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電影中紅色的文化象征研究

2018-02-01 05:15楊洪娟
北方文學 2018年36期
關鍵詞:欲望鮮血喜慶

楊洪娟

摘要:色彩是反映電影主題的重要成分之一。紅色是所有文化中最常用的顏色之一,因此廣泛運用于中西電影中。紅色在中國文化中多用于喜慶吉祥的場合,在張藝謀導演所執導的幾部影片中大量運用紅色表達故事背景、人物心理活動和電影主題。經過分析發現,張藝謀導演在色彩的運用中融合了中方和西方的文化意義,不僅用紅色表達喜慶吉祥,更用于指人的欲望、鮮血和權力。而對西方幾部電影的分析發現,西方導演則沿用紅色在他們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關鍵詞:電影色彩;紅色;喜慶;欲望;鮮血

一、引言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導演通過背景色彩、服裝色彩及物象色彩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動劇情的發展、營造特定的氣氛、反映特定的心理活動,增強畫面的視覺感染力。色彩還用來顯示及揭露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征。

紅色是三大基色之一,被廣泛運用于中西電影中表達特定的歷史背景、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性格特征。但是,由于文化的差異,在中西電影中紅色所表達的含義存在一定的差異,進而影響觀眾對影片所要表達的思想的理解。本文擬對紅色在中國及西方電影中的運用進行舉例分析,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對紅色的詮釋以及導演運用紅色所表達的象征意義。

二、中國電影中的紅色

中國電影中紅色元素的運用比比皆是,這與中國文化賦予紅色特定的含義密不可分。眾所周知,張藝謀導演是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將色彩藝術與電影藝術完美結合的代表”(王瑜,2013:42)。張藝謀導演尤其鐘愛紅色,這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有體現。例如,《紅高粱》中艷紅的花轎、大紅的嫁衣、鮮紅的繡花鞋、紅彤彤的高粱、血紅的高粱酒、天邊的紅日以及鮮紅的血液;《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的紅棉襖;《秋菊打官司》中一串串紅艷艷的辣椒;《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紅彤彤的燈籠以及《菊豆》中高高掛起的鮮紅染布和血色染池。張藝謀通過對紅色的巧妙運用渲染了故事情節和事件背景,升華了電影的主題。

《紅高粱》中紅色的花轎、蓋頭、嫁衣、絨花和繡花鞋是中國傳統婚禮的標配,象征著幸福、喜悅與喜慶的氣氛,與影片中九兒絕望又悲傷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漫無邊際的高粱地里,一個紅紅的“大”字,猶如人的欲望,沖動與激情。(王猛,2013:160),除此之外,“紅色也暗指生命的肆意張揚和狂放不羈,表現了影片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和敢于反抗世俗的精神”。(張會鋒,2014:182)《我的父親母親》中招娣的紅棉襖表達了年輕時的母親喜悅、溫暖的心情?!洞蠹t燈籠高高掛》中,大紅的燈籠本是節日的象征,但是影片中從婚姻之始,紅色的燈籠就是權力的象征,暗示著女人在封建禮教下完全無法自主。哪里點燈,哪里就享有王權,哪個院子掛著紅燈籠,哪里就有自主權。(侯君奕,2011:21)

《菊豆》中如瀑布般落下的鮮紅染布象征著天青和菊豆釋放被壓抑已久的激情與欲望以及對生活的失望與絕望,而血紅的染池則訴說著人物的悲慘命運及與封建倫理的絕望抗爭。

張藝謀導演對紅色的大膽運用,是他對現實帶有傾向性的描述,使紅色成為一種溝通的語言,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表達了電影的主題,渲染了影片的文化背景與內涵。

三、西方電影中的紅色

在西方電影中,色彩也是表現電影主題的一個重要手段,甚至于他們對色彩的運用更早更成熟。本文擬以下列三部電影為例探索西方電影中導演用紅色表達哪些人物心理活動,反映怎樣的電影主題和文化內涵。

意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執導的《紅色沙漠》被認為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導演本人認為場景不同,其色彩也會隨之變化,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構圖效果。安東尼奧尼通過人造色彩創造一定的視覺感知,使人們心靈或精神上產生認同或共鳴。在該影片中,導演運用大量的色彩意象表達特定的象征意義,如用黃色象征污染,綠色象征希望,藍色象征冷漠、白色象征孤獨等。而紅色作為電影名字的重要組成成分,在整部電影中則顯得尤為突出。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紅色鏡頭和事物,如紅色的木板小屋、紅色的床架、紅色的儲油罐、紅色的樓梯欄桿以及紅色的爐火。紅色象征著影片中人物激情與欲望,如海邊小艇上那兩只紅色的儲油罐在茱莉亞娜和克拉多發生親密關系之后顯得尤為明亮鮮艷。(張軍,2007:29)而其他紅色的物件無不是在凸顯角色之間欲望的釋放與激情的蔓延。

瑞典導演大師伯格曼執導的《呼喊與細語》以紅色為基調,展示人們意識中對血的感知,引發觀眾的情感回應或共鳴。影片中紅色的墻壁與女主人公的白衣形成鮮明對比,血紅色的被子與白色的床單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阿格涅斯痛苦的呼喊和喘息,表達著女主人公的痛苦與掙扎。大姐卡琳因厭惡自己的婚姻與丈夫而刺傷自己的身體,鮮紅的血液與紅色的房間相互映襯,表達了大姐與丈夫之間絕望的死寂。(霍雨佳,2016:12)二姐的丈夫因妻不忠而用刀子扎進自己的胸口,紅色的血液、紅色的地毯與窗簾融為一體,表達了丈夫的憤怒、嫉妒與不甘。

