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保護的調研

2018-02-13 16:31王應烈
精品 2018年7期
關鍵詞:中江縣根據地革命

■ 王應烈

中共中江縣委黨校

1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概述

1.1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歷程與作用

四川省中江縣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有機組成之一,1930年至1935年間中江縣工農群眾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四抗”斗爭、破倉分糧吃大戶,組織武裝暴動,實行土地革命;中江的工農革命此起彼伏,開展游擊戰,創建中江鄰近數縣內的新赤區、新紅軍,有近百名中江男兒參加了紅軍,與川陜蘇區連成一片,極大地牽制了軍閥的“剿赤”行動。中共川陜省委會機關報《共產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四年二月六日,第43期第一版所載:“成都不遠的中江地方有上萬的抗捐軍背起槍數千支正向潼川保寧方向游擊,成都一帶的軍閥簡直無法鎮壓,該地的團正、甲長,收款委員、發財人多被群眾拿獲處決,有的打得四處逃竄?!笨梢姰敃r中江縣在川陜革命根據地蘇區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

1.2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的基本類型

(1)繼光精神。

中江繼光精神這一紅色政治品牌,它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中江人民經過發展川陜革命根據地,“迎紅擁蘇”,策應紅軍反圍剿的戰斗洗禮,斗志更加昂揚,革命風暴一浪高過一浪,形成了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精神——英勇斗爭,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奮發圖強,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勇于奉獻,不怕犧牲。這一精神在中江人民的心中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最終孕育出了獨具特色的中江繼光精神——不怕困難,敢于勝利。它不但是中江紅色資源的核心和精髓,是引領中江經濟社會發展、塑造中江人民精神品格、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還是中江人民引以為豪的道德楷模、光輝形象和形象品牌。

(2)革命遺跡。

戰爭時期在中江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眾多革命遺跡?,F保留有四川省中共中江縣委成立地、中江縣最早的農民協會會址、文家橋農民暴動地、會棚暴動地、30年代中江縣黨團組織活動中心、地下黨聯絡點、領導人的舊居舊址和烈士墓等革命遺跡。

(3)紅色歌謠。

中江人民在發展川陜革命根據地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實踐中,為中江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革命者一手拿槍,一手拿筆,深入戰地和農村,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羅洪恩組織編寫的《消滅田匪三字經》,謝緒珍的《螢火蟲》,戴資杰的《鴟鶚》《春雨》等,這些歌曲不僅豐富了戰時中江川陜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動員和激勵了廣大軍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之中。

2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的基本現狀

為了解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的現狀,本次調研首先采用問卷調查法,在中江縣10個相關鄉鎮發放問卷共計1100份,有效問卷1064份,有效率96.7%;其次,通過實地走訪當地政府和群眾,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他們對當地紅色資源的保護措施、群眾受教育情況和基礎設施現狀;最后,基于調研結果進行SPSS數據統計分析,對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現狀總結如下:

2.1 對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認知現狀

據調查,現在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群眾的學歷主要集中在初中及以下,高中學歷占4.7%,??茖W歷占18.6%,大學學歷僅占到4%,無大學以上學歷村民。100%的村民未接受紅色資源保護思想政治教育,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傳承意識缺失。

(1)對紅色資源了解甚少。

據調查,參與過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建立的人員僅健在1人占0.1%,而且已是98歲高齡,神智不太清;能說出當地這段歷史并了解相應遺址、遺跡的村民92人占8.3%;聽說過當地這段歷史或相應遺址、遺跡的村民156人占14.2%,不知道這段歷史與相應遺址、遺跡的村民占77.4%。知道當地這段歷史的村民以老年人為主占95%,年輕人僅占5%,平均年齡71.6歲。了解這段歷史、遺址或遺跡的村民中96.5%的僅知曉他們自己所在地或鄰近地的人、物和事??偟膩碚f,當地村民對于紅色資源存在了解甚少,隨著老一輩的漸漸老去,這種現象將會更加嚴重。

(2)對紅色資源理解不深。

調查中,當地村民政治面貌是群眾的占73%,共青團員占8.22%,黨員占18.78%。黨員雖然對于紅色資源有一定的理解,但由于年齡層偏大,他們較難理解為什么要保護紅色資源和不斷豐富發展紅色文化。大部分村民學歷較低,對于保護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文化的認識停留在表面。而接受了知識文化教育的村民由于年輕,生活閱歷有限,缺乏紅色資源認同感和自豪感??傊?,當地村民對于紅色資源存在理解“不到位”的現象。

(3)對紅色資源的社會意義認識不清.

