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飯后甜品到“婦科圣品”

2018-02-26 13:31肖朋彥
神州民俗 2018年12期
關鍵詞:本地化洋酒香港

[摘? 要]20世紀初期,為招徠更多顧客購買洋酒,不少香港酒商開始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本文以“波打酒”為例,試探洋酒進駐香港與如何“本地化”推銷的歷史。

[關鍵詞]香港;洋酒;本地化;定位

香港從《南京條約》后一直成為外國商品進駐的良好市場,尤其西洋商品的引進更是中國大陸無可比擬的。其中,洋酒的引入較早,從19世紀中期開始,便已開始有品牌進駐。而到了20世紀初期,很多洋酒的引入經常伴隨著報紙廣告以作招徠。但通常地,它們僅僅在廣告中呈現洋酒的品牌、“解渴”、“消暑”等中外通用的廣告用語,并未對自身產品進行獨立的品牌定位,使各款產品在觀感上趨同,難以區分。而在上世紀30年代,“貓嘜波打酒”廣告出現了。其標榜的不再是解渴等常見功用,而是“補身妙品”。為何有此獨特的宣傳?

一、“貓嘜波打酒”,“波打酒”?“波特酒”!

對于貓嘜波打酒,筆者并無印象,原因是其消失時本人尚未出生,因此在研究此課題的早期造成了內容的誤會:認為貓嘜波打酒即現在的健力士黑啤,酒性和品牌一樣。出此錯誤的原因在于網上的錯誤言論:“健力士黑啤就是以前人稱'貓嘜波打酒'的那種”。[1]殊不知在與學者溝通后,才明了原來是兩種不同種類的酒。真是貽笑大方,也是筆者研究粗淺導致的錯誤認識。

那么,“貓嘜波打酒”究竟是什么酒?根據本人事后對朋友的訪問,得知是一種飯后飲用的甜葡萄酒,類似“波特酒”(Port wine)。但當時無人能正確說出“貓嘜”到底為何物,則只能再作進一步了解。之后,[2]本人通過電話咨詢當地酒行,才確切了解“貓嘜波打酒”酒種、名字的來龍去脈:貓嘜波打酒是波特酒,是一種混有白蘭地(Brandy)的葡萄酒。而“健力士”黑啤才是真正的“波打酒”?!柏垏O”在早年被稱為“波打酒”,應是翻譯出錯所致,但肯定的是,貓嘜和健力士并非同種酒類。由此,疑團才得以解開。

二、波特酒在國外

在了解“貓嘜”為波特酒后,就需對其在外國的發展進行了解,從而明白其傳入香港的原因。

(一) “波特酒”在葡萄牙的出現

“波特酒”為何存在并流行于葡萄牙,很明顯地,與“葡萄”這種釀酒材料有關?!安ㄌ鼐啤弊鳛槠咸蜒赖闹匾獦酥拘跃祁?,其生產具有嚴格的規定:葡萄必須產自杜羅河流域(Alto Douro)及上杜羅河區域(Upper Douro)。[3]在杜羅河區域距波爾圖西部100公里,方便運輸,因此成為古今波特酒貿易之地。

杜羅河地區的地形適宜種植釀制葡萄酒的葡萄。此地為內陸山區,雨量少,晴天多,對于喜光的葡萄種植有很大的幫助。且山區坡度約為20-30度,[4]在防止水土流失的情況下,此種坡度種植葡萄最佳,既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方便農民搭棚立架種植葡萄,且每一株葡萄都能享受到陽光從斜面而來的照射。

而杜羅河地區的氣候也是葡萄種植優良的重要原因。冬天氣溫-12-14℃,夏季溫度高達35-38℃。夏天的陽光和高溫使葡萄的光合作用得以加強,促進養分的生成,而冬天的寒冷則使葡萄為減少消耗而養分流失較少,日夜溫差則使糖分保留較多,使杜羅河地區的葡萄營養豐富味道清甜。除此以外,由于夏天炎熱干燥而冬季寒冷潮濕,蟲害較少,幾乎可不施加農藥,也使杜羅河地區的葡萄成為“有機”的釀酒材料,自然珍貴。

