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研究

2018-03-05 20:45黃秋林莊建華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18期
關鍵詞:大學英語新媒體

黃秋林+莊建華

【摘要】信息技術將人類帶入新媒體環境,人們可利用信息技術打破時間與地域的束縛,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大學英語口語學習也可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的優勢,結合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三大理論,構建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為課內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從而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為此,筆者建議,可先為學生構建學習環境,然后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擇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活動,最后利用評價體系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英語 課外合作 微型學習模式

引言

新媒體環境使信息技術手段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利用新媒體環境構建新型學習模式也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大學英語口語學習需要學生多加實踐,因此,構建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尤為重要。只有合作才能促使學生利用英語多加交流,不僅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可提升其口語交際能力。本文將結合階段性、趣味性、合作性、自主引導性的構建原則,探究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習”作為主體,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此學習模式中僅起到組織者、引導者與輔助者的作用。結合新媒體環境,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環境的同時還可為其創建真實情景,從而最大限度的圍棋提供交互學習功能,使學生與同學進行交互性學習,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2.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理論依舊將“學習”作為主體,具體包含自愿性、自主管理、過程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等要素。在新媒體環境下,利用自主學習理論可使學生學習具有更廣闊的空間。因此,需利用新媒體環境的優勢,促使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但自主學習并不是與教師毫無關系,教師還需發揮其引導作用。根據調查,當前大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極大,如若沒有教師的引導與監督,自主學習將會難以進行。

3.合作學習理論。合作學習理論指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促使其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是一種小組學習模式,旨在學生利用合作達到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理論將小組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已有很多教師應用了合作學習理論,也證實了此理論的實效性。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需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理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增加學生口語交流的機會,使其保持較高的參與度,優化口語學習效果。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為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的構建原則

1.階段性。階段性原則指在口語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不同的階段中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這一原則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生具有全面的理解,也要求學生對自己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準確評價自身語言知識、口語表達能力、文化背景等相關水平。因此,可將學生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基礎階段與提高階段。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通過語言技巧、辨音能力、語法文化掌握能力的針對化提升,形成相互聯系、彼此融合的統一學習體系。

2.趣味性。心理學認為,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其學習的內在動機,而內在動機則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因此,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的構建不可忽略知識的趣味性,只有利用有趣的知識與活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其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才能積極的加入學習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趣味性的提升分為直接性、間接性兩類特點。直接性指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學習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間接性則指學生本身的自覺性息息相關,對于學生而言,要想提升其學習水平,自覺性與學習興趣必不可少。因此,加強學習的趣味性是整個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的重要任務。

3.合作性。合作性原則主要指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小組學習模式,使其共同開展活動,并利用合作的促進性提升學習水平。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在交流中獲得學習效果,在實踐中提升學習水平,這也是促使學生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將合作性原則應用于英語口語課外微型學習模式,可促使學生合作完成學習人物,最終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這便需要教師在課外學習之前,先將學生分為小組,結合其自身興趣引導其參與課外活動,利用真實情景,培養學生口語應用能力。此外,合作性原則與自主引導性原則不可分離,教師仍需發揮其引導作用,在學生學習出現瓶頸時可為其指明正確的方向。

三、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的構建策略

1.構建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環境。

(1)建立合作式微型學習網站。首先,需發揮校園學習主陣地的作用,利用校園網建立英語口語課外學習網站,為合作式微型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與環境。同時,大學生英語口語的學習主要需超越自己,但學生口語實際訓練的機會卻少之又少,在口語學習網站上進行訓練與交流可有效減弱學生的緊張心理,隨時隨地進行練習。另外,學生還可在此網站上利用英語交流日常、交流專業,使每次聊天都有較大的能效。建立英語口語合作式微型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自主學習環境,從根本上轉變大學英語口語學習原則,有利于英語口語學習水平的提升。

(2)建立合作式微型學習中心。首先可在校園網站內建立學習中心,設置英語角、口語角等相關活動,為學生英語交流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在進行活動設置時,還需充分考慮學生的水平,將學習中心分為兩部分,例如,口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進入學習中心后必須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英語環境潛移默化的條件下,學生英語水平得以穩步提升。而對于口語水平較弱的學生而言,則需先培養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為其提供針對化學習條件與口語交流環境,最終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此外,還可在網站上設置電臺模塊,學生在瀏覽網站時可自主播放英語新聞、文化故事等輔助類學習知識。不僅利于學生日常語言的積累,還可通過英語環境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語感。endprint