在關于紅色資源與生活影響方面的調查顯示,僅有11.33%的村民認為紅色資源與生活影響方面相關程度有較大關系,有88.67%的村民認為紅色資源與自己的生活關系不大甚至完全沒有關系。他們認為紅色資源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文物,是老一輩艱險生活的寫照,與現在生活狀態無關,而忽略了紅色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化為推動中江經濟建設的內動力的積極作用。在他們眼中心中紅色資源僅僅是“可有可無,無關痛癢”的破舊地方或物品而已。

2.2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1)保護不及時。

中江縣委黨史辦成立后,為了推動紅色資源的保護工作,從1987年開始開展了4輪紅色資源原始資料的征集,然后經過兩年時間調查、收集、整理、編寫、出版了《中江縣地方黨史資料匯編》,但是,由于縣委黨史辦初次調查、收集、整理,編書距離這段歷史時期時間間隔達50年,城鎮化建設、工農業生產及工程建設等給紅色遺產帶來巨大破壞。在當年的調查中發現,全縣20余處遺址、遺跡已經損毀,如《路報》、福建館壩子——羅洪恩和戴資杰同志犧牲地、大什字叫菜館子——地下黨聯絡點、靈皈寺——抗戰劇演出地等已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僅僅剩下相關的文字記載或當時仍健在的地下共產黨員的口頭描述中。

(2)保護狀況參差不齊。

調查發現,主要的、受重視的保護較好,如納入了市、縣級文物保護對象的戴資杰烈士墓,不僅老建筑得到了有效保護,還分別于1957年和2000年兩次進行了培修,成了革命紅色教育基地,享有文物保護經費,管理、維護和宣傳、利用明顯比較好。其他遺址、遺跡則不可類比。革命烈士艾榮清故居、大什字叫菜館子——地下黨聯絡點、靈皈寺——抗戰劇演出地點等在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已印跡全無,僅在縣黨史、地方志檔案中的只言片語和圖片找尋點滴回憶。1933年9月18日中共中江縣委員會成立舊址——原為坭金場肖家大院,現存3間土木房,雖然是清代建筑,但因沒掛牌,沒得到保護,后來曾作為肖家祠堂使用過一段時間,但是現已荒廢,墻面開裂、房屋漏水,正處于風雨侵蝕之中,岌岌可危。

(3)保護政策缺乏。

調查發現,很多川陜革命根據地遺址、遺跡的保護情況不容樂觀。雖然多次進行調查,但沒有相應的保護性文件,保護沒依據,毀損無人問責。一些未掛牌,或私人產權的遺址,或無管理單位,年久失修,毀移隨意,根本談不上保護。許多遺址、遺跡年代久遠又遭受自然侵蝕而損毀嚴重。如文家橋農民暴動地址——文家橋,橋面一塊石板因年久失修而斷裂。文家橋地下黨聯絡點——楊煜新家,因為是私人家產,現在文橋村居民楊煜新已在原址上修建民房居住,已無原貌。

(4)保護經費短缺。

紅色資源保護經費短缺成為紅色資源保護的瓶頸。用于保護維修的財政撥款與文物修繕所需的資金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在眾多亟需保護的紅色資源面前,在資金匱乏的尷尬現狀之下,管理部門的一般選擇是“先保住不垮、不倒、不爛”,有些甚至干脆棄之不理。通過實地考察和訪談中,發現全縣現在尚存的13處川陜革命根據地遺址、遺跡,曾得到過修繕維護資金的僅有2處,僅占15.38%,其中,1處是戴資杰烈士墓資金來源于政府,1處是中江縣最早的農民協會會址——富興鎮白云寺資金來源于附近信徒(因現在仍然是寺廟),而且這2處還缺乏統籌,存在著“有錢就修繕,沒錢就停修”的現象;其余11處均處于自生自滅狀態。

(5)管理單位較多。

有的是屬于民政部門,如戴資杰烈士墓等。有的屬于教育部門,如1931年中江縣特別支部和共青團中江縣支部成立、辦公遺址——中江縣模范小學(原中江公園街小學前身)等。有的屬于統戰部民宗局,如中江縣最早的農民協會成立地址——富興鎮白云寺等。有的屬于公民個人,如文家橋地下黨聯絡點——楊煜新家。但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主體卻是黨史辦??傊?,遺址、遺跡的管理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或單位,缺乏一套協調有力的管理體系,造成管理部門或單位之間權責不清,管理水平不一,保護資源分散,影響和制約了對紅色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保護。

