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耶魯買課去

2018-02-28 23:53蘇煒
幸?!傋x 2018年12期
關鍵詞:耶魯上帝教授

蘇煒

進大學前,我每天都掰著手指算什么時候可以自己支配時間、上自己喜歡的課,好不容易熬進大學,發現可以自己選課和選擇什么時間上課,高興地把那幾門課排過來排過去,大有翻身做主的感覺。

我們當時熱衷于打聽公共課老師的背景,“關門師叔”“關門師太”(經常給學生不及格的男女老師)的課要竭力避開;上課有點名“癖好”的老師自然也不受歡迎;剩下那些又不點名、考試還“高抬貴手”的好好先生,擠破頭也要選他的課。

從國內到美國,選課的自由度更大了。耶魯的選課干脆叫買課(shopping class),一聽這名字,多少曾被國內教育制度“禁錮”的靈魂都興奮得顫抖。在西方國家,人們都把買方當上帝,所以按照這個邏輯,學生應該是上帝。買課期長達兩星期,我想象著教授們像集市的小販,在課堂里張羅個攤子,兜售自己的獨門絕活。學生們像主子似的,拎個選課籃去課堂里挑挑揀揀。良好的自我感覺不斷膨脹,直到走進課堂才發現,原來“上帝”也不好當。

首先是選擇的范圍太廣。耶魯采用通識教育,進校不分專業,兩年以后才決定專業,所以前兩年必須抓緊時間把自己可能感興趣的課都選一遍。

觀察下來,很多美國學生更關注自己的興趣。他們也討論教授的背景,給分苛刻的老師絕對是“沒有國界”地不受歡迎。比起我們從前一味關注分數和點名,興趣在他們心中是第一位的。

相比起來,中國學生心里多幾把“鎖”,“鑰匙”拽在自己手里卻對不上號。我想這不完全是中國的教育給上的鎖,文化、性格方面的因素都有。分數是第一把鎖,尤其是第一年,心里沒底,不知道耶魯教授的評分口味,選課的時候格外小心。

專業是第二把鎖,出國讀名校的光環背后是更多的關注和期待,很少有人能做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別人的期待,不知不覺就變成了自己的期待,興趣的聲音越來越小,選課也身不由己。

第三把鎖更沉重——“責任”。美國人也許不理解,但在中國文化里,讀書歷來是有責任的——不讓父老鄉親失望,“榮歸故里”在當代中國留學生的詞典里也還找得到。背著三重鎖,中國學生的腳步也許并沒有因為走出國門而更加自信。

既然課難買,“上帝”就需要一本“購物指南”。開學前每個人都能領到一本選課指導“藍寶書”,一共619頁。

有時候,數據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它多少給我們一點震撼,一所學校的容量可以如此之大。為了吸引“上帝”,課程介紹的風格簡潔明快,課程涉及的范圍和內容一目了然。有些表達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比如哲學系的一門課“死亡”,開篇的兩個問題就讓人難以抗拒地想去課堂里探索答案:“有一點我可以非常確定,我將會死亡。但我們又將如何理解這個事實?既然存在著死亡并非終點的可能性,我們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永生?”最后,我就沖著這兩個不能不思考的問題走進了課堂。

“藍寶書”有厚度也有廣度。比如歷史專業,這個在耶魯本科生中最熱門的專業,涉及歷史學、藝術史和科技、醫學史。一共有35頁的課程介紹。

除了傳統的政經史、戰爭史、思想史以外,歷史系還開了女性史、同性戀史等方面的課程,獨特的視角吸引了很多學生。

我圈定了六門課,打算在前兩周光顧一下,其中就有藝術史和音樂史兩門非常受歡迎的課。我想校方可能認為無論學生以后從事什么職業,對藝術的了解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必備的基本素養,所以這些課都不限制人數,在禮堂般的大教室里轟轟烈烈地上。教授也都是重量級的大人物,一位86歲高齡,另一位也年過70。他們的經歷就是活生生的歷史,由他們來講歷史自然更有厚重感和說服力,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兩門課。

等買到第三門課的時候,我發現教授變成了上帝,學生都眼巴巴地期待成為他的選民。因為討論型的小課是限制人數的,不是誰想買就能買。比如有個項目叫“大戰略”課程,這是個案例型的討論課,由耶魯最著名的幾位教授聯合開設,內容是研究世界幾千年歷史上的領袖人物所做出的偉大的決策。如此振奮人心的課程,對于雄心勃勃的耶魯學子來說是有致命吸引力的,入選的難度跟當初考進耶魯的難度差不多。還有些口碑好的大牌教授開的課也要通過競爭才能去聽,比如上中國現當代史的史景遷教授,他的課總是能吸引很多人旁聽。這門課開在耶魯法學院的大廳里,每次都座無虛席,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也不少。很難說那么多人都對中國的歷史有興趣,但他寫歷史的觀點非常合耶魯人的口味。他強調個人可以改變歷史,而耶魯要培養的正是改變歷史的人,所以大家都很樂意聽他講講中國歷史上那些了不起的大人物。他的討論課總是毫不客氣地從課堂上請走很多慕名而來的好學者。

我剛去的時候心里很有意見,覺得大牌教授怎么一點大家風范都沒有,人家如此好學來旁聽,這在中國,老師要受寵若驚地挽留,他怎么可以生硬地拒絕。后來我才體會到,耶魯討論課的設計是完全為學生考慮的,限制人數才能達到有效進行討論的目的。這種課節奏很快,學生課前要做許多工作:大量的閱讀、思考、為發言做準備。課上學生反應的速度也很快,大家都要對討論的問題有所貢獻,一起讓探索更深入。如果老師允許很多旁聽生在場,勢必影響選課學生發言的機會和時間。如果禁止旁聽生發言,不但是一種歧視,也會失去上課的意義。

摘自《意林》

猜你喜歡
耶魯上帝教授
田教授種“田”為啥這么甜
劉排教授簡介
120秒的“上帝”
耶魯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學農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請你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請你自己打開一扇窗
是否氣人
小金曼·布魯斯特:耶魯領航人
恐怖的教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