2.選擇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內容。大學英語口語作為學生必修的課程,不僅要針對英語基礎知識進行學習,還需學習與讀音相關的音標、字母組合、詞匯等相關知識,同時結合當前教育部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要求可知學生的聽、讀能力也尤為重要。通過聽、讀能力等各項技能的輸入,促使學生對英語信息進行自主處理與加工,從而培養其口語交際的輸出技能。筆者將從語言技能以及學習內容兩個方面出發,探究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內容的構建模式。經過總結與歸納,可知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內容主要分為音標、語法、詞匯、詞組、句子、閱讀、口語練習等模塊。音標是口語練習的基礎,只有真正掌握音標的讀法,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語法則主要體現語言的結構與規律,是口語應用的約束與規范。詞匯、句子、詞組則是英語的基礎,只有掌握這些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才能在微型學習中掌握更深入的知識。閱讀與口語練習需結合進行,只有閱讀量足夠,才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語感,從而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而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內容的分類也十分必要,只是分類理論在各類學習活動中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不同的學科中又存在一定的差異。英語口語學習內容則更重視知識的輸出,輸出的前提則是學生理解性的輸入,這便是學生能夠聽到、看到的知識材料。新媒體環境下,需對知識材料進行篩選,從而發布于網絡平臺上,供學生下載、交流。同時,學生還需將部分學習任務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解決,這便需要教師將知識材料進行總結與歸納,并將其有針對性的發布于學生,將大學英語口語知識內容按照學生學習習慣進行劃分,從而滿足學習模式中趣味性、自主性、合作性的構建原則,從而提升學生口語能力。

3.設計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活動。合作式微型學習活動重點在合作與活動層面,因此,教師需在活動設計前將學生進行分組。首先,在學習之初,教師可將學生自由分組,學生可選擇關系較好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學生的配合則會更加和諧,為合作學習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在學習初期,熟悉的同伴交流更加頻繁,在參加活動時也能積極參與討論,更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合作學習更深入后,教師則可將學生按照口語能力差異進行分組,每組配備一名口語能力較強的學生,使其幫助口語水平較為薄弱的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接下來,教師則可結合新媒體環境為學生設計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活動,具體可分為三類。首先,可設計以“微時代軟件”為基礎的學習活動,例如,微博、微信等學生常用交際軟件,可將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更快捷的傳遞給學生。同時,此類交際軟件的技術門檻較低,只要有網絡,學生便可通過此類軟件獲取知識。也可將自身感興趣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同學,使信息得以不斷的共享與交流。學生也可根據小組構建微信群,由教師在群里發布學習任務,學生也可利用微信的語音功能在群里用英語進行交流。其次,則是以微型課程為主的課后學習活動,微型課程具有專題性、模塊性等特點,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衛星課程更具針對性、靈活性等特點。教師可針對課堂學習內容,為學生錄制微型課程視頻,視頻時間大約控制在15分鐘左右,視頻中要展示出教學重點,學生在觀看后能直觀的了解到口語學習的重點內容。教師也可將教材中繁雜的內容進行分類與細化,并將學生口語練習中易犯的錯誤整合成微型課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傳遞給學生。第三則是以微型網站為主的微型學習活動。例如國內相對來說又名的英語口語學習網站:滬江英語、可可英語、普特英語聽力等。

四、結語

微型學習作為新媒體環境下更為實用的學習模式,使大學生英語口語的合作學習、個性學習成為可能。但在構建大學英語口語課外合作式微型學習模式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口語水平,并根據其水平進行分組,從而設計更具針對化的學習活動、學習內容,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敏.微型學習理念下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J].軟件導刊,2015(03):32-34.

[2]嚴玉丹.大學英語課外合作學習-基于口語合作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5(08):31-32.

[3]王曉冬.英語口語課外活動設計的原則與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0):179-181.

*本文研究為浙江工商大學校級高教課題“大學英語后續課程學生滿意度指數模型構建與驗證”(項目編號xgy16030)和浙江工商大學校級科研課題“二語寫作自我效能感與寫作策略對寫作成績的影響”(項目編號XJ16-33)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黃秋林(1983.11-),男,漢族,浙江杭州人,文學碩士,講師,從事語料庫語言學、二語習得研究。

莊建華(1971.01-),男,漢族 浙江海鹽人,文學碩士,副教授,從事二語習得、英美文學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英語新媒體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