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乳源瑤族婚俗文化

2018-02-26 13:31盤桂青
神州民俗 2018年12期
關鍵詞:習俗文化

[摘? 要]廣東乳源瑤族,屬中國瑤族四大支系中過山瑤、盤瑤的兩支,舊分東邊瑤、西邊瑤(又分屬平地瑤、盤瑤支系)。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乳源瑤族民俗,在經歷了遠古盤瓢時代后,逐步走上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之路,在其婚俗文化方面,一改其古瑤耕山、游獵傳統婚姻風俗,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禮儀、婚姻習俗。

[關鍵詞]乳源瑤族;文化;婚俗禮儀;習俗

乳源瑤族婚俗,始于遠古盤瓢時代,伴隨社會文明的發展,古瑤婚俗亦逐步走向了“一夫一妻”制婚姻,一改古瑤民“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的游耕、游獵婚姻習俗。直至近、現代社會文明的進步,瑤族婚俗由“父母包辦”、“不與外族通婚”,發展成為以“自由戀愛”為主的“自由擇偶”的婚姻形式,包括“鰥夫可另娶,寡婦亦可再嫁”,成為近、現代瑤族婚俗中,文明婚姻的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榧抟嘤蓚鹘y的“盲婚、盲嫁”,發展成為通過對歌形式,表達愛戀情感、達至文明的美好婚姻的家庭。

一、乳源瑤族婚俗主要流程

在乳源瑤族婚姻民俗中,婚姻最終的達成主要有二種形式:一、即自由戀愛方式,通過社交對歌,達自相互了解與認識,最終步入婚姻殿堂;二、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雙方建立戀愛關系,再通過社交對歌,達至相互了解,最終步入婚姻殿堂。

瑤族婚俗中,無論自由戀愛或媒妁之言建立戀愛關系后,男女二人達成婚姻,即可進入談婚論嫁階段?,幾寤橐鲋?,一但達成婚姻關系,不論通過自由戀愛,或媒妁之言,均必須聘請媒人(成年已婚男子),俗稱“媒公”,進行“問親”、“說親”、“定親”、“接親”等禮儀。新中國成立前,瑤族婚姻僅限于本民族,禁止與外族通婚,同族間亦不允許通婚,稱不共房(不同祖先),同姓間亦是五服之內不婚。青年男女婚姻,女在15-16歲間,男在17-18歲間。新中國成立后,瑤族婚俗,在按照國家《婚姻法》的基礎上,仍保留了傳統民族的習慣。

1.問親

即由媒公前往提親,提親時攜帶煙絲到女方家,借家務事說親,探明主人家情緒與態度后,拿出“問親煙”交予主人,如女方家長同意,即接受煙絲,并款待媒公。飯后,媒公討得女方生辰八字后,請“踏翻”(算命先生)合男女八字,合則親事初定,不合則由媒公轉告女家,表示歉意。問親如女方家不同意,男方又真心實意愛戀女方,媒公則三番五次登門求親,直至說成婚姻為止。

瑤族婚俗中,亦有不行問親之禮,男女達成婚姻意向后,婚前同宿自由,女方父母概不干涉,并以酒肉熱情款待,族人視為正?,F象?;楹蠓蚱薏荒茉俸推渌擞胁徽斀煌?。

2. 說親

第一次問親達成婚姻后,男家擇日說親。說親時,由媒公帶用紅白色紙包裝錢幣作為說親禮錢,到女方家進行說親儀式,稱交“百意錢”,如女方同意,即接收禮錢,媒公則代表男方與女方家長,商定訂婚時間與訂婚財禮,訂婚之事便可確定。若媒妁之言婚姻,女方不同意,則拒收禮錢,或由父母婉言謝絕,訂婚一事不能再談。

3.訂婚

按照說親約定的訂婚時間,男方約請本族五位老人(含媒公),趕上一頭百斤以上肥豬到女方家送訂婚禮物,叫做過大禮。

舉行訂婚儀式時,女方家將男方送來的豬殺掉辦酒席(送錢不辦宴),請本寨老人和家族親戚、朋友吃定親酒。并清本寨有威望的兩位老人作證婚人。宴席間,男女雙方老人還將對接親時,女方所要彩禮進行禮節性討價還價,以免外人閑言訛語。

在乳源瑤族中,亦有將訂親做“求婚”。求婚當日,男方帶上一只公雞,9斤自釀苦爽酒,9斤豬肉,2板豆腐及聘金,至傍晚到女方家,一進門,女方家人便倒水讓男方父子洗澡,然后,準備好飯菜請男方父子用餐,席間,雙方父母商量孩子的婚事。如女方父母同意,男方父子就以帶來的禮物做第二頓飯,由女方親自主廚,其父母不能幫手,吃第二頓飯時,男方父親與女方父母商定給女方的財禮,并確定送親人數。確定諸事后,男方父親將兩元聘金送給女方父母,訂親完成,如女方父母不同意婚事,女方便不做第二頓飯,亦不收男家送來的任何禮物。

