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自我:中年級作文教學的起點

2018-02-25 13:28趙燕
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2017年12期
關鍵詞:自我寫作興趣

趙燕

【摘 要】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對語言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綜合運用。我們要明確的是,寫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是對語言的學習,下面我們通過找尋學生寫作的目的,讓其挖掘自我來討論一下起點作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自我;挖掘生活;寫作興趣

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轉化的過渡階段,這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打好寫作的基本功是十分重要的。而寫作最基本的就是要表達出學生的自我情感,是一種抒發和宣泄自我感情,從而發展自我的過程。當下很多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這就直接導致學生根本不會表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只能胡編亂造,這樣的作文又怎么看呢!所以,對于中年級學生的作文指導,一定要以發展情感、挖掘自我為主,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想寫的,表達自身感悟,促進學生在寫作上自由主動地發展。

一、激發動機,發現“我”寫有所為

學生要想寫好一篇文章,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想寫什么,也就是明確寫作動機。國內大部分學校對學生的寫作訓練都是命題為主,其實這是不利于學生寫作思維發展的。而新課標課程卻十分重視對學生情感表達的培養,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受”,這也間接培養了學生明確寫作目的的能力,準確表達自己想寫什么的動機。

1.尋找讀者

很多教師在培養學生寫作時,都會說要想好自己“寫什么”、“怎么寫”,卻很少會提到“為誰寫”。學生們已經形成習慣,作文就是給老師批閱檢查的,其他人甚至自己都不會再多看兩眼,這絕不是寫作的目的,一篇文章如果沒有人閱讀欣賞,那它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學生在寫作時也總會帶入他人形象來描述個人情感,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重點挖掘出讀者的形象,更利于學生表達情感。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的習作訓練中,教材要求學生體驗一次殘疾人的生活,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學生剛看到題目要求時可能就會感到麻煩了,但教師幫助他們尋找讀者,比如對殘疾人不友善的人,并教導學生要通過這篇文章使他們認識到殘疾人的不容易,學會體諒他們,這樣,學生們肯定會更有動機寫作,寫而有所為的。

2.寄托情感

寫作本就是作者抒發情感的表達方式,而作文便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很多同學的作文容易顯得空洞無物或缺少真情,原因就是他們不敢表述自己的真情實感,一篇文章如果全靠模式套路或胡編亂造,自然不可能打動人,學生也會逐漸喪失對寫作的興趣。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的一次習作訓練中,要求介紹平時使用的文具,寫出它的特點和用途。倘若學生沒有融入自己的情感,那么這只是一篇科普文,為我們介紹文具的外觀和作用,同學們讀起來也會寡淡無味,但如果給這種文具增添一點事跡和自己的情感,比如“這是我爸爸送給我的生日禮物,它見證了爸爸對我的愛”,或“一次情況危急的考試,我所有的筆都沒墨了,只有這支平常被我忽略的筆拯救我于水火之中”,給這些文具增添一點自我情感,它就會顯得與眾不同了。

二、捕捉生活,發現生活與“我”有關

我們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那么作文中的素材當然也是取自生活實際,脫離大眾和生活的文章是不食煙火的,也經不起時間的打磨。教師在教導中年級學生作文起步時,一定要時常告誡他們,要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好并清楚表達出來。

1.捕捉,從引導觀察開始

捕捉生活中的美好,首先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觀察也是寫好作文的前提。作文的素材來源于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如果學生不注意觀察,就會對這美好的世界“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又怎么會捕捉到精彩的瞬間呢?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源泉豐盛,溪流自然活潑地日夜不息?!边@句話說明只有平時觀察入微,細心捕捉,才能寫出最生動的文章。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習作4中,它要求學生觀察秋景圖片來寫作,這就需要學生平時觀察生活中秋天的景象細節,如“樹葉漸漸發黃,有的飄然落下,像是飛舞的蝴蝶”,或“南飛的大雁在空中不斷變化著形式,一會兒排成人形,一會兒排成一形”。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美麗的瞬間并隨時記下自我感悟,久而久之定能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有更多的作文素材。

2.捕捉,從自身經歷出發

最好的生活素材當然還是自身的經歷,學生只有走進生活,走進社會,才會有深切的體驗,有真摯的情感,寫出來的東西也才真實動人。但很多學生會表示自己的經歷很普通,根本就沒有什么好寫的,這時教師要教導學生發掘自身覺得最新奇或印象最深刻的、最受感動的內容,珍惜這些經歷和感受,用感觸獨特的文字把它們表述出來,這便是一篇足夠優秀、足夠感人的文章。例如,我們都會過生日,教師要指導學生寫下目前為止最令自己難忘的生日,可能是因為這天收到的禮物很特別,也可能是因為這天做的事與眾不同等等,這些事首先要令自己難忘,才會讓別人記住。

三、借助講評,發現“我”也會修改

作文講評課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初學者來說,這個階段一定要牢牢把控,因為它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階段。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作文講評是老師的工作,經老師批改再經老師講解。但實際上,學生通過自己講評會更容易發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從而對作文有新的體會和領悟。在講評課上,學生應該作為主導者,而教師擔當引導者的位置,積極組織學生對自己或同學的文章進行批改和講評,并討論改進方法等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寫作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朗讀和概括能力。點評過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討論,敘述自我的不足和對他人的建議,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加以改正,長此以往,學生定能改正寫作中的常見失誤,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借助講評這個板塊,可以引進一些教學活動,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每組學生自發選出小組最佳作品,請幾名同學朗讀作品,并請老師點評出最佳作品?;蜻x取文章片段,讓學生們猜猜是誰寫的。這些活動能有效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更加投入寫作的點評中。

總之,中年級學生寫作要向“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感受”這個目標靠攏,并牢記寫作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考試,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后寫下自己的情感和體會,這是熱愛生活的象征,也是挖掘自我、逐步成長的見證。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我寫作興趣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作文能力
認同的崩潰
作文需“自我”感受在場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談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與寫作興趣的培養
探討私小說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高職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體會
成長中的“自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