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

  • 體育課堂幸福感中的“自我”與“他人”
    足狀態的獲得需要自我追尋和他人助力,自我內在需求驅動體育課堂的強烈學習欲,自我設定目標達成則能體驗到滿足感,自我價值的體現可以獲得成就感。設計情境化、游戲化的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課堂的學習中,親身體驗并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一、體育課堂幸福感的“自我”追尋(一)自我需求的“內在”動力“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建構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它以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需求而規劃設計和實施[2]。自我需求的滿足是快樂體驗的內在追求,幸福體育

    體育教學 2023年10期2023-11-22

  • 文字的意義是尋找“自我
    力。在創作中尋找自我商曉藝:《無婚》由8個故事組成,都是以第一視角去講述主人公的故事,您如何把“自己”這么完美且巧妙地融入進去的?這其中有沒有自己的影子?在創作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李昕桐:我個人覺得也許這種完美和巧妙的融入來自于情緒,全書是以第一視角“我”的追溯,利用空間和時間轉換展開的一幅社會畫卷,敘事線索就是主人公的情緒和情感,雖然每個章節獨立成章,但主人公自己的情感經歷穿插其中,每一組家人的情感經歷都牽動著她,這種相互交融的情緒是不可分割的。這個故事雖

    新閱讀 2023年8期2023-10-14

  • 論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自主意識
    發了自主意識,對自我、愛情,甚至是社會,有著自我獨特的想法,自覺反抗不公并積極改變自己的命運?!娟P鍵詞】自主;自我;雜劇【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5-003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5.012一、關漢卿雜劇女性角色創作背景(一)制度元代的等級制度是極其不公的,為后人詬病最多的是“四等人制”和“九儒十

    今古文創 2023年35期2023-09-19

  • 《赤壁賦》 :適意無異逍遙游
    本我”的蘇軾、“自我”的蘇軾、“超我”的蘇軾?!氨疚摇钡奶K軾與自然山水交融沉醉,“自我”的蘇軾憂思縈繞,“超我”的蘇軾以佛家和道家智慧勸慰“自我”的蘇軾。從“自我”的憂思纏繞到“超我”的樂觀曠達,蘇軾雖“不言其中有至樂”,但“適意無異逍遙游”。關鍵詞:逍遙;本我;自我;超我《赤壁賦》空曠高邈,出塵絕俗。賞讀《赤壁賦》,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同游之客是誰?對此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秀才李委,有人說是道士楊士昌,有人說不確指某人。還有人認為客之所言其實是蘇軾的內

    語文教學之友 2023年8期2023-08-29

  • 論蘇軾詞中的“客”
    身份,多指向蘇軾自我而出現于自白情境,展示了蘇軾宦途的行跡與心態;自然觀照中的“客”則借觀照自然而觀照自我,揭示了蘇軾藝術化的思維方式。以客語、客情入詞,是蘇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的表現;而蘇軾強烈的“客”實感和“客”意識也是其曠達心態的基礎?!娟P鍵詞】蘇軾詞;客;自我;宦途【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30-0043-03【DOI】10.20024/j.cnki

    今古文創 2023年30期2023-08-22

  • 時代變遷與階層上升中的“自我”迷途
    發展所帶來的關于自我認識的矛盾沖突在工廠里上演,“師徒”關系是個絕好的切入點。權力、道德在“師徒”關系中合謀,成為工廠環境中的強勢話語?!锻昝赖暮缚p》中郭志強拒絕服從師傅,就背棄了工廠的集體主義語境,反抗了權力,卻陷入了道德困境;他選擇面向自我和自由,于是必須不斷作出新的選擇,并且必須承受選擇自由帶來的不確定和必然的孤獨?!逗谘劬Α分旭槺憋L認為自己對徒弟歐陽煒天然具有某種責任,如果說一開始他選擇成為襯托歐陽煒的壞分子是被集體意志所裹挾,那么后來堅持不肯說出

    綠洲 2023年3期2023-06-13

  • 馬克·奎恩血液中的自我
    創作了5部名為《自我》(Self)的系列作品。從表面來看,作品傳遞出的信息是馬克·奎恩對時間流逝下自己容貌變化的物理記錄,是對自己過往經歷的留戀和回憶。筆者認為,《自我》系列作品受到了17世紀荷蘭畫家倫勃朗所畫的系列自畫像的直接影響。其創作形式受到了20世紀50年代“DNA”科學進一步發現的間接影響。從創作的本質來看,這系列作品的創作是馬克·奎恩對自我生命的精神性的“延續”,以及對自我生命的一種樂觀、積極態度的隱喻。[關鍵詞]馬克·奎恩;自我;血液[中圖分

    南北橋 2023年3期2023-06-09

  • 精神分析批評視閾下的蘇軾《前赤壁賦》文本解讀
    法,從“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對《前赤壁賦》一文進行解讀和賞析,力求挖掘蘇東坡情感起伏變化背后的深層次根源?!娟P鍵詞】情感變化;精神人格;本我、自我、超我;主客一體【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9-001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9.003宋神宗元豐五年七月十六日夜,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近三

