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祭:生命存在感的追尋與拷問

2018-02-22 00:22阿探
雨花·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老謝貝西安安

阿探

在陜西文學堅實的現實主義土地上,貝西西無疑是以逆襲者的姿態突進的,她與以往的逆襲者一樣,是一種無關陜西文壇的存在。她只是一個忠誠于文學,忠實于自己文學認知的青年作家,不懈地向著自己的文學彼岸挺進著。

盡管陜西文學近年來被質疑“斷代”,盡管文學陜軍行進的腳步比很多省份慢了幾拍,但今日之陜西文學依舊可以表征中國文學的面影:現實主義創作的低迷和更貼近于時代的創作新姿態新狀態的活力兼具。貝西西作為文學陜軍第四代作家之中堅,正是以這種新姿態新狀態的體現著甚至是跑在隊列前面的人。

在陜西這片文學厚土上,不愿將她貼上“現代主義”或“后現代主義”的標簽,那樣無異于對其“棒殺”或“捧殺”。一直固執地認為,文學是不能以主義認定的。因為任何主義只不過是一種時段性標識而已,而文學的活力在于它永遠處在不斷發展的無限空間中。從文學的本源性考量,無論現實主義還是現代主義或后現代主義,從來都是交織融合的復合體,只是因著作家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不同而存在著技法運用的程度或成分比重不同,還有所創造出的藝術力度氣度不同罷了。

第一次讀貝西西作品時,就明確地感覺到不同于陜西文學記憶中的那種質地——好的文字從來沒有任何主義的性征,只是一種無形深掘與穿透的神示,是基于生活而完成全部生活剝離的一次靈魂飛行。構建自己“飛起來的語言城堡”,大約是貝西西多年來不變的追求。貝西西是一個向內開掘的青年作家,這種策略或許是科學的,避免了庸俗貪功求大的盲動。令人驚喜的是貝西西這種向內開掘,并沒有走向個人之小,而是強力地撬動了生命的共性存在以及對生命存在感的不竭追問。這種以小承大的力量感,很難令人相信出自于一個柔弱美麗的女子。

長篇《安安的吶喊》發表于《小說月報》原創版2015年長篇專號(2),就是這樣一部向女性內在不斷開掘的作品。其中蕩漾了青春的幾度起伏,幾度迷離,幾度波瀾,當現實生活的所有重壓毫無前兆地向青春劈頭蓋臉地襲來時,年輕的生命竟然還能夠完成并不完美的脆弱的捍衛,凄美的安安還能夠像娜娜一樣與陳腐的生活完成決裂。這將是怎樣一種驚艷——青春流觴中心靈終將成熟,堅韌的震撼心靈的偉岸。

貝西西的敘事素凈淡雅,筆下的安安有江南女子靜美之儀態,倔強之靈魂,生命偉大之尊嚴。在安安逐漸豐滿的靈魂升騰中,安安的純情美麗,不禁令人想起世界文學殿堂里那些偉大的女性。

小說穿透世俗的眼簾,以社會變奏中柔軟女子安安的青春一次次的傷逝,以愛之迷離及不滅的夢想對世俗慣性的背叛與抗爭,對真實囚禁青春的生活空間的決裂,發出生命本真不屈的最真誠的吶喊,完成了一個高貴靈魂存在感的審美性凝鑄。小說無疑自始至終是安安的青春祭,但稍事深察,就會明白安安并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而是一代女性青春的共性記憶與無可奈何的傷感。文本以素凈的文字反復在追問,在求索,在追問在求索生命的存在感及其意義。青春究竟是怎樣的生命過程?貝西西告訴我們,青春就是塑造與尋找自己的過程,是生命自省與覺悟的過程。當安安與以前的生活最終決裂時,如同安娜發現原本完美生活的根性缺失一般震撼人心。安安完成了決裂,亦是完成了對自己的精神救贖。當安安的在與舊的生活決裂后,為自己買的一盆吊蘭不負所望,揚眉吐氣時,我們深信她的腳已經出道了美麗新世界邊緣。

作品在平淡如水的敘事中隱含著綿綿不絕地、滋生著青春承受瀕臨崩潰的張力。毋寧說是現實的沉悶、一成不變遏制著安安鮮活的生命,不如說是傳統的生存觀念圍困和囚禁著她青春的活力。

安安的性格是一種叛逆嗎?非也,她只是對生命既定的軌道心有不甘。

安安的青春是一種背叛嗎?非也,她不過是在探尋不同于父輩的生活。

安安的青春是一種墮落嗎?非也,她只是在求索愛與夢想的過程中。

安安的青春是一種沉淪嗎?非也,她只是處在成長的困惑不能自己。

…………

不是筆者在為安安做著青春任性的辯護,只是我們的生命充滿了種種不確定性,尤其是對于沒有任何背景的青春而言,對其把控又將是何等的脆弱。即便如此,安安的青春依舊是自省、自我救贖的青春,她不但有著人性深刻的文學意義,更是飽含著人之本質性存在的精神實質。安安只不過一直在尋找著不知道從什么時候就丟失掉的自己,盡管她還沒有找到,盡管她依舊在尋找的路上,盡管不知道這條路還有多長,還有多少漩渦暗礁?;蛟S,青春原本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或許生命的本質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而已。

