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2018-02-22 20:34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32期
關鍵詞:政治課法治核心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學 福建泉州 362141)

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概念。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是國家教育部新一輪課程改革方向。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學科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而思想政治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其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中的特殊使命。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具體表現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要素。為此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如何培養農村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不斷進行學習、思考、實踐及反思,也有一些收獲。下面談談筆者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一些嘗試。

一、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感

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教學的重要原則和方法,也是政治課的生命力之所在。運用所學的知識,思考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政治學了有用、能用,提理論的可信度,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政治認同強調培養有立場、有理想的中國公民,青年學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政治認同素養,才能對黨和國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從內心深處煥發出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校是所省一級達標農村學校,并且我校的生源質量總體較差,學生的知識面、閱歷有限。我校政治教研組歷來重視時事教育,引導學生觀察人生、社會、世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比如,利用課前時間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前時事播報活動。把時間交給學生,他們講自己關心的時政新聞、社會現象和國際形勢。這些都是他們心理上的“興奮點”,因而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學生都很認真傾聽同伴的演說并對演說內容進行點評。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養成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再如,根據形勢的需要,開展時事知識競賽。為了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學校的德育建設,我校政治教研組配合政教處舉行了知識競賽,分成筆試題和搶答題兩種形式,做到“人人參與,班班開展,層層選拔”。這種活動既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也能對黨和國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從內心深處煥發出深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教學中滲透辯證思維,弘揚學生理性精神

當前,經濟發展背后的生態破壞和道德滑坡,東西文化交流后的文化霸權主義等現象客觀存在。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辯證思維與理性精神。另一方面,農村中學的高中生的年齢生理特點決定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閱歷較淺、思維方式不夠全面,往往缺乏辯證思維及理性精神。如對問題的分析往往是片面的膚淺的。為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之一。務必要挖掘教材中、生活中關乎社會正氣、國運興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熱點和焦點,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能辯證、理性看待這些問題。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學之端”,蘇格拉底也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由此可見,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也是探索真理、創造發現的起點,有了問題才能引起思維,才能探索。實際上,每個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問題庫 ,都隱藏大量與自然、社會、生活休戚相關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最好能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且接近生活實際,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思考,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三、挖掘教材蘊涵的法制教育素材,落實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之魂。法治意識強調培養有自尊、守規則的中國公民,落實法治意識,要求學生具備法治思想、知識和態度。而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這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引起重視和反思,更值得我們去認真總結和反省自己的教育與教學實踐。

思想政治學科教材中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法制教育素材。法制教育的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在學習“依法納稅是公民的義務”時,創設情景引入一些企業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稅行為,幫助學生樹立納稅人意識,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偷漏稅行為是可恥的,要受到法律處罰。在這個地方向學生普及稅法的有關知識,讓學生懂得納稅人的義務和權利,教育學生以后成為企業經營者和明星時要主動、自覺依法納稅,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再如在學習“維護勞動者權益”時,設置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例,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農民工維權提出建議。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公民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進行維權等等,法制教育能有效的和本課要講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法律意識,懂得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引導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提升公共參與能力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文件中也指出:“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長期以來,學校、學生為了獲取好成績,往往過于注重書本知識,過分關注課堂內而忽視課外的學習。學生辨別、分析和參與及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很難得到提升。

猜你喜歡
政治課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談初中政治課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巧設導入,精彩課堂——淺析政治課導入的幾點見解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如何上好政治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