    今古文創 2023年19期2023-06-09

  • 鏡像、閹割、欲望
    展示劉三蓮虛假“自我”的建構,通過象征秩序對宋正遠的“閹割”來揭示人物矛盾和悲劇的根源,以及實在界如何通過“欲望”在高裕杰身上隱現。關鍵詞:誰先愛上他的;拉康式;自我;欲望電影《誰先愛上他的》是一部以同性戀為題材的臺灣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宋正遠因癌癥去世,在去世前一段時間,他一直和自己同性情人(高裕杰)度過,享受他人生的最后時光。這件事對于他的妻子劉三蓮是難以接受的,而且令她更為崩潰的是,她發現宋正遠的保險金受益人居然改成了高裕杰,而自己兒子宋呈希也遠離自

    美與時代·下 2023年2期2023-06-05

  • “以生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長咨詢
    需要,特別是學生自我發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較為系統的詮釋。關鍵詞:成長咨詢;心理健康教育;自我;發展階段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3)16-0004-06何妍:俞教授好!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如何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提供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高度關注和重視。成長咨詢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似乎并不是一個新鮮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6期2023-05-31

  • 精神分析視角下《荒原狼》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論框架,從本我、自我、超我三個角度分析小說主人公哈里·哈勒爾的人格結構,探究主人公精神危機的原因,以及其對救贖之路的追尋。通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分析文本,小說人物的心理構造與內心世界將進一步得到闡釋,人物形象更加具體飽滿?!娟P鍵詞】 《荒原狼》;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中圖分類號】I5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1-0022-03【DOI】10.20024/j.cnki

    今古文創 2023年11期2023-05-30

  • 郁達夫《沉淪》新論
    ;郁達夫;主體/自我;現代性【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1-0010-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03“‘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來,強起來罷!‘你還有許多兒女在那里受苦呢!” ①“從‘他在《沉淪》的自白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正是那個時代里醒來的‘人之子?!?②1921年,郁達夫的短篇

    今古文創 2023年11期2023-05-30

  • 自我的張揚與失落
    既展現了女性個體自我生命的張揚,也關注到了她們光鮮亮麗的生活背后落寞的內心世界,字里行間不僅飽含著對女性命運的深刻理解,同時也流露出難以釋懷的無奈。本文通過對文本中獨立交互的女性形象的具體分析,來探究時代女性在復雜的關系網絡中所面臨的普遍困境,以此引發當代女性對自我的審視和思考?!娟P鍵詞】大樹小蟲;女性;自我;困境【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3)09-0019-0

    今古文創 2023年9期2023-05-18

  • 元宇宙際遇下人類對“自我”的再認識
    余乃忠人類對自我的認識是以認識和改造對象世界為前提的。人類對自我的認識發生過三次飛躍:第一次是人類有了勞動行為,勞動的對象性和目的性形成了自我意識和對象意識,但此時的自我意識并不獨立,而是一種群體的部落意識的個人元素;第二次是勞動能力有所提高但尚不發達,此時的我是流離的而不是集中的自我;第三次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后個體的自我才有了獨立性。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洛克提出內經驗、外經驗,康德提出內感官、外感官,這些理解都沒有解決內尺度與外尺度的矛盾

    中州學刊 2023年2期2023-04-06

  • 自我”視角下抖音用戶消費決策過程分析
    杭州)[提要]“自我”在消費者行為學上指的是“個體對自身一切的知覺、了解和感受的總和”,與這一概念相關的是從“自我”視角出發分析問題的理論工具。抖音以其獨特的內容分發機制、大數據推薦機制和審核舉報機制等深刻影響著用戶的消費決策。未來,抖音在促進用戶做出有利于企業自身的決策時,應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系列算法機制;加強平臺監管,完善視頻審核和群眾舉報系統;優化售后體驗感知,促進持續性消費等三個層次入手。隨著數字經濟的到來,抖音以短視頻的熱潮迅速席卷全球。從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年13期2023-01-04

  • 五四文學中的“自我”形象建構與審美情感表達
    文學催生了“表現自我”的文藝風潮。作家主體意識的高揚使作家毫無保留的在創作中盡情地揮灑自己的情感、塑造出一個個獨具自我個性的形象??v觀五四文學中的“自我形象”塑造,其表現類型當屬以郭沫若的《女神》為代表的吹奏出“五四”最為高昂積極,最為雄健豪放的個性解放及叛逆、反抗的旋律的自我擴張的自我崇拜和以郁達夫的嗟嘆感傷、軟弱無助、自賤自戕的“零余者”為代表的“卑己自牧”的自我否棄。從而亦形成粗暴狂放的激情的張力結構及抑郁的感傷情調,悲劇氛圍兩種形態的審美情感。關鍵

