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環境與生態角度出發的現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設計

2018-02-14 12:36吳佳玲
建材與裝飾 2018年21期
關鍵詞:氣候建筑設計環境

李 佳 吳佳玲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遼寧鞍山 114051)

在進行現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從環境與生態角度出發,其中環境包含氣候與人文環境兩種,針對氣候問題,需要根據地域性的地形與地表特征進行合理分析,人文環境則是生活與不同氣候環境下的人產生的生活習慣,所以需要在充分考慮地域性的本土文化與風俗之后,結合歷史發展因素,合理進行建筑設計。生態則包含生活環境的生態循環系統,山川地貌、河流山坡等自然環境以及生活在環境中的各種動物植物。那么從環境與生態角度入手,進行現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設計,就必須綜合考慮地域性特征、地形特征、環境要素、人文要素等多種因素,進行有效的設計。下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具體的論述。

1 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是影響現代城市地域性設計的主要因素,不僅地理形態會對建筑設計產生影響,地域性的地形特征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且由于現代城市建設工藝需求比較復雜,若是某一地理因素對設計方案造成影響,則會對整個建筑造成嚴重的影響,那么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就需要根據實際地域環境的特征,合理對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進而科學合理的進行現代城市地域性設計。比如合理根據地理環境的大小選擇建筑的場地大小,針對地區自然環境特征合理進行建筑類型的選擇等[1]。

(1)微觀環境

微觀環境中對建筑設計影響最大的就是氣候條件,這就需要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根據地域性的氣候特點,不斷創新自身的設計觀念,使建筑能夠適應氣候環境的特征,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的需求。通過對微觀環境的把握,能夠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的節能性能,使其縮減占地面積,提升自身的實用性能,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而進行,主要不依靠相應的耗能建筑設備,最大程度的保護微觀環境,進而依靠空間建筑方式,合理進行建筑的布局設計,合理根據氣候特征改善建筑結構。

(2)建筑場地

建筑設計必然會受到建筑場地大小的限制,所以這就需要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夠從場地的宏觀環境入手,結合場地建設的多種因素合理進行設計。①設計師需要在設計過程中結合地域性城市的特征進行設計,將自然環境與建筑進行有機和結合,從而建設城市廣場、家庭院落、街道商鋪等多種建筑,以便能夠滿足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活動需求,使建筑設計能夠起到實際性的作用。②為了在建設過程中能夠將城市環境與建筑進行有機的結合,就必須從細節處著手,對建筑的空間進行細致的調節,以便使現代城市空間結構設計最大程度滿足空間結構需求,有效的進行城市規劃,提升城市建設的整體性與凝聚性,且需要保證建筑本身能夠適應當地社會人文環境、經濟市場環境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這就需要從建筑的建設方式、空間建設指標和市場發展前景進行綜合的考慮,并將生活要素與建筑相結合,合理根據場地特征進行建筑設計[2]。

(3)自然環境

想要進行現代城市地域化建筑設計,就必須保證設計能夠滿足自然環境的需求,不僅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護自然環境特征,還需要促進自然的傳承,由于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必定會采用人工機械,這勢必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建筑施工場地的平整性,這就需要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對陽光照射形成一定的障礙,建筑過程中的噪音還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嚴重破壞自然環境的平衡,植被與水資源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那么進行現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以保護自然環境、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為原則,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上合理進行設計。設計師需要在綜合微觀環境、場地與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地域性優勢,合理借助周邊美妙的景色,進行和諧的建筑設計,以便達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使人與環境能夠相輔相成。

2 氣候條件

氣候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合理設計陽光與建筑投影之間的關系,并根據氣候條件的干濕程度合理選擇設計方案,以便能夠提升設計的有效性。

(1)光照與投影

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將建筑與采光能力相結合,以便能夠使建筑彰顯舒適與溫暖的氣息。建筑投影勢必對院落造成陰影遮擋,且建筑設計中中心區域的設計師建筑的重點內容,也是進行建筑綠化的重要場所,那么這就需要不斷進行空間變化,以便能夠使建筑更好的適應人民的生活需求,還可以融入一定的宗教元素,提升建筑的感染力,合理進行光照與投影的布局,提升建筑的特色性[3]。

(2)干濕度

在干燥環境下,進行建筑設計就必須能夠有效的降溫,并且需要能夠提升周圍環境的濕度,其經常采用較長的建筑結構進行設計,并能夠有效應用分戶墻進行隔離,對熱量進行阻擋,并保證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風功能,經常會在建筑省設計天窗,設計的整體形狀以中間小兩邊大的形式進行;在濕熱環境下,穿堂風的設計尤為重要,大都采用坡度的屋頂設計,減少建筑物受到的風雨侵蝕。

3 生態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提升,生態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現代建筑設計追求的主要目標,所以這就需要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能夠綜合氣溫、環境、節能等多種因素,合理進行平面布局的設計,規劃建筑的朝向,合理化建筑的造型,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能源的耗費。若是建筑所處的地區為天氣炎熱的地區,則需要不進行高層建筑的設計,綜合考慮城市密度與場地等因素,在盡可能的節約土地資源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高密度空間布局,滿足生態理念要求,并采用前店后屋或者上屋下店的形式,在滿足人們需求的過程中,能夠合理的規劃土地利用。設計人員還需要保證設計過程中避免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以便建設綠色生態的建筑。

4 結束語

從環境與生態角度出發,進行現代城市地域性建筑設計,需要綜合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生態理念等多種因素,合理進行建筑布局與空間設計,保證建筑設計能夠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1]趙繼龍,齊廣通.遺落的氣候建筑原型——杰弗里·巴瓦的馬哈維利大廈設計述評[J].中外建筑,2016(4):127~129.

[2]陳伯超.地域性建筑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3][意]安東內拉·胡貝爾,編.地域·場地·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氣候建筑設計環境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小型商業建筑設計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環境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都是氣候變暖惹的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