(6)整合力度不強。

長期以來,中江縣地方政府用于發展紅色旅游的資金是十分有限,紅色旅游資源保護、開發、管理、整合力度不夠,服務配套水平不高,第三產業及其附加產業相對落后,導致旅游規劃滯后,促銷手段不足。一是從中江縣紅色旅游業現狀看,地方政府對現有紅色旅游資源缺乏針對性的科學規劃,總體開發深度有限,川陜革命根據地遺址、遺跡沒有與特級英雄黃繼光紀念館、黃繼光故居有機結合起來。二是革命遺址、舊址、紀念館大多以靜態展示為主,展示內容雷同,展示方式單調、僵硬。旅游者在游覽這類景區(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少參與性的活動,很難對游客產生震撼力,因此游客在此類景點的停留時間一般不長。

3 加強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和開發的建議

3.1 加大紅色資源宣傳教育力度

紅色資源是革命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了解歷史,學習先輩革命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從中國革命歷史、優良傳統和精神中汲取養分?!拔奈镄姓鞴懿块T和教育、科技、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 ,宣傳黨的光榮傳統、革命歷史,營造全民學革命傳統、保護紅色資源的社會氛圍,提高人民群眾對紅色資源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的紅色資源保護意識。

(1)大力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進校園”活動。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中江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發揮本縣紅色文化的資源優勢,加強校本教材開發,把紅色歷史鄉土教材教育納入學校日常教育中,把優秀紅色文化內容和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納入教學計劃,編入教材,并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將中江精神的種子埋入時間,厚植于心,激發青少年愛國愛家的熱情。

(2)拓寬途徑宣傳中江紅色資源。

各級黨委和有關部門不僅應采用編寫面向大眾的文化讀物和宣傳品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在全縣舉行中江紅色知識問答,紅色文化成果宣傳演出、參觀中江川陜革命根據地遺址、遺跡緬懷先輩等傳統的宣傳教育方式;還應借助創意活動和現代營銷手段,加大窗口展示和公益廣告投放,營造紅色文化氛圍;也還要依托互聯網平臺興起的新媒體,微博、論壇、微信平臺、紅色文化app等的營銷,各大網絡媒體、自媒體開辟紅色故事、紅色歷史等加大宣傳。讓紅色歷史文化不僅走進每個機關單位,而且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廣大黨員政治生活和群眾性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為廣大黨員和群眾提供寓教于樂的各類文化精神服務, 使人們在休閑和度假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中江紅色資源的認知度,提高中江紅色資源的對外影響力,擴大中江紅色資源的知名度,弘揚繼光精神,提升全民德育素養。

3.2 加大紅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力度

中江縣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資料、故事、遺址、遺跡、歷史見證人等資源,正在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加強對它的保護、利用和開發已刻不容緩。

(1)提高紅色資源保護意識。

把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提升到城市精神文化建設和擔負起政治責任的高度。一是盡快形成紅色資源保護思路。對全縣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和開發形成短期、中期和長期保護思路,尤其是要將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納入各級政府的城鄉建設規劃,形成相對穩定統一、協調有力的保護利用機制。二是盡快制定有效地保護機制。由黨史、文化、財政等部門根據中江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紅色資源保護體系構建和管理、保障機制等。加大管理、保護、利用力度,在全社會營造愛護、保護紅色資源的良好氛圍,提高社會大眾對紅色資源的保護意識。

(2)加強現有紅色資源保護。

根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傳承發展”的文物工作方針,及時加強現有紅色資源保護。一是明確紅色資源保護范圍。紅色資源保護不能只局限于對物態資源的保護,還應該加大紅色歌謠、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題材作品、紅色資源產權等非物質資源方面的保護。二是加大紅色資源保護的法制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條例》,制定區域性的紅色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實施細則,把文物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按照輕重緩急,分別制定保護辦法,分步實施,維護紅色資源生態環境和社會空間。三是盡快探索紅色資源定級制度。針對紅色資源保護狀況參差不齊、管理水平不一、保護利用職責不清的現狀,探索合理定級的保護利用制度。及時加大紅色資源普查、梳理、統計力度,將現有的12處尚未納入保護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色資源積極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中,保證這些紅色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利用。四是及時落實紅色資源修繕工作。積極修繕各類革命舊址、革命遺跡、名人故居等紅色資源。五是建立綜合管理機制??砂凑站喰艿脑瓌t,設置綜合管理機構,統一行使管理職能,積極探索好操作易管理好運行的保護機制,逐步建立起資源管理、產業開發兩位一體的資源保