    文學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博羅夫斯基奧斯維辛書寫中的“自我”研究*
    羅夫斯基小說中“自我”的復雜性和模糊性一直困擾著評論界。首先,他大多數小說中的敘事者塔代克(Tadek)與作者名字幾乎一致,致使不少讀者和評論者把敘事者直接等同于作者。另外,博羅夫斯基以集中營所見所聞為素材,其中不乏真實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在人們眼中,他冷靜客觀的言說方式無異于冷漠無情,因此其作品常常被貼上“不道德、頹廢和虛無主義”的標簽(Kott 1976:22)。當下,不少研究者關注的重點依舊是作者寫作的真實意圖。比如:魯斯·富蘭克林(Ruth

    外語研究 2022年1期2022-11-17

  • 我頌祭天,何以告哀
    賦、時間與空間、自我與對象、古典與現代這些更為曠達的討論領域。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代文學“風景發現”的況味,更可以體味“詠物”與“詠懷”相結合的方式。孫頻把整個小說架構在詩性空間的整體性之上,而且,小說都采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都以“尋隱者不遇”為結局,這又與古典隱逸美學相通。關鍵詞:孫頻;《以鳥獸之名》;抒情;時空;自我讀罷被稱為“山林系列”的小說集,熟悉孫頻的讀者都會驚嘆于她的寫作氣象陡變、風云跌宕,從幽暗的長廊一躍而入天地玄清、萬物有靈?!兑曾B獸

    網絡文學評論 2022年5期2022-10-26

  • 自我”與“他者”:儒家關系倫理的多重圖像
    期;原題為《 “自我”與“他者”的相與之道:儒家關系倫理學的多重圖像》】認識歷史深厚、譜系廣大的儒家學說,需要我們采取非線性和復雜性思維,需要我們在認知它的一個維度時,不能忘記它的其他維度;在看到它的一種敘事和論說時,不能忽略另外的敘事和論說。一種對儒家的歸結說,認為儒家建立的人倫秩序整體上是一種差序格局,引申這一看法,即對儒家倫理學提出質疑,認為它無法適應現代陌生人的社會。對此我們能夠給予的回答是,這類看法就只是識別了儒家的部分特性,而遮蔽了它的其他特性

    社會觀察 2022年4期2022-10-26

  • 王陽明和拉康主體觀比較
    了陽明先生對找出自我的熱忱。盡管在東方語境里,主體并不是一個熟悉的字眼,但細究之下,不難發現主體在某種情況下指涉的便是”自我“或者”我“。而陽明心學關乎“我”展開的討論隱含了我之所以為我的道路,皆可于拉康的三種秩序找到一一對應,因此兩者的學說存在相通之處,并能相互詮釋,但同時由于思辨的差異引致兩者的不同。關鍵詞:精神秩序;心學;主體;自我關鍵詞:王陽明;拉康;主體觀一、引言一直以來哲學的思辨緊緊地圍繞主體自我的問題,即我是誰的問題展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從

    客聯 2022年4期2022-07-06

  • 我頌祭天,何以告哀
    賦、時間與空間、自我與對象、古典與現代這些更為曠達的討論領域。我們不僅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現代文學“風景發現”的況味,更可以體味“詠物”與“詠懷”相結合的方式。孫頻把整個小說架構在詩性空間的整體性之上,而且,小說都采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都以“尋隱者不遇”為結局,這又與古典隱逸美學相通。關鍵詞:孫頻;《以鳥獸之名》;抒情;時空;自我讀罷被稱為“山林系列”的小說集,熟悉孫頻的讀者都會驚嘆于她的寫作氣象陡變、風云跌宕,從幽暗的長廊一躍而入天地玄清、萬物有靈?!兑曾B獸

    網絡文學評論 2022年5期2022-06-30

  • 《美妞與怪獸》的精神分析解讀
    其中,有關兒童的自我發展、俄狄浦斯情結的突破和人格結構完善的問題均能在故事中得到解答,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民間童話的豐富內涵,并借此了解兒童閱讀童話的價值所在?!娟P鍵詞】精神分析;兒童;童話;自我;俄狄浦斯情結【中圖分類號】I1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4-0008-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02在20世紀,西

    今古文創 2022年24期2022-06-20

  • 唯物史觀與個人心理
    經濟基礎;愛德;自我;超自我;反抗斗爭談到馬克思主義,似乎就是強調經濟的客觀世界。實際上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就排斥過人完全是環境產物的觀點。他說:“從前一切唯物主義主要的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1]。而弗洛伊德曾經試圖對于形成這一主觀方面的本能、沖動和一般心理性質提供一種科學的說明,以說明人和其行動中的交互作用。馬克思唯物史觀認為當社會主義“總的合力”尚未全現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8期2022-06-11

