上跑,越高越好”等等,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同學們對氣體密度可通過分子量與空氣平均分子量來判斷的理解會更為深刻。

3. 還原生活。如在講分子運動理論時,讓同學們探討一下每天吃飯前我們為什么在教室里總是能聞到廚房做菜的香味。同學們就會紛紛討論起來,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

4. 溫故知新。如學生在學習高一化學漂白粉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時,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情境:①漂白粉要密封保存是為什么?②H2CO3與HClO的酸性哪個強?③鹽酸可以與CaCO3反應,那么,次氯酸可以與CaCO3反應嗎?學生通過思考后,形成原有知識經驗與新授知識的多向聯系和重建,拓展了知識外延,這樣不僅起到溫故知新,而且必將使學生在以往的知識經驗中增添新的內容。

三、 問題牽引情境突破

現代教學理念倡導在設問中自主學習,在設問中合作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就要求老師要創設足夠的情境信息,通過情境信息牽引找到恰當的知識切入點,以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F以“氯氣的性質”教學為例:首先播放新聞報道:“2015年4月15日上午,某市自來水廠發生氯氣泄漏事故,附近居民千余人被緊急疏散。據知情者透露,事故起于氯氣鋼瓶閥門故障,泄漏出黃綠色的氣體,空氣中彌漫著刺激性氣味,導致眼睛難以睜開,共有350公斤左右氯氣外泄。當地消防部門向空中噴淋稀釋,并在鋼瓶周邊撒上石灰,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周邊植被全部枯萎死亡?!逼浯卧O問①氯氣的顏色氣味如何?②氯氣泄漏為何要緊急疏散?③消防官兵為何要向空中噴淋?④在鋼瓶周邊撒石灰的目的是什么?⑤植被為何會枯死?從而過渡到氯氣的性質順理成章,很明顯設問中的①②很好地解決了氯氣是黃綠色的有毒氣體的物理性質問題。③④⑤把氯氣可跟水、堿反應的化學性質也得以揭示。因此,通過情境描述、問題牽引、挖掘情境中的有效信息,緊緊圍繞教學主題,實現情境信息拓展突破,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與情境的結合,加深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 巧設情境樂學易教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嘤趯ふ仪‘數慕虒W情境,使我們所要教學的內容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樂學易教的效果。因此,如何巧設情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難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以下六點是視障化學教學中巧設情境的基本因素。首先情境要圍繞教學目標服務教學內容,最終實現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其次要充分考慮視障學生的具體學情,要符合視障學生的認知規律,用視障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作為創設的源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在情境設計中要緊密聯系視障學生的生活實際,要特別考慮視障學生因視覺障礙而缺失的生活體驗,從視障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不要以我們正常人的生活經驗想當然地運用到視障學生身上,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對牛彈琴。如在講解物質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可讓學生回憶喝糖水把糖放多了的情景,糖水喝完杯底仍有糖粒。大多數同學有過這樣的經歷,概念自然形成;而不能用精細的實驗法在一定溶劑中逐步加入溶質,待溶質不能再溶解時即為飽和溶液,毫無意義;其四則是直觀形象,要讓視障學生聞得到摸得著,如前面所述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實驗一樣;其五是突出問題導向,要將所教知識點與情境內容緊密結合,并從中設計出相應的問題,啟發思考,從而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最后通過情境的創設達到情感價值的滲透,從而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從以上六個方面充分考慮情境創設的各種因素,巧設教學情境,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

在視障化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方法,但因視障學生的身心特點,老師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分析教材,結合視障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根據視障學生的情感體驗特點,努力創設適合視障學生學習的情境,找準合適的切入點,激發興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視障學生的學科認識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吳永先,教師,福建省泉州市盲聾啞學校。endprint

猜你喜歡
情境教育視障化學課堂
TOUCHING ENJOY——適用于視障兒童的趣味積木玩教具
敘事療法在視障學生思想品德融合課程中的運用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
小學低年級開展思品教學的點滴體會
初中化學課堂中問題教學的設計與實踐嘗試
如何讓化學史在化學課堂中煥發獨特的魅力
情境教育視野下的幼兒體育活動設計探析
視障兒童功能性視力軟件化訓練研究
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情境中浸潤兒童心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