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革新策略設計

2018-02-10 20:22王文霞
智慧健康 2018年18期
關鍵詞:用物護理學實驗室

王文霞

(大理大學護理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

0 引言

護理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及應用性,是護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中之重,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護理課程實驗學時與總學時的比例在50%以上。實驗課除了訓練和傳授護理基本技能之外,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上都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加強護理實驗室建設是提高護理教學質量、促進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能力提高的關鍵[1],也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1 護理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是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練習操作技能的場所[2],為了進一步滿足護理教學的專業需求,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基礎知識扎實及基本技能嫻熟的護理人才,特針對我校護理實驗建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改進對策,具體如下:

1.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我校護理學綜合實驗室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承擔著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這幾門課程的實驗教學,近幾年又增加了急危重癥護理學、護理綜合技能及殘障護理學等課程,同時隨著近幾年我校不斷招生導致為數不多的實驗室已不能滿足目前的實驗教學的需要,因此,為了響應教學大綱要求,實現其護生培養目標,應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根據課程需要參照臨床布局增加了4個符合基礎護理學教學需要的實驗室,2間技能訓練室(40平方米),2間模擬病房(60平方米),中間用門簾隔開,外設有25平方米吧臺式護士站、45平方米模擬治療室、40平方米模擬手術室、35平方米仿真模擬急救中心及母嬰中心,母嬰中心內設有嬰兒沐浴室、撫觸室和親子游戲室等等。其中,每間技能訓練室內設有配藥區及污物處理區,共有5張操作臺,一次可容納70人同時上課。配藥區旨在教導學生正確合理配藥,并讓他們明白配藥應在無菌環境中進行,而污物處理區旨在教導學生正確分類處理污物,使學生養成分類棄放污物的好習慣;模擬病房即技能訓練室其是培養學生各項操作技能的重要基地。模擬病房與醫院接軌設置了5張病床、5張床頭桌,配套床頭設備帶及床頭呼叫系統。另外,還設置了水龍頭、中心負壓供氣系統、氧氣筒等。水龍頭的設置可培養學生勤洗手的意識;中心負壓供氣系統用于負壓及空氣輸出以配合教學。學生在仿真的醫院環境中下學習,能為其進入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其更快的適應醫院環境,進入護士角色。同時,為解決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示范實驗操作時部份學生不能清楚觀看教師示范操作的問題,我們安裝了錄播系統,使每一位同學都能清楚的觀看教師的示教,同時在練習過程中及課后也能回放視頻在無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技能操作練習。除此之外,還將實驗室相關規章制度粘貼于墻上,為學生實踐操作及實驗管理提供制度依據,從而養成依制度辦事、嚴于律己的好習慣[2]。

1.2 強化教學器材建設

為滿足實驗教學需要,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強化教學器材建設與管理。實驗耗材及低值耐用品的采購應與臨床同步,實時更新,這就要求實驗人員應不定期進入臨床學習以便更好的服務于學生,使學生能接觸到最新的臨床用物。以往實驗室里的模型基本都是單項操作,為鍛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新采購了綜合護理人模型,急救創傷模型人,ICU模擬急救模型等,為實驗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物質基礎。同時,在練習室內增加了物品分格柜,用于擺放學生上課時所需的耗材及物品,使學生學會自己準備操作所需的用物。在醫療垃圾的處置上我們也進行了相應的布局,分別放置了生活垃圾桶、創傷性垃圾桶、銳器盒、污物杯,使學生養成垃圾分類處置的好習慣[3]。

2 實驗教學革新策略

2.1 解放教師思想,更新其教學理念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階段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理念仍較保守,課堂教學時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學生作為實踐活動的主體地位并不明顯,導致學生各方面能力難以實現本質性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應緊跟臨床,經常深入臨床學習,不斷掌握新信息及新技術,及時補充當前國內外護理學的新理論和新技術,以保持教學與臨床的統一[4],同時讓教師積累一些失誤的臨床案例,使學生吸取他人教訓,能真正勝任護士這一高風險的職業。護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式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學示范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并通過運用實物和相應的教學用具,與同學進行全面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教學方式能夠通過師生的互動與交流,全面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5]。

2.2 改革授課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單一,扼殺了學生的探究及創新能力,難以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因此,老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以案例法為例,老師選擇較為典型的常見病例,運用多媒體進行案例分析,對病例中所涉及到的護理技巧,通過多媒體展示后,再由老師親自示范,然后指導學生練習,直至將護理技術要點掌握為止,學生練習過程中要放手不放眼,及時糾正其錯誤。除此之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啟發學生思考,運用批判性思維去看待每項操作而不是機械地模仿,真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穿脫隔離衣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按照常規操作洗手后解領扣易污染兩手前臂上端,于是提出洗完手后可先將兩手袖口往下拉一增以保護手臂不被污染,然后再將手伸至后勁部解開衣領,這樣污染問題便解決了[6]。

2.3 走開放實驗教學之路,提高教學質量

由于護理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及應用性,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在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利用率及學生動手能力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里的開放指的是時間上的開放,即不再統一規定實驗時間;教學內容上的開放,即能與時俱進的根據醫學技術進步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上的開放,即充分利用互聯網等先進技術進行教學與管理。通常來說高校的實驗室都是根據課程安排來開放的,而每節實驗課時又十分的有限,再加上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的日益增多,在短時間內護理技能學習較為緊張,難以熟練掌握,一項嫻熟護理技能的形成需要更多的課余時間自練及互教互練。因此,可對實驗室進行改革,走全天全面開放之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時間及空間,并逐步實現教學內容、方法、管理等多維度的開放。

2.4 以實驗用物準備入手

通常來說,學生來上基礎護理實驗課之前老師或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將實驗所需用物擺放在實驗臺上,學生一來便可以直接使用。雖然說該做法為學生實驗節省了時間,但是常會導致學生對實驗用物不熟悉或擺放不科學的現象出現,而且考試時經常漏帶實驗用物。學生以后真正踏入臨床后哪怕是漏帶一根棉簽那么消毒工作也無法開展,除了影響工作效率之外,還會引來不必要的護患糾紛?;诖?,我校特對實驗用物準備進行了改革。課前,每組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到實驗室找實驗老師,學生跟老師一起將要用到的實驗用物擺放在指定的位置,科學擺放整齊。如此一來,學生對實驗用物會更加熟悉,也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實驗操作的積極性,而且也大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依從性[7]。

總之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強弱直接決定了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是否能勝任護士這一職業以及能否成為一名合格護理人員。所以我們應該不斷的改進教學環境及教學方法。通過加強基礎護理實驗室建設,實現與臨床接軌,可豐富實驗教學手段并改進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實驗學習的積極性及其技能操作能力,在整體護理理念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也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加強護理實驗室建設并不斷革新實驗教學策略,有利于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護理人才,更好的為患者進行服務,做到優質護理。

猜你喜歡
用物護理學實驗室
《護理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成員名單
《護理學雜志》稿約
精細化管理在手術室體位用物管理中的應用
時間管理方法在耳鼻喉科手術術前巡回配合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探討
仲景護理學思想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