  • 領導感激表達對員工離職意愿的影響研究 ——基于“自我”和“關系”的視角
    鮮有研究同時從“自我”和“關系”兩個視角同時探討感激表達對雙方關系的影響。從本質上來看,“自我”視角體現了領導感激表達對員工離職意愿產生影響的員工心理機制,反映了員工會基于領導表達的感激之情對自我價值進行判斷的心理過程;“關系”視角則凸顯了領導感激表達影響員工離職意愿的社會功能,即員工通過對領導感激背后的信息進行整合和提煉,進而對雙方關系進行判斷的社會過程。綜上,基于社會信息加工理論,本研究整合“自我”和“關系”兩個角度的感激表達研究,探討領導感激表達如何

    南開管理評論 2022年2期2022-06-08

  • 自我與有無
    最終還是要落腳在自我這個問題上來。從破的方面看,“吾喪我”是要揭穿自我身體和自我意識的虛假;從立的方面看,“天籟”“真宰”“真君”等是要揭示出“道”才是真實不虛的、才是自我的出發和依歸。當達到“道通為一”之境時,自我的追問也就不存在了。關鍵詞:自我;有無;吾喪我;真宰;真君;道通為一中圖分類號:B2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1-0055-03《齊物論》的主旨在于通過消泯物我、是非、彼此,達到齊同萬物于大道的

    學理論·下 2022年1期2022-06-02

  • 王韜《扶桑游記》中的日本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他者 自我王韜(1828—1897)的《扶桑游記》是晚清域外游記的一種,記載了作者1879 年在日本的經歷。王韜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經由傳統文人到西學倡導者的轉變,他的身上有著傳統與現代兩方面的特征,這種自我形象是伴隨著對他者形象的塑造而確立的。自始于1849年的墨海書館時期起,他就踏上了對西方文明的認知之路,出游異域更是使其能夠直面他者。他者形象實為自我建構,《漫游隨錄》和《扶桑游記》這兩部異域游記中的“他者”正是“自我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錯位”的敘事
    短篇小說;錯位;自我魯迅在論及近代世界短篇小說時說,“以一篇短的小說而成為時代精神所居的大宮闕者,是極其少見的”,但是,“在巍峨燦爛的巨大的紀念碑底的文學之旁,短篇小說也依然有著存在的充足的權利”。①這段話在歷經近百年的風云變幻之后,依然回旋激蕩,短篇小說不論在什么時代都有“存在的充足的權利”。從1990年代開始,學者們不斷發出中國短篇小說衰落、式微、失寵的評判,但是,這樣的聲音和生態卻擋不住一部分作家對于短篇創作的堅持和熱愛,他們用發表的數量和質量維護著

    當代文壇 2022年5期2022-05-30

  • 轉變策略: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必經之路
    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自我認知發展需要,突出自我管理、活動驅動、實踐體驗和參與評價等,引領學生深化體驗,重新認識自我,不斷增強自我管理與集體主義榮譽觀。尤其是中職學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更要懂得放手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引領學生在適應職校生活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鼓勵他們在主動融入職校學習生活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滿足其全面發展的需要。關鍵詞:班主任;職業學校;學生;管理;自我;活動從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開展職校管理,就是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傷感的“自我
    不安定等塑造的“自我”中可以看到郁達夫小說里“零余者”的身影?!恫话捕ǖ撵`魂》是陳翔鶴早期代表作,用傷感詮釋了不安定的靈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他的小說創作從傷感轉變為更多的現實描寫,從《古老的故事》中可看見魯迅《傷逝》的身影,晚年創作的表露知識分子曲折內心的歷史小說《陶淵明寫〈挽歌〉》和《廣陵散》是其文學創作上的巔峰。陳翔鶴作為淺草社、沉鐘社的重要成員,一生都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也因其文學的純粹性,在文學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書屋 2022年11期2022-05-30

  • 潘金蓮與林黛玉形象的本我與自我比較
    要:本文主要從“自我”和“本我”的角度解讀潘金蓮和林黛玉兩個藝術形象,林黛玉和潘金蓮在形象解讀中并不是毫無關聯的,其實他們正體現了小說人物塑造從“本我”到“自我”的一個過渡,這種人格的選擇不僅導致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暗示著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從另一方面看,“本我”型人物的塑造更能凸顯人物內心的矛盾和掙扎,這意味著《紅樓夢》小說人物塑造的成熟。 關鍵詞:《紅樓夢》 《金瓶梅》 自我 本我 林黛玉 潘金蓮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重要概念。本我代表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5期2022-05-27

  • 西洋的“自我”與儒家的“道義”
    對象,從西洋的“自我”與儒家的“道義”之視角剖析和闡釋了漱石的個人主義思想在東西方雙重文化的影響之下所呈現出來的特點,探討了漱石用“道義”的思想對其小說中的個人主義話語進行的本土化重構。關鍵詞:夏目漱石;個人主義;自我;道義中圖分類號:I10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458-(2022)02-0046-07DOI:10.14156/j.cnki.rbwtyj.2022.02.006夏目漱石是生于日本明治時代的知識分子。日本的“知識分子”——