由此可看出,在便利的交通、合適的地形和氣候之下,杜羅河地區所產葡萄的釀制渾然天成,而其成為葡萄牙特色的酒類則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是一種材料要求較高的酒類,因此葡萄牙對其定位也較為高雅。

(二)“波特酒” 在外國的定位

從葡萄的嚴格種植和挑選可看出葡萄牙人對此酒釀制的高標準,自然地,其定位會向奢侈品、收藏品靠攏,而其目標顧客也會向中產以上階層的消費者靠近。

唯一一張我所能找到的30年代關于“波特酒”的廣告海報,Sandeman——擁有225年歷史的波特酒品牌。我們可看到一位面容模糊的男士,帶帽著斗篷,在全身黑色的陰影中凝視著手中的杯子,而杯中所呈現的便是波特酒特有的紫紅色液體。而在海報的下方,寫著“波特酒”和品牌名字等。這是一位穿著得體的紳士,該形象與水管工人、消防隊員等著裝有所不同,更像“俠”,可見其定位為“有故事的紳士”。

而波特酒的飲用方法在于“品嘗”,而非“消暑”、“爽快”,說明其地位高于一般酒類,超越普通飲料所帶有的功能。由于在釀造過程中被中止發酵,其保留了大量的葡萄原汁,因此“波特酒”味道清甜。也正因其減弱了葡萄酒中的苦澀味,“波特酒”往往成為飯后甜點。而“飯后甜點”的存在也正好印證了其定位較高的情況——雖不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沒有它,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而一旦有了這個環節,卻可以提高生活的品位和樂趣?!安ㄌ鼐啤弊鳛轱埡筇鹌愤@種休閑品的存在,其消費難以普及到每個人。由于“波特酒”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目前網上依然有販賣1900、1910年代所產波特酒,這樣的情況說明外國人注重“波特酒”的正統性。其性質也由“休閑品”逐漸向“奢侈品”靠攏。

由此可知,正統“波特酒”采用珍貴材料釀造而成,其定位也高于一般酒類。從“酒類”逐漸提升到休閑品、奢侈品。再結合其“紳士”形象,成為外國中產或以上階層體現身份地位的物品。

三、“波特酒”傳入香港情況

“波特酒”在外國作為奢侈品存在,然而想嘗試進入傳統的早期香港市場,打著“休閑”、“正統”、“奢侈”這些旗號又能否完成?

(一)香港政府允許“波特酒”的引入

從過往的香港數據可看出,從1883年開始,關于“波特酒”的信息就已出現在香港資料當中。而第一份有關“波特酒”的資料是政府提供予當時公務員飲食的餐單,其中顯示“Port Wine”為第三份列單(飲品)中的其中一個種類。由此可知,“波特酒”最初并非以“商品”方式傳入香港,而是讓駐港外國人能品嘗家鄉味道而輸入香港。則此時的“波特酒”與香港民間并無太大關系。

之后的大部份與“波特酒”有關的文件都與上文的政府內容類似,直到1923年,終于在香港《Trade Marks Ordinance》上出現了“DOW'S PORT”的“波特酒”廣告。廣告中沒有趣味圖片和文字,僅僅說明在哪里、哪時能提供“波特酒”。雖此廣告內容乏味,但可發現“波特酒”此時已由政府專供逐漸開放到市場。成為30年代“波特酒”嘗試進入香港傳統市場的重要前提。

(二)“波特酒”進入傳統香港市場情況

開放“波特酒”市場后,“波特酒”在香港更易被看到。且從1935年11月9日開始,港英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宣布取消香港的銀本位制,開始實行英鎊匯兌本位制。港幣開始與英鎊掛鉤,當時1英鎊可兌換16港幣。[5]自此,香港之前與內地一樣的銀本位制度告別歷史舞臺,經濟制度逐漸與國際聯系起來。因此,外國商品進入香港將更加方便。為占據香港這個新市場,到1936年,“貓嘜波打酒”在香港報紙刊登廣告宣傳自己的洋酒。

