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塞桿熱處理后開裂原因分析

2018-02-07 16:32嚴綱李劍胡陳春
山東工業技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活塞桿熱處理

嚴綱+李劍+胡陳春

摘 要:在進行45鋼活塞桿生產的過程中,活塞桿在經過表面感應加熱淬火后,其再進行磨削加工則會有裂紋在其表面出現。對其成分和組織進行分析發現,活塞桿使用的原材滿足45鋼化學成分,但其并未經過必要的調質和鍛造,原始組織中的粗大網狀鐵素體大量保留,無法滿足后續的心部組織要求。此外,在加熱淬火時若操作不當,硬化層中會存在軟帶,使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能夠遠超于技術要求?;钊麠U在處理表面時若磨削不當且誘發拉應力,其中的鐵素體則會被撕裂,并在表面形成裂紋。

關鍵詞:活塞桿;熱處理;表面開裂;原因分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006

1 背景描述

某汽車零部件廠生產的活塞桿,用于減震器上,材質為45鋼,該活塞桿熱處理工藝為高頻淬火+回火。表面鍍鉻后,烘烤去氫后未使用,著色檢驗即發現網狀開裂。熱處理工藝要求淬硬層深度0.7~1.1mm,硬度40~50HRC。

2 照片及宏觀分析

送檢樣品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表面為客戶著色探傷后留下的痕跡。從圖中可以看出送檢樣品表面存在網狀分布的裂紋。

3 試驗分析

3.1 試驗內容及取樣方案

對送檢活塞桿取樣進行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硬度分析、裂紋分析,各樣品取樣位置如圖2所示。位置1為成分分析取樣位置,位置2為基體夾雜物及心部組織分析取樣位置,位置3和位置4為活塞桿表面組織及裂紋分析取樣位置。

3.2 成分分析

對送檢樣品取樣進行成分分析,分析儀器為紅外碳硫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試驗標準為《GB/T 20123-2006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后紅外線吸收法》和《CSM 07 03 94 01-2003合金鋼-錳、磷、鉻、鎳、鉬、銅、釩、鈷、鈦、鋁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 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送檢樣品各元素成分滿足《GB/T 699 優質碳素結構鋼》中45鋼的要求。

3.3 金相及裂紋分析

(1)基體夾雜物及基體組織。夾雜物分析參照GBT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結果夾雜物等級為A0.5。這表明送檢活塞桿夾雜物較少,材質較為純凈。

由于高頻淬火的影響范圍僅是表面1.5mm以內,送檢活塞桿的基體(心部)組織即表面高頻淬火前組織,送檢活塞桿基體(心部)組織分析參照《GB/T 13299-1991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腐蝕劑為硝酸酒精。橫、縱截面組織均為鐵素體+珠光體,此為45鋼正常正火態組織,鐵素體在縱截面分布呈方向性,此為鍛造變形的結果,基體組織中未發現過熱、魏氏組織、微裂紋等缺陷。

(2)表面組織及裂紋分析。樣品3和樣品4經鑲嵌、腐蝕后宏觀照片如圖3所示。樣品3表面發現5條裂紋,樣品4表面發現4條裂紋。本文在樣品3和樣品4各取3條裂紋進行分析,樣品3的裂紋如圖3~8所示,樣品4的裂紋形態與樣品2基本一致,因此未附圖。

樣品3和樣品4表面淬硬層組織為回火馬氏體+少量鐵素體,根據JB/T9204-2008《鋼件感應淬火金相檢驗》,級別為6級(微細馬氏體),淬硬層深度為900~1000mm,滿足熱處理工藝淬硬層深度0.7~1.1mm的要求。同時JB/T9204標準指出,對于表面淬硬層硬度下限低于55HRC時,3~9級為合格。因此送檢活塞桿表面高頻淬火后組織合格。從樣品3和樣品4還可看出,樣品表面存在較多裂紋,裂紋深度為整個淬硬層,大部分裂紋已貫穿鍍鉻層,擴展至表面。主裂紋由于寬度較大,不宜判斷裂紋性質。從圖4和圖6主裂紋旁的微裂紋來看,裂紋起源于淬硬層,裂紋沿晶(原奧氏體晶界)擴展,裂紋內無氧化,裂紋兩側無明顯脫碳,裂紋尖端較細。這表明裂紋為淬火裂紋。