    日本問題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淺析中島敦《山月記》中的異化與矛盾
    ,中島敦,欠缺,自我引言中島敦是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十分擅長創作短篇小說。在昭和初期的日本文壇上,中島敦的名字如同煙花一般散發出了閃耀的光芒后就迅速逝去。但是在他三十三年的短暫的人生之中,卻留下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能讓人讀后感悟頗深的優秀文學作品。結合中島敦短暫的一生與他所創作的文學作品傳達出的中心思想,能夠看出他的這部出道之作,也是最為人稱道的一部作品——《山月記》,是能夠傳達出他相似的人生感悟與態度的,也是值得我們去仔細研讀的一部作品。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2022-05-16

  • 私小說中“私”的特征研究
    關鍵詞:私小說 自我 大正時代“私小說”一詞出現以來已百年有余,這一文學命名雖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關于“私小說”這一概念的認知,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發生變化。目前為止并沒有一個公認的、全面的私小說定義??v觀日本各個時期的“私小說論”,都包含一個固定的要素——“私”。根據小笠原克和梗本隆司等的研究,這里私小說中的“私”指代“作者本人”。私小說是作者關于“私”進行描寫的小說,是作者對自己私生活、感情、情感的忠實再現,是對“私”的“自畫像”的投影??梢哉f,離開“私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對“自我”的追尋與堅守
    ,其從未放棄對“自我”的追尋與堅守,這對當代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化建設也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孫犁在創作中刻畫理想中的人物和理想中的“自我”,實現其“自我”形象的投射和對美好人性的追求。孫犁的“自我”意識潛移默化地體現在不被時代認可的“問題人物”形象上,這種不合時宜的齟齬也正是作者自我追求與實現的可貴所在。除了對“自我”人性生方面的堅守,孫犁在文藝事業上對原則的捍衛也足以看出其“自我”對藝術的體認和執著的追求,這種信筆直抒、真情流放的風格也影響了新—代的青年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讓學生寫出真實的“自我
    不脫離寫作者的“自我”,必須不以“大我”排斥“小我”,即允許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理念,從大量的感性認知中提升自己價值評判標準。只有這樣,學生對生活的情感態度才會是真心的,才會是摯愛的,才會是富有個性的。因而他們給文章賦予一種特殊的感染力。這種情感態度的“個性本色”,正是現今中學生作文中最為缺乏的,也正因為學生缺乏了這種“本色”,自然也就造成了中學作文教學的諸多弊端。讓學生確定真實和真誠的情感態度,不但可以糾正學生寫作中心口不一的不良傾向,而且能憑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2期2022-05-13

  • 時間中反叛的生命
    關鍵詞:時間性 自我 生命 伍爾夫《奧蘭多》作為伍爾夫創作中最為流暢的一部虛擬傳記,打破了傳統傳記中真實性的要求,并以虛實結合的手法與荒誕詼諧的文風,記述了一位看似為主流社會所不容的雙性同體的貴族奧蘭多。雖然其傳主原型一般被認為是伍爾夫的好友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但伍爾夫在文字中隱含了自己對人世間種種抽象概念的思考。以往學者大多從性別研究角度探尋奧蘭多的性別轉換,或者從現象學中“心理時間”的角度闡述奧蘭多經歷中的種種變化,本文在此基礎上試從“時間性”角度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建議者選擇及其中的自我—他人決策差異
    以及這種選擇中的自我-他人決策差異。實驗1探討為自己和為他人選擇之間的差異;實驗2探討為自己和建議他人選擇之間的差異。結果表明:(1)人們傾向為自己選擇高熱情-低能力建議者,為他人選擇高能力-低熱情建議者;(2)為自己選擇和建議他人選擇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人們在為自己選擇時更看重熱情維度,為他人選擇時更看重能力維度;而為他人選擇與建議他人選擇可能是不同的心理過程。關鍵詞建議者選擇;自我-他人決策差異;熱情;能力分類號B849DOI: 10.16842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22年2期2022-04-23

  • 國家形象構建的自我與他者視角研究
    體系中,相對于“自我”的另一方看待事物的立場和角度。文章通過對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新年2016》與中國央視拍攝的紀錄片《春節》為藍本闡釋,作為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他者”與中國本民族文化下“自我”對同一中國傳統最盛大的節日——春節的真實記錄,展現英國廣播公司如何通過影視語言塑造其眼中的中國形象,掌握中國國家形象構建過程中的話語霸權的,進而探究與中國人自我認知下的中國形象產生差異的根源。在此基礎上,學習借鑒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紀錄片的技巧,提高我國紀錄片的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2期2022-04-14

  • 費希特知識學中的自我與自由
    費希特知識學中,自我的形而上學特征直接決定了自由的特性??梢源笾聫倪@樣三種自我和自由的類型來概括費希特知識學不同的發展階段:絕對自我與先驗的自由、現實自我與實踐的自由、宗教中的自我及其自由。我們試圖闡明,自我在費希特知識學的這三個階段分別具有怎樣的規定性,這樣的自我是如何實現自由的,他的自由思想具有怎樣的意義和地位?!碴P鍵詞〕 費希特;知識學;自我;自由〔中圖分類號〕B51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769(2022)02-0030

