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博物館也開始講故事

2018-02-08 23:20
中國經濟周刊 2018年6期
關鍵詞:國寶寶藏展品

近些日子,國寶“活”了起來,博物館也因此“火”了起來。以往,說起博物館,仿佛離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很遠。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成了熱門。同時,諸如大型文博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火爆,也讓“正經到骨子里”的博物館成為“網紅”。

《中國經濟周刊》刊發《國寶“活起來”,博物館“火起來”》一文,對話9家博物館負責人,引發網友廣泛關注,紛紛為越來越有故事、惹人愛的文物,以及收藏它們的博物館們打call。

文物雖無溫度,背后的故事卻有溫度

@眠眠:如果一點背景都不了解,去博物館走馬觀花看一遍,可能除了那些“顏值”稍高的展品,其他的也就一掃而過。但是其實博物館中幾乎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著一段故事,了解后再去參觀,那種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博物館能“活”并且“火”起來,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給參觀者展示國寶背后的故事,讓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不再有時空相隔的陌生與冰冷。

@木易子曉:如果不了解這些文物的背景,去博物館就算看,大多數也只是看個熱鬧。兩眼抓瞎地進去,懵懵地出來,也許有價值的東西很多,只是我不知道背后的故事,所以錯過了。

@新華網:傳世文物不是冷冰冰的圖片和符號,而是帶著故事、溫度、情感寄托的存在。讓文物“活”起來的講述,使大家意識到,原來文物與那么多人有著關聯,那么多人在以他們的工作、業余愛好、生命光陰甚至生命,發掘、守護、研究它們。

寶藏為物,文化為神

@停不下來怎么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層次、多角度普及我們的文物是很有意義的,其帶來的博物館“熱”背后,更是喚起了大家對歷史的肅然起敬和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固執的小擰巴:一眼千年,不只是寶藏,更是國家,以及這片熱土上一代代繁衍傳承創造無窮寶藏的人們。寶藏為物,文化為神,而人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發揚者,于千百年前的人是,于今日之你我亦如此。

博物館如何“惹人愛”?

@王爾德:讓更多人對文物產生興趣,不再有距離感,可能是每個博物館都要探究的傳播文化與實現自身經營的重要突破點。

@橘子沒有紅:博物館滿足公眾渴求和自身發展恰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對于博物館來說,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將館藏故事娓娓道來,是提升人氣的金鑰匙。

@可達鴨鍵盤手:博物館其實偏冷門,它高高在上、門檻太高,除非有專業知識或愛好者,否則誰會知道這文物背后的技術含量或文化意義?像故宮那樣進行文創,甚至賣起了萌,如“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朝珠耳機、“朕知道了”紙膠帶等等,有種歷史穿越千年來看你的感覺,無疑會提高人們對文化的興趣。

@家電圈:博物館利用數字、科技等年輕人喜歡的話語體系來包裝、呈現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如文創產品、主題展),年輕人自然喜歡。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現在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已經脫離對物質功能的需求,在追求情感和價值的認同及共鳴。學會用現代口吻講故事的博物館們,正在迎來一個“黃金時代”。

編輯:牛綺思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寶寶藏展品
展品被盜了
漫話國寶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獎”名單
誰是[國寶]
我們是國寶
寶藏
尋寶記
國寶收藏:朱旭佳
巨大的寶藏
2009中國(昆明)東盟賞石石材博覽會展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