訂婚后,男方要清師爺占卜,擇選迎娶吉日及新娘入門良辰。其后,男方擇日由親戚將彩禮聘金,送至女方家,同時,告知迎娶吉日。訂婚后的男女青年,無論在什么場合,都不能參加情歌對唱,更不允許與他人談情說愛,否則被認為不正經,視為違背戀愛道德,遭族人譴責。

4. 接親

接親是瑤族婚俗中,最具風趣與民族特色的重要環節。接親禮儀,男家需備彩禮,包括:接親紅包若干(古時,一般要銀85兩,多的可高達160多兩,低的不少于60兩),以及備下寬邊花腰帶或裹腿帶(綁腿),在接親時送給新娘的姐妹和兄弟。

接親前,男女雙方各家均操辦酒席,宴請三親六戚,以示祝賀。若女方家境殷實,則提前男家兩天辦宴客,條件差則提前一天。女方辦客宴天數又視男方接親人數有關,如接親人數為7男2女,則做兩天客宴,第三天方接新娘到男方家;如系5男2女,則做一天客宴,第二天接新娘到男方家,婚俗規矩,男家接親禁忌雙數。女方送親以2人或4人,加上新娘亦系單數,單與單結合為雙,意為雙喜。

接親當日,男方到女方家接親通稱“來門”,接親男、女除新郎外,皆稱“儐相”。接親女家若遠在外村寨,接親到達女方所住村寨后,女方家有代表在村口外、或寨門外迎親,并以情趣盎然的對歌詰問,經多次與接親儐相唱答,才能進村入寨接親;若系本村寨接親,接親隊伍至女方家門后,經對歌唱答后,方可進入女家接親。

接親對歌是瑤族婚俗中,一項重要的禮儀,如接親人員不能唱答女方家所提的問題,女方會不高興,繼而被拒之村寨外、或門外,女方家就難以進行送親儀式,以致耽誤送親的良辰吉時,被女方家譏諷或被戲謔,還會遭受女方親戚、朋友恥笑。故在男家接親人員的選擇上,注重擇取懂對歌禮儀男女作儐相,加入男家接親隊伍。

乳源瑤族接親對歌,主要有兩次,一是接親到女方村寨、或至女方家門的對歌;第二次是接親隊伍進到女方家,被安排吃喜宴后,在新娘家門外,舉行的進門儀式對歌(又稱“坐歌堂”)。

5. 送親

送親是乳源瑤族婚俗中,結婚儀式的最后一個環節?;檠缱詈蟛褪浅载i腳,吃了豬腳所有賓客自然明白。在經過接親進門(坐歌堂)儀式后,女家接受男方送來彩禮,在此后的第二或第三天,新娘由其哥嫂與弟或姐夫陪同,一同前往男方家成親(又稱“出嫁”)。

瑤族婚俗女方陪嫁嫁妝,包括一個用于裝衣物的柜子,一床被子,衣物有20套,銀器首飾約20兩(舊制陪嫁亦包括有牛馬,及生產工具等)。

出嫁是日,新娘凌晨三點起床擇時出家門,到鄰居或親戚家等候,不能回家吃飯,表示自己已不是娘家人,在親戚吃過飯后,等送親的人來到后,新娘便走入送親隊伍前面,帶親女子陪伴新娘出門,并由嫂子打傘(古時每過河過橋均由舅舅背著過,怕得罪河神、橋白公,引路者要在橋上放兩毫錢,作為買路錢)。

到新郎家村口,擺設攔門酒,凡送親的隊伍中每人一杯酒一塊肉。新娘不能徑直進屋,男方媒人或者廚官在門坎上殺一只雞后(此雞是測試新娘入門后家主的福祿儀式用。雞蹬到大廳里,家主好福氣,雞蹬到門外,象征著家主可能不夠福氣,提示家主。)另由送親哥嫂先進男家后,新娘始能入屋,并由新郎伸左腳到門坎里、伸右手接新娘,新娘伸右腳伸左手讓新郎牽入廳堂,隨媒人繞廳堂走一圈,下半膝三次。行拜天地、父母禮儀后,向前來賀喜的客人,以及族中老人每人敬酒兩杯。敬酒后,新郎、新娘雙雙跪在正堂,接受族中老人“做人之道,處世之行”以及“睦族、勤儉等族訓、家規”教育。事畢,送親、賀喜賓客與新人入席,此際,男方哥嫂唱起《新娘歌》,如男方哥嫂不會唱,可讓接親儐相代唱。至此,婚禮燃放鞭炮響起,結婚禮儀始告禮成。