    社會科學研究 2022年2期2022-04-08

  • 馬丁?瓦爾澤作品中的“自我”追尋之路
    觀,繼而追尋其“自我”,是一個在筆者看來值得研究的題目。關鍵詞:卡夫卡瓦爾澤自我一、引言在戰后文學史上,馬丁·瓦爾澤與海因里?!げ疇柡途亍じ窭惯@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并稱為德國文學的三大旗幟性人物。德國書業協會在瓦爾澤獲和平獎的頒獎詞中稱:“瓦爾澤以他的作品描寫和闡釋了20世紀下半葉的德國現實生活,他的小說和隨筆向德國人展現了自己的祖國,向世界展現了德國,讓德國人更了解祖國,讓世界更了解德國?!盿 瓦爾澤的創作力極強,除短篇小說集《屋頂上的一架飛機》外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論費希特共同體價值觀教育的“自我”哲學基礎——基于1794 --1795年知識學的討論
    lehre)的“自我”(Ich)的邏輯演繹中,蘊含“自我”哲學價值,而這為共同體價值觀教育的形成提供了實踐性的價值指向。如此理解,費希特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關聯性。一、“自我”的邏輯演繹過程費希特一生多次修改其“知識學”理論,前后期的理論體系與部分概念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筆者選取1794至1795年間費希特“知識學”作為研究范圍。在這一“知識學”藍圖初現之際,費希特信心滿滿地表達了建構“知識學”的初衷與理想----不是為了非普遍必然性的經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03-17

  • 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作為符號的“自我”與“他者”
    美學等角度,從“自我”和“他者”之間建立起符號學體系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從文本、作者和觀眾角度試圖以符號學視野中的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厘清基氏電影文本內部結構、基氏電影與其他電影文本之間的互文關系以及基氏電影受何種因素影響。二、文本內部的“自我”與“他者”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的電影作為創作者本人的作品只是按照特定的元素凝結成某一特定的文本?;想娪拔谋緝炔渴且罁囟ǖ碾娪耙暵犝Z言慣例、符碼組成相互作用的運行模式。傳統的觀眾帶有情感的觀影行為被非個人化的機器處

    河池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3-17

  • 學優生也需要“愛”
    私、嫉妒心強,以自我為中心,對成績或競爭患得患失,過度焦慮等。本文通過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通過打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提高抗挫能力等方面,實現學優生的全面發展。關鍵詞:學優生;自我;抗挫能力一、問題提出:“老師,開門見山的說,我對于講座的安排很不滿,我不認為這應該隨機選取,我本人很想去聽這個講座,而且我想班上倒數10,后20名去聽,也沒什么用吧?”“老師,我覺得按小組分數選座位這樣的做法很不好,傷害了一些同學的積極性?!薄袄蠋煛遍_學后不久,一連接到數

    學習與科普 2022年3期2022-02-22

  • 《牽風記》中的本我、自我與超我
    可逾分別與本我、自我、超我三重結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關系。小說在人物塑造過程中突破了傳統戰爭文學的內涵和外延。小說通過對人物的多向度塑造,即本我的釋放和轉化、自我的束縛與反省、超我的堅持及流傳傳遞了超越戰爭、超越時空的人性的復雜性以及對人性本身的深度思考。 關鍵詞:《牽風記》 本我 自我 超我 《牽風記》作為一篇革命戰爭題材小說,以汪可逾、齊竟和曹水兒三人以及戰馬灘棗千里挺進大別山前后經歷為敘事中心,關注軍人精神和心理變化,著意刻畫烽火背景下的人性。對作

    文學教育 2022年1期2022-02-19

  • 超越“自我”與“他者”:在華外國人短視頻講述中國故事獨特敘事范式研究
    中國”的標簽?!?span class="hl">自我”和“他者”建構的中國形象彼此都不認可,陷入“相看兩相厭”的窘境?;ヂ摼W信息技術提供的“可供性”(affordance)為新時代講述中國故事提供新的可能。伴隨全球傳播去中心化和融合化趨勢,講述中國故事“自我”和“他者”的權威及壟斷地位逐漸被消解、打破,普通網民更成為當下講述中國故事的主體。其中,長期在華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外國人成為當下全球社交媒體平臺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自媒體主體,基于中國在場經驗和海外異域身份的“主體間性”角色,他們能否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2-18

  • 布考斯基作品的時代內涵與現實意義
    期被忽略的關于“自我”的危機與自我建構等主題的探討。 關鍵詞:查爾斯·布考斯基 自我 文學史 美國夢1944年,24歲的查爾斯·布考斯基(Henry Charles Bukowski, 1920-1994)首次在美國一份主流文學雜志《故事》(Story)上刊登了自己的短篇作品《收到一封冗長的拒絕信之后》(Aftermath of A Lengthy Rejection Slip)。當時年輕的布考斯基為能被這樣大名鼎鼎的文學刊物采錄而興奮不已,卻遺憾地發現自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2022-02-14