對安安而言,青春是什么?只是找回丟失的自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竟是這般艱難猝不及防,乃至付出年華代價。對于一個底層出身的女孩,愛與夢想如此遙遠,如此昂貴,如此虛緲,如此無力承載卻又不得不一再忍受。因著愛的初心感動,夢想一剎那的空花幻影也使她沉迷,面對人心復雜的社會,單純柔弱的安安又怎能識破時代所賦予人的種種機心欲望?在一個夢幻般的年紀里又怎能放棄做夢?夢幻的柔軟雖然遠遠不及現實冰冷的骨干,但依舊是安安不能舍棄的精神因子。一次次迷夢的破碎,終于讓安安與舊的生活軌道的空間成為一種對峙、對抗的生態。就連招待所老所長也為辭職的安安的命運擔心起來,甚至超過了對安安本人的擔心。就如父親說的“你又能干些什么”,安安也在求索著自己能干些什么。服從父親的安排和不服從父親的安排,或許區別并不大,只是安安的心有不甘,只是父親所說的安安的“傲”在作怪?

貝西西聚焦了一代人青春的現實性精神困境。

家庭對安安生命本真的潛在價值和意義的否決否定,是文本第一個出發點,隨后一次又一次張弛著安安青春的精神,并逐次強化著動力源。懵懂的安安無力改變父親的認知,只好接班工作,向生猛的社會邁出第一步。在開始的幾年里,安安枯守在自己的世界里,盡管有難以忍受的枯燥“有味”的勞作必須忍受,盡管身邊有著很多同齡女孩,但這一切依舊未能磨蝕、沖擊到安安安靜的生活,即便是單位里出色的大學生,也未曾進入她的眼角。她知道自己不屬于這里,這是父親所說的她的“傲”骨,她開始自考。endprint

認識安森并愛上這個人,文本迎來又一個發力點。當安安愛上自己并不了解的安森時,我們會知道這種最純最真的愛竟然源自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溫情的動作,正是這一剎那的溫暖溫情,融化了安安一直封閉未曾打開的心扉。純愛是廉價的,是奉獻性的,是女孩神性的綻放。而作為男人的安森,愛的或許只是面試時牽動心魂的那時的那個安安。男人的愛是點狀的,女人的愛是面狀的是整體的全部的。即便這場短暫的愛來去匆匆,依舊令安安在多年里不斷回味,反芻。失戀的安安又一次回到了剛剛邁開步的原點,無疾而終的愛情打擊了安安,安安依舊對不愛自己的安森心存感激,依然對安森魂牽心動。老謝則是安安再一次青春出擊的偶遇,或者說安安是老謝的偶遇,或許是兩個陌生人不經意的相遇。此時安安的情感、夢想都是懸浮狀態,老道的老謝或許只是安安無助的虛幻的并不堅實的依靠或脊背。對于老謝,安安只是他滿足好奇的小鳥。不幸的是安安所期盼的不僅是情感的慰藉,還有夢想的虛影,當安安提出何時去北京時,老謝明白實現安安的夢想便意味著被安安拋棄,男人本能的自私讓他選擇了回避,放棄安安和逃離。老謝的再次出現,絕不是懺悔和救贖,而是一種對安安完全占有的企圖。安安青春的高貴在于與過往的決裂,因此她再一次回到青春出擊的單位。因著對于逃離單位的虛妄,單純的安安掉入紅姐與劉宏所構筑虛幻中。孤寂是人類所共有的天敵,與劉宏的切膚交往,是安安生命承受之重的再次升級。劉宏毫無道理的強勢邏輯竟牢牢控制了安安的肉體……安安終于開始覺醒,與單位及領導絕緣,與家庭決裂,與過往的安安決裂,與已逝的青春決裂,安安才從重重圍困中擺脫出來,終于找到了自我的存在感。青春在不斷的張弛中淬煉了韌性,單純的安安精神的不甘又將令她遠行,這一次或許不再是重蹈覆轍的遠行。

文本從安安的外在,逐次向安安內心深處探索,深入一代女性的靈魂,同時以安安的單純反襯出與之交往的男人的虛偽本質和種種低端低俗的伎倆,對變奏時代的社會人心之共性作出了交待。

安安青春的高貴更在于,從不怨天尤人,甚至對傷害過他的男人都抱以寬容:對第一個男人安森,甚至是感激和無限的感念;對于欺騙了自己的老謝一點也不恨或恨不起來,畢竟那段不堪的日子有老謝的不很堅實的胸膛可以依靠;對于劉宏更是不屑,一切瘋狂之后才明白自己壓根就從來沒有看上他,她所做的就是與這一切最終決裂。決裂中雖然失去了很多,但也是更接近了找回了自己。

讀完小說,當濃烈的青春終歸風輕云淡,文本中的相關事體變成了一串串符號,似乎它們從來就沒有真實的存在過,或許它們從來就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它們只是青春的精神依托。貝西西至此將現實的沉重與生命的虛幻不著痕跡地融合在一起,從平靜到撕裂到最終的愈合平復,完成了生命意義的哲學探討。

在這個意義上,安安的吶喊,是無聲的吶喊,是穿破人世心機所鉤織的天網的天問,更是生命自我意識尋找及確立的魂動歷程。endprint

猜你喜歡
老謝貝西安安
新興詞匯
一節沒上的鋼琴課
一節沒上的鋼琴課
一節沒上的鋼琴課
安安
感恩十步遠
飛絮慢慢落下
安安說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