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拐點中的中美關系

2018-02-17 15:32許正中
國際公關 2018年6期
關鍵詞:共識沖突區塊

許正中

尊敬的吳紅波大使、韓志強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首先感謝趙大力副會長的盛情邀請,讓我有機會給大家匯報對文明拐點中的中美關系的戰略思考。

為什么講人類文明的拐點,這是由技術推動的??v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尤其是產業革命以來,每一次重大社會進步,都是有重大技術的突破誘導,在這一過程中,人類首先是達成科技共識,研判這一科技突破給人類帶來的影響;然后是責任共識,研判不同人類群體的科技帶來的突破性影響的責任擔當;再后來是原則共識,就是不同階層和不同區域的人類群體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分擔責任,然后又到了利益共識,就是面對突破性的新技術帶來的大規模的正面或負面收益,人們如何來分享;再來就是各國政府和各國社會團體達成政治共識,我們知道政治共識就是國與國之間解決沖突的共同決心;最后就是形成制度共識,就是最終形成對各國政府和不同族群有共同約束力的法律規定、形成新的世界秩序,以此為基礎,對那些違反規定的國家和群體進行制裁,維護新的世界秩序。在這一演進過程中,和平或者不沖突往往是短暫的,世界就是技術不斷突破過程中不斷地從舊的平衡中產生新的不平衡,又從新的不平衡中得到更新的平衡。

為什么我把人類新出現的以云物大智(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重大技術突破新階段命名為智信社會?所謂智就是新技術讓社會變得智慧,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特別是區塊鏈。他們每一個技術都不斷進步,從各自方面裝備著整個社會的結構,但是另一個現象更應該引起大家高度重視,新技術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裝備、相互顛覆。舉一個例子,大數據自身變成了新的生產要素,形成了新的生產力,它本身又被云計算滲透、顛覆和在裝備,進而形成云數據。我發現剛剛大會的照片已經可以在我私人微信上看到,為什么?因為這些照片被傳到了云端,在手機上搜索就可以查到。本來云物大智的技術已經讓人目不銜接,近期一個新的技術區塊鏈又橫空出世,它對云物大智產生的新世界新產業新社會結構又進行新一輪的滲透、顛覆和再裝備:它一方面去中心化,另一方面又高度集權,是一把雙刃劍。這是人類發展歷史上幾千年來的第一次。也讓我們這一代人遇到了千年未遇的大變局、大變革、大創新。

云物大智和區塊鏈技術把整個人類帶進了一個新時代?;仡櫲祟愖哌^的每一個新時代,都會給不同的國家和群體不同的驚喜和痛苦。有的國家和群體抓住了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創造出了諸多驚喜,有的國家和群體錯失了新技術帶來的新機遇,被動接受了諸多痛苦,有的甚至被淘汰。摩爾根年把人類文明的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代: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我們根據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又可以把文明時代分為農耕文明時代、商工文明時代和智信文明時代三個階段,現在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處在農耕文明時代,大部分國家處在商工文明階段,只有極少數國家和地區跨入了智信文明時代。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最大的區別不在于我們沒有新想法,不在于我們沒有新技術,關鍵在于新技術、新想法能不能迅速傳播,這是根本的區別點。

智信文明可以追溯到1970年,智信文明中社會是智慧的,就是指基礎設施是建立在云物大智和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的技術性設施,我們經常把它稱作智慧社會,大家平常提到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等就是指這些;經濟是信用的,信用經濟必然在價值鏈進行布局,在這里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信用成為新的生產力。剛才看到吳大使的PPT上,我國的公共關系行業已經超過五百億,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很快超過千億。以前根本不注重這樣的傳播,如今每一個人都開始注重,特別是在歐美國家,政府都有政府旅游與宣傳部,或者政府旅游與廣告部,我們知道信用資源不斷衍生新的經濟。尤其是區塊鏈的到來,使得個人都有可能取代政府發行個人的貨幣,進行不同圈層的信用交易。例如,風行世界的比特幣,就是由幾個人構思并發行的。所有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也要求我們根據新型的突破性技術的內在要求重新布局各種戰略。

