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鼎文:愛與歸屬感的滿足,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2018-02-28 19:23付洋
婚姻與家庭·性情讀本 2018年2期
關鍵詞:歸屬感流動家庭

付洋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陪伴他們長大的時光是寶貴的。身為父母,你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溫柔的雨露,還是刺骨的寒風?該怎樣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2018年,本刊將在每一期的“教育會客廳”邀請一位教育大咖來做客,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更好的父母,養出更健康的孩子。

采訪對象:

周鼎文,亞洲系統排列大會主席,道石教育創辦人,生命教育導師,臺灣淡江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特邀講師,中科院心理所后現代心理學高峰論壇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EMBA總裁班《企業領導人系統心理學》特聘講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心理學兼職教授,著有《讀懂孩子》。

主要觀點:

如果能夠滿足孩子愛與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再遵循生命的法則來愛孩子,你會發現,教育原來是一件很簡單很自然的事。

愛與歸屬感的滿足,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個人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愛是對孩子的一份用心關照;歸屬感是一個人歸屬于一個團體,或者和某些人有聯結、被接納的感受。比如,我們是一家的,我們是一伙的,我們是在一起的。

當孩子吃飽喝足、生活安全得到保障之后,“愛與歸屬感”會成為他最大的需求。如果這個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出現行為、情緒、心身疾病等多種問題;他會沒有足夠的內在動力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在臺灣,我曾經遇到一個孩子,他逃學、吸毒,還借了高利貸。他的父母都覺得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但是我覺得,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變好,這是人的自然本能,就像種子要發芽、花朵要綻放一樣。孩子問題行為的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了解到,孩子小學時的成績很好,初二時突然開始逃學。因為他的父母那時候忙著吵架、鬧離婚,無心管他,他覺得沒有家了。如果沒吃飯,肚子會很空;如果沒有愛與歸屬感,心靈就會很空,于是,他開始向外尋找心靈的食物—交朋友。

獲得歸屬感最快的一個途徑是和團體中的人做相同的事,發生相同的狀況。于是,朋友逃課,他也逃;朋友偷車,他也偷;朋友吸毒,他也吸……就這樣一步步走向墮落。

我對孩子的父母說:“從這一刻起,你們必須面對婚姻問題,還給孩子一個家?!蔽彝ㄟ^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這對夫妻解開心結,調整情緒和關系。他們積極地與孩子溝通,給他關愛。在父母的幫助下,孩子成功戒毒了。雖然他沒有繼續求學,但后來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生活很開心。我問他:“讓你不再吸毒,愿意去學習和改變的最大力量是什么?”他回答說:“是我爸媽不放棄我,我能感覺到他們的愛,我覺得自己有家可回?!?/p>

有些疾病也和愛與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有關。一個9歲的小男孩,他的皮膚經常起疹子,無論用什么藥都不好。我了解到,他爸爸的皮膚偶爾會起疹子,有一次被孩子看見了。爸爸工作忙碌經常不在家,孩子渴望的父愛得不到滿足。他漸漸覺得,自己和爸爸唯一像的地方就是起疹子。在潛意識里,他不希望這個病痊愈,而心理是會影響身體的。

為了得到愛與歸屬感,孩子會本能地想和父母做相同的事。如果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教育孩子就變得很簡單。比如讀書,如果全家人都在讀書,孩子自然就喜歡讀書。當他讀書的時候,在內心深處會有一種和家人的情感聯結,會覺得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是在一起的,內心會非常愉悅和幸福,這種力量很強大。

我認為用批評、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是笨方法。想讓孩子優秀很簡單,努力去尋找孩子身上和爸爸媽媽相似的優點,多多夸獎,強化它。比如,“小明,你的手工做得真好!你和爸爸一樣心靈手巧呀!”這種稱贊就像是給孩子下一個心錨,能夠把孩子跟爸爸的歸屬感聯結起來。每個人至少有3個優點,孩子擁有爸爸的3個優點,擁有媽媽的3個優點,他的歸屬感就可以滿足了,而且會把這6個優點維系一生。而擁有6個優點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

相反,如果父母批評孩子:“你和你爸一樣懶!你這么任性真像你媽!”那就完蛋了,孩子這輩子一定會又懶又任性,因為他會通過相似的缺點來和父母建立歸屬感。他絕對會把這些缺點維護得特別好!所以,父母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小心。