6.回門

回門婚俗,系婚后首次由新郎陪同雙雙迎回娘家的禮儀?;亻T時間長短,帶不帶禮物,則視男方家境條件。如男方家境貧窮,可待到女方生育第一胎孩子后,才回娘家。此時回門,不能住夜,也無須帶酒?;槎Y首次回門,多以新娘出嫁后第七天回門,第七天未回需等滿月才可回。留居三至五天,多則十五天。如果適于新年正月回門,長女須在年三十晚回娘家,新郎隨同一并往娘家過年;是二女,則在年初二回娘家,不能誤時?;亻T禮物,一般沒有特殊專門講究,或錢財、或酒肉不限。成婚后的男女,每至清明,亦有被邀請回娘家祭拜祖先。

7. 轉面

轉面婚俗是瑤族結婚儀式中最后一個儀式。又稱“盤歌”,婚姻當年除夕晚上,新婚夫婦帶上雞、鴨豬肉、米酒等食品,回門女方家,給村寨中每戶人家送一個糍耙、一塊臘肉。大年初一在女方家款待親戚鄉鄰。大年初二開始“轉面”,新婚夫婦受親戚鄉鄰輪流款待。

轉面當晚,女方村里有歌手率眾親到女方家中,對新郎進行“盤歌”。儀式開始時,女家親戚只問新郎家常及財產、生產、生活情況,漸而盤問男家祖宗、家世,最后會涉及瑤族祖先及相關瑤族政治、歷史、經濟、文化、自然、地理等各種知識?!稗D面”活動,可說是對新郎的一次考驗,如果沒有一定的智商和才藝,會被對唱詰問得啞口不言,只能不停喝酒認罰,直至醉倒。

8.特殊婚俗

在乳源瑤族婚俗中,亦存有一些特殊婚俗,如招郎入贅、半路親、擔名等。

招郎入贅:此婚俗多存在于家中因生女子,沒有男性,或為繼承祖業;或因家道中喪夫,需要重新建立起家庭,養活前夫所遺下子女等,瑤族婚俗中,允許招郎入贅,所生子女須隨母姓。

婚禮俗需先通過族中親房長輩同意,并由村長或族長、長輩寫好進門貼,說明男子入贅后,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楹?,入贅男子以兒子身份繼承女家的產業。

半路親:又稱馬頭親,系指男子娶寡婦,或離了婚的婦女為妻。此類婚姻儀式,一切從簡,只要取得女方父母或親房同意,就可以成婚。此類婚姻多在貧窮佶據人家的男子,皆娶馬頭親。

擔名:古瑤族婚俗中,流傳有擔名婚姻?;橐龆嘁蚍驄D有女無兒,為傳宗接代,女子成年后不招不嫁,又稱“留家女”,由父母任她選擇意中人同居,懷孕后,父母便在親友中擇選合適未婚男子“擔名”,作為未來孩子名義上的父親,女子名義上的丈夫。男子擔名后,可不與女子同居,或不進女方家門,不影響雙方今后娶、嫁。所生子女歸女方,姓女方姓,如兩人感情好,可結成永久夫妻。擔名也可脫名,脫名時,女方給予男方一定的擔名補償。

9. 其它婚戀習俗

在乳源瑤族其它婚姻習俗方面,還存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婚俗。如在民間,流傳有包括“游坡”、“講緣”、“杯水定親”、“咬手成親”等婚戀習俗。另有“共槽沐浴”解決婚姻家庭矛盾等習俗。

游坡習俗:瑤族婚戀習俗之一。每年正月初一,瑤族未婚男女便在本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玩,對歌尋找意中人,稱為“游坡”。如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便互贈禮物,然后回家稟報父母。獲父母同意后,男方請人到女方家行訂婚禮。

講緣習俗:乳源瑤族過山瑤將戀愛稱為“講緣”。春耕播種季節,也是青年思春擇偶的季節。他們在勞動中對歌建立感情,牽動婚姻之緣。插秧時節,青年男女隔田對歌;到中秋季節,他們以禾苗與水、稻花與谷粒之關系比喻對歌,加深雙方愛慕之情;到收割季節,愛情走向成熟,姑娘如愿意嫁人給小伙,便主動幫助小伙收割,舀米時候,姑娘掃粉,小伙掄槌,在辛勤勞動中定下終身。

杯水定親習俗:乳源過山瑤多入贅,手續簡單樸實。逢年過節,青年男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家,或幾廳堂對歌,姑娘看中后,便恭敬地端上一杯白開水放在小伙面前,如果小伙有意則一飲而盡,良緣即成。

咬手成親習俗:秋收過后,未婚青年便相約背米去串情人。按約定到某瑤寨,此寨異性青年則備下酒菜款待,客先即興唱起稱贊好山好水好主人山歌,主人和唱,隨著對唱,濃情油然而升,青年男女各自物色相好,成雙成對走到寨外,盡情對唱,建立感情。熱戀情郎在情妹手背咬上一口,情妹亦在情郎手背咬上一口,若咬輕重相同,表示戀人情意已決。繼而男方給女方拴藍色或黑色絲線,女方亦給男方拴紅絲線,兩人即告雙方愛慕,可擇良辰定親。