  • 淺析納博科夫小說《機遇》中主體與大小他者
    幻想中而失去真實自我的迷惑個體就是主體;復雜的社會狀況就是折磨這些主體并控制他們欲望的大他者?!稒C遇》中主體深陷于小他者制造的幻象,因此無法建立真正的自我。同時,主體無法抵抗大他者無孔不入的影響力,導致他們將自身的欲望置于大他者的掌控之中?!娟P鍵詞】 納博科夫;大小他者;主體;《機遇》;自我【中圖分類號】I106.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05-0016-03一、引言弗拉基米爾·納博

    今古文創 2022年5期2022-02-04

  • 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目的的轉向
    危機時,唯有回歸自我才能救己,在自我成長中構建價值,由“為他的”向“為我的”價值向度轉向,實現人本真的價值,這需要依靠教育來達成。智能時代教育目的要轉向使人成為他自己,實現人勞作的藝術化,以使人在智能時代活得更有意義、自由和尊嚴。同時,人工智能為教育目的的轉向提供技術支撐,它使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實現了“為我的”學習,建構“屬我的”知識,這些都使智能時代必需的自我矗立了起來。關鍵詞:人工智能;教育目的;人;自我;本真價值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中國電化教育 2022年1期2022-01-16

  • 淺談學生自我激勵方法
    歐丹妮【摘要】自我激勵行為是通過自我鞭策和約束來保持對事物的高度熱忱,學生的自我激勵行為可使其主動調整學習心態,增強自信心,從而感受學習中的快樂。自我激勵是走向成功的引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自我激勵,養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娟P鍵詞】自我;激勵;方法 一、自我激勵的意義 自我激勵是指一個人具有不需要外界獎勵和懲罰作為激勵手段,能為設定的目標自我努力學習的一種心理特征。德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談到:“強烈的自我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42期2021-12-23

  • 淺析《石濤畫語錄》之“變化章”
    通之法;還有關于自我的探討。該論文主要圍繞《石濤畫語錄》中“法與化”、“臨摹與寫生”和“關于自我”的觀點進行論述,進一步解析石濤的藝術觀及其在藝術實踐中的應用,變化章中的理論要點影響后代至今。關鍵詞:石濤;通變;無法而法;自我一、法與化(一)“有法必有化”“凡是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變其權;一知其法,即功于化?!盵1]33世間的事情有常規就有權變,有法則就有變化。一旦懂得常規,就須善于權變;一旦掌握法則,就要功于變化。我國自古就有掌握法則然后

    美與時代·下 2021年11期2021-12-20

  • 青色學校的哲學厘定與架構路徑
    要架構起能夠促進自我管理、體現人的身心完整、實現著成員共同宗旨的青色學校組織,讓學校成為有靈魂的、活的生命體,從而在人的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上實現著自我進化,在互相成就著彼此精彩的過程中積淀出獨特的青色學校文化。關鍵詞 青色學校 自我管理 自我“進化”面向教育現代化,教育在更多層面上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完整性。期待著學校能夠在人的管理、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家校共育等方面產生改變,讓學校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都成為不可或缺的組織個體,“青色學校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1年12期2021-12-19

  • 自我”從何而來
    這種獨特性只能從自我內部獲得。但是,這種價值主觀論可以成立嗎?只要我們發問:“你為什么會珍視或看重它?”回答也許是“我認為”“我相信”“我感覺”或者“我決定”,但這類回應完全沒有回答“為什么”。如果我們進一步追問來龍去脈,那么任何認真給出理由的回答都會顯示,那個單獨的“自我”實際上并沒有獨自賦予或創造價值。那些看似高度自主的價值判斷,背后往往是有淵源和來路的,是由許多經歷和故事造就的,是在關系中形成的。我們無法單單依靠自己來構成自我,形成有意義的獨特性標準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48期2021-12-14

  • 作為教育哲學的現象學 ——論現象學“自我”的解放
    一問,現象學與“自我”的奠基性關系便在歷史視域中顯現出來,現象學揭示了“自我”,解放了“自我”,以此現象學作為“自我”的哲學才顯豁了它的可能性與開放性以及它如何對西方現代哲學產生了持續而深刻的影響,對于現代教育哲學所產生的影響。也只有在此意義上,現象學才作為教育哲學出現,從而教育現象學才是可能的。如果我們對教育哲學不作狹窄的學科化的理解,而把教育哲學視為對教育觀念的審視,那么現象學就不是什么任何別的東西,它正是教育哲學本身?,F象學不僅僅通過“啟示”形構了“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1年10期2021-12-07

