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效率的提高策略

2018-02-23 04:27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14期
關鍵詞:練習題學案例題

(廣西欽州合浦師范學校 廣西合浦 536100)

引言

有些學生在該學習的階段忽略了學習,大部分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興趣不濃,面對枯燥無味、復雜難懂的數學更是充滿了恐懼和抗拒心理。如何能讓學生對數學熱愛起來,能通過數學的學習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學有所得,那么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刻不容緩.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上好每一堂數學課.上好每一堂課,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上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了數學課堂效率的提高策略。[1]

一、教師做好課前的有效準備

課前的有效準備其實就是要備好課,每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學習規律和方法,教師只要掌握它的規律,認真備教材,教法,學法。首先,要認真分析學情,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每節課上學有所得,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數學教學順利進行,才能使得學生為今后的工作打好文化基礎知識。[2]

二、數學課堂上教學策略

1.實行導學案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標的教學策略是:著力引導、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是課程改革的目標,也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身價值的需要.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問、自己質疑、自己歸納,以自己的方式主動建構知識.實現這一方式的教學,我們可以實行導學案教學。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重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其他都是圍繞這個目的采取的手段和措施。為了幫助和便于學生的自學,所以需要老師精心編制“導學案”, 用“導學案”指導學生預習自學。導學案的著眼點與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求得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需要的知識準備,預習什么內容。

例如:等差數列概念導學案

(1)學習目標

①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初步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推理、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學法指導

①深刻理解等差數列中“等差”的含義.

②理解用“疊加法”證明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方法.

三、課前預習

1.等差數列的概念

定義: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____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于___,那么這個數列就叫做___,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若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則通項公式為_______

注:由此可知:(1)一個等差數列總可以由首項和公差來唯一確定。(2)在an,a1,d,n中“知三求一”。

四、課堂探究

探究1.什么叫等差數列?等差數列相鄰兩項的關系?

探究2.設是一個首項為,公差為的等差數列,那它的通項公式是什么呢?

五、數學應用

例1判斷下列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1)1,1,1,1,1,

(2)4,7,10,13,16

(3)-3,-2,-1,1,2,3

例2求出下列等差數列的未知項

(1)3,a,5(2)3,b,c,—9]

1.課堂上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先自學,然后學生討論與交流、學生展示、學生練習,教師課堂上只做點撥精講,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學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上有了更多的自信,有了屬于自己的成就感。

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加課堂趣味性

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從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開始的.美的情境能引起學生注意,能喚醒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問題意識,使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產生好奇、探究、交流等學習欲望,從而不斷提出問題、創造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探究拋物線的圖象和性質時,可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播放姚明、科比等球星進行籃球比賽的片段,讓學生觀察球星投籃時,籃球運動所經過的軌跡,從而引入拋物線的圖象和性質的相關知識.這樣既可以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在美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又可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又例如,對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利用課件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古印度,國王為了獎勵國際象棋發明人西薩,便對他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薩說,請給我的64個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黃豆,第二格放2粒黃豆,第三格放4粒黃豆,第四格放8粒黃豆,如此下去,直至64格.國王爽快答應,但當他令宮廷的數學家計算后,國王大吃一驚.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這樣的題目融合趣味性與知識性,很快就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擁有濃厚的求知欲。

3.多設計自主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時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因此教師應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例如:《用樣本估計總體》:

(1)課前準備:學生準備好一個加工的工藝酒杯;按5人為一組把學生分為9個小組,每個小組準備一把游標卡尺。

(2)把全班的工藝酒杯的外徑作為總體,各組的工藝酒杯的外徑作為樣本。各小組分別測量出工藝酒杯的外徑,然后通過函數型計算器,算出樣本的平均值和樣本標準差,從而估計總體的平均值和樣本標準差。

(3)把各小組的樣本平均值和樣本標準差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發現各組的數據并不相同。

這就表明:采用不同的樣本,會得出不同的樣本平均值和樣本標準差,樣本的平均數只是總體的平均數的近似,樣本標準差具有隨機性。

本次活動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計算工具使用技能,數據處理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才是積極主動的,才能夠真正實現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

4.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

(1)精心設問: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往往都是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教學的中心,是思維的動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分不同層次滿足不同需求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各有所得。

(2)精心設計例題:課堂教學中,數學例題突出教材內容的基礎性、針對性、實效性,例題的設計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重視數學課堂例題的設計,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精心思考,設計豐富多彩的例題,使學生愿學、易學。

(3)堂上練習與課后練習的設計:練習的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化數學認識,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促進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練習.從形式上看,有針對性練習題、判斷題、自主練習題、合作練習題、探究性練習題等;從學生的差異程度看,可將練習題型分層設計,設計為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拓展練習,讓人人都有機會成功,促使不同水平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總之,備好一節課,上好一節課,可以大大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讓教師能力與素質得到提高,讓我們的學生能在基礎比較差的情況下,有興趣、有信心地去學習我們的課程,獲得數學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為今后的工作打好文化基礎。我們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多從學生自身發展出發,多為學生著想,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面向社會。

[1]徐厚生,運用“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實驗與調查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 2005,18(3).

[2]劉年義,葉留青.新課標下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 數學通報 2004,(9).

猜你喜歡
練習題學案例題
精講精練習題 提升二輪復習效果
本期練習題參考答案
本期練習題參考答案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鄉愁導學案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比例尺(一)”導學案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