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理解,一個藝術家的孤獨

2018-02-08 19:12趙文靜
讀讀書 2017年4期
關鍵詞:敦煌藝術家藝術

趙文靜

我們同這匆忙的世界一起,

萬種靈魂消失于動搖與讓步,

如蒼涼的冬日里奔騰的流水,

明滅的星空一如泡沫,

僅存著孤獨的面容。

——葉芝

[一]

《九十春秋》是本老書了,很多年前我曾在圖書館的角落里翻出來過,因為是常書鴻,便簡單翻看了幾頁。那時的感覺:這就是一位老一輩藝術家的自傳梳理,時間重點是在敦煌的五十年。僅此而已。如今再看,我卻不知道該用什么的詞藻、句式來做一個開場的修飾?;蛟S不同的年齡、心境和環境下,對同一本書的感覺本就不同。三十歲的我和二十歲那年比起來,似乎更多一點地理解到了孤寂的敦煌之于常書鴻的意義吧。

1935年秋天,常書鴻在巴黎塞納河邊的一個舊書攤上發現了由伯希和編輯的一部名為《敦煌圖錄》的畫冊,里面有400幅有關敦煌石窟和塑像的照片,他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我是一個傾倒在西洋文化,而且曾非常自豪地以蒙巴拿斯的畫家自居,言必稱希臘、羅馬的人,現在面對祖國如此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自責自己數典忘祖,真是慚愧至極,不知如何懺悔才是!”對于這一次的偶爾發現,常書鴻在書中稱之為“新奇的發現”。

對于常書鴻和那個時代任何一個有抱負的時代青年來說,人生的理想在現實面前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仍有一種精神上的強烈吸引,讓常書鴻在烽火年代幾經轉折前往敦煌,去感受千年文化的積淀。這一去就人生半百,一定不是為了“詩和遠方”的簡單文藝追求,常書鴻對敦煌的堅持,用馮驥才的描述,就是匪夷所思。這不僅是在于他放棄留學生可能享受的物質生活,來到這邊遠貧瘠的大西北,而且是在于敦煌帶給他的無限的孤獨。當年前有張大干,第一個來此編纂洞窟編號,后又董希文等學生跟隨老師的腳步在此磨煉,但他們最終還是因為各種理由離開了,常書鴻留下來了。

這孤獨在前期是先生描述的,在這個沙漠孤洲上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的寂寞,職工竟會為等待親友的書信,徹夜不眠;到后來,他的妻子頭也不回地和手下私奔,他的學生和親密戰友一個又一個離他而去,他傾注無數心血的敦煌研究所被撤除;再到后來,根據高爾泰先生的描寫,他在文革之中被一手栽培的門生打的口角流血,他用那雙畫過金獎油畫、修補臨摹過敦煌壁畫的手,撐跪在地上,從早到晚一端一爬,一端一爬給豬喂食,耳邊是豬的吼叫和看管人的呦喝。然而,在人生的最后階段,當池田大作先生問起“如果來生再到人世,你將選擇什么職業呢?”先生回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轉生。不過,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為人,我將還是‘常書鴻,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p>

[二]

《師道——吳大羽的十封信》是吳大羽在20世紀40年代寫給他的學生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等人的十封以談論藝術和人生為主題的書信。這些書信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淹沒后,除了有兩封(其中一封是局部)曾被臺北大未來畫廊出版披露給世人外,其余均系第一次公開發表。本書的序言是學生吳冠中在1996年元旦為紀念吳大羽去世八周年所撰寫的《吳大羽——被遺忘、被發現的星》。而書名《師道》則是可以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那一代人對“師道”的感恩回報之情。

吳冠中開篇即言:性格決定命運。吳大羽的命運如何呢?吳大羽的生命遭際與他那一代人相比更加不幸。他的今日聲名鵲起與好評如潮都不是偶然的,因為他有著非比尋常的中國現代美術創作與教育的才能與資格。我相信今日的社會對他的點贊大多都是真實的。盡管如此,這些與那個孤寂的藝術家又有何相干?從他的作品與文字以及相關文獻中讀到的大多是孤寂,然而這顆孤寂的心,是倔強而傲岸的就是了!他具有傳統士夫文人的情懷避世昆明、香港、上海,甘淡如飴。