共槽沐浴習俗:乳源瑤族存有解決婚姻家庭矛盾方式之一。夫妻吵嘴或打架后,錯誤一方如請求對方諒解,便以燒好一盆熱水,提到洗澡槽邊,請求對方諒解。如對諒解便會前往共同沐浴,矛盾就此化開?,幐璩祝骸胺蚱薮蚣懿挥贸?,燒盆暖水靜等候,兩人上前抓過身(指沐浴擦背),夜間床上共枕頭”。

二、主要特征

乳源瑤族是中國瑤族四大支系中過山瑤、盤瑤的兩支,舊分東邊瑤、西邊瑤(分屬平地瑤、盤瑤支系),其婚俗與瑤系的布努瑤、茶山瑤,以及漢族婚俗比較,其主要特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瑤族婚俗中,從戀愛關系的確定,到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處處體現出一種藝術唯美的形式,對歌成為青年男女表達情感的主要形式。尤其于婚姻關系確立與步入婚姻中接親、送親,到婚姻禮儀完成的“轉面”等,不論男女情感的表達,或親族賀婚,大多采用對歌形式,并最后完成人生婚姻“大事”。

其二,瑤族婚俗中,保存了瑤族文化傳統民俗,無論從婚俗服飾,或婚俗禮儀中的問親、說親、訂婚、接親、送親,到轉面(盤歌),均保留有鮮明的古代瑤民族文化特色。

其三、在瑤族婚俗中,自明清到近代,瑤族形成的“一夫一妻制”,體現了男女平等的婚姻關系,“鰥夫可另娶,寡婦可再嫁”以及婚戀自由、平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瑤民族社會與文化所具有的近現代文明。

另:在瑤族的婚姻家庭中,從古至今,夫妻雙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青年男女雙方都有建設家園,互尊互愛,勤儉持家的權利和義務,不會隨意吵鬧,隨意離婚或重婚。若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不能合好,才請問親、說親、定親及接親的媒人作“證人”出面調處,否則,非但不能離婚,還會遭到人們的責罵和歧視。

三、婚俗的重要價值

乳源瑤族婚俗是古代瑤民經過千百年發展形成的主要民俗之一。早在遠古盤瓢時代,古瑤民族即流行自由婚姻婚俗。歷古朝各代流傳,至近、現代,瑤族婚俗仍保留有傳統婚嫁的古俗。其重要價值:

1、歷史傳承價值。古瑤民族婚俗,是經過千百年發展留傳下來的傳統民俗之一,其具有歷史的傳承性,亦具有時代的連續性,可為古瑤民俗的發展,提供傳統文化的傳承。

2、研究價值?,幾寤樗讱v史悠久,對研究瑤族民俗文化,家庭婚姻史,具有重要的佐證作用。

3、旅游價值。乳源是世界過山瑤之鄉,利用傳統的瑤族婚俗,吸引海內外游客,有助于推動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

4、人文價值?,幾寤樗拙哂兄S富古老文化的根基,它的人文生存反映著古瑤人文形態的魅力所在,傳承保護好將給瑤族后代留下歷史文化的見證。

參考文獻:

[1]吳永章.瑤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8;

[2]黃毅.瑤族的男嫁女娶習俗[M].三月三,2017(4);

[3]周來生.社會文化學視視野下的瑤族沐浴習俗研究[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

[4]李肇隆,過竹.中國瑤族婚戀風俗[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09);

[5]徐祖祥.瑤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2);

[6]姚舜安.瑤族民俗[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9);

[7]乳源瑤族志編纂小組.乳源瑤族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6);

[8]李默.韶州瑤人:粵北瑤族社會發展跟蹤調查[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1)。

作者簡介:盤桂青(1964—),女,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專業,瑤族文化。主要作品有《盤王歌》、《歌山瑤》、《親人來到咱瑤寨》、《綠色情愫》、《銅鈴悠歌》等。其中:《親人來到咱瑤寨》獲廣東省第三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盤王歌》,先后獲得廣東省第四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廣東省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獎;廣東省第九屆魯迅文學藝術獎?!毒G色情愫》,獲廣東省第五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恩情》獲廣東省群眾文藝作品(音樂)評選金獎、廣東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獎;《歌姆》獲廣東省第五屆群眾音樂舞蹈花會金獎;《歌春》榮獲廣東省首屆民歌民樂大賽銀獎;《銅鈴悠歌》廣東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現任乳源瑤族自治縣文化館任館長。

猜你喜歡
習俗文化
文化與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這些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多少
寫好春節的一個習俗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