整體和事實法則,承認家族成員的位置和事實

在滿足孩子愛與歸屬感的需求之后,父母還需要遵循生命的法則來愛孩子。父母的愛就像河流,如果沒有河道引導,就會變成一種盲目的愛,最后傷到甚至淹死孩子。而如果有河道引導,父母的愛會變成一種更成熟的愛,更覺醒的愛,更有智慧的愛,愛會流到孩子生命更廣闊的地方。愛的河道就是生命的5大法則:整體法則、事實法則、序位法則、平衡法則和流動法則。

整體法則,家族是一個系統,所有的家族成員都要被承認,每個人都要有一個位置。有的家族成員因為夭折而被遺忘,或者因為作奸犯科而被排斥,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其他家族成員尤其是孩子就會填補空位,很容易產生跟那個空缺的人相似的命運或者是情緒、行為。在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家庭父母教養良好、家庭和睦,但是孩子卻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往下追蹤,就會發現這個看似一切很好的家族隱藏的秘密:早夭、意外、殺害、精神病等。

前陣子,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熱播,在墨西哥的亡靈節中,如果逝者被親人遺忘,那么,他的靈魂將無法回家,甚至徹底消失。對逝者的紀念是很有必要的。采取什么形式紀念沒有關系,關鍵的是我們要從內心里去感謝逝去的家族成員,感謝他們為這個家族所做的一切,感謝他們曾經照顧我們,承認他們在家族中的位置。

如果家庭中有夭折的孩子,建議父母不要因為怕觸景傷情而遺忘、忽略他,最好采取一定的方式來承認他在家庭中的位置。比如,全家人可以表達對夭折孩子的悲傷和懷念,為他種一棵樹,以他的名義做公益等,這樣整個家庭的情緒、氣氛都會更好。

如果遵循整體法則教育孩子,孩子就能學會接納每一個家族成員,他對這個世界的愛都會變得更加包容。endprint

事實法則,尊重與承認事實的原貌,按照事實如實的樣子承認它。事實法則告訴我們,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給到他支持,讓他接受事實。我建議父母向孩子客觀地描述事實,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事情本來的樣子,這樣孩子就不害怕面對事實,生命會更有力量。

有的父母出于愛和擔心,會向孩子隱瞞一些事實。比如一個最簡單的事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接受我們的。有個男孩一直被父母過度保護和寵愛,以為所有人都喜歡自己。長大后向喜歡的女孩示愛被拒,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跳樓自殺了。

再比如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如果父母用平靜、中立的態度描述孩子的缺點,同時強化優點,那么孩子自然知道,自己的缺點只是一個事實而已。比如,我的兒子身高很矮。我對他說:“兒子,你的個子雖然小,但是跑得很快??吹侥闩懿綍r很開心的樣子,爸爸更開心!”兒子聽了很高興,他從小就接受了這個缺點,沒有為此自卑過。

智慧的父母還能把孩子的缺點轉化為愛的禮物。有個6歲的小女孩,她的臉上長了一個黑色的大胎記,非常自卑。父母怕刺激她,家里連鏡子都沒有。輔導這個家庭時,我對她說:“媽媽在生你的時候是難產,非常辛苦。這個胎記是媽媽送給你的禮物,其他小朋友都沒有!”后來,小朋友再笑話她,小女孩就得意地說:“你們看到我臉上黑黑的嗎?這是我媽媽送給我的禮物,你們都沒有!”其實,只要我們讓孩子看到他獨一無二的地方,看到背后的愛,他就可以接受事實。

如果父母遵循事實法則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能夠看到一個全面的自己,一點點積累面對事實的能力,擁有心靈的復原力,面對挫折后會很快復原。

序位、平衡、流動法則,讓父母的愛更加成熟和智慧

序位法則,在家族系統中,每個人按照長幼順序的輩分被尊重,每個人都要回到自己應該站的位置上。

在親子關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違背序位法則的現象,是孩子卷入到父母的戰爭之中。因為孩子的序位亂了,由父母的晚輩變成父母的平輩甚至是長輩。一方面,孩子會替父母承擔他們的責任和命運,把自己的人生賠進去。他們沒辦法活出本身的生命力,就像是穿著別人的鞋子走路。

