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編鐘的故事

2018-02-28 23:53崔秩
幸?!傋x 2018年12期
關鍵詞:銅鐘余音曾侯乙

崔秩

編鐘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文化傳說來講,據說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編鐘,在傳說中,黃帝下令自己兩個手下伶倫和榮將,鑄造十二鐘,以和五音,從而成為編鐘的歷史源頭。當然這只是傳說之一,關于編鐘的發明人在歷史傳說中有多重說法,有說是炎帝孫子發明的,還有說是帝嚳發明的,還有說是堯或者舜或者禹發明的等等。

從實際考古發現角度來看,鐘的原型最初是鈴,鈴的最初形態是木鈴或者竹鈴,然后進化到陶玲,后來又出現了金屬銅鈴。就在鈴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陶制的鐘,到了我國商代晚期,第一次出現了銅鐘。這種早期的銅鐘叫做“镈”,它已經具備了后世銅鐘的基本樣式,區別在于這種镈是平口的,不像后世編鐘那種弧形口。這種編镈在春秋時代發展到頂峰,在進入戰國之后就逐漸被更先進的編鐘所取代了。

相比編鐘,編镈比較厚重,發出的余音特別長,因此禮儀功能特別強,但是也正是因為余音長,所以導致在演奏比較復雜或者輕快曲子的時候,就會出現余音的混響,也就是曲子的娛樂性比較差。因此進入戰國之后,大部分編镈被更靈活的、能夠彈奏清楚明快樂曲的紐鐘和甬鐘所取代,也就是被編鐘所取代。曾侯乙墓編鐘實際就是由19個紐鐘+45個甬鐘+1個大號的镈構成的。相比編镈,編鐘除了能夠滿足禮儀的需求,而且也能夠滿足音樂的需求。曾侯乙墓出土的這套編鐘,橫跨五個半八度,能夠應對現代樂曲的,這是非常先進的樂器科技水平,因為直到18世紀初,鋼琴還只能演奏五個八度。曾侯乙墓編鐘的高科技含量,足以支持它在2000年后的20世紀,能用來演奏《東方紅》《國際歌》,也能演奏《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還能演奏古曲。

編鐘在戰國時代發展到了鼎盛,隨后在秦朝就開始走向了衰落。這個主要原因是因為編鐘之所以能夠發揚光大,正是因為周禮對樂器的需要,而戰國時期諸侯的野心又助長了各國鑄造編鐘的努力。

但是到了戰國結束秦朝統一的時候,周禮已經徹底土崩瓦解,秦王朝和后繼的漢王朝在很長時期并不需要重新模仿周禮來宣揚自身的權威,因此編鐘的實際用途在這一時期大幅減退。同時,編鐘的造價也實在是太昂貴了,因為編鐘是要消耗金屬銅的,在古代,銅是一種重要的貨幣原料。周代規定,貴族犯了死罪,繳納120公斤銅就能贖罪。而一套曾侯乙墓編鐘重達幾噸,對于一些小國來說,一套編鐘幾乎等同于一個國庫了,用來顯示權威和禮儀,應用面非常窄。

由于以上這些原因,古代編鐘鑄造工藝和水平在秦漢時期迅速衰落。舉例來說,曾侯乙墓編鐘是春秋末期戰國早期的作品,當時的這批編鐘是雙音鐘,也就是敲擊鐘口弧形的中央是一個音,敲擊弧形的兩側是另一個音。這種雙音鐘鑄造技術,到了秦漢之后就徹底失傳了,此后只有單音鐘。直到2000年后的1978年,考古人員發掘出了曾侯乙墓的雙音鐘實物,考古學家和音樂家才徹底解決了這個文獻中記載的“雙音鐘”的謎團。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儒家思想從漢代開始逐漸居于統治地位,編鐘再度得到了封建王朝的重視,統治者又需要用周禮那一套來自己的統治擦胭抹粉了。但是,由于長期的編鐘工藝失傳,這時候已經很難復制出跟曾侯乙墓編鐘匹敵的作品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編鐘鑄造工藝的失傳進一步加劇。到了宋代,朝廷又想大規模復興周禮,但是僅僅是圍繞周代編鐘的形狀和構成,大家已經意見嚴重不統一了,之所以意見不統一,就是因為到了宋代,誰也不知道東周時候的編鐘到底是個什么樣子了。隨后的元明清這幾個朝代,統治者繼續對編鐘禮儀的興趣,這個鐘是越做越大,但是越來越敲不出編鐘那種音律了。等到了清代,這時候鑄造的編鐘雖然豪華,但是已經完全五音不調,只能放在那里充當禮儀擺設用具。

也正式因為鐘從禮器樂器病重一路衰退為禮器,不再能夠演奏音樂,因此鐘也就隨著時代的演進,越來越成為我國古代的報時工具而不是樂器。雖然樂器功能遺憾地消失了,但是鐘仍舊是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見證。

摘自《新天地》

猜你喜歡
銅鐘余音曾侯乙
方劇余音
曾侯乙的音樂之聲
夕陽鐘聲
曾侯乙編鐘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漢口外灘感懷二首
畫龍須點睛 余音可繞梁——課堂結尾藝術探索
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隊——曾侯乙編鐘
西江流域南漢“姐妹”銅鐘
余音飄香 鳳凰涅巢:“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課觀摩活動”參賽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