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2018-02-24 19:01李耀光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2期
關鍵詞:導學案學案教學模式

李耀光

(廣州市從化區鰲頭鎮龍潭中學,廣東 廣州)

地理是把地球表面的環境中的各種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綜合性都極強的學科,所以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當中包含有大量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知識既有系統性,又比較瑣碎,所以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普遍會出現感覺學習難度大、學習效果不明顯的現象。而在傳統的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采用機械講授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在臺上慷慨激昂,把大量的專業知識“拋”給學生;學生在臺下聽得懨懨欲睡,絲毫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這種形式的課堂是死板的,也是沒有活力的。采用“導學案”模式開展教學,教師把需要講述的知識以及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用“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提前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按照“導學案”中的思路進行探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地理知識架構的形成。那么,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強化學生的正確學習理念,保證地理學習時間

導學案一般是教師提前依據教學目標、實際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精心設計最終形成的對學生學習的指導性活動方案,需要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探究,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進行提前的預習,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對疑點和難點進行針對性更強的教學活動,以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但是在現實的學習中,學生并沒有對地理學科的重要地位提起足夠的重視,在他們的學習理念當中地理還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副科”,對于自己的成績與素質的提高沒有太大的作用,因此他們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其他傳統的“主科”的學習當中,卻沒有把足夠的學習精力放到地理這門學科當中。此外,學生一般還存在一種錯誤思想,那就是不管自己對于導學案是否進行學習,教師都會在課堂上講解,自己在課堂上再聽、再學就完全可以了,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把課前的時間用來學習其他學科。為了扭轉以上不利的局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理念改變入手,向學生講述學習地理學科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例如,在《地圖的閱讀》導學案設計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比例尺的教學,讓學生能夠運用比例尺計算實地距離,教師可以讓學生規劃自己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大致測量家校之間的距離,并運用比例尺進行換算的方式測算家校之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繪制自己學?;蛘咝^的地圖,并經過簡單的測算之后,標注比例尺。這種把學生的學習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方法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地理導學活動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規定導學案的完成時間,比如因為導學案的難度較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進行學習,或者在上課時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一方面可以保證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任務,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及時從課下的活動狀態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梢哉f,強化了學生的正確學習理念,保證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提高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效果。

二、切實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參與程度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學習活動也是由教師進行管理、督促的。畢竟教師是一個人,面對全體學生的時候就難免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對學生的管理呈現出失控狀態,因此真正能夠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就會因為自身存在的懶散心理而不會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來,甚至于游離于課堂學習活動之外,被嚴重邊緣化。此外,學生的學習沒有了導學案的指導,學習活動也就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導向,學生就會出現茫然、無所適從的情況,在學習中遇到大量難以自主解決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挫敗感增強,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呈現大面積下滑現象。針對此種現象,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的模式,組織學生使用“導學案”進行學習活動。例如,在初中地理《地形和地勢》教學中,首先教師給學生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數量保持在4~6人之間,如果人數過多可能出現學生學習活動管控不到位現象,如果人數較少則會出現活動氣氛較差,學習開展受影響的情況。然后教師在每一個小組當中選取一名有責任心、有管理能力、有一定威望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學習活動開展。最后教師指導組長給組員布置任務,由不同的組員對導學案中我國地勢的特征、地勢三級階梯的界限標畫、分布范圍、平均海拔、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我國地勢對氣候、河流、交通、水力發電等方面的影響進行尋找、總結和歸納,教師同時還要求小組長在分配任務的過程中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分配不同難度的任務,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在以小組合作為模式的導學案學習過程中,小組之內的每一名學生都分配到了具體的任務,也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同時分配到的任務能夠切實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夠在“跳一跳”之后就能夠摘到了學習的“桃子”,能夠品嘗到學習的“果實”,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與愉悅感,從而促使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姿態投身到日后的學習活動中。