護與開發體制機制,發揮文化、民政、旅游、黨史等部門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中江縣紅色資源保護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六是建設“革命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以數字化手段調查、完善我縣革命文物資料,對我縣現有文物本體信息的采集內容、數量質量、保管方式、管理利用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并運行動態的文物數據庫管理系統,及時、準確地掌握文物保護與管理狀況,充分發揮文物資源對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提供科學依據和可靠保證。

3.多方籌措紅色資源保護資金。

開展紅色資源保護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作保障。因而,要廣開渠道,籌措資金。針對中江縣紅色資源規模小、周邊缺乏其他區位優勢的現狀,應采取多方籌措保護紅色資源的資金。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有關部門資金支持免費開放紀念館、博物館的經費補貼。二是縣政府將紅色資源保護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建立專項資金。三是動員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實行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借助市場運作,吸引多元化資本,以多方資本投入進行保護與開發。

(4)打造中江紅色旅游綜合品牌。

中江是個文化資源大縣,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遍布中江大地,綻放出耀眼的光彩,釋放出迷人的魅力。

中江旅游景點眾多。紅色景點有中共中江特支成立遺址、會棚暴動遺址、文家橋農民暴動遺址、戴資杰烈士墓、王本鑒烈士墓、中江縣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紀念館、黃繼光故居等。中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中江掛面,倉山大樂、太婆龍、木偶戲,積金火龍、船工采蓮船、端公舞,廣福桃花龍、銅山“三蘇”傳說,中江掛面制作技藝等。歷史文化有倉山古鎮——郪江文化、廣福鎮——銅山文化和塔梁子漢代崖墓群——崖墓文化;同時,中江是著名文學家蘇易簡、蘇舜欽、蘇舜元、吳泳、吳昌裔的故鄉,唐宋文人王勃、盧照鄰、杜甫、文同、范成大、魏了翁以及清代文學家李調元等都曾寄寓縣內,留下不少佳作。歷史古跡有“五廟南北塔”(文廟、火神廟、鎮江寺、壽寧寺、玄武觀、北塔、南塔)、倉山古鎮等。自然風光有繼光湖、元興水庫、黃鹿水庫等大中型湖泊星羅四周,森林覆蓋率28.9%,林木綠化率40.72%,具有豐富的特色鄉村旅游景點,如陽平關風景區的喀斯特溶洞、集鳳芍藥谷、太安紅泉桃花谷、普興“四川”盆底大地藝術、古店石林、中國掛面村等。

中江縣豐富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雖然讓中江縣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是他們散落在全縣各地,又成了制約中江旅游業發展的瓶頸。所以,中江縣發展旅游業時,要立足中江紅色資源優勢,確立紅色資源“全局一盤棋”的觀念,中江縣要巧打“紅”、“綠”、“古”三色旅游牌,即以紅色歷史文化為主線、以綠色的自然山水為基石、以古色的歷史遺跡為延展,把“紅色旅游”與“綠色旅游”、“古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旅游等結合起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打造一批綜合型、復合型的具有中江特色的紅色旅游精品品牌。尤其要樹立以黃繼光紀念館、黃繼光故里和戴資杰烈士墓等紅色資源為主線的中江紅色鄉村旅游特色品牌。一是將黃繼光紀念館、“五廟南北塔”、文家橋農民暴動遺址和戴資杰烈士墓連片打造為紅色旅游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圈。二是將黃繼光故居、繼光水庫千島湖、廣福鎮銅山文化和塔梁子漢代崖墓群崖墓文化連片打造為紅色旅游、湖泊風光和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圈。三是將會棚暴動遺址、中江芍藥谷、古店石林和石泉水庫田園生態休閑旅游區連片打造為紅色旅游、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圈。突現“紅”“綠”相映、“古”“綠”相融、“三色”相襯、品質超群的鮮明特征,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加強對自然、人文、社會資源的有機整合,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全力提升為紅色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紅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滿足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游客的旅游需求,搞好旅游要素的綜合開發,發揮出旅游業作為動力產業的真正優勢。

猜你喜歡
中江縣根據地革命
中江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強化權益保護宣傳教育 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中江縣:強化人力資源品牌建設 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江縣:突出“學講練” 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基于農戶調查的耕地撂荒問題研究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徐向前重視川陜根據地有線電通信建設的回顧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