  • 教育主體關系中“自我”與“他者”的互動分析
    到“同者”(即“自我”)與“他者”(the same and the other)的關系,認為“同者”的存在是因為“他者”的存在,后者與前者的差異凸顯了前者的存在。相對于作為“存在”的“一”來說,“他者”意味著“非存在”。此“非存在”又包括完全絕對虛無和相對不存在,所謂相對的“不存在”,它并不是指實質上的虛無,而是表現為與“存在”相異,即陳康先生所說的“‘不是’不是‘無’,乃是‘異’”[2](P139)。換言之,假如世間無惡,善就無法體現;假如顏色無黑,白

    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12-07

  • 觀照“自我”,提升“自我”,放飛“自我
    的教學策略:內觀自我情感、轉化自我情感、抒寫自我情感?!娟P鍵詞】初中作文;學生個體;真情實感 ;教學策略“自我價值”表現在作文教學中,是指喚醒學生個體內心的逐步成熟的自我意識,進而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坝梦沂謱懳倚摹?,這是語文作文教學的原始意圖。作文體現個人的思想、意識;文字代表自己的想法,真情實感是最寶貴的資源。真情實感是作文所以感人的原因,有健康積極的思想感情是優秀作文的重要因素,也是作文的生命??墒?,不少初中學生的作文現狀卻偏離這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1年132期2021-11-29

  • 自我”與“荒原”意象的現代性探索
    揭示穆旦詩歌中“自我”和“荒原”兩大重要意象復雜而矛盾的隱喻內涵,探究其在現代智性詩學開拓的向度與限度。關鍵詞:穆旦;現代性;新詩;意象;智性書寫從五四時期的“詩界革命”開始,在中國現代詩歌近一百年的艱難探索中,最重要的主題是對現代性的追求。40年代,西南聯大詩人群努力創造著新的意象創造原則,其中“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穆旦對意象現代性的探索實踐,開拓了意象的深度和廣度。但穆旦詩歌的現代性追求并不是對傳統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拋棄,而是在追求現代性總的傾向上,

    美與時代·下 2021年10期2021-11-27

  • 大學生文化自信與審美教育模式探析
    鍵詞:“積極”“自我”“開放”“矛盾”?!胺e極”“自我”與“開放”——根據“2019 騰訊00 后研究報告”,00 后身上表現出了出積極向上、追求成長、自我超越、強調開放、關懷社會及他人的價值觀。00 后們出生在富裕的年代,中國的高速發展讓他們從出生就享受著消費升級、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因此他們更注重個性,重視自我成長,樂于探索世界,也花費更多時間在互聯網上沖浪,他們相信自己檢索到的信息,他們是自己行動的決定者,對多元文化有更深的認同和創造。令人欣喜的是

    魅力中國 2021年36期2021-11-26

  • 自我”隱喻:食物中的族群形象展示
    行推理?!盵1]自我是一個抽象、不具備實體的概念。人們可以通過物對不同的自我進行指稱,由此實現自我的具象化與象征化。這同時也是他者的具象化過程。通過物的隱喻,我們得以對不同的自我進行歸類、分組,實現思維上的范疇化與區隔。任何無實體的組織都只能借助隱喻,通過象征手段被人們想象出來。族群內部成員亦需要借助隱喻,以物(包括食物在內)為媒介,實現對組織身體的想象。通常,在族群歸類與劃分的過程中,食物作為與人類身存息息相關的物,與人的胃與精神相通,涉及日常中的一日三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5期2021-11-19

  • 楊永清:超越“自我”的蘇美達
    事會》:不斷超越自我,許多偉大的公司就是這樣脫穎而出的。關于出生《董事會》:蘇美達到底是怎么“冒出來”的?楊永清:蘇美達是資本市場上的“新兵”,公司早在改革開放之初——1978年就已經成立了,與國家改革開放同齡,CMEC江蘇公司是我們的前身,隸屬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當時,全國各省都有這樣一個分公司。當時鼓勵出口是為了給國家掙外匯,我們從出口機電產品開始做貿易,到了1998年我們面臨很大挑戰,因為加入WTO前夕,外貿的經營權放開了,外貿就沒有了什么門檻

    董事會 2021年10期2021-11-14

  • 歷史陰影·雙重“自我”·代際悖論
    不甚明了,甚至還自我埋怨“史福岡究竟和他有什么相干?”。但倪藻與故人趙微土,包括史福岡太太的相遇,則推動了倪藻童年記憶的展開,繼而《活動變人形》以童年倪藻的視角與口吻返照其父倪吾誠在1940年代的惶惑彷徨。值得注意的是,中年倪藻的“聲音”在這一過程間幾乎是“缺席”的,相反,他似乎扮演著一名“沉默的觀眾”。即使當他在小說的“續集”再次登場,中年倪藻依舊保持著讓人難以揣明其意的冷淡與緘默。如果借用若干敘事學理論將中年倪藻視作王蒙在文本內的“化身”,那么這一“化

    上海文化(新批評) 2021年4期2021-11-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