另一方面,孩子還會承擔父母的情緒。孩子的生命一半來自爸爸,一半來自媽媽。如果他去恨爸爸或者媽媽,他的內在就分裂了。比如,孩子同情身為受害者的媽媽,恨加害者的爸爸,那么他可能就以拯救者出現。當他發現自己拯救不了媽媽時,又會變成一個受害者或者加害者。以后,他的人生不管發展到哪里,都會待在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的三角模式里。比如,他可能會娶(嫁)一個需要拯救的人,毀掉自己的人生,甚至把三角模式傳給下一代。

幫父母的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一旦兒子想要介入我和妻子的紛爭時,我會馬上制止,告訴他:“你是晚輩,我和媽媽是長輩。你不需要管我們大人的事,你永遠是我們的孩子,你可以好好地愛爸爸和媽媽?!比绻?,兒子替媽媽來批評指責我,我的妻子也會馬上制止他:“雖然,我跟你爸爸之間有一些問題,但是他永遠是你的爸爸。他是你的長輩,你必須尊重他!”父母一定要明白,夫妻關系與親子關系是兩碼事,不要將它們混為一談;更不要在發生夫妻沖突時,把孩子抓到身邊做籌碼。

家庭也有序位,新家庭要優于原生家庭得到照顧。如果父母不能放棄各自對原生家庭的忠誠,那么新家庭就不能夠真正建立,孩子的內心也會處于分裂的狀態,沒有一體感和一致性。這種序位錯亂的家庭往往會制造出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導致學習困難。

平衡法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要平衡。首先,愛要平衡。孩子學習平衡之愛的最好方式,是觀察父母是如何對待彼此的。比如,太太對我的好是3分,我感覺到之后,再多加一點點,對她的好達到5分;她感受到我的愛,再多加一點點,對我的好達到六七分……我稱之為“滾雪球增加幸福平衡方式”。孩子就會看到人有平衡的互動需求,知道他接受了父母的愛之后,要再加一點點還回去,學會感恩與付出。注意,如果你給我3分愛,我還你3分愛,這就不是平衡,而是交換了。

其實,教育方式也要平衡。我們太渴望成為完美的父母了,想要掌握一個完美的尺度,認定某種做法是絕對正確(錯誤),教育方式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舉個例子,很多父母不對孩子進行物質獎勵。其實,沒必要那么偏激,只要獎勵方式平衡一些,不要次次都是物質獎勵或者精神獎勵就好。因為孩子生活在一個多元的世界里,多元的教育方式更能滿足他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流動法則,我們的生命和愛是流動的。一是生命傳承。父母可以這樣對孩子說:“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把生命給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把生命給了你,將來,你也會把生命給你的寶寶,生命是一代代流動的,是非常寶貴的東西?!边@樣,孩子會更好地發揮他的生命,讓生命更加豐富。有孩子的家庭完成生命的流動,他們的內在是平安的;不能生育的家庭,可以多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否則接受了生命這么珍貴的東西卻無法給出去,內心可能會失衡。

二是愛的流動。中國父母有一個重要的功課是學習表達愛,讓愛在家中流動起來。很多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但是從來不說。那么,可能孩子被父母打過一次,他就以為父母不愛他,記恨一輩子。我建議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向孩子表達愛,比如鼓勵、親吻、擁抱。另外,父母之間也要多多牽手、擁抱,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在流動的。父母因為意見不合而吵架,也是一種愛的流動。遺憾的是,現在很多父母是處于無話可說的狀態,連吵架都吵不起來,愛是不流動的。就像河流一樣,不流動的愛只會枯竭、死亡。

如果能夠滿足孩子愛與歸屬感的心理需求,再遵循生命的法則來愛孩子,你會發現,教育原來是一件很簡單很自然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歡
歸屬感流動家庭
學校教育中歸屬感培養的思考
流動的畫
歸屬感:班級建設的紐帶
家庭“煮”夫
澳大利亞教育研究理事會發布學生歸屬感報告
戀練有詞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圍坐在圓桌旁開會,氣氛更和諧?
尋找最美家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