一如他在寫給趙無極和謝景蘭的信中所說:人生永像似一首沒可命名的詩篇。每個名家(或偉人)都曾竭其精力,完成其所能,留痕于時代,戛然引去。在這一封信里透露出了他對時代的諸多無奈,但卻也不以為然,因為他不屑于這些瑣碎俗事的紛爭,而只想竭盡所有精力,完成所能做到的。在書的最后,還收錄了部分吳大羽的詩作。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吳大羽最早于1922年就開始寫詩歌了,那時他還是一個19歲的少年,剛剛從名師張聿光處學成,在《申報》擔任美術編輯。在這弱冠的年齡里寫出的現代詩放在當時新詩中,水平都是不低的。有些像新月派的詩,但有自己的特點,跟整個所謂從現代到當代的詩壇流行的寫法是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他的詩夾雜著古漢語和漢代漢語,寫新詩時用現代漢語比較多,他也寫古詩,他的古詩字句嚴謹,對仗工整,行云流水。

[三]

《周思聰與友人書》又是另一種的人生記錄。在中國的美術史上,成就突出的女藝術家寥若星辰。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耀眼的女性像流星一樣不斷劃過以男性為主體的藝術天空。曾有人說,周思聰是自李清照以來中國最偉大的女藝術家。在美術圈外的人聽來,這種評價也許過高,但周思聰的確是公認的杰出畫家,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她有著超人的天賦和悟性,是新時期以來中國畫當之無愧的引領者。

在藝術明顯表現出它的政治工具這一特征時,大多數藝術家無形之中接受了藝術應該為政治服務,歌頌黨的豐功偉績。沒有人有條件并且敢于在這個時期去調查廣大的農民、工人究竟喜歡什么,藝術家僅僅被告知藝術必須是健康的、歌頌的和具備符合黨所要求的政治立場的。在黨的文藝思想的不斷宣傳與教育下,人們似乎真的被培養出來一種新的審美標準和審美意識,即崇尚“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和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場景。但周思聰說:“我不認為藝術一定離不開政治生活……但我也不認為只有與政治不沾邊才是高尚的藝術。如果你畫一棵小草,是有感情的,可以是高尚的藝術品;畫政治性極強的,有感而發,當然也是高尚藝術?!彼晕覀儾拍軌蛟谒摹度嗣衽c總理》中看出畫家兩種意識的混合:對總理的懷念與敬重,對百姓悲苦命運的同情與憐憫。這幅作品是藝術家自己的誠摯與悲慟在筆端閃爍,從感情內涵到形式技巧,足以呈現那一段歷史的真實。

然而,事實上周思聰作為畫家備受矚目,但作為妻子、兒媳、朋友、女人的感情生活卻不被重視,而實際上她日常生活中的困窘無一不在她的畫作中體現,關注她作為人的情感,自然是理解她畫作的通道。其中,盧沉作為丈夫對她的不冷不熱、不理解,她作為兒媳備受刻薄的婆婆的脾氣的壓迫,都使她生活本身并不十分幸福。

勾勒她的一生,卻是無比堅強的,不為權勢低頭,不為流行題材障目,從文革到商業化,都孤獨堅忍站立。對過往時代的反思,讓她對《河殤》《傅雷家書》《老舍回憶錄》《干校六記》等文字抱有熱情。此外,她不僅不讓她囿于傳統,反而對新思想和年輕力量保持興趣和關注。作為藝術家和女人,她看《月亮與六個便士》以及《簡·愛》吸取精神力量,感同身受。在《友人書》里,周思聰是兒媳、人妻、母親,但也是一個閱讀者和畫家。

在她寫的《自傳》末尾,她說:“自傳到此便傳完了。人說沒有坎坷經歷的人,其作品便沒有深度,看來此話正應驗在我身上。畫了30多年的畫,始知自己天資平平。這都是無可奈何的事,順其自然吧。我只愿人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我?!敝芩悸數倪@些話,是她的肺腑之言,不是應酬的客套話。她并不認為自己是天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畫家。而作為觀者的我們,往往為她藝術的天然本色所吸引,并深深感悟到其中蘊藏的非凡才華,不期然而然為之撼動心魄。周思聰具有打動中國文化人的人格魅力。她的沉默、干練、具有中年知識女性的美麗,寧靜淡泊的品格,冰雪聰明的天資,繼往開來的才智,以及她對靜謐大自然和平凡人們的熱愛,永遠凝結在她的作品中,留駐在眾多同行和無數觀者的心靈深處,默默地煥發著永恒的光采。endprint

猜你喜歡
敦煌藝術家藝術
作品二
紙的藝術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敦煌畫師,I服了YOU
敦煌 敦煌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敦煌飛天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