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在市政道路維修工程中的應用

2018-03-03 16:43何凱
大陸橋視野·下 2018年2期

何凱

【摘 要】瀝青路面是在我國道路的主要形式,該路面形式在我國公路建設中占有較大比例。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和使用周期,瀝青路面需要進行改造和翻新,翻新的面積占總面積的1/10。在瀝青路面翻新過程中,采用瀝青冷再生施工技術,能有效地促進資源和環境的開發利用,提高資源的保護水平。

【關鍵詞】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道路維修

前言

國家經濟較快發展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進步,尤其是市政道路施工方面的發展越來越快,推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但考慮到各地區道路運行時間逐漸延長,同時受到各方面外界因素作用,對市政道路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如路面塌陷、開裂等。為此,加強市政道路的維修和管理十分必要,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可提高維修工作的合理性,充分改善市政道路的抗壓性、穩定性。

一、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概述

(一)冷再生技術的優勢

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中,其優點為:可就地施工;可充分節省原材料,避免過度消耗。就地施工是指該技術應用中可避免前期準備,直接在維修作業中進行施工,根據施工方案直接在原有道路路面進行作業。與傳統基層路面施工相比,該技術可降低對原有路面的破壞程度,極大程度地縮減了施工周期。

(二)技術應用前提

該技術使用前,需對現有路面進行全面勘測、調查。如路面是否存在大范圍的坑槽、松散、推移、沉陷等問題,然后才可進行技術應用與否的判斷。如果舊路面的瀝青層存在功能衰減,彎沉數值在0.01mm以上,一般不建議對該路面進行基層冷再生技術的施工。另外,如果市政道路的水泥砂礫層較為穩定,未遭到明顯破壞,且路面面層狀況良好時,可采用瀝青路面基層冷再生技術施工。

二、施工準備

(一)施工材料準備

冷再生結構主要使用骨料和填充料,其中采取的主要材料為瀝青混凝土和上基層材料,需要對骨料進行加工整理,骨料的粒徑需控制在5mm左右,且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主要保持在40%~75%。如果施工設計不符合實際操作,施工人員需要及時停止施工,并采取相關措施加以改進。與此同時,選取硅酸鹽水泥作為路面水泥的材料,嚴格控制其凝結時間。

(二)機械準備

在具體施工操作開始之前,需要將施工所需的各種機械準備完善,并根據實際需要及時進行設備調試工作,對設備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預判,做好各項機械設備的前期調試工作,保障施工始終處于進度范圍之內,不會對施工作業造成影響,更不會延誤施工工期。

三、施工方法

(一)路面清理

冷再生作業前,需對舊路路面進行全面徹底的清理作業,避免路面殘存垃圾,及時拆除舊路側緣石,并由相關作業人員進行測量、標線工作,保證銑刨寬度滿足規范要求。

(二)銑刨破碎、銑刨速度的控制

1.借助銑刨機進行銑刨施工,保證舊路路面、上基層破碎后可均勻混合。

結合舊路狀態、混合料破碎后的配合比等確定銑刨速度。一般情況下,如果基層為石灰土材料,需要控制銑刨速度為5~6m/min;如果基層是無機材料,速度需要控制在4~5m/min。銑刨深度需控制在20cm,或執行設計方案要求。施工作業中,加強對銑刨速度、銑刨深度兩個重要參數的控制,以期提高冷再生銑刨度、混合料的級配合理性。

2.對已經破碎的混合料,現場試驗人員需及時進行取樣、篩分,然后確定混合料的級配狀況,并計算冷再生水泥量。

例如工程中舊路原有工況良好,舊路油面為8~10cm,不存在嚴重的裂痕、坑槽等質量缺陷;混合料中5mm之上的粒料比例為57%,與規范相比,該粒徑尺寸更大。工程經驗表明,該級配的基層具有良好的板體性,可避免后期發生干縮裂縫問題。再者,混合料含水率要求為保證路面含水率,滿足規范要求,可借助灑水車進行補充水分處理,最佳含水量需控制在1%~2%。灑水施工后,需靜置12h以上,提高含水率的均勻性。

(三)人工攤鋪水泥

施工中需根據設計含灰量對攤鋪水泥用量進行計算,并進行現場打格卸水泥作業,一般是人工操作,以期提高水泥攤鋪的均勻性。

(四)攪拌、質量控制

施工中一般需要借助拌合機作業,保證攪拌均勻性,并控制攪拌深度等滿足施工要求,加強對設計寬度的控制,質檢員需提高攪拌深度、攪拌均勻性的管理。

(五)整型、找平及碾壓

需要測量人員確定縱斷標高、橫坡。首先,使用推土機找粗平,均勻排壓后借助平地機找中平、細平至高程橫坡,平整度需要滿足設計要求。施工中,碾壓前還需進行含水率的測量,及時補水,保證其滿足最佳含水率的要求。

碾壓施工需要分階段進行。碾壓時應該選擇靜壓的方式進行,同時不能存在漏壓的情況。碾壓過程中應該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向前行進。初壓時,單鋼輪進行靜壓后振壓1遍(速度1.5~1.7km/h);復壓用單鋼輪壓路機振壓4遍(速度2.0~2.5km/h);終壓用膠輪壓路機靜壓1~2遍光面(速度2.0~2.5km/h),使得表面的平整性達到了工程的要求,同時沒有輪跡出現在表層上。

(六)養護和質量檢測

保濕養護時間需大于7d,養護階段內,車輛不允許通行。如果當地環境氣候條件良好,再生基層養護需要封閉交通2~5d。養護期間內,需針對再生基層混合料的含水率進行全面檢測,保證含水率低于3%時,方可在路面上層結構層進行鋪筑施工。

質量檢測:冷再生基層、底基層的檢測項目包括下述幾類:壓實度檢測,一般采用灌砂法,以重型擊實平均最大干密度作為標準密實度,每200m每車道測兩處進行壓實度代表值的評定;平整度檢測,每200m測2處,基層平整度允許偏差為6mm;底基層為10~12mm;縱斷高程的檢測儀器為水準儀,每200m測4處,基層允許偏差為+5,-10,底基層中城市主干道為+5,-15,其他類型道路為+5,-20;寬度檢測以不低于設計限值為準;橫坡偏差基層為+0.3%,底基層為+0.3~+0.5之間;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即可,一般在養生6d,浸水1d后進行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

四、結束語

冷再生技術具有工期短、節能環保、造價低、效率高等優點,可以利用舊路面材料,節約路用材料資源和能源,是一項新型的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此項技術的應用發展,可以適應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矗,余鵬,張立,等.冷再生穩定劑選擇[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33.

[2]郭淑茶.就地冷再生技術在市政建設上的應用探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8):1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