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辛德勒的名單》是一部整體基調為黑白色的電影,但是在德國人屠殺猶太人時和運尸車上卻出現了一位紅衣小女孩,與整個影片的黑白色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里紅色象征著猶太人的無辜以及生命的脆弱,同時也蘊含中一種戰勝邪惡的勇氣與力量。

在這幾部電影中,紅色被用來突出影片或激情或痛苦的主題,反映人物充滿欲望或悲傷絕望的心理活動,引起了觀眾的心理和視覺共鳴。

四、紅色的文化象征

不同國家與文化賦予色彩特定的象征意義。很多文化會用色彩表達情緒與心理。色彩在所有的語言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一語言中的色彩意義在另一文化中可能會具有不同的象征含義。紅色是除了黑色和白色之外,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的顏色,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義。

在位于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紅色象征著興奮、警告、性、激情、通奸、安全救援、熱和辣,如加拿大國旗和加拿大皇家警察禮服制服。在拉美國家,如墨西哥,紅色象征著陽光、宗教、指南針、活力、力量、死亡。在加勒比海地區,如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等,紅色象征著非洲血統、自然、動物,如紅色的花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紅色象征著手藝,例如籃子、陶器等。巴西人則用紅色象征可見性、活力,例如在巴西紅色汽車是不合法的,因為人們認為紅色汽車更容易造成事故。在西歐,紅色象征性、愛情、浪漫、活力、樂觀、力量和謹慎,例如服裝、汽車和交通標志等。在英國和愛爾蘭,紅色象征權力、權威、政府、知名度和脾氣,例如紅色的郵筒、紅頭發、紅色巴士和紅色電話亭等。在法國,紅色代表鮮血、熱情、情欲和男性,如口紅、服裝等。在冰島,挪威、瑞典、芬蘭等國家,紅色代表力量,如Eric the Red是北歐大陸的第一個歐洲人。在荷蘭,紅色代表自然、政府、皇室,如郵筒、郁金香、皇冠的顏色。在意大利,紅色代表輕盈和忠誠,如意大利國旗和餐廳的裝飾等。東歐洲,如希臘,紅色代表愛和秋天,如酒和鮮花。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獨立聯合體國家,紅色代表共產主義、革命和美,例如紅場、地鐵站標志,俄語單詞“美麗”聽起來像英文單詞“紅色”等。在中東的以色列,紅色代表愛、犧牲、罪惡、血、憤怒、仇恨和力量。在非洲,紅色代表死亡、流血,如悼念的服裝。在中國,紅色代表共產主義、慶典、政府、消防、好運、快樂、生育,如結婚禮服和紅包等。在泰國,紅色代表佛教,如佛教長袍。在韓國,紅色代表好運、鮮血,如節日服裝。在印度尼西亞,紅色代表憤怒、慶祝,如結婚禮服。在日本,紅色代表鮮血、激情、自我犧牲、力量,如公用電話、油漆和櫻桃。在印度,紅色代表出生、生育,如婚紗、頭發上的指甲花染色等。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菲律賓,紅色代表太陽,如日落、圍巾和土壤。

綜上可見,紅色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義,被用于不同場合表達不同的含義。當然,也不難看出,在東方文化中,紅色傾向于表示吉祥喜慶的含義,如中國和韓國。而在西方國家,紅色則更多地與激情、欲望、鮮血的相聯系,如美國、法國等。

五、結語

紅色作為電影色彩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廣泛運用于中西方電影中。導演通過紅色展示人物特定的心理活動,并反映特定的電影主題。從西方的幾部電影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國家的導演在運用紅色時多遵循了他們自己的文化所賦予紅色的象征意義,紅色多用來表達血腥、欲望、激情和犧牲。而以張藝謀導演為代表的中國電影則采取了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方式來運用紅色表達電影主題、反映人物心理活動。因此,紅色在中國電影中不僅用于如婚禮等喜慶的場合,更用來表達人性中壓抑的欲望、激情、血液和權力等。電影色彩中融合中西方的文化象征意義表明中國電影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跨進了一大步,也必將進一步推動中西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王瑜.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 (11):42-44.

[2]王猛.對電影《紅高粱》色彩張力的分析[J].影視與傳媒,2013 (04):159-160.

[3]候君奕.張藝謀電影藝術中的色彩應用情感分析[J].電影評介,2011 (10):21-22.

[4]張會鋒.張藝謀電影中的色彩運用藝術[J].芒種,2014 (21):181-182.

[5]霍雨佳.淺析色彩在電影中的心理表現作用——以紅色為例[J].電影評介,2011 (19):11-13.

[6]張軍.色彩界現象學還原——安東尼奧尼影片現象學思維與《紅色沙漠》(1964)色彩學解讀[J].當代電影,2007 (6):22-32.

猜你喜歡
欲望鮮血喜慶
有喜慶 今生緣 中國人的喜酒
喜慶的新年
喜慶的日子
歡歌喜慶的潑水節
七年蟬
烈士的鮮血澆灌出民族解放勝利之花——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革命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