今天的會議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領域、也是一個新的學習機會。聽了演講之后我發現,原來公共關系也是生產力,有的時候還是關鍵性的生產力。我到了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工作以后,才發現我們把外交部稱作國際資源配置部更為貼切,如果名字換了,功能就完全不一樣了?,F在,在國際資源配置和國際治理體系中,最為重要的關系是中美關系,無論你是否承認,美國也認為中國是他的鄰國,現在離開美國的地緣政治也不行。近期,中美的貿易沖突是兩國內政轉型的沖突,原不是兩國外交政策的沖突,但是表現在外交,為什么?中國想把自己的社會提檔升級,美國認為全世界都在搭自己的便車,要實行新的孤立主義路線。在如何處理中美貿易時,我建議還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該辦的事、不做過度反應,因為美國是對全世界的,沒有針對性。美國從誕生到現在,70%以上的時間都是孤立主義國策,特朗普是一個典型的孤立主義者,他最大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別國為美國的國際行為和國內的經濟窘態來買單。中美兩國領袖都是奮發有為大國領導,他們的第一次會談就長達七個小時,談的就是共同的問題。我非常贊同剛才兩位嘉賓說的,怎么管理沖突,就是合作共贏,這是兩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我們國家的提檔升級是內政,也影響著國際。剛才吳大使講道,中國的快速發展沒有建立在殖民地基礎上,美國堅決反對別人搭自己的便車,習總書記卻在不同的場合說,歡迎搭我們的便車、快車,并提出新的戰略——“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苯ㄔO的前提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讓人類共同發展,形成共同體福利改進,就是各國在自己福利改善的同時,也同時改善別的國家的社會福利,進而形成全球的共同福利改進,這是一個新的格局。沒有剛才提到的新的智信社會,這樣的格局是很難形成的。

那么,中美貿易究竟打的是什么?現在政界很多人關注什么?貨物貿易中國順差美國1500多億美元,但是還有兩個貿易更可怕,一個是服務貿易,美國順差中國中國800多億美元。比服務貿易更可怕的是制度貿易,美國順差中國3000多億美元,制度貿易是如何實現的哪,主要是美國向全世界征收鑄幣稅,這期間中國貢獻不菲,匯率和利率政策紅利以及美國國債的吞吐造成了美國的現實性制度產業收益。

智信文明也把人類帶來了全球化的新時代,國家主權呈現越來越股權化的現象,例如,阿里巴巴從創業開始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他的大股東沒有一個是中國的。當今世界,物理空間的重要性越來越虛化,這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中美雙方應該聯手共同推進世界治理體系的創新,作為一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首先應該以平等包容的方式逐漸取代霸權制;第二要以開放為模式,防止碎片化;第三是人類共建機制;第四是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受益,不能是某幾個國家去做。

其實,中美主要的沖突是兩個文化和文明圈的沖突,這是一個行為模式。當然對于全球化,中國也有新的使命,最關鍵的是,中國最大的挑戰是國內制定模式和國際制定模式,我們是雙轉型,即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社會能力培育成為智信社會的基石,我們發展的著力點就是要放在提高能力上。

2014年7月8日,習總書記對世界銀行行長金庸先生說,能不能對經濟社會能力和中國改革的難點進行研究,我們團隊很榮幸承擔了這個課題。結果發現,社會能力是建立在產業結構競爭力、利益結構競爭力、區域結構競爭力、制度結構競爭力和倫理結構競爭力的基礎和支柱之上。以農業為例,我們產量高、價格高、儲量高、補貼高,進口量也大,但是中國農業的國際性競爭力不行。從全球的結構性競爭力來看,中國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全面深化。

現在整個世界都擔心中美沖突的升級,擔心中美形成經濟新冷戰,我認為不可能,因為中國和美國的貿易依存度已經超過60%。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共同產業生態圈,今后如何化解中美沖突和矛盾,我看還是要推動中美共識,尋找中美利益最大公約數,管控好中美矛盾沖突平衡點,進而推動人類的共識,這一點很關鍵。

猜你喜歡
共識沖突區塊
耶路撒冷爆發大規模沖突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三宜”“三不宜”化解師生沖突
區塊鏈:一個改變未來的幽靈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區塊鏈:主要角色和衍生應用
商量出共識
區塊鏈+媒體業的N種可能
讀懂區塊鏈
別讓“PX共識”在爆炸中瓦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