在這份《生活日報》1936年的6月13日[6]的廣告中,我們可看到“貓嘜波打酒”的廣告非常突出,有一只威嚴的貓咪圖片,且在“貓嘜波打酒”字樣和圖片之下,寫有“貓嘜商標,唯一佳釀,補身妙品,產婦飲之,去瘀生新”和代理洋行、在何處可購買此酒的文字。

上文已說明,此處的“波打酒”實際上是“波特酒”,在廣告中,我們發現此品牌的定位與國外的“波特酒”有所不同:雖也證明其正統性,但“正統性”并非追求杜羅河地區的葡萄或某個年份釀制的波特酒,而是需認準“貓嘜”商標。而此“貓嘜”的品牌定位也從“奢侈品”轉向居家的“藥酒”,潛在客戶定位也從“高雅的紳士”階層向“產婦”轉變,而海報中的代表形象也從“俠”變成“貓”,變化之大可想而知。相同的食物飲品在不同地區的使用方法,形象在對比下竟有如此大差別。

四、波特酒香港推銷策略分析

(一)廣告理論

如何讓香港人把沒見過的 “波特酒”變成居家必備的“洋酒”,必須多花心思。新商品的宣傳,由于顧客對其有陌生感,往往會有抗拒性,銷量自然無法提高。因此,“不是要創造新的、不同的東西,而是要改變人們頭腦里早已存在的東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聯系重新連接在一起?!盵7]對于“波特酒”這種新近舶來品,總代理域景洋行所做的,就是在傳統香港人固有思想上增添新內容,讓他們接受“貓嘜波打酒”這種新洋酒的存在,使他們認為這種酒就像“藥酒”一樣見怪不怪。平常報紙經??d“藥酒”的廣告,傳統產品也在新興產物(報紙)上打廣告,而“貓嘜波打酒”也在報紙上進行宣傳,市民看來自然不抗拒。

同時也讓他們固有的“養生觀念”中產生對“貓嘜波打酒”的連接。產生連接的原因在于新信息(波特酒)若能進入傳統香港人的大腦中,往往會與其他舊事物進行聯系,嘗試找出當中的相似點,方便記憶。因此,為香港人所熟悉的“養生”“藥酒”等,就成為“貓嘜波打酒”傳入香港、占據香港酒類市場的關鍵詞眼。

(二)中國傳統“養生”觀念的可利用性

所謂養生,即“保養生命”,目的在于了解如何保持健康強壯的身體以延年益壽?!秲冉洝分刑岢?,借用四時養生、飲食養生、情志養生等養生方法來延長人的壽命。[8]中國人自古便希望長壽或擁有不死之身,因此才有“唐僧肉”、“煉仙丹”故事的出現,而當時的報紙廣告也往往被“養生”、醫藥廣告占據大篇幅,說明醫藥廣告在報紙中的存在是比較常見的,而借用報紙這種新媒體進行宣傳也成為一種趨勢,“貓嘜波打酒”作為新品,采用常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宣傳,則不會顯得突兀。

當時女性生產較注重傳統保養,因此坐月子、去惡露等都是生育后必須的養生步驟。當時的香港思想傳統,男女達到適齡年齡通常會結婚生子,且生育數量較多,因此相當重視坐月子、除惡露等步驟。在“貓嘜波打酒”廣告旁,還有治療“產后頑癥”的廣告,說明當時的市民非常重視相關情報。在這種情況下,“去瘀生新”的“貓嘜波打酒”自然從“奢侈品”轉向生活“必需品”。而“貓嘜波打酒”的存在也不可能成為飯后的“奢侈品”,與報紙中“起死回生”的“救世良藥”一起成為“婦科圣品”,希望借此打開香港消費市場。

