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七年級下《道德與法治》
——論養成良好道德習慣

2018-03-03 09:43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初級中學劉建英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8年9期
關鍵詞:淺析榜樣信仰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初級中學 劉建英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逼吣昙壪聦W期初中學生基本適應了校園新生活,本期教育核心是“養成良好道德的習慣”,培養學生堅定的信仰;習慣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良好道德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與否的基礎和保障。良好道德習慣是在生活中養成,又在實踐中培養、矯正;都是在日常行為中顯現和形成,并讓其變成習慣性的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是學生樹立追求美好自我的啟點,也是實現最高理想的重要保障。

在“養成良好道德習慣”這一教育主題下,本書體現了“共在”這一核心價值觀,它是一種學生與自然、與他人、與所在世界能和諧共處、相互依賴、相互攙扶前行的教育。滲透“共存”價值觀的教育,目的是引導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成為能尊重他人、愛國、愛家并與世界和諧共處的主體,信仰是人們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選擇和持有,是人類對美好理想的持久信念,是人類對真善美的本能追求。信仰猶如照耀人生之路的明燈,有了這盞明燈你就不會偏離正確的人生方向,沒有信仰就有如在黑暗中行走,時刻都有碰壁的危險。

本冊《道德與法治》教材淺析及教學建議:

一、淺析教材、引導建議

“良好的道德習慣養成”來源于生活,由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構成;教學中要抓住生活中三個時間維度:總結過去的生活行為、安排當下行為、規劃未來的理想和目標。根據這一時期少年的心理特征,本冊的單元設計分為日常生活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學生與大自然、家人、伙伴相處的教學內容,把學生與大自然的話題安排在第二單元,可謂“學逢其時”,是因為這一時間我國多數地區正值春天,引導學生學會與自然一起成長,順應生活的良好習慣;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對學生進行信仰教育。教學中要設計有以下的引導環節:

1.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方式,總結道德原則

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其中有道德價值的東西,總結道德原則,學會將“回頭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習慣養成的方法;在不知道自已發展方向、也不知對錯時,能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中要安排現場活動體驗

包括觀看有道德意義的事例的視頻或電影,組織學生自編自導的表演、游戲、制作等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引導組織、把握學生學習和發展方向。

3.總結和討論從中發現生活的內在道德意蘊

理解道德對于生活的構成影響,安排當下行為。

4.教材設計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

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面向未來生活的道德教育,以未來作為目標??偨Y過去與安排當下,讓學生自已能成為為未來生活的主人。

綜上可見,養成總結過去的習慣;修正于當下方向,形成堅定信仰,才能解決學生在生活中道德方向的困惑,服務于創造美好未來。

二、讓學生形成自已道德準則

1.道德行為在生活中具有內隱性

人在無意識狀態中就形成自已的道德行為習慣;價值觀、道德準則也就在生活行為中突顯出來。教育體驗活動是向學生再現這種道德存在狀態,對其行為現場引導。體驗活動和學生行為矯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準則,如第2課的《我們天天有精神》,第8課的《大自然中的禮物》《大自然中的快樂》《大自然的語言》,第10課的《家人的愛藏在哪里》《肩頭上的愛》等的利用場景再現設計矯正學生的道德行為。

2.這一階段的學生需要培養道德敏感性和對生活反思意識

在生活情境教育中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現場活動體驗幫助他們能從生活中發現道德意義,控制自已的行為造就良好道德品質。教材第2課《這樣真精神》,第6課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課《大自然中的快樂》,第11課《送“小伙伴”回家》,第12課《再來學一招》,第13課《大家一起歡樂多》,第15課《快樂地分享》等設計為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帶入社會進行體驗教育,培養學生的信仰意識。

3.模擬特定場景境教育,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場境中學習

如逃生、救護等,起到提前準備的作用,通過演習的方式教學生學妥善處理類似事件,以避免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還要形成在緊急關頭能有關心幫助他人的優良品質。

三、良好道德品質學習方法

1.榜樣學習法

榜樣學習是21世紀前中國德育最常用道德教育方式。榜樣故事,承載著人類精神,并將其代代傳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有示范作用,進行對照式自我反思。實際上,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中國堯、舜、禹傳說的各種榜樣式人物特有形象,都是推動人類前進的精神動力。

榜樣,是人類自我激勵的源泉。榜樣的言行,能夠將少年理想具體化,對少年兒童形象思維特別適用。本冊教材依然將榜樣學習作為少年兒童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一是體現在大量的繪本故事中,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學習意識,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道德原則。如第1課的《鏡子里的我》《保持整潔有辦法》,第4課的《怎樣才能不馬虎》環節,就突出同學間的示范與相互學習。第四單元《我們在一起》以一個主題單元的方式,強調與身邊人共在、團結、分享、互助和共同進步的教育理念,通過榜樣的教育引導形成學生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

2.批判學習法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學習方式非常普遍,批判反思是道德學習的主要方式、是道德生活的形成方式;讓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向善發展。道德學習中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惡,依據善的原則進行的自我批判、反思和批評他人不道德行業來修正自已行為,即荀子所講的“日參省乎己”。對少年兒童而言,是引導他們形成自我批判與反思和學習他人的意識;養成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通過教材的淺析和教法引導,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宗旨,讓學生養成自覺分辨道德的意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言行、人生觀、價值觀與做人的標準,保障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生活習慣,將來都能成為品德高尚、信仰堅定、對社會有用的人。

猜你喜歡
淺析榜樣信仰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淺析VLAN間靈活互訪
論信仰
鐵的信仰
淺析35kV隔離開關常見缺陷及處理
淺析“譙”字“酷烈”義
榜樣
榜樣
榜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