三、實行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極強的獨立性和差異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習慣、學習的理念、學習的方法、學習的基礎等方面的不同使教師不能夠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標準來衡量。但是在以往的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而是采用統一的方法進行教學,采用統一的內容開展活動,采用統一的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為了顧及到更多的學生,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就會對教學內容的難度設計相對適中,教學的進度也進行了一定的控制,以讓更多的學生能夠跟得上、學得會、記得牢,所以學習能力相對突出的學生和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也就被忽視了。學習能力突出的學生會感覺導學案的內容設計太過于簡單,對他們來說沒有絲毫的挑戰性,會覺得學習初中地理毫無趣味可言;而那些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則會感覺到導學案中設計的題目難度過大,對于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如同天書一般,即便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改變不了落后的局面,進而出現了對學習失去興趣的情況,甚至出現破罐破摔的現象。為了促進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有效開展,教師需要對導學案進行分層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不同內容、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保證任何一個階層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學習的機會,體會成功的快樂。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一部分教學中,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進行整體的閱讀,這一部分活動是所有學生共同參與的。之后,教師組織學生按照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小組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只要負責從課本中找到“自然資源”的概念,然后能夠區分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即可;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布置給他們的任務就是能夠說說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在人類的生產、生活當中的應用以及發揮的重要作用;對于那些探究能力較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發散思維的學生,教師就組織他們進行討論,針對我國盡管資源總量十分豐富,但是人均資源量卻嚴重不足的情況,制訂可行的節約資源、充分運用資源的措施。這樣一來,班級中的每個小組當中的學生都有了和自己的學習水平相適應的學習任務,學生都能夠經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完成導學案當中的題目。當學生的任務完成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與溝通,這樣從開始的分工發展到最后的合作,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不用完成所有的任務,也能夠得到所有的知識,節約了課堂學習的時間,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生的歸屬感,促進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高效開展。

四、密切結合學生生活,強化學生應用能力

我們對初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地理教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豐富學生的地理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地理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初中地理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深入性和應用性,進而保證學生養成學習地理知識、應用地理知識的正確理念。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一般不會采用“導學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而是采用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記的模式組織課堂;即便有一部分教師能夠應用“導學案”,也只是從知識的角度出發,卻沒有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這種做法無疑是和素質教育相悖離的,也是和新課程改革思想格格不入的。所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導學案”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結合教學內容,用更加具有生活化和情境化的導學活動內容充分激發學生對“導學案”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并能夠讓學生的生活能力和應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北方地區》第四節《祖國的首都——北京》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在“導學案”當中設計了以“我是北京小導游”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對北京進行詳細的介紹,主要可以介紹北京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表現,通過介紹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電視臺、博物館、展覽館和體育場館等來進行體現;可以介紹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表現,通過介紹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在北京的設置,以及各種國際會議在北京的召開等來進行體現;可以介紹北京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的表現,通過介紹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介紹北京的長城、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介紹北京的四合院、胡同、牌樓等來進行體現;可以介紹北京作為現代化的大都市的表現,通過介紹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等商務區域,介紹北京的航空、公路、鐵路形成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介紹北京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設步伐來體現……不同的學習小組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不同的愛好以及知識的積累,負責不同的介紹方面。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到圖書館翻閱資料,可以向教師和家長請教,可以到網絡中搜索相關的素材,并最終形成一篇導游詞,把搜集的影視、音像資料做成導游宣傳材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北京的各方面特點都已經達到了了若指掌的程度;在小組展示的過程中,各小組展示的不同內容又促進了學生對北京更加完整的認識;同時這種用導游形式設計的“導學案”形式靈活,讓學生的興趣大大增強,更讓學生實際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五、多種形式開展“導學案”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要求,基本就是學生能夠把教師在“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最終把正確的答案呈現出來就好了,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讓學生把“導學案”中的題目“鞏固”到腦海中就好了。誠然,這種“導學案”教學模式確實能夠節約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學進度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短期之內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確實能夠大大提升,但是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一旦讓學生失去了興趣,那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將直接降至最低,極大影響初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學生的死記硬背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時間一長便會慢慢遺忘,并且這樣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時候,一定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形式,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圖》第二節《地球的運動》過程中,教師在設計“導學案”中學生活動的時候就沒有采取以往的單純性題目的形式,而是讓學生互相配合,有的手拿手電筒當作太陽光,有的手拿地球儀,一邊轉動地球儀,一邊圍繞著中間充當太陽的學生轉動,用這樣的形式來解釋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從而更加明確地解釋晝夜的交替及四季的輪轉。這種形式更加生動、有趣,因此,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有了保證。例如,在學習《南方地區》中的《“魚米之鄉”——長江三角地區》一部分的過程中,教師向學生介紹了長三角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之后,又給學生介紹了旅游行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重大威脅,指導學生開展創新性的討論,對如何保護自然環境、實現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這樣的“導學案”題目設計給學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更大空間,又強化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保證了學生素養的均衡發展,實現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高效開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運用“導學案”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理念的形成都具有強力的推動作用。教師也可以借用“導學案”降低課堂教學中需要講授的知識的容量,而集中優勢大面積掃除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各個擊破學生出現的個性問題,實現初中地理學科教學效果的更大提升,促進中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高效開展。

猜你喜歡
導學案學案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鄉愁導學案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撐一支竹篙 向更深處漫溯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比例尺(一)”導學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