(三)記憶加深與刻意排版

除此之外,筆者在搜尋數據時,發現域景洋行還采用一些其他的獨特方式,讓人們對“貓嘜波打酒”這種商品在《生活日報》中印象更為深刻。

上文提及,報紙中有大量醫藥廣告,那么,“貓嘜波打酒”這種“藥酒”應如何從中突圍而出,成為大家都有印象和購買意欲的商品?域景洋行采用的便是“疲勞轟炸”的方法。

在信息過剩的情況下,人們每天接收的訊息過多,因此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且大多難以記住,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斷出現、不斷加深人們的印象,也是突圍而出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筆者在進行數據抽樣搜查時,[9]發現在1936年6月的《生活日報》中,整個月都有“貓嘜波打酒”的廣告,且在之后的報紙中也有發現,就不一一贅述。但可以明確一點,就是每天都有“貓嘜波打酒”的廣告,確實會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讓他們對此品牌有所記憶。假若有一日讀者有意購買“去瘀的”的“婦科藥品”,則可能會想起“貓嘜波打酒”。但這種密集式的廣告,實際上進一步把“波特酒”這種高雅酒類變成平常醫藥。

五、“貓嘜波打酒”的現狀

時至今日,“貓嘜波打酒”已在香港絕跡了,本人經多方查探,都無法了解所謂的“貓嘜”是現在的哪個酒類品牌。但是“貓嘜波打酒”那“去瘀生新”的觀念仍在香港媽媽之間流傳著?,F于一些香港的網上親子論壇中,仍可看見關于坐月時飲用波打酒的問題。從論壇的文字可看出,現在的香港媽媽仍有借用“波打酒”去除惡露的習慣。[10]由此可見,“貓嘜波打酒”的“產婦圣品”宣傳到現今依然有效,[11]已植根于香港市民記憶之中,從1930年代開始的宣傳已獲成功。

結 語

由于葡萄牙杜羅河地區葡萄的優良質量,從而造就了葡萄牙最著名的波特酒。而用料上乘、釀制精心使其在外國成為具有收藏價值的“奢侈品”,而其定位也是中產或以上階層成功人士的飯后休閑之選。

在香港開埠以后,波特酒在駐港人員的需求下被引進,更于1930年代逐漸在全港推銷。但其定位為可幫助婦女產后“去瘀”的養生“藥酒”,是有小孩家庭的必須藥物,嘗試利用傳統香港人熟悉的物品鞏固記憶,并以“藥酒”作招徠?!安ㄌ鼐啤痹诋敃r的傳統香港不再是奢侈品,且顧客定位從“成功人士”變為“產婦”。雖變化巨大,但其成功的廣告策略影響了及后的幾代香港媽媽。鑒于“貓嘜波打酒”已不在香港銷售,該酒是否可助婦女產后“去瘀”,已無從考證。但以“波特酒”在香港與在外國的宣傳策略相比較,可說明相同的食物飲品在不同的地區,其所發揮的作用,給人的印象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參考文獻:

[1]陳任.為食.com:黑啤入饌.http://paper.wenweipo.com/2000/12/02/OT0012020013.htm;

[2]海報.https://www.pinterest.com/pin/144115256798171014/ ;

[3]親子王國論壇.貓打酒可以幫助排清惡露.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9248 ;

[4]生活日報,工商日報,香港中央圖書館;

[5](美)艾·里斯、杰克·特勞特著,王恩冕等譯.定位[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6] 盧受采、盧冬青.香港經濟史:公元前約4000-公元20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7]蔡勇.消費者發現與主體性缺席——現代廣告理論及運用史評[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8]胡西美.淺談中醫學的養生觀.甘肅中醫,2003(3);

[9]彭德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葡萄與葡萄酒.食品與發酵工業,1981(4);

[10]徐琳.波特酒:盛開在杜羅河岸的奇葩.消費指南,2014(10);

[11]Anonymous, "Dow's Port", Trade Marks Ordinance,1909, 1923;

[12]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overnment Nitofication. No.367."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November 10, 1883。

作者簡介:肖朋彥(1991——),女,碩士,現在廣東省博物館任職。

猜你喜歡
本地化洋酒香港
香港之旅
展與拍
目的論視角下的電子游戲翻譯
如何利用Memoq進行網頁本地化項目翻譯
香港
洋酒在中國認知度不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