3.4 硬度分析

硬度分析在樣品3的淬硬層上進行,試驗標準為GB/T 4340.1《金屬維氏硬度試驗 第一部分:試驗方法》(儀器型號HVS-50Z),結果如表2所示。硬度均值為518HV,換算成洛氏硬度為49.3HRC,符合產品硬度40~50HRC的要求,但是達到要求的上限。

4 綜合分析

通過對送檢活塞桿的成分分析、金相分析、裂紋分析、硬度分析等,得出如下結果:

(1)成分滿足《GB/T699-1999優質碳素結構鋼》對45號鋼的成分要求。

(2)送檢活塞桿夾雜物等級為A0.5。這表明送檢活塞桿夾雜物較少,材質較為純凈。

(3)送檢活塞桿心部組織(即高頻淬火前組織)為鐵素體+珠光體,此為45鋼正常正火態組織,基體組織中未發現過熱、魏氏組織、微裂紋等缺陷。高頻淬火前組織正常。

(4)送檢活塞桿高頻淬火后淬硬層深度900~1000μm,滿足產品0.7~1.1mm的要求。

(5)送檢活塞桿表面存在大量裂紋,裂紋起源于淬硬層內部,深度為淬硬層的深度。裂紋起源于淬硬層,裂紋沿原奧氏體晶界擴展,裂紋內無氧化,裂紋兩側無明顯脫碳,裂紋尖端較細。裂紋為典型淬火裂紋。

(6)送檢活塞桿淬硬層硬度為518HV,換算成洛氏硬度為49.3HRC,符合產品硬度40~50HRC的要求,但已達到上限。

上述試驗分析表明,送檢活塞桿的裂紋為淬火裂紋,淬火裂紋產生在淬火過程中,與后期鍍鉻并無關系。當淬火產生的巨大應力大于材料本身的強度并超過塑性變形極限時,便會導致裂紋產生。淬火裂紋往往是在馬氏體轉變開始進行后不久產生,因此,淬火裂紋產生于淬火的冷卻過程,一般為200多度(即Ms點以下),與該溫度區間的冷卻速度過快有關。

5 結論與建議

(1)送檢活塞桿的裂紋為淬火裂紋,產生在淬火過程中,與后期鍍鉻并無關系。

(2)建議適當調整高頻淬火的冷卻速度,在保證得到馬氏體的基礎上,降低冷卻速度,減小淬火應力,防止淬火裂紋的發生。

6 結語

本文對某汽車零部件廠生產的45鋼活塞桿熱處理后的開裂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活塞桿的裂紋實際為淬火裂紋,并不是在后期鍍鉻中產生的。因此應當將淬火冷卻速度適當降低,降低淬火應力,避免出現裂紋。

參考文獻:

[1]戴樂陽,林少芬,楊勝州等.45鋼制活塞桿開裂原因分析[J].金屬熱處理,2011,36(02):119-121.

[2]蘇增強,李永亮,李玉明.20Cr2Ni4鋼活塞桿環狀裂紋成因分析[J].理化檢驗-物理分冊,2016,52(06):422-426.

[3]朱麗紅.往復壓縮機活塞桿開裂失效分析[J].壓縮機技術,2016(01):59-61.

[4]陳建國,杜培德.2DZ5.5-1.8/285-320型氮氫氣循環壓縮機活塞桿斷裂事故原因分析[J].流體機械,2002,30(03):30-32.

[5]曹開磊,曾正宏,陸存松.某型飛機起落架活塞桿磨削裂紋原因分析[C].全國航空航天裝備失效分析研討會,2006.

[6]曲德毅,高志強.往復壓縮機2C13活塞桿失效分析[J].熱處理技術與裝備,2015,36(01):54-57.endprint

猜你喜歡
活塞桿熱處理
熱處理工藝對7075鋁合金FSW焊接接頭力學性能的影響
往復式壓縮機活塞桿跳動與沉降的測量
鐵路貨車用鑄鋼件連續式熱處理中“同爐同窯”必要性的探討
探析熱處理設備現狀及節能環保技術運用展望
35#鋼鍛制大型滾圈熱處理工藝優化及熱處理變形研究
KD426:機械鎖油缸
高壓煤漿泵活塞桿斷裂原因分析與處理
淺談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與技術展望
高溫處理后C/SiC點陣結構復合材料壓縮性能
往復壓縮機氣封填料故障分析及安裝維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